企业分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4:20: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分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于企业分部报告理论与实务的探讨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部报告立足点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企业分部报告理论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部报告立足点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研究论文
分部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的分散财务信息,IAS14《分部报告》(1997)认为,分部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1)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2)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3)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因此,“分部报告,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不可靠而有力的工具。”(AICPA,1994,《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陈毓圭译)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企业分部报告理论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部报告立足点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关于企业分部报告理论与实务的探讨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部报告立足点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企业分部报告理论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部报告立足点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企业分部财务报告论文
分部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的分散财务信息,IAS14《分部报告》(1997)认为,分部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1)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2)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3)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因此,“分部报告,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不可靠而有力的工具。”(AICPA,1994,《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陈毓圭译)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研究论文
分部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的分散财务信息,IAS14《分部报告》(1997)认为,分部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1)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2)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3)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因此,“分部报告,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不可靠而有力的工具。”(AICPA,1994,《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陈毓圭译)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企业分部报告理论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三、关于分部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和披露原则
企业实务理论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部不久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披露原则、披露内容及分部报告分析几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为了抵御风险,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提供了条件。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来说,有关各种业务的信息,常常与有关企业整体的信息一样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了SSAP第25号《分部报告》;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7年FASB对此进行了修订,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报告";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制财务资料",并于1997年重新进行了修订。1994年以来,我国的证监会、财政部也陆续了一些分部报告方面的规定,但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比较零散,操作性也不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拟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分部报告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立足点和目标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在于尽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团的全貌,但它所表达的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单平均,未能反映出集团对各个经营分部的依赖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集团整体风险与报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正因如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解释与补充的分部报告就应运而生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之间是一种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首先是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对各个经营分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综合,接着是分部报告按风险与报酬标准(IASC的做法)或内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未来前景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分部报告的立足点[]。明确了这一立足点,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第3条"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则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分部报告信息"以及第23条"企业应列示按报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明确了这一立足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分步报告的目标,即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分部及可报告分布的确定、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存在,分部报告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评估。
三、关于分部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和披露原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