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2:54: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影响

摘要:企业管理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伴随着员工思想观的改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带来的思考,企业管理观、模式也需要由原有的科学、经验管理转变成为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影响颇为深远,且文化的创新决定于文化作用是否能充分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与企业相关的产物,这种产物是无形的,与企业策略、管理理念息息相关。而企业文化创新则是为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地位,对自己原有的企业进行优化、调整,使之与新时展相适应。

一、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管理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管理而言,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创新是开展文化实践的基础,故以文化创新带动管理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在企业发展中可创新企业的发形式,打开企业发展之路。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竞争就是一种文化的竞争,而对文化的创新则是提供企业文化竞争动力,并且能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有利方法。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必须加快创新的速度,否则你的商业模式,就可能会被重庆的机车制造业这样的亚洲新对手,给彻底颠覆。

要一部摩托车?到重庆去准没错。重庆是全球机车的首都,全世界二分之一的摩托车由这里产出,但比生产数字更引人注目的,是重庆机车制造的运作模式,尤其是设计师、供应商及制造厂如何自行组合,形成一个富有机动性与创业精神的合作网络。

重庆的民营机车厂(如隆鑫及宗申),并没有本田或铃木等外国大型合作伙伴带来的丰厚资金及成熟设计,所以,他们创造了一个不同的商业模式,既简单又有弹性。对于供应商所提供的零组件,他们只要求重要的规格(如体积和重量),其他的细节,就由供应商自行创作。

创新专家、同时也是施乐PARC实验室前负责人的约翰·西利布朗认为,这种所谓的“地方化模组式生产”,十分成功,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他强调,像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远比传统的产品或流程创新来得全面且彻底。

□中国成为全球管理创新中心

商业模式创新,正如雨后春笋般从发展中国家冒出,威胁到既有的跨国大企业。西利布朗认为,民营企业的蓬勃,显示“中国正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的管理创新中心,各种开创性的管理技巧,多数的美国公司现在才开始领略个中奥妙。”

查看全文

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过慢、产业结构不协调、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要思考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企业怎样增强竞争力?如何降低产品成本?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提供新思路,即坚持科技创新。那么,科技创新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强烈吗?企业的创造力如何?企业愿意为创新投入吗?企业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吗?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

1.优势。(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顺应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和分工专业化的新趋势,推动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8.2%,高端工业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市拥有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泵业园区的泵阀产业基地、数字产业基地、泳装和新材料基地等特色基地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企业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7件增加到2016年的1160件,开发出了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产品以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型干燥机用总臂轴螺带式喂料机”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大型企业科研创新力量雄厚。K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大型企业科研具有良好的底蕴。K市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研发人才、科研装备等科技资源,在几家大型企业中体现明显,拥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研机构设置、研发团队构成、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大型科研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较好,其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企业当中,也具备比较优势。(3)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逐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研发服务平台发展取得一定突破,在石化装备、泵业、船舶、泳装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特派信息服务平台、高新区共享信息化平台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泳装产业基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龙湾硅谷”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未来将成为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平台载体。2.劣势。K市企业多属传统产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进展缓慢,企业活力不足,存在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意愿不强、高端人才聚集难等诸多问题。(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16年,K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分别为120.5亿元和27.4亿元,两者总量在省各市中排在最后。K市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K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尤其薄弱,研发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多集中在中专到本科学历,没有以硕士、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比例也极少。研发投入少,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发十分薄弱①。由于高端科研设备多数是进口装置,中小企业买不起或买不到,制约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2)企业创新意愿不强。虽然K市的大型企业其研发能力具备比较优势。但国有企业一直得到国家从资金到政策上的诸多优惠,很容易取得政策性资源,获取较大利润。这种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超额利润获取使国有企业不需要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有创新的能力,但无创新的动力。高新技术企业从数量角度讲,并不理想。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很多是围绕几个支柱产业,且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为多数。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结构调整意识,创新观念淡漠。在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多是在挖大企业的墙角。很多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使用上视野狭窄,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企业升级的战略意识。(3)高端人才聚集难。财政科技资金规模偏少。2015年,K市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5%,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由于待遇问题以及企业缺少科研课题,使科研人员不能才尽其用,特别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和科研领军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缺乏稳定性,而引市曾经是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创新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后继乏力。K市必须尽快将经济发展从进高级人才需要较高的待遇,致使一些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K市专业化人才资源供给不足,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求职者总数的0.04%;技师、高级技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占0.86%、0.21%和0.11%。企业内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3.机会。(1)创新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爆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区域创新体系更加系统化、平台化,更具开放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升级发展面临广阔的机遇。(2)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最重要的位置。未来五年,国家将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重大举措。(3)“十三五”期间,K市迎来了五大发展战略机遇--“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第二轮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2016年2月,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旨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催生社会发展新生力量。4.威胁。(1)工业革命对企业的要求提高。在全球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处于新旧产业的更替期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引领世界新常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根本性转型升级没有实现,那么在未来的全球产业分工中将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2)产业竞争加剧。老工业基地是石化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聚集地,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要素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同行企业激烈竞争、潜在竞争者入侵等巨大压力。(3)市场需求变化频繁。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对的是复杂而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为了适应需求变化,创造新的市场,企业的主导技术面临着不断的更新换代的迫切要求。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K市传统产业居多,应抓住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互联网+”等机会,通过高端链接和借势发展来弥补自身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劣势,抓住一切有利于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机遇,推动K市企业行稳致远、做优做强。1.挖掘潜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属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生命力旺盛的朝阳产业,企业在产品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实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大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1)挖掘现有资源加强新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有条件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围绕K市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泳装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新型产业研发组织。依托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资源,按照“企业主导、院所合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整合和建设一批面向全行业的开放式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小试中试、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通过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四创),推进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2)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协同。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努力建立起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一是寻求战略合作。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在K市创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搭建科技对接平台,发展“分享经济”、“飞地经济”。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链上的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及机制。二是盘活要素存量。在大学、科研机构、高新区等创新要素集中地,盘活利用存量楼宇、仪器设备、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虚拟空间、创客平台、创业社区等众创载体。鼓励推动K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2.激发活力,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发挥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引导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改变“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观念,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价值观。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时效性差、创新投入与产出经常不成比例的特点,在K市的企业家中,“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价值观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但创新意识不够。政府或行业中介组织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组织一些企业家到国内外的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以及举办专家讲座和“企业沙龙”等多种形式,开拓企业经营者的眼界,帮助他们更新思维和理念,提升承担科技创新风险的魄力和能力。3.强化支撑,构建创新人才供给机制。创新理念本质上是“人本理念”,“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是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因此,科学搭建人才政策体系,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紧缺适用人才,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是发展K市创新型经济根本点和立足点。(1)打造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应积极构建与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建立创新团队,引领全市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2)打造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大型产业项目,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项目吸附人才、人才支撑项目的良性循环,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的对外投资,通过独资、并购、合资、参股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吸收技术溢出、适应目标市场、不断推进技术研发的国际化。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设立海外孵化基地,就地利用海外人才,带土移植引进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形成境内境外联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谋求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和引进。大力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海外高级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3)健全科技人才奖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②,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继续坚持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对于服务企业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采取优先晋升职务职称等奖励措施,改革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技研究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的创新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和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第一次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从此拉开了全世界研究探索企业文化理论的序幕,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企业文化理论介绍到我国大约是1985年,当时除翻译出版了提出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些国外源头著作外,我国部分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1986年起,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向企业介绍企业文化理论,帮助企业建设和提高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1987年下半年后,全国各地的企业文化研讨活动日益活跃,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深圳、大连、安徽等省市先后召开了以理论界或企业界为主的研讨会。1988年11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此后山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也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室。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方面,我国企业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类型。概括地讲主要有生活福利型文化、文化娱乐型文化、技术生产型文化和思想教育型文化等几种类型。(1)生活福利型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从物质生活、福利保健等方面关心职工。例如,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如增加工资、奖金、津贴和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补助;建立完备的职工退休福利劳保制度;为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方便的交通工具、丰富而价廉的食物。(2)文化娱乐型文化。指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及带有文体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和传统风俗活动。例如,企业内开展的运动会、各部门之间进行的球类和棋类比赛,企业组织的假日旅游、交谊舞会、文艺演出、音乐欣赏、电影评论和故事讲演等活动。上述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了职工相互的情感沟通。文体活动在企业的重大场合能烘托出团结、轻松、活泼的文化气氛。(3)技术生产型文化。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由企业倡导或职工自发组织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而开展的各类群众性的技术活动,如企业中进行的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操作表演等。此外还有提合理化建议、参与决策、自主管理、管理咨询、劳动竞赛、质量管理小组等一系列综合性、群众性的技术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生产管理水平,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4)思想教育型文化。是指企业向职工灌输文化信念、企业精神宗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思想教育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观念宣传、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树立模范四个方面。观念宣传是企业对其价值观念、精神宗旨、经营原则、最高目标、传统作风、经营历史的宣传教育活动。文化教育是企业对职工的基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技术培训是企业对职工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在企业思想教育型文化中,树立企业的模范人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模范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和组织力量的缩影。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到在企业当中的普遍推行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查看全文

支持创新论全力推动企业创业创新

2008年,是一个大考之年,既是对企业创业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各部门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工作的考验。

原材料、劳动力、用地和资金等各项成本的提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很多困难和问题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省各级各部门满腔热情地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省委常委会在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4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些措施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各部门在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引导。企业在进行产业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全面、不对称,未必能把握全局,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目标方向。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社会产业资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技术发展引导体系,使企业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宝贵的研发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扶持。企业在创业创新“战场”奋力拼搏时,更需要在政策环境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地要加强跟踪研究,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在技改贴息、信贷资金、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培育品牌、引进人才。

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推进企业创业创新至关重要。要着眼于形成高效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加快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活动,加大力度打击盗版、侵犯商标和专利权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查看全文

善于创新论全力推动企业创业创新

纵观当今企业“常青树”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就是一部依靠创新激发活力稳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时,一匹匹“黑马”因为善于抓住机遇,变困难为契机,以创新拓发展,从而脱颖而出。

可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企业创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涵盖了技术、产业、市场、经营管理、品牌等各个方面。有的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的要通过产业延伸、融合、转型,探寻新的商业机会,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实现新的发展提高;有的要正确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系,变“单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大力推进市场创新;有的要加快由重加工制造、轻研发营销的橄榄型模式,转变为重研发和营销的哑铃型模式,努力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有的要逐步走出以经验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手段,优化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供应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有的则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努力将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培育真正叫得响、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创新的“头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企业也和树叶一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企业不但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创新,从自身实际出发,捕捉市场信息,整合有效资源,把握时机力度,选准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使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愿广大企业家以敢闯敢拼、远见卓识和坚强毅力,在创新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成立到运营、成长和发展全部历程中所积累的一种精神财富,它是企业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以及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支撑企业不断前行的无形动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着思想上的指导。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管理的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针对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本文在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创新给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影响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概述

1.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形成的,被组织认为有效而共享,能被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具体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的、并成为全体员工的主流意识且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基本信念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但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指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

1.2企业管理概述

查看全文

工业企业创新分析

提要:创新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整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托2014年度河北省企业创新调查资料,从创新的作用、创新类型、政府政策、创新战略等方面,研究工业企业家对创新活动的认识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北省全社会创新的整体情况,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工业企业;企业家;创新

一、工业企业家创新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河北省企业创新调查共选取了21,142位企业家进行调查,其中有14,757位工业企业家,占到全部企业家总数的69.80%。因此,针对工业企业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全省企业家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就工业企业的内部构成看,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家数量分别为1,008家、13,312家、437家,分别占到工业企业家总数的6.83%、90.21%和2.96%,可见制造业企业家占据工业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就性别构成上看,在14,757位工业企业家当中,有4,221位为女性企业家,仅占28.60%,男性企业家占到71.40%,可见河北省工业企业家以男性为主。

二、工业企业家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分析

(一)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工业企业家当中,88.15%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仅有11.85%的企业家认为创新不起作用;但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家仅占全部企业家的27.69%,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虽然起到了作用,但作用还比较有限。由表1可以看出,就工业行业的构成行业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家对创新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创新起了作用的企业家比例在90%左右,认为没起作用的仅占约一成;而采矿业企业家则有将近1/4认为创新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可能与采矿业技术较成熟、创新覆盖面较小有关。

查看全文

企业创业创新调研报告

20*年,是一个大考之年,既是对企业创业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各部门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工作的考验。

原材料、劳动力、用地和资金等各项成本的提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很多困难和问题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省各级各部门满腔热情地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省委常委会在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4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些措施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各部门在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引导。企业在进行产业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全面、不对称,未必能把握全局,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目标方向。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社会产业资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技术发展引导体系,使企业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宝贵的研发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扶持。企业在创业创新“战场”奋力拼搏时,更需要在政策环境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地要加强跟踪研究,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在技改贴息、信贷资金、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培育品牌、引进人才。

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推进企业创业创新至关重要。要着眼于形成高效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加快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活动,加大力度打击盗版、侵犯商标和专利权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查看全文

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抓住市场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对促进民营创新型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我市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效果不十分明显。为增强民营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后劲,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企业产品创新迫在眉睫。

一、我市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民营创新型企业16家,其中省级试点企业1家,省级培育企业5家,市级示范企业1家,市级试点企业3家,市级培育企业6家。从企业主打产品看: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饮料加工业7家,占44%;机械制造3家,占19%;制药1家,占6%;纺织1家,占6%;基地、园区建设4家,占25%。

(二)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创新型企业虽近几年有较快发展,但产品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