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暴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1:50: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暴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暴利

企业暴利现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垄断企业暴利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产生垄断暴利现象的主要原因,攫取暴利的方式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遏制垄断暴利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垄断暴利原因对策

*序*

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暴利,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对这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国家正在采取一些措施着手解决,如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部分行业试行价格听证会等。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些学者也发表了一些很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和建议。归纳起来看,一是对暴利问题的研究涉及面比较宽泛,如曾繁华先生《暴利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所述那样。但是,对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行政垄断及自然垄断企业的垄断暴利问题,在研究遏制其发展方面还欠深入、具体,还没有一个比较详细、深刻、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二是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不同场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抨击,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但是没有对之进行系统、深入地揭示。三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部分措施,如对一些垄断企业从组织上进行分解、重组,在部分行业试行价格听证会等,但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有些暴利现象的发展态势,大有变本加厉之势。问题不在于垄断组织是否存在,而在于垄断企业是否攫取垄断暴利,垄断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垄断企业所获利润用于何处。鉴于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状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也应该系统地分析产生暴利现象的原因,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遏制此现象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措施,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垄断企业暴利现象产生的原因

1、行政垄断是垄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企业暴利现象研究论文

目录

序言

一、垄断企业暴利现象产生的原因

1.1行政性垄断是垄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1.2政府管理失职,是造成垄断暴利的重要原因

1.3法制不健全,反垄断、反暴利立法滞

查看全文

暴利的经济学分析与法律认定

暴利的经济学分析与法律认定——谈对《价格法》第14条第(七)项的理解

字数:4668字

内容提要:暴利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是明确禁止的,却对暴利的界定还没有合理有效的解释,也缺乏广泛适用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经济学层面对暴利的形成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层面对暴利加以尝试性的界定,继而提出暴利的市场和法律应对措施。本文认为判定暴利的关键是过程不当而非目的不当,暴利行为的根本特征是违背市场交易的自由原则,产生暴利的主要行为是欺诈和垄断,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市场途径或法律救济做出应对。

关键词:暴利过程不当意愿价格欺诈垄断

一、作为出发点的实例分析

《价格法》第14条第(七)项将“暴利”一说明确写入。然而,暴利是什么,现行法律和法理均未给出确定合理的解释,这势必带来执法上的困难。在去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首都国际机场商品价格暴利事件中,虽然外界一再对其离谱的定价大加批评,相关行政部门也介入干预,但价格仍难以平抑,一重要原因即由于现行法律限制,价格主管部门只能对国际机场商家未明码标价等不正当行为勒令改正,而对其自主定价行为没有适当办法协调。出于这样的疑问,本文试图对商家暴利的法律认定做一探讨。

查看全文

殡葬业市场调研报告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不在人们的思维认识上有所表现和反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许多观点和看法如流星:萌生得快,云散得亦快。

在《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调查报告中,殡葬业第一次露面,跻身三甲,殡葬业被定位暴利,一度引起社会各界较大震动。所以,有必要对殡葬业的市场特性及相关的暴利问题做些指指点点。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是找不到“暴利”这个概念的,我认为对暴利也很难进行科学量化定义,因为暴利是内在蕴涵着很浓烈的主观感情判断的一个词汇,不太适宜用于科学的分析。所谓暴利行业在老百姓印象中一般来说可能就是:这个行业来钱太快、太易,行业的利润率太高。因此,所谓的暴利说白了就是高额利润或高额利润率。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暴利行业的产生是市场功能失灵的表现。我不能无保留地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的成立有区域限制。在一般的有关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中都可以查得到如下或类似的词句:市场按其在决定价格方面的作用不同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从长期看来,除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行业外,其它情况下都可以出现超额利润,在短时期中,完全竞争行业和垄断竞争行业也有可能存在着超额利润。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对应到,垄断竞争市场倒是一种较常见的市场形态,所以,在现实世界里,垄断一直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要彻底肃清垄断是不现实的。

一个行业或市场具有完全竞争的性质,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1)人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2)产品是同质的;(3)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4)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的唯一重要差别在于第二点,即垄断竞争行业中的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着差别,但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具有很高的替代性。寡头垄断或寡占行业的特点是一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寡占行业是生产高度集中的一种行业。当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时,不存在丝毫的竞争因素,这个行业被称为完全垄断行业,对应的市场被称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权力的基础,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使成本大大降低;(2)法律赋予某产品生产的专利权;(3)一家厂商控制了其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

那么,殡葬业市场是隶属于哪个类型的市场呢?这不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乔宽元师曾点拨我说:对殡葬业市场类型的归属定位,应建立在对殡葬市场做细分的基础之上,信哉斯言。

查看全文

旅行社从“暴利”转“微利”的现状分析

旅行社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简称国旅)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青旅)两家,1987年有组织来华旅游人数250万,较1979年翻了一番多,旅游部接待人数200万,国旅总社外联人数22.6万。从那时起旅游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业在赚取外汇、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有独特优势。又由于旅行社运作成本低、门槛低,一间房子、一部传真、一部电话即可展开业务。因此,各种各业的有志之士纷纷投资创办旅行社,致使旅行社的数量急剧上升。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旅行社——阳光下的“暴利”行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行社的数量增长迅速。(如表1所示(注:戴斌、杜江:《旅行社管理》[M],2001年。))

表11991年~2001年旅行社的发展状况

旅行社总数各类旅行社组成情况

时间

查看全文

我国煤炭税收政策思考论文

一、我国煤炭税收制度概述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经济实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资源税,按应税产品的产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征;(2)资源补偿费,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3)采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使用费,按采矿区或勘探区块面积逐年缴纳。征收的其它税还包括所得税、增值税等。其中只有采矿权、探矿权使用费额度较小。争议不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与增值税等都存在较大争议。

1.资源税。煤炭资源税目前征收力度过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扩大,尤其是2003年以来。煤炭供求不平衡导致煤价一路上扬。调查显示:1999年全国煤炭价格平均为77.44元/吨,2003年上升到138.89元,吨。而最近两年更是上升到300元/吨以上。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煤炭资源税,自1984年以来,整整20年没有变动,采取从量定额的征收方式,平均税额仅为0.5元,吨。虽然2005年5月,我国上调了八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率,上调幅度在每吨2元到4元不等,但是仅占当前价格不到1%.目前我国资源税征收方法是从量征收,固定税额,而未能与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挂钩。企业不必为未被开采的煤炭负责,而以实际开采量征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率极低,资源浪费严重。按规定。煤矿回采率最低不应小于75%,然而据调查,我国国有煤矿的资源回采率为45%左右,乡镇和个体煤矿在15%-20%.在中国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55.4%的情况下。建国以来至2003年,中国累计产煤350亿吨,但煤炭资源消耗量却超过1000亿吨,被浪费的煤够我国使38年。

2.资源补偿费。我国资源补偿费根据销售收人征收。由于1994年颁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之前,已经开征了增值税和资源税,煤炭企业税负已经过重,导致资源补偿费仅为销售收人的1.18%,而国外矿业发达国家体现资源所有者权益的权利金一般在8%一lO%.这样低的税率,无法体现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所有权。相对于其他税种反而显得无足轻重,甚至被认为是重复收税、乱收费。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用途不同,前者目的主要在于“级差调节”。使各煤炭企业能公平竞争,后者目的在于体现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所有权益,主要用于补偿勘探投资。但是由于两者都是普遍征收,且税额都不是很高,资源税级差调节的效果也不明显。容易让企业认为是重复征税,引发不满。

3.增值税。主要有三点:(1)我国自1994年起颁布了新的税制改革,增值税率从原来的3%提高到现在的13%,这相当于把煤炭业视作一般的制造业,无法体现煤炭作为耗竭性资源的本质;(2)目前煤炭企业普遍抱怨税负过重。这主要由增值税引起的。(3)采掘业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大多数小煤矿实行包税制,现行税制对其影响不大,大型煤矿相对小煤矿税负高很多。国家应该从政策上适当扶持大型煤炭企业。

4.税收分配。目前地方政府通过允许集体或者其他性质的小企业采矿的形式,以税收和管理费来获得利益。但中小煤矿开采代价往往是环境破坏严重、事故频发、回采率极低。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体现政绩经常“睁只眼闭只眼”。此外,地方和中央在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的税率设定及用途方面还存在争议:地方政府对当地情况最为熟悉,但是若由其设定税率无法确保国家的利益;而税收的分配问题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对征收及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浅谈殡葬业发展税收制度

论文关键词:殡葬业税收政策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加入WTO后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渗透,使得殡葬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殡葬行业的暴利,使得百姓不堪一死,岂不让人苦笑、悲哀。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从税收的角度来规范殡葬行业的管理,弱化其暴利程度,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的殡葬业,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殡葬业废墟中发展起来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拥有上万多名职工的新兴特殊服务行业。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加入WTO后,WTO的原则使传统的中国殡葬服务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殡葬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殡葬服务机构因违规违纪和服务事故被媒体曝光的越来越多,特别是殡葬行业的暴利,使得百姓不堪一死,岂不让人苦笑、悲哀!因此,研究殡葬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改革的道路。当然,殡葬业的改革是需要各级政府及全体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从税收的角度来规范殡葬行业的管理,弱化其暴利程度,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二、理论依据

(一)和谐社会理论。所谓和谐社会,其本质内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核心是公正,而公正是一种“均衡”或“应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得到与其行为相应的待遇。显然,只有每个人都得到了他应得的东西,或者这个社会达到了某种均衡的状态,和谐才是可以期待的。而当前殡葬业的暴利现象,使得百姓“怕死”——当前的丧葬费用高的远远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这种现象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因此弱化殡葬业的暴利非常必要。

查看全文

金融危机根源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经济活动本身如自然界运行一样,存在着一种平衡状态,危机是平衡状态被打破的必然结果。过度投机导致经济或金融活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信用交易监管的不力导致投机活动泛滥,加速了危机的爆发。征收投机税或暴利税是抑制投机活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不打破现有体制的情况下为经济创造一个平衡器,作为政府来讲,主动并谨慎的面对风险,抑制人为垄断行为,监管投机交易是维持经济平衡和防范危机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金融危机投机经济平衡监管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目前这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距离上次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仅仅十年。纵观世界经济,为什么全球或局部性的金融危机反复出现?为什么它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它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人类应该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探讨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而寻找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一、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

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界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和接受。一旦自然界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被打破,带来的是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本文认为: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着一种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一旦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被打破,必然带来经济灾难或金融危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在很多层面是相通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界最简单的生物链模型:在草原上,生活着狮子和羚羊,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开始点,处于生物平衡的状态。假设狮子的数量开始上升,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羚羊开始减少,草原开始茂盛,结果就是狮子被饿死,羚羊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草原开始减少;随着羚羊数量增加,草原开始减少,狮子也获得更多食物开始增加;当草原开始减少,羚羊会随之减少,其后是狮子因食物不足而减少;羚羊减少后,草原又开始增加……狮子、羚羊和草原之间正是在反反复复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界,很难找到绝对的平衡。假设狮子过度发展,最终吃光了羚羊,或羚羊过度发展,吃光了草原,结果就是一起毁灭,这就是自然界的危机。

查看全文

房地产暴利根源与治理研究论文

摘要从我国商品房的利润来源分析入手,对我国商品房暴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结成的利益联盟的利益追求导致了房价狂涨。房地产暴利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土地资源浪费、政府公信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投资房价飙升以及房地产的暴利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奇特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和政府重视。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暴利寻租土地产权

1房地产暴利的根源

先看商品房价格。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过治理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经济开始进入紧缩期,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严重受阻,整个产品市场低迷,物价总水平一路下滑。商品房市场也不例外,空置率很高。为治理经济紧缩,政府宏观调控的总方针是扩大内需,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启动房地产市场,政府采取了取消房地产开发中的部分收费并降低贷款条件,对购房户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并实行首付按揭等优惠政策,刺激住房需求,收到了明显效果,逐渐出现购销两旺的景象。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房价上升已超出了需求等正常因素拉动的合理范围,成几倍的疯涨,一路飙升到绝大多数城市居民不可能承受的程度。究其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结成的利益联盟的利益追求导致房价疯涨。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和少数官员的“寻租”动机是最主要原因,它使房地产暴利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投机性和投资群体是推动房价狂涨的核心力量,并成为暴利的主要获得者;商业银行是房价高位运行的支撑力量,它不仅向自购住房者提供了按揭贷款,而且为许多炒房者以综合消费贷款等形式提供首付款,从而造成一个庞大的炒房族,在房市上兴风作浪。

再看商品房成本费用。商品房开发成本,主要是建筑材料费用和土地购买费用。建筑材料购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承建商不太可能由此获得很大好处。但是,土地这个基本要素却使开发商大获其利。在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中,除国家掌握一些国有土地外,绝大部分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联系,农民个人只有使用权。长期以来,当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征地时,就由市、县、乡政府出面,只与土地所有权的代表即村委会交涉,农民个人完全被排除在外。这一作法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房地产开发征地中,出于前面所述的原因,征地实际上就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易,由于部分官员“寻租”,土地价格被压得很低,使开发商以较少的费用获得了土地。四川省自贡市的红旗乡,从1992~1999年征用农民土地7700多亩,当时失地失业农民所得到的补偿费用仅按每人8000元计发,这些以国家建设为名征用的土地又基本上转手到一些政府官员主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到2004年4月有一块71亩的土地竟然以每亩60万元的起价拍卖出去。由此例可以推断,仅靠土地买卖,就有大笔财富流入开发商手中。而且征购土地的资金绝大部分不是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而是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由于这种贷款的实际利率很低,又可以使开发商聚集一笔财富。有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88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2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2%。抛开房价疯涨不说,从2002年以来,我国通胀率约为4%,开发商贷款的银行利率仅5%~6%,其实际利率还不到2%,这种资金成本是极低的。因此,每年就有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通过银行转移到开发商手中。总之,由于土地购价低和资金成本低,使得房地产开发总的成本费用较低,与商品房价格畸高形成鲜明的反差。在这种收益成本状况下,房地产暴利的产生就容易理解了。

2房地产暴利的危害

查看全文

经济改革方略与扩大内需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而且从现阶段的发展看,其整体态势继续向好,这一点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不意味着已经不存在障碍和问题。事实上,随着中国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这里就政府扩大需求、国资产权转让、社会保障空账以及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房价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扩大需求:依赖国际市场不如立足国内

当今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追根究底,不同经济体之间竞争的目的,是要进入并占领对方的市场。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增长,扩大需求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参与国际竞争乃可选之策。但需要讨论的是,中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应放在哪里?是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还是把扩大“内需”作为重点?

回顾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所有在战后迅速致富的国家,都是世界市场的受益者。1945年二战刚结束时,欧洲各国经过战争后均损失惨重,其经济重建需要从美国购置大量的设备,但存在相当大的资金缺口。美国当时施行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初始资金,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重建资金支持仅是一个开端,源源不断的后续资金,主要靠的是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以其巨大的国内市场,为战后的欧洲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日本的复兴与欧洲走的是同样的道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面积狭小,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即便在二战之前,日本也并不是很发达。但日本的成功就在于把握住了世界市场的每一个机会,从中东进口石油,向世界出口产品。在不到40年的时间,日本作为曾经的战败国变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其他的像“亚洲四小龙”,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虎”,也都是靠出口导向型战略逐步取得成功的。

但是,成功的经验并不是总能够适用。1997年以前,众多经济专家均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预言,东南亚的繁荣和兴旺并未持续,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破产、失业、收入的下降和人民生计的窘迫。事实上,任何成功的模式,都有其辅助条件。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个“冷战”的时期。为让其盟友尽快富裕起来,以分担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美国慷慨地对其盟友开放了国内市场。但当时美国经济的强大,以致于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地援助其盟友。欧洲、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因此而成功的。

然而这些经济体的成功带来了新的问题。美国很快发现,那些曾经依靠其援助和开放国内市场来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逐渐发达后,不再需要美国的保护,并且要与美国展开竞争。此后,美国的策略开始转变,对市场准入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附加条件。而前苏联的解体,又加速了这一转变的进程。欧洲通过加快共同市场的建设,努力缓解了这一转变的冲击,而亚洲却没有作出有效的反应,不得不面对越来越缩小的市场空间。过去使其成功的条件不复存在,曾经成功的模式,也就不再能够发挥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