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1:28: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事故预防则是其面对的主要难题。航天作为高危险性行业,风险隐患较多,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主题。实践证明,仅从改善设备设施可靠性、作业环境等方面着手,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水平。研究表明,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软实力的象征,是企业预防事故和本质安全建设的根本来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建设具有航天特色的安全文化,激发航天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引导不同层级员工从“要我安全”逐渐过渡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航天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切实做到为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估会议总结报告中,该报告描述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个人的一组性格或者特点、态度的集合。另一个广泛使用的定义由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提出,这些机构把安全文化看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对安全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程度。CoxS&CoxT(1991)在对员工安全态度组成因子的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共同持有的态度与信念。Neavestad(2010)在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种促进安全的共享参考模板,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员工怎么识别危险,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罗云(2002)站在“大安全观”与“大文化观”视角,在对安全文化起源与人类安全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让人们普遍理解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人们生产、生活中与安全紧密相关的一些行为、物态、精神以及观念的集合。黄吉欣等(2006)通过深入分析安全文化定义存在的两大争议,即安全文化是否包含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之外是否包含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提出了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安全文化模型,指出安全文化不仅包含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物质和环境等因素。傅贵等(2013)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安全文化定义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安全文化是组织层面的问题、安全文化是组织安全业务的指导思想、安全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且其整体性不能拆分”这3条重要论断,并最终给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这一简洁定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积累了较多经验,其优秀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经验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和效仿。如美国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壳牌公司独特的安全文化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刘德辉(2006)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出ESCSE(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Establish)模式,即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1个概念、2个部分、3类对象、12条准则、4个阶段、8大影响因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陈默等(2012)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ABCD”工程,即包括安全文化的评估体系(assessmentsystem)、手册(booklet)、载体(carriers)、发展规划(developmentplan)的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科学的发展建设。傅贵等(2013)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内容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建设与完善安全理念条目、提高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建设安全文化载体等3个方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其评估指标体系由安全理念系统性、安全理念理解程度、安全文化载体状况等9个指标组成。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在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例如:中国石油“2110”安全管理模式、中国石化“九大安全理念”特色安全文化、潞安集团“弓”安全文化模型、鞍钢“0123”安全管理模式以及鸡西矿业集团的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工业广场等。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

1.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行业和不同视角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却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数量和意义上的不同。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学者得出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多个因素在相关研究中都作为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核心部分,这些核心因素被研究者当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理念、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安全培训、领导关注、安全激励、全员参与、安全意识、安全监管、职业健康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共性特征提取企业安全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指企业中共同具有的,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性质、特点或特征,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评选及示范工作,截止2019年共有210家企业获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中,其安全文化建设各有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其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提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笔者从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获得了2008~2019年154家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申请与评定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简介、安全文化相关获奖、证明材料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家打分资料等。根据专家打分统计结果绘制相应的柱状分布图及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建设水平排序折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2可知,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共有12个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其建设水平不一,即各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同,示范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全员参与、安全行为、组织保障、作业环境、激励制度、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诚信、持续改进。为提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即核心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参照《评定标准》中自评80%的基准线,笔者以80%的示范企业共有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归纳统计出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先进的安全理念、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安全、正确的安全行为。

三、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营造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内在需要。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峰峰供电局在员工中倡导“尊重权利人”的新观念,注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实现“三促进”,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在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上,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成为每个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正是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来实现企业的安全增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来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看,无论是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职工职业道德的养成、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峰峰供电局把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同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从改变员工的具体行为、习惯抓起,以至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在员工中倡导战胜死亡的方法等于安全+健康,使大家确立这一新理念,在头脑中打下时时想着安全,处处为了健康,确立了安全+健康的行为观念,奠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途径分析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世界知名企业—杜邦公司因其卓越的安全文化建设而名冠全球。这家名列世界财富榜百强、年收入数百亿美元的超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成立200多年来,创造了叹为观止的骄人安全业绩—“安全记录优于其他企业至少10倍;员工上班比下班安全10倍”。杜邦公司著名的“十大安全法则”为全球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际学界、企业界通过对杜邦、力拓、壳牌等安全业绩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发挥着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倡导先进安全理念、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过程[1]。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帮助企业建立共同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地将先进安全生产理念灌输给员工,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逐步理解并接受企业所倡导的安全价值观。最终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并让全体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优秀的安全文化,能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将会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具有软约束性质的安全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长期作用下,必须会对员工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和影响,从而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引领企业安全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安全生产产生协调和控制作用,并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精神氛围,从而引导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优秀的安全文化,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优秀的安全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与传承力量,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能让企业保持安全策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避免因为领导干部更迭大起大落,帮助企业打造“百年老店”。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安全交流不断增多,为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国内企业界掀起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潮。但由于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企业整体素质各不相同,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以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安全文化内容空洞化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口头上或口号化;有的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念理解有误;有的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片面化;有的安全文化建设完全脱离企业实际;有的对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无从下手;有的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管理割裂开来;有的安全文化建设全盘西方化;有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因企业主要领导人变动而改弦易辙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用发挥,因此,必须正本清源。

3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安全保证[2]。3.1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一词,首次是以英文SafetyCulture形式出现,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安全文化”概念最早出现源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分析报告。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覆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事故发生后,前苏联把核电站所在城市居民全部迁出,城市从此成了一个“死亡之城”。参加抢险的60万人中的一半在抢险后的20年内相继去世,剩下的人一生也是饱受病痛折磨。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事故调查结论中指出:这是一次人为错误引起的事故,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安全文化”的表述。安全文化概念诞生以来,人们对其定义及内涵理解并不统一,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和安全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方式及所采取的行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3.2安全文化的属性及结构。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了解其内涵属性及其构成。一般认为,安全文化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一方面,安全文化从精神上或者在意识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它表现为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方针、目标等。另一方面,安全文化通过物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要素,对企业全体成员的态度、行为方式起着规范作用。安全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分支,我们从文化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同样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抽象的要素组合而成。1)安全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的安全观念,是固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安全意识和思维方式,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决定因素,支配并直接影响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意和安全目标等要素。2)安全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对具体安全行为进行规范文字表现,它将安全理念转换成对员工的具体行为约束,或对物化的安全设备、设施等操作流程的规范。制度文化建设既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也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的制定与执行。3)安全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安全理念导致的安全行为表现,是安全文化的落脚点,不同的安全观念导致不同的安全行为,行为文化包括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激励、应急管理、信息沟通与交流等要素。4)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和物化表现,物质文化包括设施设备(含安全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个体防护、操作工艺与流程、安全标识及应急准备等要素。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观念。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安全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企业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安全管理问题。

中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调查资料一致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畴,而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跳出传统管理的圈子,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通过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久经扩张力,引发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安全理念的转变,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安全生产工作的制约瓶颈,进而达到卓越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在1991年INSAG一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与实现。”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支配着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生产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状态;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查看全文

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1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

1.1企业竞争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安全文化建设须建立在企业的物质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物质基础又集中反映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之中。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型企业也必然遭遇到了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从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那么恶化后的竞争环境对安全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呢。不难理解,在企业全员聚焦于增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而难以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积淀。

1.2企业制度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业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别从这两大制度类型上来考察。①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即需要从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然而,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提升产能结构的压力下,我国企业普遍聚焦于构建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也在绩效考核上配合了这一点。②非正式制度环境因素。与正式制度环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自发形成,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在不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不要说对安全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了。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现实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制约条件。就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来看,则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原理,来综合消除客观和主观方面所带来的干扰源。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区别

查看全文

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事故预防则是其面对的主要难题。航天作为高危险性行业,风险隐患较多,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主题。实践证明,仅从改善设备设施可靠性、作业环境等方面着手,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水平。研究表明,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软实力的象征,是企业预防事故和本质安全建设的根本来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建设具有航天特色的安全文化,激发航天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引导不同层级员工从“要我安全”逐渐过渡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航天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切实做到为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估会议总结报告中,该报告描述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个人的一组性格或者特点、态度的集合。另一个广泛使用的定义由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提出,这些机构把安全文化看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对安全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程度。CoxS&CoxT(1991)在对员工安全态度组成因子的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共同持有的态度与信念。Neavestad(2010)在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种促进安全的共享参考模板,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员工怎么识别危险,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罗云(2002)站在“大安全观”与“大文化观”视角,在对安全文化起源与人类安全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让人们普遍理解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人们生产、生活中与安全紧密相关的一些行为、物态、精神以及观念的集合。黄吉欣等(2006)通过深入分析安全文化定义存在的两大争议,即安全文化是否包含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之外是否包含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提出了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安全文化模型,指出安全文化不仅包含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物质和环境等因素。傅贵等(2013)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安全文化定义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安全文化是组织层面的问题、安全文化是组织安全业务的指导思想、安全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且其整体性不能拆分”这3条重要论断,并最终给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这一简洁定义。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积累了较多经验,其优秀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经验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和效仿。如美国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壳牌公司独特的安全文化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刘德辉(2006)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出ESCSE(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Establish)模式,即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1个概念、2个部分、3类对象、12条准则、4个阶段、8大影响因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陈默等(2012)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ABCD”工程,即包括安全文化的评估体系(assessmentsystem)、手册(booklet)、载体(carriers)、发展规划(developmentplan)的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科学的发展建设。傅贵等(2013)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内容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建设与完善安全理念条目、提高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建设安全文化载体等3个方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其评估指标体系由安全理念系统性、安全理念理解程度、安全文化载体状况等9个指标组成。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在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例如:中国石油“2110”安全管理模式、中国石化“九大安全理念”特色安全文化、潞安集团“弓”安全文化模型、鞍钢“0123”安全管理模式以及鸡西矿业集团的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工业广场等。

查看全文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一、认清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统一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煤炭企业必须针对行业实情,认清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纳和认可安全文化。一是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需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特别能战斗精神。二是煤炭多元发展和快速膨胀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近几年,煤炭企业对外扩张,对内搞活,依托核心集团,多业并举,快速发展,必须凭借安全文化保证企业长治久安,靠安全文化的无形纽带,实施大集团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三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只有利用安全文化为科学决策和管理导航,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润滑,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力、执行力。四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是员工的第一福利。安全文化是以文教化,帮助员工利用企业平台,在为企业发展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本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价值。五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把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把员工的理想、信念、道德教育渗透到管理过程当中,与日常安全管理紧密结合,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

二、顶层设计,融入大局,持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既要融入和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局,又要与其他分项文化互为补充和促进,形成安全、经营等文化管理合力。规范应用视觉识别,培养员工的安全认知感。煤炭企业从诞生就有一种文化存在,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朴素文化,没有系统整合。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此,进行总体策划,设计企业徽志、旗帜、标准色、辅助色、企业之歌等企业标识,提炼企业精神、安全、经营理念等核心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全面导入企业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一目了然的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用视觉识别体系彰显企业安全文化特色。二是用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员工的普遍认同、自觉践行,从而使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在内的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变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三是用制度文化来规范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煤炭企业专业性强、安全生产风险大,必须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强化执行力,要求员工按照规定办事,通过长期行为养成,使矿井上下井然有序,现场安全管理时刻保持动态达标。实行岗位精细管理,提升安全文化管理软实力。用精细化管理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挖掘员工自主管理的潜能。安全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管理功能方面,有许多成功作法。如有的煤炭企业推行6S管理,使每人、每事、每天、每处都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基础作起,从现场管理做起,从流程的源头做起。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延伸,坚持把管理精细到每个人,使每个管理者知道如何管,员工知道如何干,充分调动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和质量。还有的煤炭企业推行以“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内容的“四全”管理,就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突出科学预测与刚性执行;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保障,突出安全风险防控;以全员绩效管理考核为基础,真正做到有交易就有规则、有价值就有考核、有好坏就有奖惩,解决分配大锅饭问题;以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平台,实现国有体制,民营机制,使每个员工都变成经营主体,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实现安全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相融共进,改变员工心智模式,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安全分项文化,创建平安美丽和谐矿区。一是推进安全分项文化建设,保证矿区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幸福型企业的前提和保障。煤炭企业要强势拓展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尊重人的“安全与健康”出发,围绕“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的理念,致力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案例警示活动,浓厚安全氛围;要开展矿区安全文化专题研讨,形成来源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健全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提升员工自主保安意识。二是全面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安全工作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要实施“人才、人心、人本”工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实施美丽矿山工程,强化井上下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安全的美丽矿区;要实施“四德”工程,引导广大员工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把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引导员工以学习应对挑战,以学习增强才干,以学习凝聚智慧,以学习促进矿井安全决策、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使员工养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习惯,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将学习融入工作实践,通过学习实现工作创新,把被动地接受安全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提高自主保安内在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输出、对接、融合安全文化,推动安全发展。在当前多数煤炭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发的新形势下,把企业安全文化输出、对接、融合,作为对外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尤为重要。在对外扩张和实行文化移植过程中,做到以我为主,安全发展,确保企业主导地位,又做到互惠互利,寻求合作各方安全与利益结合点,谋求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升华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路线图和总体规划还不行,还要精心组织统筹,全面协调推进。一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结合实际,精心策划。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有价值、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二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煤炭企业要通过自己的组织系统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说明示范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倡导机制,结合各自工作具体抓落实,让安全落地,机制生根。三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在塑造企业安全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取向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有观点、有思路,不断创新,并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四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完善制度,确立规范。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五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树立榜样,典型引导。把那些最能体现企业安全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六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企业安全文化绝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应随时展而发展,随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化。企业安全文化像一棵树,需要随时施肥浇水,让它发新枝、抽新芽,保持永久生命力。

查看全文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基于红柳林煤矿矿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抓手。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指出需要重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深入阐述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环境文化4个维度,重构“四位一体”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实现用安全塑造文化,用文化管控安全,最终达到“零轻伤、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体系重构;煤炭企业

200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有效遏制了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2.3%,36.8%,百万吨死亡率为0.162,同比下降36.5%;“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年均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年均起数,分别比“十一五”期间下降64.4%,53.3%,连续33个月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生产事故易发、频发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转。究其原因,煤炭企业是煤炭生产的主体,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在依靠严格的安全制度进行强制管理的初级阶段,离最高层次的文化管控阶段还较远。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证明,煤炭企业只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的文化管控。然而,如何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很多煤炭企业在实践中是迷茫的。但也有不少煤炭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因此,有必要将我国优秀煤炭企业的有益实践与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相结合,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发展。也有不少煤炭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但这些新探索与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要求还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1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最早有关安全文化的概念是从核安全文化引申出来的。1986年国际核安全组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名为《安全文化》的总结报告中首次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1]。此后,安全文化不仅在国外核安全领域得到应用,也受到煤矿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概念也引起国内理论界的持续关注。起初,由于不同学者对于“安全文化”的内涵理解相异,导致国内“安全文化”的研究方向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起源、概念、发展和结构等方面[2-4],注重研究安全文化的理论价值。但随着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理论界逐渐意识到企业才是践行安全文化理论的主体,构建体系完整、实用高效的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应上升到理论高度。刘德辉(2006)将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理论引入国内,分别从理念、行为、管理、环境、视觉和系统6个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系统,避免企业层面安全文化建设的“空”和“虚”,注重措施的落地和有效[5]。企业安全文化系统作为一套务实、高效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为国内企业如何将安全文化建设措施落地提供了有力借鉴,其核心观点主要强调人的思想或精神层面对行为的影响。然而,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则不仅包括精神层面,还包括制度、物质和行为的内容,即文化圈层理论[6]。文化圈层理论因其丰富的内涵和逐层递进的逻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煤炭企业自然是文化圈层理论用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伦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提出从安全理念、行为、环境、素质和基础5方面推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7]。张军和李恩越(2015)指出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亲情文化4方面着手,以文化引领安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8]。伦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提出从安全理念、行为、环境、素质和基础5方面推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8]。李艳波等(2015)指出通过对安全观念文化提升、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安全制度促进和加大安全物态文化建设投入,思考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9]。陈晓君(2015)围绕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制度层和行为层,提出树理念、建制度、抓落实、创载体,建设强势安全文化体系[10]。纵观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围绕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构建探讨如何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颇多有不少的论述,但随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还有待丰富,各圈层间的逻辑结构还需进一步梳理,有机统一、逻辑递进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还未建立。近年来,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安全文化凝聚安全力量,以现代安全文化理论为指导,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柳林安全文化,实现自建矿投产5年多来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红柳林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不仅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知名度,而且得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陕西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红柳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经验被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推广。文中以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炼、总结适合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期望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知

各企业事业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

决定》、国家安监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促进各企业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塑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课题研究中心定于2008年10月24日-2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与评价研讨会”。

一、研讨会目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围绕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二、研讨会时间:2008年10月24日-26日

三、研讨会地点:北京

查看全文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企业频频发生一些重大或者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安全工作人员的不尽责、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不完善。简而言之,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还没牢固树立,一些煤矿企业、一些地区还没有把保证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为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有效减少和防范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新时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解析

(一)安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安全文化是在社会生产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所以,安全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在最近十年间,人类才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于安全文化逐步有了系统、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安全文化的演变以及发展过程,本文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几个阶段,时代的安全文化、近代安全文化、现代安全文化以及发展的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文化既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领域的安全文化就被称为企业安全文化,倘若与管理工作或者行政工作相结合,就成为安全管理文化。总之,安全文化可以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保障和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安全文化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表层结构,由安全使用标准和安全使用规范组成。表层结构还可以细分为非立约和立约两类:非立约类的表层安全文化就是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人们内心约定俗成的一些内容,比如安全礼让、安全崇尚、安全习惯、安全风俗等;立约类的表层安全文化就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一些内容,比如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条例、法律等。安全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就是里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生产及经营原则、“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等。总之,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安全要素:誓言;环境;发展战略;道德;民主;价值;管理哲学;道路;信条;追求;风格;精神;宗旨;目标。

二、新时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文化建设程度不够深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企业相继开始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全国各地兴起了“文化热”。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煤矿企业大多重视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工作,忽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此外,有些煤矿企业的中层文化建设和表层文化建设都比较到位,但是,企业的安全文化规章制度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和纸面上,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安全习惯,即深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