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23:3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抵押期限分析论文

【摘要】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属于支配权的范畴而非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因此,抵押权不宜适用与抵押担保的债权相同的诉讼时效制度,抵押期限的性质应为除斥期间。文章认为,抵押权是有期限的,但抵押期限应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而不应由当事人约定。

【关键词】抵押期限;约定;法定;处分权

众所周知,抵押权属担保物权,是物权的一种具体形式。依法理,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并享有其权益的排他性权利。调整物权法律关系即物质资料占有关系的法律规范称为物权法。因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和保护之绝对性特点,故物权法就其性质和特点而言属于强行法,即不论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必须适用的法律规范。抵押期限又称抵押期间,是指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是抵押权的有效存续期限。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属于支配权的范畴而非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因此,抵押权不宜适用与抵押担保的债权相同的诉讼时效制度,抵押期限的性质应为除斥期间。

我国现行《担保法》在保证制度中,规定了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但是在抵押制度中并没有规定期限问题,对于《担保法》第39条中规定了“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对此有学者认为可以理解为没有明文禁止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实际上是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对此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不得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因为抵押权在本质上属于物权,并从属于主债权,只要债权存在,抵押权也就同时存在”。如果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直接与抵押权的物权性质发生冲突,而且,这与抵押担保债权受偿的目的也不完全吻合,抵押权以抵押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从属于被担保的债权而存在,债权不消灭,抵押权没有单独归于消灭的理由,该观点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抵押人和债务人利用抵押合同所约定的存续期间,对抗抵押权人行使权利,将极大的损害抵押制度的功能,降低抵押担保的信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抵押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抵押期限是有效的。因为尽管抵押权为物权,但是抵押合同仍然可以适用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自主、自愿。如果当事人约定了抵押期限,视为抵押权人接受了对抵押权的期限限制,抵押权人只能在该期限内实现抵押权,更何况当事人约定抵押权的期间,可以促使抵押权人及时行使权利,有利于抵押物权担保价值的实现,并不会降低抵押担保的信用。尽管物权中的所有权具有无期限性,但并不排除其他物权的有期限性,以所谓物权的无期限性作为拒绝承认抵押权的期限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我国担保法解释第1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此则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直接将抵押期限规定为“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可见,我国现行立法对抵押期限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抵押是有期限的,但当事人不能约定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关于这一问题,笔者的认识是:

查看全文

无固定期限劳动协议

编号:

劳动合同书

(无固定期限)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查看全文

抵押期限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属于支配权的范畴而非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因此,抵押权不宜适用与抵押担保的债权相同的诉讼时效制度,抵押期限的性质应为除斥期间。文章认为,抵押权是有期限的,但抵押期限应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而不应由当事人约定。

【关键词】抵押期限;约定;法定;处分权

众所周知,抵押权属担保物权,是物权的一种具体形式。依法理,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并享有其权益的排他性权利。调整物权法律关系即物质资料占有关系的法律规范称为物权法。因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和保护之绝对性特点,故物权法就其性质和特点而言属于强行法,即不论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必须适用的法律规范。抵押期限又称抵押期间,是指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是抵押权的有效存续期限。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属于支配权的范畴而非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因此,抵押权不宜适用与抵押担保的债权相同的诉讼时效制度,抵押期限的性质应为除斥期间。

我国现行《担保法》在保证制度中,规定了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但是在抵押制度中并没有规定期限问题,对于《担保法》第39条中规定了“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对此有学者认为可以理解为没有明文禁止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实际上是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对此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不得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因为抵押权在本质上属于物权,并从属于主债权,只要债权存在,抵押权也就同时存在”。如果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直接与抵押权的物权性质发生冲突,而且,这与抵押担保债权受偿的目的也不完全吻合,抵押权以抵押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从属于被担保的债权而存在,债权不消灭,抵押权没有单独归于消灭的理由,该观点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抵押人和债务人利用抵押合同所约定的存续期间,对抗抵押权人行使权利,将极大的损害抵押制度的功能,降低抵押担保的信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抵押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抵押期限是有效的。因为尽管抵押权为物权,但是抵押合同仍然可以适用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自主、自愿。如果当事人约定了抵押期限,视为抵押权人接受了对抵押权的期限限制,抵押权人只能在该期限内实现抵押权,更何况当事人约定抵押权的期间,可以促使抵押权人及时行使权利,有利于抵押物权担保价值的实现,并不会降低抵押担保的信用。尽管物权中的所有权具有无期限性,但并不排除其他物权的有期限性,以所谓物权的无期限性作为拒绝承认抵押权的期限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我国担保法解释第1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此则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直接将抵押期限规定为“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可见,我国现行立法对抵押期限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抵押是有期限的,但当事人不能约定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关于这一问题,笔者的认识是:

查看全文

债务期限与企业价值综述

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关于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包括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税收理论、期限匹配理论等。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各种理论和我国实际进行了不少实证检验。(一)债务期限结构理论检验杨兴全、吕琚以部分行业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支持期限匹配理论,部分支持成本,信号传递理论与税收理论并未得到实证结论的支持。[7]肖作平采用混合回归、横截面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等技术,研究了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使用更多的短期债务以降低伴随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支持理论。[8]匡海波等选择2003年~200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收益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短期负债所占比例与公司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短期负债所占比例越低,公司收益越高。这为债务期限结构的税收理论提供了证据支持,而与理论相悖。[9](二)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认为短期债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的有:田美玉、孙敏以2002年12月31日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为原始样本。选取2005~2008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得出长期债务融资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短期债务在增加公司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10]陈国欣、张梅玉、张昶利用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二者相互影响,但是债务期限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11]姜涛、汤颖梅、王怀明以2001~2006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与农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总体负债水平能有效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在债务期限结构方面,短期借款能显著提高企业价值。[12]陶安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733家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以2004年横截面数据为基础,检验了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经验关系,得出债务总体上具有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减少公司自由现金流、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和增加公司价值的积极作用。[13]进一步发现,短期财务杠杆具有更强的管理激励功能,能够更有效地迫使管理者改善经营效率和提升公司价值。检验结果认为短期债务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的有:袁卫秋以2000年12月31日前在沪深两地上市的90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债务期限结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债务期限结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短期债务并没有如理论预期的那样———能够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从而最终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14]胜、张顺葆选取沪深证交所2003~2006年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期限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短期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长期债务比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15]王晓红、边林丽利用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8年的数据,对债务期限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价值有正效应,但流动负债的增加更容易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债务的增加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16]

资产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研究综述

关于资产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两者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几乎是空白,没有人进行直接的研究。只有在研究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因素时作为公司特征的一个变量被提及,即资产质量是反映公司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Schiantarelli和Sriwastava(1996)使用印度私有化公司面板数据经验检查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且检查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资产的构成,具有较高固定资产比例的公司支持较高的债务期限,更长的债务期限与随后更高盈利性、销售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产构成是影响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实证研究结果也可以为资产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经验数据支持。谭小平选取A股上市公司1996~2003年的数据对公司特征与债务期限结构进行实证检验时用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资产质量的替代变量,提出假设主营业务收入越多的公司就会有使用更多短期债务的趋势,以充分利用短期债务的好处。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的自然对数的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每单位资产所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的公司,就越倾向于使用较多的短期债务,资产特征假设得到了验证。[17]张静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即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企业应该使用更多的短期负债融资。[18]上述研究分别从资产的构成、资产的收益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方面研究了资产质量对债务期限结构有何影响,但这些研究仅涉及资产质量的一个特征或方面,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资产质量、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甘丽凝、张鸣选取我国2001~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资产质量、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在国有控制公司中,高资产质量公司的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为正相关关系;低资产质量公司的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为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制公司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并得出资产质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基于此提出影响企业价值的是资产质量,而不是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只不过是一种中间表现形式。[19]甘丽凝的研究只局限于资产质量、债务融资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债务期限结构并未提及。关于资产质量与债务融资比例之间是什么关系,她认为资产质量是影响企业价值的最终因素,债务融资是一种中间表现形式。

查看全文

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思考

一、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误区。

实践中,不少人误解为只要劳动者工作满10年,用人单位就与其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下面笔者进行分析。

我国目前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包括:

1、《劳动法》第20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第20条规定,本条中的“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是指已有劳动合同到期,双方同意续延的。并非指原固定工同意而一律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论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定期限。通过设立起诉期限制度,用表面限制行政相对方在一定时间内行使诉权的手段,来确保行政相对方及时通过法定救济渠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一方面使行政法律关系得以尽快稳定,另一方面也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更少因时过境迁而在取证、查证上面临困难。,有关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散见于《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以及少量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请示答复里。这些规定,可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大部分涉及起诉期限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规定本身较为原则,随着实践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准确适用这些规定,既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又不悖设立起诉期限制度的宗旨,成为行政审判领域的一项当务之急,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实践,就适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容易引起争议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当前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几个有争议问题

第一,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与法定起诉期限衔接问题。

案例1:张某与李某为邻居。2000年5月,张某通过申请,获得某市规划局的许可,将其旧房翻新并扩建100平方米。由于该扩建范围涉及邻居李某的出入通道,致使工程完工后该通道的宽度由过去的2米缩至0.8米,引起李某的不满,双方时有摩擦。同年10月,张某向李某出示规划许可证,证明其属合法占地,李某也没有更多意思表示。2002年12月,李某以某市规划局给张某颁发的规划许可证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某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规划许可证。法院对于李某是否享有诉权存在分岐:一种意见认为,某市规划局颁发规划许可证的时间为2000年5月,由于李某当时并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起诉期限应从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由于涉及不动产,当事人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二十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均应受理。因此,李某于2002年12月向人民法院起诉,仍处于司法解释规定的最长起诉期限内,其诉权应受到保护。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从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李某于2000年10月就从张某处获知某市规划局颁发规划许可证一事,但时隔二年多才向法院提起诉讼,已超过法定起诉期限,其诉权依法不予保护。这个案例提出的问题是:《若干规定》里的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与《行政诉讼法》里的法定起诉期限究竟是彼此分离还是相互补充?在适用《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时,是否应当考虑与《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衔接?

第二,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告知诉权和起诉期限,适用《贯彻意见》或《若干规定》的起诉期限时,应否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作为适用法律的基准时问题。

案例2:赵某与其子共同居住在临江路34号,该房屋属于房改房,由赵某购买,享有完全产权。1996年2月,赵某之子瞒着父亲将房产证拿走,由某市国土房管局办理了房屋变更登记,产权人由赵某变为其子。2001年元月,赵某得知房产证被变更,为了不伤亲情只好作罢。2002年8月,赵某之子擅自决定将房屋部分面积出租,引发父子不和,赵某为了争回自己的房屋产权,遂以某市国土房管局违法进行房屋变更登记为由向法院起诉。赵某的起诉是否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从《贯彻意见》第35条规定看,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的诉权或者起诉期限,致使当事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其起诉期限从当事人实际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时计算,但逾期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加上法定的三个月起诉期限,赵某实际享有一年零三个月的起诉期限。从本案实际情况看,如果从1996年2月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算起,赵某显然超过了起诉期限。但是,《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本案若适用《若干规定》,赵某刚好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因此,适用《贯彻意见》抑或适用《若干规定》直接关系赵某的诉讼利益。有人认为,只要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是在《若干规定》生效后,即2000年3月10日后,不管具体行政行为实际作出时间在什么时候,一律适用《若干规定》的有关起诉期限规定。另有人认为,应当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作为适用法律的基准时,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2000年3月10日之前,则适用《贯彻意见》,之后,则适用《若干规定》。

查看全文

申请执行期限计算思考

申请执行期限是指法律文书生效以后,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期限。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215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申请执行期限归属于诉讼时效,而明确改变了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的不可改变的除斥期间的性质。而在行政法方面却未有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仍然将申请执行行政非诉案件的期限规定为除斥期间性质,此规定有待于立法部门的修订。

而在实践执行程序中,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期限应从何时开始计算,是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虽然有民事诉讼法的第二百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期限的计算,但仍然在实际申请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争议。

针对申请执行期限的开始计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申请执行人期限应从申请执行人一方收到法律文书之日起开始计算。申请执行人收到生效法律文书之日就是申请执行期限的起算之日。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诉讼程序中最后一方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的时间为开始计算的日期,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大多数案件法律文书的送达都不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同时送达,而是有先后之分的,有的之间甚至相关很长时间,这样法律文书的生效日期应以最后一方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之日起开始计算,而申请执行的期限也应以最后一位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为准开始起算。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些欠缺,《民事诉讼法》第215条明确规定,申请执行期限的起算以法律文书生效为前提,以当事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为依据,以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此规定中起算时间的前二项,即以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和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应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都很明确,但就法律文书生效的日期而无法确切判断,就样就应对法律文书生效的标准作出具体分析。在义务人不依据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给付时,结合申请执行人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具体确定申请执行期限开始计算的时间。

1、申请执行生效一审民事判决书的起算时间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一审民事判决书有提出上诉的权利,一审民事判决书因此而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是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处于效力待定的状态。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的,那么当然地不存在对一审民事判决书申请执行的问题。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均未对一审民事判决书提出上诉,那么该一审民事判决书则发生法律效力,义务人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内未自动履行义务的,申请执行人就可依此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而开始计算期限应分为二种:(1)被告逾期不履行义务时,原告已收到民事判决并表示不上诉或已丧失上诉权,申请执行的期限应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2)被告逾期不履行义务时,原告未收到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期限应以原告收到生效法律文书并明确表示不上诉或逾期未上诉时起算。

查看全文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通知

本办(局)各科室:

根据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件精神,结合乐清市协作办(招商局)〔以下简称本办(局)〕职能和工作实际,为了完整、系统地保存本办(局)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公文、电报、簿册、图表、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提高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以适应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机关各项工作的需要,为乐清积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史料,制定《乐清市协作办(招商局)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如下:

第一条为便于本办(局)正确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使所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情况,维护其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本(办)局文件材料是指本办(局)在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本办(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反映本办(局)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办(局)工作、乐清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查看全文

固定期限劳动协议书

(固定期限)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查看全文

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17日修订)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七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修正)

第八十三条人民检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为十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