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未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23:20: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未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动脉导管未闭围术期监护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先天异常通道,位于降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根部之间。通常导管粗5~15mm,长3~10mm,外形呈管型、漏斗型和窗型。其发病率21%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居第2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以女性多见最适当的手术年龄是学龄前[1],患儿年龄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0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方法,治疗4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满意。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1~12岁,均未输血,术后1周出院,效果满意。治疗效果:术后血压升高26例,体温升高15例,经降压、镇痛应用激素等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

2.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诉、方法如下。指导患儿做深呼吸运动,2次/日,每次10分钟。在深呼吸后张口并使声门开放用力向外喷射气体,同时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运动到喉部,再用力咳出。给予必要的呼吸道准备,加强超声雾化,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肺高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入院后应有意识地多与患儿接触,多给患儿拥抱,抚摸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和力,减少其陌生感使之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消除其恐惧心理。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术后护理

查看全文

大学期未班级小结提纲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时光飞逝,大一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相比于初到大学的我们,随着这学期大家慢慢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对待活动的态度也有了自己的参与、选择,我们变得更加专业,对自己更负责任,已经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驾驭大学。回望过去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在学院有关领导,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关怀下,在学院团总支和学生会的支持下,以及咱们班班委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们班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现我受班班委会委托,代表班班委会做本学期期末总结,不妥之处,敬请大家予以指正。现总结如下:

一、班级建设方面

1.班风建设,本学期班级气氛较和谐融洽,定期所召开的班委会议以及班级会议大家发言都比较积极,对班级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之间更加融合。

2.班干部分工明确,本学期以小组联合责任制的原则,把班委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组织不同活动,提高每位班委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各班委成员都能够基本上按时的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使得班务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3.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举办班服、班徽、班口号设计大赛,调动同学们的热情度与参与度,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与责任感,加快了班级的建设。

查看全文

学生会干部期未小结提纲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经过这一年在学生会办公室的锻炼,在上级的指导下,我觉得我的能力提升了不少,从不会到能勇敢的去做,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现将本学期我在办公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参与的活动历程:

1.三月份由女生部举办的魅力女生节一系列的活动(集体小游戏、与体育部合作承办的拔河比赛、与学习部和心里部承办的两次讲座),我协助其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及在活动圆满结束后通知其上交本次活动总结。

2.从三月份开始参与文明督导队执勤工作。

3.三月底由宿管部与南院一起负责的“优秀寝室评比活动”我及时通知其上交评分表及活动总结。

4.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工作。

查看全文

深究融资租赁业务会计处理

一、融资租赁开始日出租人长期应收款入账价值的确定

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按以上方法进行账务处理,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出租人按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而出租人是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向承租人收款的,在租赁期满时,出租人“长期应收款”账户会留有余额,即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二是初始直接费用是出租人自身承担的费用,该费用的发生会使出租人融资收益减少,而上述“未实现融资收益”未考虑初始直接费用,从而导致“未实现融资收益”金额多列。

笔者认为,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及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与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业务中,出租人所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是为了取得财务收益而发生的,根据配比原则,将其列为费用更为合适。

二、预收租金下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配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对融资租赁,承租方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出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对预付、预收租金(每期期初收付的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分配,准则并无详细的规定。对于该问题大部分教材采用的是第一期不分配或最后一期不分配的做法。对于此做法,笔者认为与《企业会计准第21号——租赁》第十五条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第十九条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相悖,第一期和最后一期也在租赁期内,所以也要分配收益和费用。对于第一期不分配收益和费用的做法,因为在租赁的第一期,应付租赁款已经发生,根据权责发生制,应当分担融资费用、分配融资收益。不仅如此,应分摊的融资费用、分配的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应该最多,因为其应付租赁款、应收租赁款最多。因此,应接应付租赁款、应收租赁款减去第一期租金后的余额计算承租方第一期应分摊的融资费用以及出租方应分配的融资收益。对于最后一期不分配收益和费用的做法,笔者认为也不妥。在大部分教材中,如果第一期确认了费用或收益,在实际利率法下,承租人在最后一期期初支付或出租人在最后一期期初收到租金以后应收或应付本金的余额为零,于是计算出的最后一期应分配的收益或费用为零,这显然与准则的要求不符。为了更好地符合准则的要求,对于收益和费用可以考虑在租赁期的最后两期内改用平均年限法对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分配。

三、租赁期满收回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担保余值不等的处理

查看全文

小议预付租金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改进意见

【摘要】对预付租金融资租赁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现行老办法在租赁的第一期不摊销是不符合新准则规定的。最后一期不分摊也欠妥当。笔者设计的新摊销办法是在整个租赁期都摊销,在租赁的前期用实际利率法,最后两期改为直线法。会计分录也应实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预付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新摊销法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对融资租赁,承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出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对先付租金(每期期初收付的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分配,该准则并无规定。最权威的说法是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上说法:“在先付租金(即每期期初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见该书42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这还是过去的老办法。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样做并不妥,不符合新准则。《企业会计准第21号——租赁》第十五条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第十九条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第一期也在租赁期内,凭什么不分摊融资费用?在租赁的第一期,应付租赁款已经发生,根据权责发生制,它就应当分担融资费用。不仅如此,它应分摊的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是最多的,因为它的应付租赁款最多。不错,第一期支付的租金是不含利息,但不等于第一期就不分摊未实现融资费用。应按应付租赁款减去第一期租金后的余额计算第一期应分摊的融资费用。下面用一权威教材上的例子(陈信元主编《财务会计》(第二版)33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说明“第一期不摊销融资费用”的老摊销方法和笔者提出的“第一期要摊销融资费用”的新摊销方法。

2001年1月1日,甲公司将1台设备出租给乙公司,设备成本23000元,公允价值29000元,租期4年,每年初应付租金8000元,租赁利率8%,设备预计经济寿命6年,无残值。合同规定租赁期满时乙公司可以10元的价格优先购买该设备。老办法的摊销表是:

新摊销表和前面那个老摊销表区别之一就是增设了第二栏“计息基数”。拿第一年来说,由于第一年初已支付8000元租金,这8000元就不再计算利息了,第一年的计息基数只能是28616-8000=20616。这20616元的应付租赁款应当在第一年计息,利息费用为20616×8%=1649元。这正是老办法忽视的地方。后付租金第一期的计息基数和应付本金额是相同的,(在本例都是28616元),不需要分设;先付租金这两项不相等,需要分设。这是先付租金摊销表和后付租金摊销表的主要区别之一。许多教材中这两个表的格式是相同的,实际上是把后付租金的摊销表照搬到先付租金的摊销表中来,这是它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区别之二是:老表中第二年摊销的1649元新表中挪到了第一年,老表中第三年的1141元挪到新表的第二年,老表中第四年的594元挪到新表的第三年,整体上移一年。第一年不仅摊销了融资费用,而且它分摊的融资费用最多。但最后一年不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最后一年不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咋一看似乎有道理,因为:1.未确认融资费用前三年摊完了,第四年就不用摊销了。2.第四年(最后一年)年初把全部应付租赁款付清了,当年不产生租赁利息费用,就不再摊销了。但仔细一想,这样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租赁期是四年,却是按三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后一年不分担任何融资费用,利润会因此过高。另外也不符合新准则,新准则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分摊”,既不能漏了第一期,也不能漏了最后一期。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又想出一个办法: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上例最后两年应摊销的融资费用均为594/2=297。摊销表也应改为:

查看全文

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论文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要求,自2005年起,在欧盟的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编报。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对银行监管尤其是监管资本的计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概括介绍欧盟银行监管机构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做法和启示。

一、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后,欧盟银行监管当局采用的审慎监管措施

(一)运用审慎原则对监管资本进行调整

国际会计准则(以下简称IFRS)要求对金融工具等使用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选择权,这虽然增加了部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会计报表上的权益已经包含了没有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等。为实现审慎监管目标,欧洲银行监管者委员会(以下简称CEBS)于2004年12月了《关于对监管资本进行审慎调整的指引》,其原则是保持现有监管资本的定义和质量不变,适当调整银行机构根据IFRS产生的会计数据对监管资本的影响。

对监管资本的审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调整会计上关于负债和权益分类对监管资本的影响。IAS32对某些金融工具是作为负债还是权益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监管资本产生影响。一是一些被欧盟资本充足指令(CapitalRequirementsDirective)列入监管资本的金融工具,根据IFRS却可能将其划分为负债(如某些可以在未来固定日期或按照持股人选择随时赎回的优先股),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减少;二是IFRS将嵌入在债务工具内的权益类衍生产品(如可转换债券包含的期权)划分为权益,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增加。CEBS认为,各银行不能完全按IFRS对于负债和权益的划分来计算监管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要保持欧盟资本充足指令对监管资本的分类方法不变,即要把上述两种情形下减少或增加的监管资本进行反向调整。

查看全文

会计准则变化分析论文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要求,自2005年起,在欧盟的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编报。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对银行监管尤其是监管资本的计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概括介绍欧盟银行监管机构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做法和启示。

一、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后,欧盟银行监管当局采用的审慎监管措施

(一)运用审慎原则对监管资本进行调整

国际会计准则(以下简称IFRS)要求对金融工具等使用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选择权,这虽然增加了部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会计报表上的权益已经包含了没有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等。为实现审慎监管目标,欧洲银行监管者委员会(以下简称CEBS)于2004年12月了《关于对监管资本进行审慎调整的指引》,其原则是保持现有监管资本的定义和质量不变,适当调整银行机构根据IFRS产生的会计数据对监管资本的影响。

对监管资本的审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调整会计上关于负债和权益分类对监管资本的影响。IAS32对某些金融工具是作为负债还是权益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监管资本产生影响。一是一些被欧盟资本充足指令(CapitalRequirementsDirective)列入监管资本的金融工具,根据IFRS却可能将其划分为负债(如某些可以在未来固定日期或按照持股人选择随时赎回的优先股),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减少;二是IFRS将嵌入在债务工具内的权益类衍生产品(如可转换债券包含的期权)划分为权益,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增加。CEBS认为,各银行不能完全按IFRS对于负债和权益的划分来计算监管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要保持欧盟资本充足指令对监管资本的分类方法不变,即要把上述两种情形下减少或增加的监管资本进行反向调整。

查看全文

会计准则变化论文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要求,自2005年起,在欧盟的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编报。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对银行监管尤其是监管资本的计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概括介绍欧盟银行监管机构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做法和启示。

一、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后,欧盟银行监管当局采用的审慎监管措施

(一)运用审慎原则对监管资本进行调整

国际会计准则(以下简称IFRS)要求对金融工具等使用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选择权,这虽然增加了部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会计报表上的权益已经包含了没有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等。为实现审慎监管目标,欧洲银行监管者委员会(以下简称CEBS)于2004年12月了《关于对监管资本进行审慎调整的指引》,其原则是保持现有监管资本的定义和质量不变,适当调整银行机构根据IFRS产生的会计数据对监管资本的影响。

对监管资本的审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调整会计上关于负债和权益分类对监管资本的影响。IAS32对某些金融工具是作为负债还是权益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监管资本产生影响。一是一些被欧盟资本充足指令(CapitalRequirementsDirective)列入监管资本的金融工具,根据IFRS却可能将其划分为负债(如某些可以在未来固定日期或按照持股人选择随时赎回的优先股),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减少;二是IFRS将嵌入在债务工具内的权益类衍生产品(如可转换债券包含的期权)划分为权益,从而导致监管资本增加。CEBS认为,各银行不能完全按IFRS对于负债和权益的划分来计算监管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要保持欧盟资本充足指令对监管资本的分类方法不变,即要把上述两种情形下减少或增加的监管资本进行反向调整。

查看全文

浅析租赁准则问题

2006年2月25日,财务部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这批具体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通知》还指出,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反馈。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的学习,笔者认为该准则中的部分内容仍值得商榷。

一、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

《准则》第五条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笔者认为,定义中所说的“全部”二字的使用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四条之(一)将“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销售商品收入的必备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商品销售要比资产租赁在“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上程度更甚,但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也仅使用了“主要”二字,而非“全部”,何况是资产租赁呢?因此,笔者建议将“全部”换成“大部分”或“主要”更为合理。另外,在融资租赁业务实践中,承租方往往只对租赁资产余值做部分担保,出租方则要承担租未担保租赁资产余值减值的风险。因此,使用“大部分”或“主要”字眼更符合实际。

二、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

《准则》第六条之(三)指出,“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的,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笔者认为,这里应明确阐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是指该资产全新时的可使用寿命、还是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结合旧《准则》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里应是指“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

《准则》第六条之(四)指出,“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租赁,可以认定为融资租赁。由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收款额并不一定相等,即使相等、也可能由于租赁双方使用了不同的折现率,导致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也不一定相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要么只有“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要么只有“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是允许双方都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还是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一方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准则》并未明确。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是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在判定经济业务类型时,应以该经济业务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实质作为判断依据。因此,租赁双方在判定租赁业务类型时,无须考虑该经济业务会对交易的另一方产生什么结果,不应受对方判定结果的影响。所以,《准则》第六条之(四)应体现以下观点,即“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承租人应将该租赁业务认定为融资租赁;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出租人应将该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查看全文

租赁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2006年2月25日,财务部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这批具体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通知》还指出,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反馈。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的学习,笔者认为该准则中的部分内容仍值得商榷。

一、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

《准则》第五条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笔者认为,定义中所说的“全部”二字的使用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四条之(一)将“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销售商品收入的必备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商品销售要比资产租赁在“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上程度更甚,但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也仅使用了“主要”二字,而非“全部”,何况是资产租赁呢?因此,笔者建议将“全部”换成“大部分”或“主要”更为合理。另外,在融资租赁业务实践中,承租方往往只对租赁资产余值做部分担保,出租方则要承担租未担保租赁资产余值减值的风险。因此,使用“大部分”或“主要”字眼更符合实际。

二、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

《准则》第六条之(三)指出,“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的,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笔者认为,这里应明确阐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是指该资产全新时的可使用寿命、还是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结合旧《准则》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里应是指“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

《准则》第六条之(四)指出,“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租赁,可以认定为融资租赁。由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收款额并不一定相等,即使相等、也可能由于租赁双方使用了不同的折现率,导致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也不一定相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要么只有“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要么只有“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是允许双方都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还是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一方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准则》并未明确。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是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在判定经济业务类型时,应以该经济业务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实质作为判断依据。因此,租赁双方在判定租赁业务类型时,无须考虑该经济业务会对交易的另一方产生什么结果,不应受对方判定结果的影响。所以,《准则》第六条之(四)应体现以下观点,即“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承租人应将该租赁业务认定为融资租赁;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出租人应将该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