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19:3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品期权推出决策
在近年来波澜壮阔的期货行情中,风险事件触目惊心。从中航油的巨亏到国外铜期货市场上跨市套利巨亏几十亿元,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者出于自己规避风险的需要,却无视尚不具备大规模外盘交易的基础条件,使民族资本承担了巨大的无谓风险,由此造成“中国头寸”长期在外暴亏不断。试想,如果市场更完善些,有了期权这种对期货规避风险的功能,很多投资者就不必只依赖于国外市场,进行“条件不平等”的跨市套利。这样的话,投资者可以选择期权避险而不一定是跨市场套利。这些惨痛的教训一再地要求我们的期货市场应尽快完善,商品期权就是这种形势下投资者急需的避险工具。
1推出商品期权的重大意义
2000年以来,全球期权交易发展更为迅猛。美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5年,全球期权的交易量连续超过了期货交易量,而期权持仓总量从1999年开始就超过了相应的期货持仓总量,期权已经成为国际交易所交易的衍生产品的生力军。
期权交易作为期货交易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衍生产品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它具有独特的经济功能和较高的投资价值。一是期权更有利于现货经营企业的套期保值,他们通过购买期权,可以避免期货交易中追加保证金的风险;二是期权有利于发展订单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美国政府就通过向农场主提供期权权利金的财政补贴及支付交易中的手续费等形式,以引导、鼓励农民进入期权市场;三是期货投资者可以利用期权规避市场风险。期权可以为期货进行“再保险”,二者的不同组合,可以构造多种不同风险偏好的交易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选择。因此,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对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推出期权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1.1期货市场体系得以延伸和健全
实物期权及运用趋势
一、实物期权的内涵
1、实物期权理论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对企业价值直接评估的经典方法是折现现金流(DCF)法,但是DCF法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用DCF方法来对进行估价的前提假设是企业或项目经营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可预期。但是这样的分析方法往往隐含两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企业决策不能延迟而且只能选择投资或不投资,同时项目在未来不会作任何调整。正是这些假设使DCF法在评价实物投资中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影响因素,因而在评价具有经营灵活性或战略成长性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就会导致这些项目价值的低估,甚至导致错误的决策。其次,DCF法只能估算公司已经公开的投资机会和现有业务未来的增长所能产生的现金流的价值,而忽略了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在未来带来的投资收益,也忽略了企业管理者通过灵活的把握各种投资机会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增值。因此基于未来收益的DCF法对发掘企业把握不确定环境下的各种投资机会给企业带来的新增价值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经济学家开始寻找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真实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在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础上,Black、Scholes、Merton等学者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理论界逐步将金融期权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企业经营中来,并开创了一项新的领域——实物期权,随着经济学者的不断研究开拓,实物期权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
2、实物期权的含义
实物期权(realoptions)的概念最初是由StewartMyers(1977)在MIT时所提出的,他指出一个投资方案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取得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故将此性质的期权称为实物期权。
期权计划研究论文
正如一个硅谷经理人员所言:“你不得不对期权进行重新定价,不然,员工会到市场上重新定价他们。”
对企业而言,要制定一个期权计划是很容易的,但要拥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期权计划却并非那么轻而易举。林林种种的期权计划让人眼花缭乱,但若将表面的纷繁砍去,它们的实心部分便一览无遗。期权计划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励,但不同的期权计划却有不同甚至差异相当显著的激励效果。企业应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为“自己的”期权计划“量体裁衣”。固定价值计划在固定价值计划(FixedValuePlans)下,经理人员在期权的有效期内,每年可获得预定价值的期权。例如,公司的董事会可规定CEO可在今后的三年内每年获得100万美元的期权。期权价值的计算一般采用Black-Schloes模型或类似的计价模型。在该模型中,要考虑诸如期权的有效期、现行利率、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及股利率等因素。固定价值计划亦可以将期权价值与经理人员的现金报酬相挂钩,这样,所授期权的价值可随着经理人员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固定价值计划如今在国外十分流行。这倒不是说它们天生比其它计划要好,而是因为它们能让公司有效地控制经理人员的报酬以及股票期权报酬占总薪酬的比重。通过每年对经理人员薪酬构成(package)进行调整,以使经理人员的薪酬与业内水平保持一致,公司就能减少薪酬顾问所称的“员工维系风险”(retentionrisk)——员工跳槽到其它开价更高的公司的可能性。
但固定价值计划有一个明显弱点。因为预先确定了未来授权的价值,它们就弱化了报酬与业绩的联系。经理人员会在业绩良好的年头获得较少的期权(因为股票价格高),而在业绩较差的年头却能获得较多的期权。试举一例:假设一个名叫约翰的CEO,作为薪酬的一部分,他每年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平价(atthemoney)期权——指行权价与授予时的股票市价相等。在第一年,公司股价为100美元,约翰当年得到约28,000股期权。第二年,约翰成功地将公司股价带上了150美元。结果,他当年只得到18,752股期权。每三年,股票又上涨了50美元。现在,股价上涨了一倍,而约翰所得到的期权只有第一年的一半。
下面看一下当公司业绩糟糕的时候约翰的情况。第2年,股价从100元下跌至65元。约翰价值不变的100万期权将给他带来43,000股的期权。第3年股价只有30元了,约翰可得到的期权数量激增至近94,000股。换句话说,他把公司给毁了,可他却得到了公司大量的股票。(见表1——不同期权计划对报酬的影响)
虽然约翰持有的期权价值将随着股价的波动而波动,然而每年授予的期权(以及总薪酬)却与公司的业绩脱钩。出于这个原因,固定价值计划所提供的激励效果是三种计划中最弱的。
期权与权证研究论文
一、股票期权与股票权证
在我国,最广为人知的期权和权证就是股票期权和认股权证。有许多人认为,认股权证是股票期权的一种。但从全球现有的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在交易所交易中所采取的具体形式看,它们之间大致在如下六个方面存在区别:
(1)认股权证的有效期通常比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长:认股权证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上,而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内。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偏短,并不是因为不能设计成长有效期,而是交易者自然选择的结果。就像期货合约一样,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一般聚集在近月合约上,远月合约的交易量一般很少。
(2)标准化。认股权证通常是非标准化的,在发行量、执行价、发行日和有效期等方面,发行人通常可以自行设定,而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绝大多数是高度标准化的合约。当然,当前随着IT技术的发展,柜台市场与交易所场内市场出现融合的趋势,柜台市场上的非标准化的股票期权也开始进入交易所场内市场。
(3)卖空机制。认股权证的交易通常不允许卖空,即使允许卖空,卖空也必须建立在先借入权证实物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新发行和到期,则流通中的权证的数量是固定的。而股票期权在交易中,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卖空,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开平仓,股票期权的净持仓数量随着投资者的开平仓行为不断变化。
(4)做市商。认股权证的做市义务通常有发行人自动承担,即使是没有得到交易所的正式指定,发行人也通常需要主动为其所发行的认股权证的交易提供流动性。而股票期权的做市商必须是经由交易所正式授权。权证类似于股票,需要发行,然后再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但期权可直接在交易所交易。
权利期权化调研报告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应该说,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出台的《公务员法》就做出了“公务员辞去公职后,原系领导成员的3年内,其它公务员2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以及其它营利性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不得从事或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经营性活动”的“三年两不准”规定,目的就是预防“期权化腐败”。但是,规定一定时间的“权力冷却期”还并不足以对“期权腐败”形成有效遏制。例如权力期权交易的定性问题,就是一个国际普遍存在的反腐败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
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所以内容隐蔽;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以以“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以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上隐蔽。二是成本轻微。反腐败的实质性证据支持原则成为国际化准则,也称可接纳证据原则。传闻证据、口头证据已经无法对腐败分子形成威胁。我国反腐败的发现和突破手段还局限于“举报、查账、两规”老三件,比较单一。“期权化腐败”没有有形证据,而且由于时间长,证据毁损,证人缺失,往往难以举证。三是“收益”灵活。“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它可以是权力享受权力回报,离职前在安插亲信或选定“接班人”,为自己遥控权力作打算;可以是权力享受资本回报,在位时为企业牟利,辞职或退休后到企业“高薪打工”;也可以是资本享受权力回报,利用在位时积累下的“活动能量”换取企业股权或创业资本。不仅可以为自己预留“出路”、“退路”,还可以“封妻荫子”,由受益方资助亲人子女出国留学或提供创业资本。广东省高院院长麦崇楷就为其子换取了数百万的企业股权。
其次,从权力运行规律上“明”其要件。“权力期权化”虽然隐蔽,但并不是无迹可寻。一是期权腐败以“权力资源”为基础。只有把权力外化为一种“资源”,才能用来变现或交易。这种“资源化”必须有三个前提:权力的自由使用、权力对信息的控制、权力对权利的影响最大化。第一个前提要求权力必须游离于监督之外,因此,往往会在决策机制和分权制衡机制上想方设法绕过制度;第二个前提要求信息形成“不对称”格局,因此腐败分子往往或封锁信息,或人为操纵信息,绝不会将信息完全公开;第三个前提要求权力必须“透支”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所以,期权腐败往往要在政策上打“擦边球”,不可能“在公正的立场下实现腐败”。二是期权腐败以“潜规则”为保障。所有腐败交易,都有一个“潜规则”杠杆。腐败分子可以利用的“潜规则”越多,他所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反之,如果都严格按制度办事,没有任何自由裁量权,那么再大的权力也无法带来任何实质利益。期权腐败中,交易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官商场通行的“潜规则”保证上的;腐败实施过程,也往往要通过一些“潜规则”才能实现打“擦边球”逃避监督的目的。所以,防治期权腐败,应把“潜规则”作为发现和突破的重点。三是期权腐败以破坏公平正义为关键。由于不存在现时的权钱交易,期权腐败的前期阶段只有一个单方行为,因此很难发现,发现了也很难定性。但是不管怎样,“权力期权化”不可能改变腐败的本质,它必然伤害社会的公平公正。针对期权腐败绝大部分是商业贿赂,极少数是“人身依附”式的组织纪律问题的特点,有无损伤“非竞争性利益”原则应当成为期权腐败的判定标准,辅以“不正当得利”的从政道德原则,可以较为清晰地鉴别期权腐败的定性问题。
最后,从反腐败斗争的一般规律上“察”其成因。“权力期权化”的产生,权力监管制度存在问题是主因。政府权力过大,对经济干预过多,容易造成利益牵扯,或者导致暗箱操作;行政决策程序不够科学,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分权制衡,为权力的自由行使提供了便利;政府信息不够充分,我国没有完善的政府信息渠道,政府信息由部门和少数人员内部掌控,信息的垄断和时间差,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信息谋取利益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上级对下级监督缺了解,平级之间监督缺保障,下级对上级监督缺权力支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带有滞后性。制度漏洞和法律不完备是动因。制度方面,虽然《公务员法》做出了规定,但范围明显偏窄,对已无职务的离退休人员是否能认定“职务犯罪”、在退休后所从事的工作是否能认定权力“期权化”,都很难把握,《纪律处分条例》方面至今没有相关解释性操作规定。另外,现行的有关监督条例,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对退休和下海的领导干部的追踪监督,目前基本上还是盲区。法律方面,我国刑法对于受贿罪采用的是“两个故意”的判定标准,就是说,行为人不仅要有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故意,而且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非法收受财物交换条件的故意。从司法实践来看,能够同时证明期权腐败行为中两种故意的难度很大。“投桃在前,报李在后”,法律上无法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交换关系。这种制度和法律上的真空客观上刺激了“权力期权化”腐败问题的愈加突出。公职人员激励机制错位是诱因。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职人员工资偏低,福利偏高,而且层级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福利待遇差别太大,使得公务员以“升职”为唯一价值目标,一旦升迁无望,就只能通过“变现权力”换取自己的目标价值。另一方面,从保障公务员廉洁从政的角度来说,我国的薪酬制度设计存在倒挂问题,缺乏优厚的退休保障,退职后津贴和福利大幅度缩水,比在职收入大大减少。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很多公职人员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
期权腐败有着重大的危害性。由于其欺骗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由于其后发性,导致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很难追回;由于其隐蔽性,很容易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形成诱惑,造成腐败泛滥。“权力期权化”出现,标志着我国反腐败斗争在技术层面的较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腐败与反腐败由过去的斗“勇”变成了斗“智”。破除“权力期权化”的笆篱,必须从提高反腐败能力上着手。
靠文化“疏”,使“权力期权化”难以立身。从三个方面加强疏导:一是培养“荣辱”文化,二是破除“潜规则”文化,三是建设廉政文化。
小议期权理论的资本决策
摘要将以NPV法为核心的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与期权理论结合,并对其进行改进,确定以基于期权理论的资本投资决策准则,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投资决策投资期权
将期权理论引入资本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国内学者大多否认以NPV法为核心的传统投资决策方法,而从其他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近年来国外学者却并不完全否认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而是将其与期权理论结合,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解决资本投资决策问题。这种改进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基于期权理论的资本投资决策准则。本文将利用资本投资决策的期权特性来对投资决策重新进行评估,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1现阶段投资决策的特征分析
1.1投资的不可逆性
所谓投资不可逆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不可能在不遭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专有性是造成投资不可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资本所形成的资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专有性,而专有性资产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较差。换言之,这些具有某个企业或行业特性的资产很难为其他企业或行业使用,投资后很难收回而变为沉没成本。现阶段投资的不可逆性更加突出,每个企业都想开发出具有市场独占性的产品,以获得超额利润。这种产品往往是以前是市场从未出现的,对其的投资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新产品的开发一旦失败,其投资不可收回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银根紧缩可能使国内外投资者无法出售资产以收回他们的资金。
期权在公司财务金融的运用
1引言
现代经济体制下,公司财务金融不仅具有融资决策的职能,同时还具有投资决策的职能。其中投资决策指的是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的调配资金,进而使得公司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而融资决策指的则是应用最少的成本融资到最多的资金。而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融资决策都需要应用期权,这也使得期权受到现代公司的普遍重视。其对降低公司的融资、投资决策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期权与财务金融的分析
2.1期权分析
期权是以期货的概念为基础,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现代金融工具。期权可以使公司对未来时期的投资或者融资具有更宽松的选择权利。简单来说,期权就是交易的双方根据标的物事先做出约定,并签订协议,同时支付定金,以此来确定标的物的价格,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实现物品的交易权利。在期权的交易中如果存在毁约情况,不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资金,损失的只是预先支付的定金,这种未来交易的权利即为期权。期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权利的角度来说,期权分为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看涨期权又称买进期权,是购买方根据交易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以实现预定的价格对实物进行购买的权利;而看跌期权也称为延卖期权,是指具有购买权的一方,在约定的时期内,以协议好的价格卖出实物的权利,但是却不需要必须卖出去。从交易时间的角度来说,期权还可以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其中美式期权是指,当期权成交后,在预定的期限内即可随时进行交易;而欧式期权则指只有在期权截止的日期才具有期权的行使权力。
2.2财务金融分析
欧式期权主观预期论文
摘要考虑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推断或权衡等主观因素,给出欧式期权的主观预期估价及投资决策方法。方法的建立无需特别设定假设条件,且计算公式十分简单。
关键词期权定价投资决策
1引言
标准的Black-Schole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如,市场无摩擦性假设,标的股票价格变化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等。假设在时刻股票价格为,,为期权执行日,时指定的期权执行价格为,则Black-Scholes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为[1]
(1)
其中,,为股票预期收益的方差,为利率,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为期望值算子。
实物期权在投资的运用思索
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了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eholes),不仅因为他们成功解决了期权定价问题,促进了金融衍生物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发现推动了期权理论在其他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经济领域内最为棘手的不确定性问题得到了精确的解释和一定的量化。其中最为人瞩目并逐渐被人们付诸实施的便是项目评估和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realoption)分析法,它克服了净现值法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证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被越来越多的投资决策者所认可和采用。
一、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义
金融期权(option)是一种权利合约,给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股票、期货、利率等)的权利。根据执行时间的不同,期权可以分成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是指持有者有在未来某一固定时间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美式期权是指持有者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任意时间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
另外期权根据持有者的权利又可以划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其中看涨期权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买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则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实物期权是由金融期权派生出来的一类期权。广义地讲,实物期权是项目投资的决策权;狭义地讲,它是项目投资赋予决策者在未来采取某种投资决策的权利。事实上一家公司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估,拥有对该项目的投资机会这就犹如购买一个美式期权,该期权赋予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段内按执行价格(投资成本)购买标的资产(取得该项目)。同金融期权一样该期权的标的资产(项目的净现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波动。当市场价值(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执行价格(投资成本)时,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投资者便执行该期权即选择投资该项目。该期权也因为标的资产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价值。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有关参数的区别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虽然从基本特征来看,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十分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非独占性。金融期权具有所有权的独占性,而实物期权除了专利权等之外,都不具有独占性。二、非交易性。期权的交易性有两层含义,标的资产的交易性和期权本身的交易性。对于金融期权来说无论是其标的资产还是期权本身都存在着一个比较有效的交易市场,因此其交易成本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实物期权则不然,不仅其标的资产—投资项目几乎不存在交易市场,实物期权本身也不可能单独进行交易。三、先占性。由于可共享性或竞争性的存在,首先执行实物期权往往可以获得先发制人的效应,既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性,又实现了实物期权的最大价值。四、先后关联性。对于金融期权来说,其执行价格的大小完全取决与自身的特点,即标的资产价格与执行价格的差额,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即它是独立的。实物期权这种独立性就不存在了。在大多数场合下,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实物期权之间存在着先后关联性,即一个实物期权的执行价格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特点,还与其他尚未执行的实物期权的价值有关。
股票期权制度
(一)股票期权是否是一种支出
在美国,对于股票期权的理论纷争由来已久。股票期权的支持者认为,公司发行股票期权不需任何现金支付,而且还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反对者认为,公司是要为股票期权付出代价的,股票期权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侵害原有股东利益。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加,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有些公司为维持股票收益水平,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必然影响对其他投资和研发活动的投入。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注意到股票期权的成本问题。1972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APBOpinionNo.25,简称25号意见书)《对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IssuedtoEmployees),对公司职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25号意见书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即股票期权的补偿成本(CompensationCost)只限于计算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而事实上大多数固定认股权的行权价格至少会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由于当时股票期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且股票期权的成本计算也是一大难题,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决定期权不需纳入成本。80年代初,美国的几大会计事务所向FASB提出具体意见,认为股票期权明显是一种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90年代初,有关股票期权问题争论逐渐升温。FASB认为,股票期权计划应当确认报酬成本,包括市场价格等于行权价格的固定型股票期权,理由是:(1)股票期权具有价值;(2)股票期权产生了报酬成本,应当正确计入企业的净收益中;(3)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能够估算股票期权的坐标。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取代内在价值法来确定补偿成本,这一主张遭到强烈反对。在多方游说下,美国参议院以88票对9票的结果通过一项反对FASB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FASB于1995年10月了SFASNo.123(简称123号准则)《股票补偿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BasedCompensation),123号准则是妥协的产物。新准则鼓励而不是要求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法,允许企业选择内在价值法来核算股票期权,但需要追加披露两种方法对本期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裂,决策者们开始担心股票期权潜在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不无担忧地指出,不把股票期权纳入成本会人为地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后,投资者开始怀疑股票期权存在的负面影响。在2002年2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安然前CEO杰弗里·斯基林承认,股票期权能“超乎寻常”地夸大公司的盈利水平。纽约经纪公司贝尔斯登称,2000年,安然发行了价值1.55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如果将期权成本从2000年公司利润中扣减,那么当年安然公司的运营利润将下降8%。公司在2001年的运营利润要比不采用期权时高出9.33亿美元,期权不算成本的做法同样使花旗集团的2001年运营利润提高了9.19亿美元。欧洲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旗下的一家投资银行表示,如果把所有的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入账,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001年的利润会下降30%(郄永忠,2002)。
美国对股票期权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B)已一致同意批准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新规则将要求公司把股票期权列入经营开支。
(二)股票期权是否会诱发经营者新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