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14:2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轻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轻声教学论文
[内容]
“动弹”的“弹”应该读dàn,还是tán?两位语文教师看着一张试卷上所给的这两个读音,都拿不定主意。还有各地的试卷上和各种练习册的“看拼音,写汉字”的项目中,常出现guījǔ、mócèng这些题目。这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轻声教学很不重视。“动弹”的“弹”读tan,“规矩”的“矩”和“磨蹭”的“蹭”都应该读轻声。而这些,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都不是很清楚。
有一张小学毕业试卷的“看拼音,写汉字”中有“bàochóu”一题,许多学生没按出卷者的意图写了“报仇”,究竟算不算对?批卷老师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才知道“bàochóu”的汉字本该写作“报仇”;而“报酬”,拼音则应写作“bàochou”。其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参考书》的《说明》中就已经说明了,可是还出现“bàochóu”这样要求学生写出“报酬”的题目。可见忽视轻声教学的严重程度。语文教师常说,学习普通话最难的是区别平舌音(声母z、c、s的)字和翘舌音(声母zh、ch、sh的)字、前鼻韵母in、en的字和后鼻韵母ing、eng的字,因为一些方言中根本就没有翘舌音和后鼻韵母(或虽有,但与普通话不一致)。我觉得一个字是读平舌音还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还是后鼻韵母,是有规律的(当然也有例外的字)。可是普通话里一批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却没有什么规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又“未能全面彻底解决轻声词的问题”(注),所以要掌握这一批轻声词是不容易的。
有的教师认为,一个音节不读轻声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第一,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地道(dao),是真正的、纯粹、实在、够标准的意思,是形容词;而地道(dào),则是在地上挖成的交通坑道的意思,是名词。再如“大方”、“是非”、“兄弟”中的第二个音节读不读轻声,意思就不同。第二,小学生唱读,原因·之·一是低年级教师忽视了轻声教学。不少学生朗读起来,很少有轻声,特别是把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吗、呢、氨一律误读为第一声。有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给她在幼儿班的孩子讲故事,说到“妈妈”,总是māmǎ她以为这样好听,其实旁人听起来觉得很别扭。要根治学生唱读的毛病,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办法·之·一就是重视轻声教学。否则,如果到中、高年级再来纠正,就会劳而无功。近十年,我校先后三个班的学生都是由我从四年级教到他们毕业。“漂亮”这个词,学生一律误读为piàoliàng,直到小学毕业,他们中的有些人都没有纠正过来。可见“轻声”教学实在轻视不得。一个双音节词是不是轻声词,不能想当然。方言中的许多轻声词在普通话里都不读轻声。例如:江淮方言江都话、吴方言常州话中的“现在”的“在”读轻声,而普通话中则不读轻声。因此,一个双音节词是不是轻声词,应该经常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
注:见徐世荣先生的《〈审音表〉剖析》一文,《语文建设》1995年第11期第8页。
语文轻声教学论文
[内容]
“动弹”的“弹”应该读dàn,还是tán?两位语文教师看着一张试卷上所给的这两个读音,都拿不定主意。还有各地的试卷上和各种练习册的“看拼音,写汉字”的项目中,常出现guījǔ、mócèng这些题目。这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轻声教学很不重视。“动弹”的“弹”读tan,“规矩”的“矩”和“磨蹭”的“蹭”都应该读轻声。而这些,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都不是很清楚。
有一张小学毕业试卷的“看拼音,写汉字”中有“bàochóu”一题,许多学生没按出卷者的意图写了“报仇”,究竟算不算对?批卷老师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才知道“bàochóu”的汉字本该写作“报仇”;而“报酬”,拼音则应写作“bàochou”。其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参考书》的《说明》中就已经说明了,可是还出现“bàochóu”这样要求学生写出“报酬”的题目。可见忽视轻声教学的严重程度。语文教师常说,学习普通话最难的是区别平舌音(声母z、c、s的)字和翘舌音(声母zh、ch、sh的)字、前鼻韵母in、en的字和后鼻韵母ing、eng的字,因为一些方言中根本就没有翘舌音和后鼻韵母(或虽有,但与普通话不一致)。我觉得一个字是读平舌音还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还是后鼻韵母,是有规律的(当然也有例外的字)。可是普通话里一批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却没有什么规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又“未能全面彻底解决轻声词的问题”(注),所以要掌握这一批轻声词是不容易的。
有的教师认为,一个音节不读轻声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第一,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地道(dao),是真正的、纯粹、实在、够标准的意思,是形容词;而地道(dào),则是在地上挖成的交通坑道的意思,是名词。再如“大方”、“是非”、“兄弟”中的第二个音节读不读轻声,意思就不同。第二,小学生唱读,原因·之·一是低年级教师忽视了轻声教学。不少学生朗读起来,很少有轻声,特别是把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吗、呢、氨一律误读为第一声。有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给她在幼儿班的孩子讲故事,说到“妈妈”,总是māmǎ她以为这样好听,其实旁人听起来觉得很别扭。要根治学生唱读的毛病,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办法·之·一就是重视轻声教学。否则,如果到中、高年级再来纠正,就会劳而无功。近十年,我校先后三个班的学生都是由我从四年级教到他们毕业。“漂亮”这个词,学生一律误读为piàoliàng,直到小学毕业,他们中的有些人都没有纠正过来。可见“轻声”教学实在轻视不得。一个双音节词是不是轻声词,不能想当然。方言中的许多轻声词在普通话里都不读轻声。例如:江淮方言江都话、吴方言常州话中的“现在”的“在”读轻声,而普通话中则不读轻声。因此,一个双音节词是不是轻声词,应该经常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
注:见徐世荣先生的《〈审音表〉剖析》一文,《语文建设》1995年第11期第8页。
吃饭文明从轻声做起
中餐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之一。说起饭菜品种之丰富,烹调之复杂,样式之精美,如果中国人称自己是第二,估计全世界其他国家没人有勇气自夸第一。
但中国人会吃饭吗?说这话肯定得罪人,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吃相不雅似乎与中餐一样,闻名于世了。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中国旅游团游客一般都是被安排在当地档次较低的餐馆进餐,一是旅行社节约成本,另外国人不注重餐桌礼仪也是重要因素。
有人把问题归结于中西餐有别,但看看国内外媒体批评一些国人用餐“衣着随意,高声喧哗,抢菜浪费,满桌狼藉”,就可以看出用餐不文明与吃中餐还是西餐是没有关系的。
也有人说我们餐桌文化的传统就是“热闹”。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上这样写道:“我国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中国是礼仪之邦,饮食礼仪由来之久”。类似这样的阐述不在少数。但我们在将美食佳肴一代一扬光大的同时,把老祖宗的一些优良传统也遗忘的差不多了。
“热闹”不是中餐的文化传统。战国时代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更早的《礼记》记述了孔子的话“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直白地说就是“讲文明有礼貌从吃饭做起”。其中“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等诸多告诫,千年之后似乎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徐淳)
专家点评
漫谈汉语言学中轻声与声调的区别
近世纪以来,汉语中轻声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人竟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在汉语言学中立轻声为第五声调”。我们姑且暂不对其加以否定,通过以下分析对这一论点的假说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轻声与声调的概念
在汉语学中,轻声与声调有着严格的定义,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语音学概念。
(一)轻声的定义
1.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
“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1922年)”(厉为民,2006)。赵元任认为:轻音永远是轻读的,也用去声符号(就是不用去声符号,偶尔轻读的,仍用原来声调号)。
歌唱教学运用轻声唱法论文
浅探“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轻声唱法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毛病,使真假声音能够得到自然混合,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
关键词:轻声唱法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在歌唱教学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那么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有显著效果。柯威介绍说:“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威尔认为,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大声的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采用“微声”唱法,训练出很多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不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难度相当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实践证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它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轻声唱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哼唱”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普通话轻声与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都有关联,但主要语音特征是音长,音高并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轻声和次轻音在音高、音强和音色上基本无法辨别,因此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完全可以不再区分。
[关键词]现代汉语;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轻声与次轻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表一和表二共23021条,其中注为轻声词语的有1293条,约占5.6%;这1293个词语中,《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或非轻声词的有71个。此外,表一和表二中还有《大纲》注为非轻声的219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注为轻声或“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提及次轻音现象。
一、从语音特性和语言实践再认识轻声现象
对于轻声的定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提出: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语气词也不例外,他们的实际轻声调值也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绝大多数的轻声现象表现在一部分老资格的口语双音节词中,长期读作‘重·最轻’的轻重音格式,使后一个音节的原调调值变化,构成轻声调值。”
职业教育儿歌弹唱伴奏与范唱组织要点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儿歌弹唱则是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儿歌弹唱所需要的伴奏与范唱的组织要点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从教基本功。
关键词:职业教育;儿歌弹唱;组织要点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包括舞蹈、歌唱、律动等等,这其中,歌唱所占比例非常大,它可以与舞蹈一起组成表演,可以与律动一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但是在儿歌弹唱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弹琴为幼儿伴奏还是教师自弹自唱为幼儿示范,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伴奏、弹唱组织能力。
一、淡化伴奏,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
歌唱活动组织中的淡化伴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范唱时的淡化伴奏。教师范唱,特别是新歌教学时的范唱和对重难点乐句的单独范唱,应该尽量以清唱为主,或者伴奏要尽量简单以突出主旋律,以免妨碍幼儿听清曲调。第二,幼儿歌唱时的淡化伴奏。淡化伴奏要求教师在配曲伴奏时,不一定要追求复杂而过于华丽的伴奏音型。要求突出主旋律的音高,在主旋律清晰的基础上适当追求伴奏优美。为幼儿歌唱伴奏时,应控制伴奏的音量。过于大声的伴奏自然会引起大声喊叫的“响亮”,后文提到的“轻声入手”就可以通过轻声伴奏来帮助实现,因为适度的伴奏音量能使幼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歌唱的音量并仔细倾听。而且,淡化伴奏在某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轻声伴奏”,要求教师轻声入手进行有控制、有感情的演奏。当然,淡化伴奏也不是绝对的,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个别差异可调整伴奏的标准。如:对大班的幼儿或者音准能力较强、音乐感受力发展较好的幼儿,伴奏时的和声运用可适当加强;对音准能力较弱的幼儿,伴奏则更应突出主旋律。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不仅要求淡化伴奏,还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有固定音髙的乐器。在幼儿园中有固定音高的常见乐器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这些乐器都是标准音髙,比较容易使幼儿感知准确的音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的提髙,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用电子类伴奏代替乐器伴奏。虽然电子混声伴奏使得旋律更加丰富,但却是以牺牲歌曲清晰的音髙为代价。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新歌教学时,使用固定音高的乐器会比使用混声伴奏的音响设备更科学、有效。
二、轻声入手,教师范唱应准确、优美
区域方言语音语调差别研究
区域方言属豫方言,和北京话同属北方方言,所以发音与普通话比较接近,这也是周口人学习普通话的有利之处。那么区域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同在哪里,又异在哪里,怎样通过对比辨析掌握技巧,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呢?简单地说区域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声母韵母基本一致,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调值,只要调值变化规律能掌握好,学习普通话就能事半功倍。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描写声调的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调法”:用一条竖线表示“音高”,分为四等分,共有五个点。
阴平,高平调型,调值55。发音时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由5度到5度,声音高而平。如“阴、阳、上、去”中“阴”的声调。
阳平,中升调型,调值35。发音时声音由中音3度升到高音5度,声音上扬要像弦乐(如提琴)上的滑音,逐渐上扬,有能像钢琴的按键跃进。如“编、排、有、序”中“排”的声调。
上声,降升调型,调值214。发音时声音先由半低音2度降到低音1度,低音阶段稍延长,然后迅速升高到半高音4度,整个调子呈先降后升的曲折形。四种调值相比,上声全调音长最长。如“高、扬、转、降”中“转”的声调。
周口方言语音调值分析论文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描写声调的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调法”:用一条竖线表示“音高”,分为四等分,共有五个点。
阴平,高平调型,调值55。发音时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由5度到5度,声音高而平。如“阴、阳、上、去”中“阴”的声调。
阳平,中升调型,调值35。发音时声音由中音3度升到高音5度,声音上扬要像弦乐(如提琴)上的滑音,逐渐上扬,有能像钢琴的按键跃进。如“编、排、有、序”中“排”的声调。
上声,降升调型,调值214。发音时声音先由半低音2度降到低音1度,低音阶段稍延长,然后迅速升高到半高音4度,整个调子呈先降后升的曲折形。四种调值相比,上声全调音长最长。如“高、扬、转、降”中“转”的声调。
去声,全降调型,调值51。发音时由高音5度快速降到低音1度,声音要一气贯通、直线行走,由最高降到最低。四种调值相比,去声全调音长最短。如“非、常、好、记”中“记”的声调。
周口方言分析论文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描写声调的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调法”:用一条竖线表示“音高”,分为四等分,共有五个点。
阴平,高平调型,调值55。发音时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由5度到5度,声音高而平。如“阴、阳、上、去”中“阴”的声调。
阳平,中升调型,调值35。发音时声音由中音3度升到高音5度,声音上扬要像弦乐(如提琴)上的滑音,逐渐上扬,有能像钢琴的按键跃进。如“编、排、有、序”中“排”的声调。
上声,降升调型,调值214。发音时声音先由半低音2度降到低音1度,低音阶段稍延长,然后迅速升高到半高音4度,整个调子呈先降后升的曲折形。四种调值相比,上声全调音长最长。如“高、扬、转、降”中“转”的声调。
去声,全降调型,调值51。发音时由高音5度快速降到低音1度,声音要一气贯通、直线行走,由最高降到最低。四种调值相比,去声全调音长最短。如“非、常、好、记”中“记”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