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05:1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情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情感化设计与品牌情感识别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人类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产品需要的追求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产品质量功能,而是越来越追求精神领域的品味要求,既人们在享受产品功能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的追求产品使用过程的品味要求,这种品味不但涉及个体个性需求,也包括情感、情趣要求,“品牌情感”或者说“品牌依恋”随着形成。
一、品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主要是指产品象征、产品个性和产品文化价值等的综合体。品牌一旦形成,消费者便能根据品牌对该产品的优势产生认知。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品牌承载着优良的企业运营理念,寄托着消费者个人情感的认同和肯定。品牌集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完美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于一体,是企业附加值的重要支撑。品牌为什么会让人们产生如此的心理情感呢?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和反思设计是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水平体现划分。本能设计水平是指在人、物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感官认识所激发的本能情感设计,既人回应外界刺激的一种设计方式,例如,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即便是大师级的设计者也非常关注于这个层面的情感设计。所谓行为水平设计主要是指人在人、物交互中所体验和感知的第二层次上的“用”的效能设计,既基于产品的可使用性而给人们提供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设计。产品由于本身就是为了人们的使用而存在的,因而,产品除了应具有良好的外形设计,还要能让人产生使用的效能感、舒适感和满足感。而反思设计水平则是指能给人带来高级思维体验情感的一种设计,是涉及人的产品使用心理评价和自我价值体现以及情感依恋的较高设计水平。例如,原本只是代步工具的汽车,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个人开什么车来大体判断这个人的职业、身份和阶层信息,这时汽车便成为一个人的形象反映物。
二、情感价值在品牌识别中的体现
与品牌有关的科学定义多种多样,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其这样认定:“一般由标记、图文、色彩和符合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用以是被特定消费群体和单个消费者的服务和产品,并与其他服务和产品进行区分的商业标识或者商业符号。”因而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品牌是企业人对消费者的承诺体现,基于服务供给和产品生产向客户提供情感、功能和表达自我方面的价值。通过品牌识别中的要素组成,企业可以向消费者们提供能够满足其情感、功能、价值象征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产生较好的消费体验。品牌识别所提供的功能性价值是以产品功能效能为基础,以满足客户实用性要求为着眼点的功能提供。而情感性的价值则是以消费者的使用和消费感觉产生为基础,这种感觉能够让顾客在使用和拥有品牌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意味,帮助顾客与产品品牌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象征性的价值是顾客依托于品牌来进行价值观念、个体个性的表达,品牌的个性化能让消费者产生非常深刻的品牌体验感。情感价值在品牌识别中的体现主要涉及:价值是主体对客体满意度的衡量,反映着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情感是主体脑海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价值则是产品客体对消费主体----人的情感需求的一种满足。品牌识别中情感价值是企业基于品牌组成要素的规划和整合来实现的,比如,优良的服务和有品位的产品等因素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
三、基于情感化设计进行品牌情感识别创建
情感小品--嫦娥征婚
情感小品--嫦娥征婚
台中间一沙发,中立“联合国婚介所”,丘比特持手机上)
丘比特:哎,对,是我,我刚从一段感情的迷茫中挣扎出来,找我什么事?什么,克林顿要找对象!他不是有希拉里呢吗?啊,感情破裂了?那他还有莱文思基呀?啊,也不跟他了。哎你说,这人一下台事儿就是不好办,行,这事我给你记着,不过得往后拖一拖,这你知道啊,我正在给布什找对象呢!布什完了不是还有普京吗?普京完了不是还有施罗德吗?对,人家现在都还没有下台,像阿顿这种情况,还是要先保证他的基本生活水平嘛,那行,回头说吧。
丘比特:(面向台下)各位都在呢!我姓丘,叫丘比特。就是这“联合国婚介所”的,将来要是谁找不着对象的话……都来找我,没问题呀!
(手机响,脱下一只鞋)
丘比特:对不住了,我的国际专线响了。(深沉的)喂,我是丘总,小丽,那一个小丽呀?伊丽莎白?哎呦,老太太,您跟着凑什么热闹啊!找儿媳妇,我说你那戴安娜王妃死了也没有几年哪,再说,我也实在不忍心那么多纯情玉女让他是成批残害呀!最近长能耐了,()别说我都有点动心了,哎不过,你那儿子长的也太谦虚了点吧!您要是带他去动物园,您分得清谁是您儿子,谁是猴吗?我们这儿有套嗑说他,说呀“他长的很有创意,活得很有勇气,虽说长的丑不是他的错,但他也不能随便出来吓唬人不是!”喂喂……嗨这老太太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前两天李宏志给我打一电话,对呀,人家现在在美国呢,说是寂寞难耐让我给找一个情人,我就说了“宏志啊,你不是‘真善忍’吗?那你忍着啊!!”(坐在沙发上)
情感设计旧物再造研究
摘要:情感在现今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情感设计作为设计心理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设计由不同层次构成的,据此,着重研究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使情感与设计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情感是现今社会容易缺失的东西,情感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环保;经典;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仅仅再追求基本的满足感,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质的要求,更加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物品更新换代,闲F置的旧物成了一项大问题,每件旧物都是经过历史的雕琢,每件旧物都承载了记忆与情感,但同样家中的旧物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间,情感设计与旧物再造的结合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于情感的需求更加解决了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问题。
1情感设计与旧物再造的概述
1.1何为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产品开发的概念。在诺曼教授的“情感设计”艺术中,情感设计被总结为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的结合。本能水平的设计侧重于视觉效果的形状对人类视觉的影响形式,人是视觉动物,对外观的观察和理解是本能的;行为设计注重使用的趣味性和效率,强调经验,反思设计的理性合理化,并与物品的意义相关。情感设计也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你不能把两者分开。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产品的情感,包括产品的文化内涵,从而为产品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1.2何为旧物再造。旧物改造是用废弃物作为原料,巧妙构思,运用设计方法,制造各种实用物品,将废弃物转化为财富,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每个人都有旧衣服和各种废弃的环保垃圾,扔了遗憾,保留又占地方,旧物的处理问题尤为突出,旧物再造体现了“低碳、绿色、环保”的新生活理念,让旧物品再次发挥其价值。1.3国内外旧物再造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加快,人们获取新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如何处理闲置的旧物却是一个问题。这些旧物品是老百姓常见的“鸡骨头”,是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个大问题。往小处说,这些旧物只是普通的“鸡肋”,往大说这是社会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再加上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对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流行。在国内旧物再造发展趋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是当前人们面临的难题,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成为了人类所关注的问题。
2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产品情感化设计探讨
摘要:在体验经济社会中,设计师不可能以某种特定审美标准来进行设计,从而感觉到设计无据可依,不能量化,但我们可以从细节上来体验创新设计,人性化的关怀和体贴入微的设计会让消费者为之一震,围绕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展开设计研究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理论;产品设计、体验
现代机械化的生产和高科技产品让我们感觉到似乎正在被操控,产品反客为主,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似乎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在体验经济社会中,围绕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展开设计研究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主要趋势。好的设计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会有所升华,使用好的设计的产品的时候感觉放松,愉悦。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具有感情的载体,这种具有感情载体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真实满足或超越情感。
一、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
人们有时会购买一些用不着而仅仅是外观好看的物品;有时候又会购买一些并不好看,但却方便使用的物品;还有些时候会购买一些既不好看也压根没有什么使用功能的物品,如做工粗糙的旅游纪念品。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融入情感,对其除了理性的分析、使用之外,还有加入了感性认识的成分,还重视物品带给我们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认为,人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由这三个层次延伸出三种设计,本能设计追求产品外观设计,行为水平追求产品的功能和易于使用,反思水平注重人和产品交互体验中产生的共鸣。
二、本能水平设计
微博销售情感策略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web2.0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媒体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微博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力日益加剧,其商业价值在实践运用中凸显,它使营销的通路变得更灵动,随着对微博盈利模式探索的日趋深入,微博营销将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营销模式。在微博平台上,人们以更自由的状态有选择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作为意见领袖的微博主和自己的粉丝间建立了“关注—被关注”的圈子。更深入一步思考该过程的演进后不难发现,如果你关注了他,则代表在情感上开始产生信任,自然会对其所推荐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感兴趣的信息传递背后其实伴随着情感的递增:从感兴趣到信任,再上升到崇拜后的追随,直到最后情感认同后的依赖、分享。因此,如何在微博上真正俘获消费者的心,如何将重心放置在情感建设上,是微博营销策略的根本。
一、企业“人性化”形象塑造,使品牌建设立体化
传统营销过程中的品牌建设的与一般产品的推广类似,要在功能层面差异化、在感性层面塑造个性。但在长期的营销实践中我们确实发现传统模式普遍都是“单向”的灌输,受众一直位于被动接收的低位,并不能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而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受众“个性化”越来越明显,他们参与度增强,也更乐于展现自我存在。如果企业仍然执着于惯常的“我说,你听”的广播模式,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市场呼唤另一个同样具有生命的“个性化”媒体平台与之相匹配,微博呼之即出。微博的确是个能为顾客传递商品和促销活动信息的平台,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广而告之的通告栏或一块冷冰冰的布告板,微博具有先天的双向互动性—不仅注重倾听,更加关注交流。这就要求企业在微博营销过程中,力图塑造一个有思想、有情感,也常喜怒哀乐的“人”,与消费者去分享感受。首先,企业在微博营销时,要抛弃以往的高姿态和纵向的灌输,转为横向、平行的沟通、交流,甚至可以是碰撞思想火花的辩论,使双方在认识事物的看法上角度更多、更加立体。这样一来拉近了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并且,一来二往的关注、评论、转载及回复,再加之组织些活动,附加点诸如赠品等的物质吸引,势必会促进营销的互动,也无形中培养了高粘性客户。其次,虽然是“自媒体”,但你千万不要臆断已经拥有了一家报社或者电台,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铺天盖地的商品、服务信息极易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显得捉襟见肘,引起受众的排斥。相对于传统的号召、口号、公文式的“刚性”广告贴,微博在情感交流的“无形纽带”下必须要显得有柔性、更有“个性”,所以,企业在微博营销时的措辞和表达方式都应该学会以娱乐为导向、以取悦受众、引起互动为目标,不能太严肃,不可太单调。当然,在情感互动过程中,不能拔高,钟情于发“醒世恒言”;不可自吹自擂,沉溺于“孤芳自赏”;也不能谈天说地式地成为“话痨”。微博方便社交,也的确便于抒发情感,但你没必要用这种方式自毁形象,其实这样反倒离期许的“亲民”渐行渐远了。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时,更建议首先结合企业需求及自身特点去设计互动目标,让沟通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让互动对消费者产生实际价值。其次,才考虑到个性化、生活化的内容与受众进行互动,比如学会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偶尔说说“神马玩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于与受众建立感情上的联系,拉近距离,增强品牌黏性,使品牌建设立体化。
二、员工情感归属的营造,内部和谐提高效率
要想使微博营销的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就不可一味专注对外加强联系,树形象,建品牌,要更加重视微博本身成为内部情感交流平台的必要性。换句话说,在此平台上,营销不能仅是企业部门中一些文字功底好,有创意的微博团队的职责,更要去动员所有员工,“全民皆兵”,通过微博促进员工间的沟通,加强凝聚力,展示员工的风采,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首先,鼓励每位员工开通微博(尽量以个人实名与企业名相结合的形式),条件允许下也可将微博的使用纳入定期岗位培训的计划中;其次,从管理层到基层都加企业微博的关注,将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激励他们参与互动。因为没有顾客比自己的员工更加了解产品,员工们可作为企业的“形象大使”,代言人,直接与消费者交流、沟通;再次,各微博间也要尽量实现互相关注、互相转发,从而形成一个微博群,这样才能对单一企业官方微博营销起到必要的补充和拉动作用,实现业务的合力营销。通过微博,企业领导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同时可以在微博上与员工说些诸如“天要下雨了,亲们请记得带伞”这样的家常话,对员工进行细微关怀,体现了企业温情的一面,无形中又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这样人性化的管理,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内部的和谐将大大促进外部微博营销;员工们则可以在微博上抒发自我情感,与他人交流看法、分享心得,也可以将平时工作中的场景或企业的市场宣传活动等进行员工间的转发,先在内部形成一批忠实的粉丝,然后以员工的圈子为中心,向周围关注人群发散。试构想一种可能:某员工将自己去生产工厂的一些场景发到微博中去,激发起关注者的讨论,即可以交流感情,又无形中揭开产品幕后生产的神秘面纱,凸显企业技术优势,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游记形式帮企业作了广告,试比较一下那些花上百万请明星偶像代言,或安排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做产品广告,似乎微博营销更加掷地有声。所以,微博的情感营销首先应注重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开展,只有重视“和谐氛围”的营造,才能内外协同作战,最终可对市场形成立体化营销攻势,提高微博的运用效率。
三、顾客情感需求的供给,超越商品物质层面的信息传输
深究歌唱的情感表达
摘要: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将吸气训练与作品的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是歌唱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歌唱情感二度创作音色
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和演唱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二度创作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诗人与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声乐作品,而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喜爱,除了他们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可见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声乐旋律的非语义表达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声乐作品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又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遐想和共鸣,这为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歌唱者要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将自己放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原作的意图。“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歌唱者在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来开拓思维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动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剧《伤逝》、《不幸的人生》时,要把自己当成歌曲中人,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情感化设计与品牌情感识别问题探讨
一、如何划分品牌情感化设计
所谓情感化设计,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以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个比较新颖的、个性化的品牌。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品牌,就能很好地了解到该产品的功能与特性,以及该产品的价值取向。品牌同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购买能力,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一个知名品牌承载着一个公司的历史进程,有着一系列的产品附加值。这就是品牌带给人们的心理情感,对此,可将情感化设计划分为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一)本能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指人与物接触时,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的本能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从而激发出的情感设计。例如,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玫瑰花使人害羞、愉悦;樱花给人一种烂漫的感觉;百合给人一种纯洁神圣的感觉;仙人掌代表着一种坚硬坚强的信念;三叶草中三叶代表爱情,四叶代表幸福。因此,不同花的颜色以及所代表的寓意,都能引起感官上的刺激。所以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个层面的情感设计,这样的作品才能更有层次感、更有寓意。
(二)行为水平的设计
行为水平的设计指物品的可用性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的设计,该产品给人们带来一种时尚感、便捷感、舒适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足感。例如,苹果手机,除了拥有华丽的外观、智能的网络服务功能、独特的软件下载途径、轻便超薄的机身,还有苹果手机在当今社会流行趋势,都使人有轻松愉悦的操作体验。
电影论文: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
《顽主》(1987)讲述三T公司开展“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业务的“荒唐”故事,在这里连人的情感也可以被替代或虚拟:业务员杨重代替王明水大夫与其女友刘美萍约会,另一业务员马青代替一男士陪伴其妻子,等等。这种替代业务的出现似乎是一个象征性信号: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和正在发生一场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以致人内心最隐秘而本真的情感也可以替代、虚拟或出售了。文艺要表现情感、追求情感真实,本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的几乎无需论证的基本“常识”之一。如今,当着情感已经变得可以随人随地随时随意替代时,这种替代性情感还等同于往昔的本真情感吗?我不得不感叹:洋溢浪漫气息的情感主义已经和正在让位于充满消费文化色彩的后情感主义(参见我的《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情感主义是指有关文艺必须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主体态度的知识假定,它相信文艺中的情感应是真实的。以真实地再现现实为旨归的现实主义作品自不必说了,即使是浪漫主义式虚构作品也应能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人想起现实中应当如此的真实情感。面对“”时期文学理论的过度政治化弊端,文论界学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鼓荡起异乎寻常的情感主义风暴:从马克思的“一切属人的感觉与特性的彻底解放”这一思想的角度,上溯康德的主体性理论,在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理论框架中把情感或审美情感推向文艺表现的最高层面。不再是政治(思想)而是审美情感(体验)从此成为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的一个中心问题。有关“主体性”和“向内转”等争论也从不同方面凸显了情感主义的这种中心地位。可以说,情感主义是对于泛政治主义的一种剧烈反弹,为“新时期”以来文艺创作的开展及阐释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知识型,其标志性作品当有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古船》等,影片《青春祭》、《巴山夜雨》、《良家妇女》、《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野山》等。
这种情感主义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遭遇一连串震荡。从外来影响来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奇幻情感取代真实情感,“接受美学”以读者自主理解取代对于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杰姆逊等关于情感已经被商品化的后现代主义阐释等,为善于模仿西方的中国人提供了情感主义链条在西方早已脱链的范例。这种外来影响与更根本的内在冲突交织起来:伴随着“寻根文学”热潮的是追寻中国古典文化根基及民族精神的强烈冲动,这种寻根冲动倾向于把个体非理性本能、民族原始巫术根基及边缘奇幻与神秘力量等潜藏的文艺动力源发掘出来。这种包含多重复杂力量的文艺动力源对于已有的简单而朴素的情感主义传统,势必形成剧烈摇撼。文学中除“寻根文学”追求原始的奇幻与神秘情感外,一批“后朦胧”诗人把情感从高雅层面推向日常生活(如于坚和伊沙等);马原、苏童、余华、莫言、刘恪等“先锋小说”作者则借助魔幻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外来感召,在新的“间离语言”中重新书写已经变得隔膜的情感;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等的“新写实小说”让原本炽热的情感在日常生活琐事的磨蚀中冷却到几乎零度。显然,“主体性”和“向内转”等情感主义思潮竞相激荡的结果,是意料不到地迫使原本统一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情感主义走向破裂:原始主义、日常主义、先锋主义、后现代主义分别成为上述文学新潮的基本情感呈现模式。
从王朔的辉煌一时的小说写作中,可以见出情感主义的破裂点和后情感主义的生长点之间的交汇。从《空中小姐》(1984)开始到随后的《浮出海面》(1985)、《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永失我爱》(1989)等,可以见出情感主义原理继续控制的痕迹。但正是在此期间,一种新的情感方式已经在旧的情感主义园地上生长了。从《橡皮人》(1986)开始,主要以《顽主》、《一点正经也没有》(1989)、《你不是一个俗人》(1992)及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1991,与人合作)等为标志,王朔的写作在80年代后期出现重要转折——凭借独特的“调侃”拉开了中国当代后情感主义潮流的闸门。尽管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1992)体现回归情感主义的某些迹象,但就在文坛产生的主导性影响而言,在调侃中生成的后情感主义毕竟已成为王朔小说的鲜明特征。后情感,在王朔这里正是可以替代的情感。如《顽主》所示,连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都已成为职业公司的日常商务活动从而可随意替代时,情感的真实性或本真性就被彻底消解了,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话语虚拟,甚至是由商界操纵的商务过程了。这种自觉地替代、虚拟或操纵的情感,显然正是情感主义破裂后兴起的一种新型情感即后情感。根据《顽主》改编的同名影片于1988年上映,宣告这种新兴的后情感主义进入电影。而受王朔精神主导的电视连续剧《渴望》(1990)和《编辑部的故事》(1991),则报道了这种新的情感主义向核心媒体电视蔓延的讯息。两剧的出人意料的巨大轰动及其与新的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成功协调,宣告了如下事实:以轻松的游戏态度成批生产后情感主义美学的文化产业已经完成转型,并且随即确立其在媒体王国中的霸权。
但是,后情感主义的真正高潮出现在20世纪与21世纪相交的世纪转折时刻,即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1997)和张艺谋执导的《英雄》(2002)中。前者据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正是在这部直接诠释王朔精神、以当代都市生活为场景的冯氏影片里,那曾经在80年代与文化、历史、传统、沉思等紧密相连的本真情感,在“好梦一日游”活动中被替代、稀释或变形为后情感。这部低成本影片竟然以1000万元一举夺取国产片票房冠军,表明冯氏后情感主义美学在近年都市影片中赢得了最显著的成功。而在这方面张艺谋到底通过《英雄》证明了自己。围绕三男两女而发生的刺秦故事,颇有些类似于《甲方乙方》的三男一女模式及其后情感姿态,只是背景挪到了遥远的战国年代、“好梦一日游”变成了刺秦。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部影片里比包括冯小刚在内的其他任何中国导演都更卖力地标举和演绎视觉凸现性美学,体现了凭借中国视觉流及其后情感主义美学而一举征服国内外观众的勃勃雄心。结果,张艺谋不无道理地暂时赶上并越过冯小刚而成为后情感主义电影美学的新的成功者、当今后情感时代“天下第一剑”。可以说,《英雄》凭借其神奇的2亿5千万票房业绩而成为一个无可争议的醒目路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后情感主义美学被推演向一个几乎登峰造极的绝境,蓦然回首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早已悄然置身在后情感时代。
置身在后情感时代而叩探后情感主义,这本身就面临观察距离太近的问题,但话又不能不说,因为此时的言说也许可以抛砖引玉。随着后情感主义的强硬雄起,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情感家族势必因新成员的加入而形成新关联域。这一情感家族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大凡文艺作品都不得不表现人的情感,无论直接间接强弱浓淡。即便是后情感主义,归根到底也还是情感的一种呈现形态。只是它的出现造成情感家族的结构性转型与重组。具体看,这个广义情感家族内部应当有至少四名成员:情感主义、非情感主义、隐情感主义和后情感主义。情感主义是那种有关文艺必须表现主体本真情感的话语,其经典形态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非情感主义则是那种有关文艺只能通过语言而暗示情感的话语,其代表是崇尚语言的暗示效果的象征主义以及其他一些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隐情感主义则竭力让对象自己展现自己而主体毫不动情,形成冷眼旁观格局,其诠释者为新写实主义(如“新写实小说”)。如果说非情感主义中仍有主体角色、只是这主体被移置于语言系统中,那么,隐情感主义则力图把主体情感移出文本陈述之外、造成所谓无主体的客观“还原”效果(尽管这事实上无法做到)。后情感主义建立在一种新的美学信念基础上:文艺可以替代、虚拟、转让或出售情感。其代表是后现代主义及大众文化浪潮。情感主义诚然也主张想象或虚拟,但它毕竟认定这种想象或虚拟可以传达人的本真情感及人类现实的“本质”;而后情感主义则不相信本真情感及人类现实“本质”的存在,洞穿经典情感主义的人为假定实质,转而索性把情感话语碎片用作日常想象、虚拟、戏拟或反讽的原材料,并且成批生产这种替代或虚拟的情感。与非情感主义竭力“逃避”情感、隐情感主义尽量冻结情感不同,后情感主义热衷于成批生产虚拟性情感。在后情感时代,情感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只不过这种所谓情感已经成为情感的替代品而不能当真了。
户外广告情感化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户外广告本身情感化属性越来越凸显。基于情感化体验的户外创意广告是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最好的方式,本文尝试分析户外广告的情感化特性,以及从情感化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探讨如何让户外广告更具情感性色彩,并概括提炼出“锦上添花”、“点石成金”、“相得益彰”等户外广告情感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户外广告;情感化设计;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和革新,伴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户外广告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垄断性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今天,仅靠资源的垄断,设备和技术的户外广告已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了。在相同的地段下,受众会更加关注那些有趣,奇特的且留下深刻印象的户外广告,情感因素在受众对于户外广告的关注影响日益加大,这也间接影响了广告主的投放效果。不同于传统的平面广告和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本身的情感化属性越来越凸显。因此,下面的问题就越来越重要:我们如何能够使户外广告更加具有情感化色彩,进而通过情感化设计表达出更有情感体验和更有价值的户外广告?
1户外广告自身的情感化特性
相比传统的平面广告和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有其特别的情感化优势。户外媒体是一种情感性媒体,大多数情况下,它仅仅是一个向消费者SAYHI的媒介,户外广告的目的多为告知、使受众产生印象而并非直接达成购买。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全面渗透,新的户外广告形式也让人应接不暇,AR虚拟现实互动、二维码扫描互动,以及移动互联网营销等方式让户外广告突破了传统受众的被动参与,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与户外广告的感应程度,增加了受众对广告的认知。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加热衷于富于情感的设计,户外广告通过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情感的表达,进而达到广告本身的宣传效果。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在英文中,情感化设计一般用“emotionaldesign”来表达。这里的情感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有趣、快乐等;也有感到负面的一面,如悲伤、反省、警示等。对于户外广告而言,针对广告主和广告受众的不同,最终表达的情感因素也不尽相同。如比较常见的食品、地产、日用品等户外广告,想要传达的就是积极的情感。受众看到广告会感到有趣,而在公益广告、警示广告等需要传达的就是截然相反的情感,如环境污染公益广告、停止杀戮反战广告、艾滋病公益广告等。
2户外广告的情感化表达
室内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1室内设计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民众基本物质条件已经可以得到满足,部分富裕的人们在拥有基本的物质基础上开始转向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另一方面近二三十年中国以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进程,在给民众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相比于室外,人在室内空间所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室外空间,因此能够给人有情感慰藉、给予民众正面情感支撑的室内布置设计开始显得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重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使用超出单纯使用的层面。当前人们住酒店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住酒店”,而是在满足基本食宿的基础上,追求生活愉悦感与环境体验的更高层次。因此,设计着眼点应该从过去仅仅局限在建筑室内上转换到建筑室内与人的关系上。这要求更多的设计原点从“人”本身出发,重视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人文的一种关怀。这种转变是当今社会的进步,也是大众对更高精神文明层次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室内设计及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JAYA设计的上海璞丽酒店是首个定位“都市桃源”概念的奢华酒店。设计师将“情感表达”融入整个酒店的氛围营造中,把都市繁华融于自然造景的轻松氛围中,为宾客提供独特的“都市度假村”体验。酒店入口的长过道迅速将都市喧嚣繁华与室内空间进行了划分和界定,通过中庭的仪式感和停顿,进入一层的大堂,立即给人不同的感觉,除了静谧的氛围,的确能够让人产生“世外桃源”的感觉,但不同于质朴的乡村感,而是一种升华的中国文化神韵的低调奢华感和品质感。上海璞丽酒店的极大成功充分说明了情感表达在室内设计尤其是高端酒店的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酒店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室内设计情感表达元素
情感是抽象的,它的表达必须依托实体为承载,转换成一种“形”或“质”。室内设计中的情感表达需要通过对建筑物理空间完整的理解和对项目管理者、使用者情感诉求的充分把握,总结归纳出每一个项目独特的物理属性及其附着的情感因子,同时综合并注入设计师个人情感,最终形成该空间独特的情感表达,呈现给进入该空间的每个人。
1)形体空间。形体是从建筑内部空间及外部环境场所的宏观上的考量,好的空间造型特性需与使用者的情感感受相匹配。室内设计空间的物理特征及情感表达是通过外部整体建筑环境与内部形体空间有效分割相结合来完成的,建筑表皮是室内特征的反映,而外部环境又与室内空间形成对话。形体内部空间的分割则是设计者对空间属性的基本理解也是室内情感表达的基本载体。优秀的内部空间分割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背景,建筑空间特性,管理者的诉求,使用者的心理。通过形体语言的塑造,展现室内空间功能和审美为一体的情感表达,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感情交流。在实际项目设计中不乏优秀的案例,例如上海闵行酒店式公寓室内设计项目,室内面积只有五十余平方米,空间十分有限。设计师从分析这对年轻夫妇业主的日常生活趣味入手,建设性地采用曲线型分割手法,布置出了两室两厅两卫一厨的紧凑格局,同时曲线室内分割造型也与建筑外观相呼应。圆润的线面分隔出更衣室兼冥想室、日光浴室以及为夫妇二人量身打造的椭圆形主卧室等独特形体空间。书房与主卧之间采用可调节玻璃百叶隔断,可通可隔百变实用。该项目在局促的建筑室内空间情况下,设计者巧妙地化解了建筑室内外空间形体的局限,采用富有创造性的形体分割手法,实现了使用者对高生活品质的诉求。
2)色彩。色彩在室内的运用重要一方面是要烘托适合其特定主题氛围,采用或热烈或含蓄,或奔放或宁静,或丰富或简约的色彩因子诠释特定空间的情感。暖色系如红色、黄色、橙色给人兴奋感,产生欢快喜悦情感。而蓝色、绿色等冷色系色彩可以使人产生沉静、镇定、沉着、平静、忧郁等情感。不同色调的选择应根据室内设计的主旋律相协调,与情感语言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