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04:22: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青春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青春期

化学青春期性心理论文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其时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早的可提前到5-6岁,也可延迟到15-16岁。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家人过去青春期启动年龄、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

青春期发育及性心理青春期延展于10-20岁之间,通常分为3个阶段:1、青春前期介于10-13岁,是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2、性征发育期约为13-17岁,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明显发育为特征,少女出现月经,男孩则发生遗精;3、青春后期在17-20岁,生理上变化逐渐缓慢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体骼变化已不明显。一些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发育速度,对自己生殖器(阴茎或阴唇)的大小和形态感到忧虑,这是来源于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了解。

随着性腺活动的变化,少年人除出现月经和遗精外,也可发生其他方面的正常性心理表现,如强烈的性感受和性幻想,男孩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加,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青春期不仅出现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也面对社会生活需求的挑战,如恋爱和择偶,婚前性行为等。

生理的发育并不必然伴发心理的趋于成熟,在内环境,特别是内分泌剧烈变动的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过失并出现悔恨终生的阶段,如少年早恋,少年犯罪,少女怀孕,酒精中毒,药物滥用等。多数年轻人可顺利渡过青春期,有的则会经历不同的困扰。青春期少年常因自己的外表所苦,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包括扩大性活动的范围,如对异性拥抱、接吻、爱抚,甚至发生性交关系。

恋爱、择偶及心理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可有以下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

1、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1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时性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如少女对日渐隆起的乳房感到羞怯,少男则害怕被人看到开始长出的阴毛。他们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他们认为两性间亲近、恋爱是可耻的。

查看全文

青春期教育试析论文

以前上体育课时,初一、二的学生有请“假”的。提前到现在的五、六年级女生就有请假的。为此,笔者认为,青春期教育不但要加强,还应提前。

经笔者随机抽样调查十所农村中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四所学校没有专职卫生保健教师,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农忙季节,家长顾不上关心孩子:有个别孩子初潮时不知怎样处理,弄得手忙脚乱、羞于见人,有时就把脏东西随便一扔,还有的往哪一塞便是(家长反映的)。很不注意经期卫生。所以卫生保健教师、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因为青春期过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很多疾病是由心理问题长期积累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理平衡,正确面对问题,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也称为性觉醒期)第一、第二性特征发育加快,很多青少年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心理。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到这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矛盾、将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这类问题处理不好,将会产生早恋,滑向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其人。

有一个初一女生,在小学一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干部,“三好学生”现在竟然来了一个九十度转弯,学习成绩极具下降,不按时完成作业,总爱打扮自己,早晨穿的衣服,下午再换一套,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分的打扮就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把一切精力都用在“美”上了,这样就不是十分正常了。

后来班主任发现了这个问题,找她谈话、这位女孩还好,坦然地对老师说:“我看到别的女生有男朋友我就着急”!

查看全文

谈论青春期教学的思索

摘要:中学生“谈恋爱”问题论文早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为了避免中学生过早地陷入恋情的漩涡,应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关键词:中学生;恋爱;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生恋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是禁止“谈恋爱”的,已成通则。有专家谈道:我国80年代初的早恋现象还属于“星星之火”,而且处于地下状态;90年代则已形成半公开的“燎原之势”;现在一些中学生更是不顾禁令,明的或暗地里出双入对,司空见惯。对此,只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加以制止,实践证明,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健康地成长,是教师、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谈恋爱”现象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需要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42.9%的同学认为,中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特定年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进入现代社会,人的青春期提前了。从世界范围看,在过去的100年间,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大约提前了3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1960年平均为14岁~15岁,1990年提前到了12岁~13岁。目前,有资料显示,女孩的青春期开始于9岁~11岁,较男孩要早两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们对异性的生理构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所以试图通过恋爱来了解。但这种对异性的关注带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是一种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

查看全文

青春期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育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甘甜的精神甘露,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大师们创造各种类型美妙音乐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人便成为教育者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使命,教育者为此而孜孜不倦的探索着。怎样才能培养一名好的音乐人,自己思考过许多,也结合我的工作中进行实践,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但柯林Durrant的《音乐的行为发生:对于青春期的音乐教育的含意》才使我真正深刻认识到青春期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人类在青春期时,正是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阶段,此时任何的行为培养都会对一个人一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音乐教育正是如此,青春期音乐教育的重点是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发现。在青春期音乐教育中注重个性的发现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也可以说,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正确发展。艺术上要取得辉煌的成就,就要创新而决不能一味的模仿,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从个性培养开始,这要求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人音乐兴趣爱好的发现,如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音乐派别、音乐风格等,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呵护、尊重和引导。教师要保护学生个人音乐兴趣爱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尤其不能不考虑学生个性而把音乐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会由本来对音乐的热爱转而进行抵触、甚至放弃,更关键的是容易导致学生那尚处于自然状态、萌芽状态的音乐好奇心、个性乃至创造性的泯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复杂的,他的爱好、思想乃至完整的人生观念正在形成的过程中,还很稚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当小心翼翼地探究它,尽可能满足他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需求,更应当极力发现、肯定、发展他思想中在音乐方面积极的、正确的尤其具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东西,执著地、耐心地、自然地把它引导到音乐发展的健康轨道中来。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特定的心理阶段,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这与学校普遍存在的带有强制性、单一性特征的正统音乐教育可谓大相径庭。这种反差容易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受挫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使得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形下,作为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给于学生热爱的音乐领域引导,多教授其相关专业知识和音乐背景文化,从学生对音乐形式的爱好入手,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思维轨迹,在此基础上,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在沟通中帮助他分析,在沟通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沟通中帮助他提高,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培养。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春期音乐教学中,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这样,作为学生必定为其热爱的事业付出努力,而极大的兴趣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作为老师,此时给予积极的引导,为此组织创造性的活动,细心诱导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提供舞台。但是,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学生的暂时“失败”,作为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要诲人不倦而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发挥情感效应,尽量让学生从教师鼓励的目光与和蔼的表情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自己的探索信心,自觉去探究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尝试,终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知识来之不易,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我也会”的自信心,同时磨练了顽强意志和毅力,这样获的知识记忆牢固。而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习,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的创造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时,首先要激发学生产生对其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研究学习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们在对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创设和谐的气氛。在研究性学习前期,我们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各种辅助教学,有意识有目的激活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使他们达到去体验和实践的目的;其次,激发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音乐体验是通过人的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人和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内在的音乐感受。就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并且决定对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和研究时,作为老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期,尽可能鼓励他大胆去做,去想,去探索,应该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饶有兴趣地提出想研究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的新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自觉参与的行为;再次,培养学生个性音乐形式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线条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最初或许只是热爱,只是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但紧接着一个一个小问题开始吸引学生不断去探究,这时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作为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并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光盘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等寻找答案来帮助他们,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验证各种假设,体验作品的美感。这样,通过努力,学生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感悟到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中的新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研究、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

查看全文

青春期征兆与中国诗史断裂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女神》浪漫主义愤激与焦灼青春期话语特征断裂

[论文摘要]《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焰。诗歌中所传达的愤激与焦灼这些青春期征兆,我们可称之为郭沫若式“生趣”。在《女神》的放歌中,洋溢着的是一股摧枯拉朽的青春之力的骚动。这种青春期话语特征成为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命特征。《女神》以其断裂式的绝叫撕裂了文学史,但郭氏之浪漫主义很快如明日黄花,后继无人。

中国新文学运动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开放性文化心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节新或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学。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此开放式的文化运动,是以新诗节命为突破口的。新文学运动的“发难”之作,胡适的《文’,,改良当议》提出的文’学“八事”有五事是就诗而言。陈独秀在《文学节命论》中提出的“二大主义’夕,也大都涉及诗歌创作。诗体节命也就成了五四文学节命的先异。

而这距黄遵宪、梁启超的“诗界节命”已一十年矣。作为五四新文学节命的序曲,“诗界节命”未达到通过“节命”而拯救诗歌的目的,因而实质上是失败了的文’学改良。梁启超们抱残守缺,脱离小开旧文化的轨迹,此乃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时过一十年,陈独秀、胡适以力挽狂澜之势提出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它小是要回溯、清理、疏浚、拓展“道统’,源流,而是要从“根抵处’,摧毁之,“别立新宗’夕,其实质是一场反对旧文化旧思想,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深刻节命。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断裂”式震撼前无占人。

胡适、刘半农等人初期写实主义新诗,在扫一破旧诗格律束缚、大胆使用白话写诗方而具有开创之功。在对底层黎民的仁慈关怀上,上承国风、杜甫、白居易,卜启减克家、贺敬之们,表现出了可贵的民主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成了百年来中国文’,,的一以贯之的一股内在的永恒的生命张力,异引着文学发展方向。“小拘格律,小拘平仄,小拘长短,有不}一么题目,做不}一么诗”的白话诗,实现了诗歌的一次大解放。但胡适们更重形式突破,尚无暇亦无力探求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掘新诗深广的艺术内涵,无论直陈其事,还是描绘意境,或流于直白,或流于粗鄙,犹如“给散文的思想穿上了韵文的衣裳”这从一个方而表明了诗歌节命和一种新的诗体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即今开幕推神手,要选人人绝代才’夕,郭沫若就在时代的召唤卜脱颖而出。

在新诗史上,郭沫若以其恢宏的创作从诗情与诗体两方而确立了作为奠基者小可动摇的地位。诗人以其雷霆万钧之力扫荡了诗坛一切陈腐之气,他那扫一破一切束缚,实现思想解放、文化涅架和民族新生的激情,表现了新诗的时代精神。他那彻底解放的诗体和潜在的占代诗歌传统影响,形成了新诗的基木体式。“此后新诗的基木体式都可以从郭沫若那里找来滥筋:自山体(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半自山体(如《人狗》、《人上的街市》等)、半格律体(如《匪徒颂))《炉中煤》等)、格律体(如《凤凰涅梁》等)。新诗从艰苦孕育到呱呱坠地,再到郭沫若的放情歌唱,完成了从诗体突破,到诗情复苏,再到诗式确立的过程,新诗诞生了”。

查看全文

小议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查看全文

青春期学生思政教育与感恩教学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现状下,感恩教育已经能够得到较多学校的重视。具体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而言,感恩教育应当被涵盖在思政教育的体系内。通过运用感恩教育的举措与方式,应当能够逐步培育学生自身具备的感恩意识,塑造健全人格与良好性格。因此可见,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尝试运用灵活的思路与途径来结合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突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思政教育;感恩教育;结合途径

对于青春期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思路在于增强同学们的感恩意识,指引青春期学生运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待周边事物,在此前提下塑造优良的道德品格[1]。近些年来,感恩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日益呈现紧密结合的趋向,并且感恩教育也在逐步受到较多师生的关注。学校如果能做到运用有效措施把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则可以体现最佳的感恩教育效果,避免中学思政教育脱离同学们的真实生活实际。并且,学校针对目前开展的感恩教育也应当尝试多样化的感恩教育思路,创建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2]。

一、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青春期学生的特征。青春期学生本身处于特殊的成长期,其身心并未能真正达到成熟。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多数学生都会表现为敏感心态,渴求来源于外界的认同,并且希望自身能够融入群体。但是与此同时,青春期学生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叛逆心理状态,追求新颖的事物,对于师长教导经常予以忽视。由此可见,学校以及家庭针对青春期学生应当施以有效的引导,从而保证青春期学生都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认识,获得快乐与健康的成长。(二)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感恩教育的宗旨目标在于引导青春期学生树立最基本的感恩意识,懂得感激他人并且感恩社会,进而塑造青春期学生的优良品格。对于感恩教育应当包含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运用感恩教育的途径来提升青春期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确保思政教育能够体现较好的成效性[3]。因此从本质上讲,感恩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其根本目标都在于引导青春期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水准。近些年来,感恩教育正在逐步呈现深入的状态。与此同时,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也逐渐实现了全面的融合。然而从总体角度来讲,学校思政教育截止目前并未能真正涵盖感恩教育的内涵,以至于很多师生对于感恩教育表现为忽视的心理状态。探析此种现状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以及学校长期忽视感恩教育,无法做到将感恩教育渗透在青春期学生的真实生活中[4]。因此为了加以转变,学校目前亟待引进全新的感恩教育模式,运用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举措来转变青春期学生的认识,培育青春期学生应有的感恩心态。

二、学校目前开展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现状

查看全文

青春期心理问题与教育管理措施

摘要:学生在青春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身心发育、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与学业压力四个大方面。学校有必要采取教育管理措施予以应对:开设心理健康专项课程,加强课外辅导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建立“教师—家长—心理教师”的多元沟通平台;建立“同学—朋辈”互助机制;建立专业化的校园心理咨询机制。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问题;教育管理措施

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长过程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个发展阶段。虽然导致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总共包括四个大的分类:神经发育带来的认知、心理变化;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经验、知识的滞后;人际交往随着身心的变化而增加的复杂度以及随着年龄成长、学业的逐步深入而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学生在青春期过渡时,采用的处理方式和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紧这一时期的心理问题教育管理,对现代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身心发育带来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学生不论是在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准备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体格、器官、性征、运动能力均朝着成人的方向靠近,其认知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依然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过程中。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行为、思维、习惯都还是拥有十分明显的青少年特点,但是随着身体的发育,也表现出对成人生活的向往,比如成人的独立、自主,从思想上尝试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控制,脱离儿童行为的模式,来展示自己的权利和社会地位。由于青春期学生的知识、经济条件等原因,这部分学生的时间、行为、生活依然无法脱离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导致学生的内心一直处于儿童思想和成人意识的矛盾冲突状态中。比如八年级的学生很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对衣着、外貌和个人形象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对于父母对自身隐私、行为的干涉十分在意。在这一阶段极易产生学生不服管教的逆反心理,对早恋、非主流等过分强调自我的不良文化会产生兴趣。

查看全文

早恋青春期心理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男女生很容易产生朦胧的爱慕之心,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此时如果得不到关爱与正确的引导,那么不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这一困境呢?

关键词:早恋青春期心理教育

一、学生实例

楠是一个总让笔者牵挂担心的女孩。了解她始于一篇周记,文中写道:“我的字典里没有“妈妈”这个词,爸爸也决不允许提到它。小时候嚷着要妈妈得到的是两耳光。父亲说我还在襁褓中,妈妈就弃家而去了。”这样的家庭让楠的性情变得忧郁、偏执,易产生敌对情绪,进入初中不久她就遇到了人生的情感暗礁。他喜欢一个叫毅的男孩子,笔者了解到毅是一个早已离开学校的小混混,楠与他到过东山,玩过成都,进过网吧,她刚坠入“情网”,转瞬又饱尝“失恋”的痛苦。周记中字里行间透出的悲戚与迷惘令笔者忧心忡忡,笔者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这心灵的误区呢?

一篇作文触动了笔者。学生在题为《青苹果红苹果》的作文中说到早恋就像是青苹果,涩涩的,它会给人带来痛苦,成熟的感情就像红苹果,丰收的季节才能采摘。笔者很喜欢这样的比喻,而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难能可贵。以前关于早恋,老师和学生都很避讳。其实笔者们既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任其发展,又不能把它当作是道德品质的败坏而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会因教育方法的不当而让事端恶化。笔者认为早恋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初中三年正处于人生的春季,青春期的开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理与心理变化都异常显著,孩子们往往会对自身的变化困惑不解,对外在的环境产生各种疑问,形成较重的心理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受电视、电影、书刊,尤其是网络等因素的影响,男女生之间易产生爱慕之心,这个时候接触到自认为比较理想的异性,就可能产生早恋。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心理疏导,他们很可能把握不好交往的分寸或酿成永远的遗憾,或因此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有的甚至还会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令人可气可笑又担忧。对于父母、老师,因代沟的形成,逆反心理的驱使,他们拒绝交流,更愿意与同龄人摆谈。但在同龄人中往往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就会因迷惘困惑而导致行为失常。

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缺少母亲的关爱与教育,父亲因母亲的离异而常常迁怒于她,常年不归家,给她的总是粗暴的态度与冷漠。只有奶奶爱护她,但残缺的家庭教育不是奶奶一个人能补偿的。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有谁知道呢?她面临困惑时有谁来帮助呢?

查看全文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欲、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问题一直是个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

一、金色年华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也会令人烦恼。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在升学、就业或爱情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容易产生焦虑、困惑不安。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学上我们就把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和明显特征的、在生理心理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叫做青春期。

青春期来临的年龄,男女之间有些差别,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1-2年。不同的人也由于性的成熟和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不同,青春期来临的具体年龄也有差别。结合中国的情况,一般认为,女性青春期来临大约在12至14岁,男性大约在13至15岁左右。性发育成熟期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有的学者认为,青春期应从12岁至25岁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青春期来临的年龄已有提前的趋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