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03:11: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情报机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工业情报机构面临的问题
作者:沈继维单位:安徽省机械情报所
进入21世纪,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历程的我国机械情报(信息)研究机构正面临着一系列生存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机械工业为发展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情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机械情报服务体系就成为重要课题。
1地区机械工业情报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纵向支撑不够
自地区行业主管机构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职能及管理方法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机械情报机构原有的许多职能逐渐被弱化,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已有机构之间又缺少联系和互动,情报工作发展缓慢,其发展很难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从政府决策咨询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情报机构支撑能力与政府决策需求间存在着缺口[1],出现了阶段性情报服务的断层。有关方面对地方机械情报机构和竞争情报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放松对情报机构信息资源的依托,使应有的机械情报服务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1.2横向服务资源滞后
构建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探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现状,系统分析了知识网络目标等问题,探讨了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图书情报知识网络数字化构建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图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不断向前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组合,为图书情报的资源建设构建了新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应加强文献的资源建设和构建。现代图书情报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关系网络随着现代图书信息服务条件与服务功能的改变而发生着相应变化。当前,图书情报的业务量和机构信息量普遍变大,其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资源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图书情报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普通信息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现代信息环境虽然要求图书情报人员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基础,但仅停留在以提供文献信息线索为主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全新的知识信息模式必将诞生,如何在网络化环境下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使信息服务逐步向知识网络化模式转变,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主题。
1.知识网络模式概述
1.1知识网络定叉
企业科技情报的分析与建议
本文作者:李曙霞工作单位:技术中心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科技情报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企业科技情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产品利用率却较低,所以消除企业科技情报的利用障碍,提高情报产品利用率是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一环。
1企业科技情报利用障碍分析
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到情报,而是经过交流对情报充分利用。在企业内部情报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式系统,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一般的工作流程如图1。首先,由企业科技情报机构对记录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科技期刊、图书、会议资料、产品目录、标准等)进行收藏、加工、整序,根据情报用户的需要,对这些有序化的信息进行检索,把所得的情报传递给用户,而用户对情报的利用情况及其它情报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源,通过信息的交流,进一步完善科技情报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情报利用率,然而科技情报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障碍,企业内部情报利用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种。集不完整,时效性差。虽然通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上信息丰富,文献载体多种多样,但传统情报源仍是企业情报用户获取情报的主要途径。企业对与本企业生产、科研、经营有关的科技期刊、会议资料、科技图书等需求量仍很大,可由于企业的投资着重于工艺与产品的技术创新,科技情报机构的活动经费相对减少,这些科技文献往往无法及时、全面收集,甚至一些核心期刊也收集不全,就更不必说网上信息的收集、加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科技文献就无所谓情报利用。b.信息有序化过程造成的障碍。对科技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收藏,使信息形成一定规律,便于检索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使信息有序化的过程。由于科技情报人员的心理、专业、见识和责任心的影响,对科技文献的揭示、整序也因人而已,从而造成同类文献置于不同的类,或相同内容的文献揭示的主题不一样。另外由于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各种整序制度的限制,对文献信息的揭示还要受篇幅的影响,分类、主题词、摘要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原文献的主题思想,对检索、查询就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在加工整序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常出现重复加工或遗漏现象,造成“一书多址”、“死书”现象。c.文献管理及检索方式的障碍。由于借阅、倒架的管理不善,造成文献排架混乱或丢失现象;检索时,情报人员检索方式、提问、组配的不同,检索结果也不同,也会造成情报产品的失真,给情报利用造成障碍。信息源障碍.2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源障碍是影响科技情报充分利用的基础,在企业的主要表现有:二科技文献收信息交流是影响情报利用的根本。传递与反馈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既是情报传递者,又是情报接受者,通过情报用户的反馈,情报信息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不断准确、完善。但由于受传统工作方式及报酬等的影响,情报人员对企业内的各类信息(如市场、生产、技术、财务等)及企业科研动态、发展目标等不够重视,对企业情报需求缺乏主动了解。另外,由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限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各部门都在工作范围内搜寻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而对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并不了解。因此科技情报机构与企业情报用户之间常常缺少必要的交流,许多针对性强、准确率高的有用情报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情报用户手中,而情报用户(如决策者、科技人员等)的前次情报利用结果和往后的情报需求也无法及时反馈给情报人员。这样由于信息交流不通畅,传递与反馈之间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情报人员的服务不尽如人意,企业内的科技情报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企业情报用户对科技情报机构失去应有的信心。能力的影响,常常难以被企业消化,从而影响了科技情报的有效利用。企业的支付能力主要受投资多少的影响,尽管情报利用与支付能力成线性相关,但对于投资过高、改造工程偏大、旧设备尚可运行弃之可惜的相关有用情报,企业用户常常束之高阁。
2具体对策
企业科技情报利用障碍产生于科技情报产品生产、传递、利用的全过程,只有针对这个开放式的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消除各种障碍,有效提高情报利用率。加强科技文献有序化过程的管理情报用户障碍情报用户障碍是影响科技情报利用的关键。用户的情报需求与满足主要受用户的情报意识、认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支付能力等几方面影响,用户在利用情报时产生的障碍主要就在这几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技术创新对情报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其情报意识已大大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指令性计划的影响,企业对情报需求缺乏敏感性、主动性,查询、检索情报信息的能力有限。情报用户的认知能力也影响到用户对情报信息的吸收内容和吸收效率,在许多有用或同类情报充斥耳目时,难以及时取舍,果断选择,常常与有用情报失之交臂。消化吸收能力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与技术水平,也与用户的认知能力有关。技术等级过高的有用情报由于受企业现有技术水平、技术人员的认知这是消除信息源障碍最基本的对策。首先是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有用的情报信息。利用企业下拨的有限经费,最大限度地收集与企业特别是技术创新有关的各种信息载体,参加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专业信息网,及时收集网员之间的各种情报信息,还要及时收集互连网上的有用信息。其次要制订操作性强的信息加工的具体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约束情报人员和情报用户的行为,对文献加工整序、检索、借阅等按规章办事;同时制度上要求文献的加工整序过程中,对分类、著录、标引词的选取、摘录内容的多少进行取舍,要求新到或借阅的各种文献资料要准确、及时上架,保证文献与索取号一一对应,要求企业用户限期归还各种文献资料,并对情报利用情况和进一步的情报需求及时反馈。再次要建好本企业科技文献数据库,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组织好手工检索目录,一旦计算机系统故障或停电时仍可以利用传统情报服务手段,及时为企业用户服务。提高情报人员的素质情报人员既是一个专家又是一个杂家。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的复杂工作,一般而言,企业科技情报人员除有信息采集、加工、整序、调研、传播的能力外,还需要有与本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经营有关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加强情报人员各种技能的培养,使之对科技文献的揭示、整序能力增强,能利用情报语言准确表达各种文献的真实内容,便于情报用户的检索。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能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传递情报产品。更重要的是提高情报人员的素质就是要更新观念,培养具有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自主、自强、进取、开放、科学、创造等特性,能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企业的脉搏,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情报人员应有的贡献。到位、做扎实,情报机构只有收缩战线,依据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围绕本企业中心业务,如技术创新这一独特需求,集中人力、物力,主动为企业的技术中心进行科技情报服务。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就是传统的定题跟踪情报服务,是一种全面、系统、准确、及时的服务方式,很受情报用户的欢迎。情报人员根据用户在不同创新阶段的情报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所需的情报产品,并及时掌握用户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方向。还可在企业局域内自己的网站上开发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界面,根据用户上次的情报需求,主动地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检索结果,便于用户直接筛选和查询。通过这种主动的情报服务,就可消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情报人员与用户缺乏勾通而产生的种种障碍。2.3建设现代化的情报服务系统2.5提高企业情报用户获取科技情报的能力网上信息浩如烟海,是企业科技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受上网费用、检索方法及专业信息网要先注册等门槛过高的限制,企业情报用户自己上网检索的并不多。因此企业科技情报机构要加强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增加本企业信息源,充分利用熟悉网上检索的特长,为企业情报用户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局域网的优势,建好自己的网站,并建好科技文献数据库的通用平台。这样就能及时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用户也能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终端直接查询、检索该数据库,并及时反馈各种信息需求,加强了情报人员与用户的勾通和交注,更容易消除信息在交流中的障碍,增强情报用户对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信心。企业科技情报用户常处于生产、科研第一线,工作繁忙,没时间到情报机构来检索情报信息,而且在有情报需求时,往往不知如何能及时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因此情报人员除满足其情报需求外,首先要提高其情报意识,使其不论在有无情报需求时,都有一种对情报信息的敏感性,在众多的情报信息中能进行取舍。其次再教授一些情报知识,诸如文献载体的种类、有序化的规则、检索方法等,尤其是网上查询各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4加强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由于企业情报需求十分广泛,包括市场、技术、政策、金融、竞争等情报,而科技情报机构人力、物力都十分有限,为了把情报服务做3结束语只要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培训,采用先进的情报服务手段;只要情报人员积极地与情报用户进行交流,开展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就能提高科技情报利用率,增强企业情报用户对情报机构的信任。
企业信息需求与定制化信息服务论文
摘要:企业是信息情报机构重要的用户,信息情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力。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企业的信息需求,指出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是大势所趋,通过Individual公司信息服务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可行方式。
关键词:信息需求竞争情报外包
对情报用户的研究是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的研究,可以为文献情报机构提供工作依据[1]。企业是信息情报机构重要的用户。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正确决策和合理规划的前提,是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成功营销的保证,是高水平研发的向导。缺乏必要信息的企业犹如盲人骑瞎马。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积极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有强烈的信息需求,而且企业需要的信息多数埋藏于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中。目前信息激增、信息泛滥的现状,增加了获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有用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图书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以被动的接受信息查询服务为主,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专业人员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公共图书情报机构给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情报外包服务的可行方式。
1.企业的信息需求
企业需要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这里只讨论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从一般环境到具体环境。
1.1一般环境信息
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思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信息当中对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抽取也面临到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在文章中,将就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
1概述
在以往科技情报工作开展中,主要通过科技论文、图书、纸质文献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对其中具有价值的科技情报获得。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科技情报来源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了数字化特征。在新的形势下,即需要能够做好方式方法的优化,不断提升科技情报服务水平。
2科技情报服务特点
对于科技情报服务来说,其在新技术背景下的特征体现在:第一,研究手段。在科技情报服务提供中,同分析方法的规范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对完善的分析工具、体系以及方法进行建立,通过专业、规范性分析工具方式的应用做好情报研究结论的支撑,以此实现情报研究成果质量水平的提升。在具体情报研究工作中,其主要技术包括有可视化技术、语义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这几种类型,在经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归纳凝练后对所需的高质量科技情报形成;第二,服务导向。在科技情报服务中,其专业化同服务内容、专业需求以及组织架构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保证同上述内容具有良好对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专业的部门、服务队伍以及机构,以此保证为客户提供具有长期跟踪、同需求紧密联系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该服务在具体实施中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能够更好的获得来自市场以及用户的认同;第三,工作基础在科技情报服务当中,其工作开展的基础及时良好的掌握、分析客观信息数据,对客观事实形成高度的尊重,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对于以实时性数据为基础的情报,具有可重复、可量化以及可计算的特点,能够对主观因素进行良好的消除,且保证研究成果具有客观以及严谨的特点。同时,专业化服务也是具有数据密集的特点,是在具有海量数据基础上为目标提供服务的过程;第四,服务目标。在工作开展当中,良好的目标也是保证工作开展方向的重要方式。在科技情报服务中,其以特色服务与知识服务为目标开展工作。不同于传统服务方式,知识服务更多的是面对用户需求做好解决方案的提供,在增值特性以及针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特色服务来说,其不仅同特色资源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同特色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此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情报服务与产品。同时,特色服务以及知识服务也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以及需求导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五,提升措施。在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工作以及提升过程当中,同专业人才的配备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具体服务工作当中,专家智慧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中,科技情报人才不仅具有传统情报知识,且能够对新工具以及新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与应用,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最终对情报专家特有的思维、研究方式与知识结构形成。可以说,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工作目标进行实现、体现专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地区科技厅科学发展观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情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科技情报工作的新思路,*月*日至*月*日*科技情报研究所组织调研小组对*地区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现状
*地区科技情报系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一区的各级情报所。*地区科技情报系统经过50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业务发展、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一支从事科技情报搜集、分析与研究的专业化队伍,是*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的主力军,为*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地区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建成,拥有行业、专业和区域互为补充的科技信息资源,总量上构成了一个丰厚和比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地区各科技情报机构在网络开发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从软件开发、硬件服务到系统管理,许多科技情报机构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支撑条件。
近年来,*地区科技情报系统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逐渐拓展业务范围,在文献资料和技术情报的搜集、整理、服务以及科技情报研究等主要业务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科技查新、文献检索、科技宣传、计算机培训、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情报战略研究、重大科技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二、*地区科技情报所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把科技情报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知识经济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摘要:针对知识经济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了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内容有:图书馆数量存在的问题、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落后、综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问题。此外,还阐述了知识经济视角下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实施图书馆情报事业,主要策略为: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知识创新体系的优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情报事业;制约因素
近几年,我国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情报工作也逐渐走进网络图书情报时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对于大城市以及市级城市而言,图书馆工程建设发展上还较为成熟和稳定,并且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了一定的摄取知识的场所。
一、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数量存在的问题。当今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实际使用上,差距更大。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图书馆数量上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发展。
2.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落后。我国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很多乡镇图书馆相对落后,无论是对图书馆的管理上还是福利待遇上均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之处,这就造成一些人才并不能学以致用,图书馆内新工作人员所具备的才能和潜能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总而言之,存在着很多影响我国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因素,导致我国部分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过于守旧,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这些因素均需要对新型科技以及管理手段进行利用,从而使其得到改变。
情报工作经济管理建议分析
摘要:情报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可以反映出价值规律,因此情报工作也就具备了有关经济管理的问题。对于情报工作的经济核算的有效加强,使情报工作得到节约,使情报工作可以具备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实现科技情报工作的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情报机构可以加强自身的企业化,采取有偿服务的合同制度和收费定额管理,这是比较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
关键词:情报工作;经济管理;建议分析
一、情报工作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加强情报工作的经济核算
抛弃传统不计算成本和效益,并且对于情报资料是无常使用的做法进行抛弃,应该研究出有效的经济方案,从而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将情报人员和经费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合理的应用。合理的安排,要将人力进行节省,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精打细算情报经费,花最少的钱办事,合理购置情报设备,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能积压浪费文献资料,需要使其流通率得到提高,使其经济价值进行扩大,做到合理收费,将情报资料进行有偿应用。
(二)节省情报工作的时间
航空情报飞行程序研究
1航空情报飞行原始资料上报工作
以往,飞行程序设计部门隶属于航行情报部门。当机场需要调整飞行程序时,直接向飞行程序设计部门提出。由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程序设计,并与航行情报部门按航空情报资料公布要求一同完成基础资料的制作,制作完成后交于地区管理局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航行情报部门按要求逐级上报飞行程序。这个时期内,航行情报部门是一直参与飞行程序制作至最后公布的全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把控。随着飞行程序设计的市场化,以往的飞行程序设计部门也逐步从航行情报部门中脱离。在此阶段,飞行程序设计部门继续承担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也承担着飞行程序资料上报的工作。航行情报部门的业务重心则倾向于航行通告和机场细则的修订。此时,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就转变为: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设计后直接上报地区管理局审批,审批后直接抄送空管局情报中心印刷出版。目前,除了中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这个阶段,该流程会导致以下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工作不规范。根据《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民航航空情报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审核民用航空原始资料和数据,编辑出版一体化航空情报和各种航图。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分为三级:①全国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②地区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③机场民用航空情报单位。在《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规定中,三级情报机构均有对航空情报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的职责。在《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第四章也规定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的上报途径必须按机场情报单位、地区情报中心、全国情报中心逐级上报的要求。飞行程序属于我国一体化航行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遵循航行情报法律法规的要求。综上所述,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并不符合我国现有规章的要求。上报流程不规范会导致当机组或二、三级情报机构发现飞行程序资料存在问题时,核实难度大。因为飞行程序的审批需经过多部门的同意,当经过地区管理局最后审批后,不适合再对该飞行程序进行过多的调整,导致一些飞行程序中的缺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给民航运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2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无法保证。现阶段,飞行程序一般由地区管理局批复后直接抄送全国民用情报中心出版。据了解,地区管理局审核飞行程序更多倾向于程序走向与合理性等问题,对于该飞行程序是否能符合航空资料公布标准的审核并不严格,而全国民用情报中心除了承担资料审核外,更多在于承担资料校核印刷出版等工作,加之工作量逐日增加,人员严重不足,逐渐出现无法应对我国庞大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困境。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直面机场与空管部门,对本地区飞行程序调整与需求有着更好的了解,本应在飞行程序审核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但因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的不规范,导致二、三级情报机构无法介入飞行程序资料审核工作,导致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不高、飞行员对航图判读有误等问题出现。2.3航空情报人员岗位技能退化。飞行程序部门逐渐市场化后,原空管系统中对飞行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员日益减少。如果情报部门缺乏对相关业务的支持,且飞行程序审核上报工作缺失,则航空情报人员也将逐步丧失飞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这点对我国航行情报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3提高原始资料上报工作质量的方法
3.1规范原始资料上报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按《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逐级上报,并通过下发文件强调情报资料逐级上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原始资料提供人和审批机构进行宣贯。同时,不以任何非原始数据提供人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情报资料。各级情报服务机构应杜绝越级接收上报原始资料的情况,让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介入飞行程序资料的审核,这不仅能保证情报资料的公布质量,也能减轻全国情报中心的工作压力。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情报部门在飞行程序原始资料报审之前提前介入审核。空管情报系统应建立重大资料前会签制度,及时对不符合情报资料公布要求的问题加以改正,避免出现批复后核实修改困难等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资料反馈机制,对飞行程序资料进行闭环管理。情报部门应建立官方的用户信息反馈、跟踪机制,及时收集航空公司与空管人员的意见,并根据其意见优化飞行程序。3.2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现阶段部分地区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并不是不愿意承接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上报工作,而是因为自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市场化之后,原情报人员对飞行程序业务日渐生疏,导致开展飞行程序审核工作的困难。对此,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显得极为迫切。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把飞行程序基础知识学习到位,更加应该关注PBN、HUD及GBAS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了解其在飞行程序中的相应设计规范。为保证航空情报资料的准确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航空情报资料上报研究
1航空情报飞行原始资料上报工作
以往,飞行程序设计部门隶属于航行情报部门。当机场需要调整飞行程序时,直接向飞行程序设计部门提出。由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程序设计,并与航行情报部门按航空情报资料公布要求一同完成基础资料的制作,制作完成后交于地区管理局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航行情报部门按要求逐级上报飞行程序。这个时期内,航行情报部门是一直参与飞行程序制作至最后公布的全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把控。随着飞行程序设计的市场化,以往的飞行程序设计部门也逐步从航行情报部门中脱离。在此阶段,飞行程序设计部门继续承担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也承担着飞行程序资料上报的工作。航行情报部门的业务重心则倾向于航行通告和机场细则的修订。此时,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就转变为: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设计后直接上报地区管理局审批,审批后直接抄送空管局情报中心印刷出版。目前,除了中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这个阶段,该流程会导致以下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工作不规范。根据《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民航航空情报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审核民用航空原始资料和数据,编辑出版一体化航空情报和各种航图。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分为三级:①全国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②地区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③机场民用航空情报单位。在《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规定中,三级情报机构均有对航空情报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的职责。在《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第四章也规定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的上报途径必须按机场情报单位、地区情报中心、全国情报中心逐级上报的要求。飞行程序属于我国一体化航行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遵循航行情报法律法规的要求。综上所述,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并不符合我国现有规章的要求。上报流程不规范会导致当机组或二、三级情报机构发现飞行程序资料存在问题时,核实难度大。因为飞行程序的审批需经过多部门的同意,当经过地区管理局最后审批后,不适合再对该飞行程序进行过多的调整,导致一些飞行程序中的缺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给民航运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2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无法保证。现阶段,飞行程序一般由地区管理局批复后直接抄送全国民用情报中心出版。据了解,地区管理局审核飞行程序更多倾向于程序走向与合理性等问题,对于该飞行程序是否能符合航空资料公布标准的审核并不严格,而全国民用情报中心除了承担资料审核外,更多在于承担资料校核印刷出版等工作,加之工作量逐日增加,人员严重不足,逐渐出现无法应对我国庞大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困境。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直面机场与空管部门,对本地区飞行程序调整与需求有着更好的了解,本应在飞行程序审核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但因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的不规范,导致二、三级情报机构无法介入飞行程序资料审核工作,导致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不高、飞行员对航图判读有误等问题出现。2.3航空情报人员岗位技能退化飞行程序部门逐渐市场化后,原空管系统中对飞行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员日益减少。如果情报部门缺乏对相关业务的支持,且飞行程序审核上报工作缺失,则航空情报人员也将逐步丧失飞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这点对我国航行情报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3提高原始资料上报工作质量的方法
3.1规范原始资料上报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按《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逐级上报,并通过下发文件强调情报资料逐级上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原始资料提供人和审批机构进行宣贯。同时,不以任何非原始数据提供人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情报资料。各级情报服务机构应杜绝越级接收上报原始资料的情况,让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介入飞行程序资料的审核,这不仅能保证情报资料的公布质量,也能减轻全国情报中心的工作压力。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情报部门在飞行程序原始资料报审之前提前介入审核。空管情报系统应建立重大资料前会签制度,及时对不符合情报资料公布要求的问题加以改正,避免出现批复后核实修改困难等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资料反馈机制,对飞行程序资料进行闭环管理。情报部门应建立官方的用户信息反馈、跟踪机制,及时收集航空公司与空管人员的意见,并根据其意见优化飞行程序。3.2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现阶段部分地区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并不是不愿意承接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上报工作,而是因为自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市场化之后,原情报人员对飞行程序业务日渐生疏,导致开展飞行程序审核工作的困难。对此,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显得极为迫切。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把飞行程序基础知识学习到位,更加应该关注PBN、HUD及GBAS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了解其在飞行程序中的相应设计规范。为保证航空情报资料的准确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