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财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02:46: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侵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医院侵财案件整治活动方案

近年来,社会治安秩序出现一些复杂因素,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开展和职工的正常生活。我院也发生过多起被盗、被骗等侵财案件,为加强防范工作,打击种类犯罪分子,经研究在全院开展一次侵财案件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当前,侵财案件已逐渐成为各单位较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各科室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实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活动列入议事日程,坚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院、科要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与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组织机构要各负其职,将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并建立综治工作考评细则,对管理不善,常出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科室予以扣分,季检年评与个人奖金挂钩,并对重大案件一票否决,实行严管重罚,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治安舆论氛围

开展侵财案件专项整治活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医院要充分利用院报、宣传栏、科室黑板报等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各科室要委派一名兼职宣传员,不定期对住院患者实施宣传教育,做好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做到个个参与,人人知晓,全院干部、职工和就医患者要提高警惕,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各科室要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上报院办。

三、全员参与,大力实施专项整治工作

查看全文

街面侵财犯罪的调研汇报

年以来,区发共生起街头路面侵财案件,其中“飞车”抢夺案件起,诈骗案件起,总案值达万余元;共破获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名。

一、街面侵财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发案时间段相对固定。“飞车”抢夺案件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犯罪分子主要利用夜幕作掩护实施抢夺,全部案件中,发生在晚6时至次日凌晨5时的共117起,占64%;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多发生在中午进餐时间和夜间,犯罪分子主要利用中午车主停车进餐、购物办事或夜间行人稀少车辆无人看守之际疯狂作案,其中发生在中午的46起,占63.6%,发生在夜间的26起,占36.4%;街面诈骗案件则多发生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共56起,占70%。文章版权归文秘家园网作者所有!

(二)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全部街头路面侵财案件中,发生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有170起,占93%;发生在其它地点的13起,仅占7%。从具体的作案地点看,犯罪分子主要选择交通便利、易于逃窜的娱乐服务场所较为集中的主干道街面,以及地处偏僻、行人稀少、易于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目标的住宅区街巷和偏僻路段。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主要集中在公路边、餐厅饭店门口和无人看守的街巷路口,共发生53起,占74.24%。街面诈骗案件多发生在街头路面公共场所,共66起,占82.5%,犯罪分子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选择作案对象,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趁乱实施诈骗,受害人往往来不及思考、辨别真伪,就已上当受骗。

(三)受害者多为妇女和中老年人。335起街面侵财案件中,爱害者80%以上是妇女。抢夺案件受害者85%以上是将包放在自行车、摩托车车筐中单独骑车或是将包背在肩上单身行走的妇女。街面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多是识别能力差、警惕性不高、贪图便宜或无原则的怜悯同情他人的中老年人,占受骗总人数的70%。

(四)作案方式多为流窜、结伙、连续作案。从破获的273起街面侵财案件看,2人以上结伙流窜作案占81%。综合分析案情,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常用“打一枪换一地”的作案方式,得逞后立即逃往异地再故伎重演,以相同的作案手法连续作案。

查看全文

基层实务侵财行为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案由及实务中的分歧;对案件的理解及学理的延伸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从非法拘禁罪实质看,非法拘禁罪是继续犯,犯罪行为的继续状态存在于既遂后、倘若行为人在非法挟持被害人前就已有侵占他人财物的故意、强调方法手段行为与目的结果行为的时空同一性,被害人受到侵犯是现实直接的而牵连犯是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其方法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等,具体资料请见:

内容摘要:在基层司法机关涉及的案件多为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案件,虽然罪名不多,但因涉及社会基层矛盾聚焦的问题,所以处理上也会棘手一些,尤其中国地域广阔,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农村习惯法的宗族传统在一些偏远农村仍根深蒂固,人们对一些违反伦理情常的危害行为的处理带有很大的私法性,对法律认识错误,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比如因索债而扣押他人,因为悔婚而强行索回聘礼。比如民间纠纷中为索回债务而强行扣押他人,因事前摩擦而后起意报复,虽然司法解释对某类犯罪专门做了解释或某些典型案例做了明确的回复。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一个条文却对情节相像的多种行为作出解释,在司法实务中理解上难免有偏颇的地方。本文就司法实务中的一个案例谈一点自己的的认识。

关键词: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抢劫未遂

一案由及实务中的分歧

甲、乙因为偷窃被公安机关查获并罚款,甲一直怀疑是丁所为。某日,甲与乙合计找丁,给他个教训并要他赔偿,并告诉了甲1和甲2。于是甲、乙、甲1三人(甲2后来赶到)携带钢管窜至丁家,将丁带上车到某处,拘禁其8个小时,并逼其签下一张13000元的欠条,抢走玉器一件,价值1000余元。

关于此案,实务中存在多种意见。

查看全文

打击黑恶势力动员会领导讲话

同道们:

今天,全县公安系统在这里召开打击黑恶势力及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动员大会。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大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高度正视。刚才,公安局对专项斗争作了详细铺排,但愿全体公安干警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切实把专项斗争开展好,确保取得显著实效。下面,受书记的委托,我夸大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不移地开展专项斗争

2012年,全县公安工作按照“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管理,“争创一流公安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8.9%,破案率同比进步45.5%,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不管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不乱,仍是为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保驾护航等方面,公安系统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我县能取得今天的建设成就和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公安干警功不可没。在此,受洪举书记委托,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与会领导向全体公安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实践证实,全县公安步队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步队,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有坚强战斗力的步队。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熟悉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枢纽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极易滋生黑恶势力和侵财性犯罪,这两大犯罪已成为严峻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凸起题目。黑恶势力和侵财性犯罪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前段时期我县泛起了一系列的“飞车夺包”、“砸车盗包”案件,一度在群众中形成了治安恐慌,全县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重。开展打击黑恶势力及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既是创建“平安郫县”的必定要求,更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治安环境就是第一投资环境。假如连投资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不能基本保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本无从谈起。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枢纽时期,能否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不乱的治安环境,事关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诚信政府建设的成败。县公安局组织开展打击黑恶势力及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意义重大,非常及时,全体公安干警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全力介入,通过不中断地开展高强度、鼎力度、快速度的严打整治斗争,促进我县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二、增强措施,切实增强专项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项斗争要坚持凸起重点,坚持打早打小,坚持稳、准、狠,坚持专群结合,做到除恶务尽。

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研究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治安热点,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正在潜心探究的重点课题。为此,笔者最近对万宁市法院2001年至2002年6月审结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4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以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剖析和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其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据司法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万宁法院审结未成年人抢劫、盗窃、贩卖、故意伤害、抢夺、敲诈勒索、诈骗等刑事公诉案件24件37人,比2000年审结同类案件的15件23人分别上升60%和60.9%;2002年1月至6月审结抢劫、盗窃、贩卖、故意伤害、敲诈勒索、强奸等刑事公诉案件16件25人,比去年同期的11件18人分别上升45.5%和38.9%.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各类刑事公诉案件中所占比重由去年的9.13%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2.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结的增多,一方面说明了政法机关近年来严打整治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飚升,成为万宁市近年来刑事犯罪的新动向。

其二,侵财和贪利性犯罪突出。在已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0件62人中,抢劫14件23人,盗窃8件9人,抢夺1件1人,敲诈勒索2件3人,诈骗2件2人,侵财性犯罪案件共计27件38人,件数和人数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件数和总人数的67.5%和61.3%;贪利性的贩卖犯罪案件6件6人,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件数和总人数的15%和9.68%.在4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案件类型居前四位的是:抢劫14件,占35%;盗窃8件,占20%;贩毒6件,占15%;故意伤害5件,占12.5%.由此可见,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最突出的是侵财性和贪利性犯罪。此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侵财性犯罪的作案目标多为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在27件侵财性犯罪案件中,以摩托车为主要猎物的有22件,占81.5%.其三,犯罪趋向低龄化。在已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0件62人中,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43人,占69.4%,其中在校学生4人;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19人,占30.6%,其中在校学生2人。在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19人中,2001年判决的有11人,占57.89%;2002年1-6月判决的有8人,占42.11%,比去年同期的5人上升60%.2001年判决的37名未成年案犯,平均年龄为16.5岁,比上年下降0.5岁;2002年1-6月判决的25名未成年案犯,平均年龄为16岁,比去年同期的16.8岁降低0.8岁。如万宁市某中学在校初中学生杨某,2001年2月6日晚伙同陈某等4人持西瓜刀到兴隆华侨农场45队与国营东和农场南沟队交界路段,抢劫郑某和吴某驾驶的1辆红色大阳90C摩托车时刚满14岁。

其四,未成年案犯文化程度偏低。司法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已判决的62名未成年案犯中,初中文化程度的21人,占33.9%;小学文化程度的38人,占61.3%;文盲3人,占4.8%.其五,犯罪走向群体化。在已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0件62人中,2人以上结伙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犯罪的有18件50人,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件数和人数的45%和80.6%.如万宁法院去年10月审结的陈某等故意伤害案的被告人多达5人,而且全案被告人均为未成年人。

其六,案犯贪婪,作案频繁,胆大妄为,甚至持枪抢劫。如抢劫时仅16岁的万宁市和乐镇某村村民李某,2001年2月12日下午伙同林某等4人持短粉药枪、手斧闯入万宁市大同中学,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正在打扑克的学生人民币323元。又如犯罪时不足17岁的琼山市甲子镇某村村民高某在2000年12月25日上午11时至26日上午7时的20小时内,跨越三亚、陵水、万宁3个市、县,行程100多公里,沿途连续盗窃作案3次,盗窃摩托车、香烟、日产丰田牌12座面包车等财物价值人民币13640元。

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刑法规制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的案件连年剧增,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一些单位或个人采取虚构事实和捏造证据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达到其不正当目的。因此,理论和实务界一致认同采用刑法的强制手段来对其进行规制,并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确定了“虚假诉讼罪”这一新设罪名,成为了打击惩治虚假诉讼行为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刑法修正案(九)》;刑法

一、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动因

(一)虚假诉讼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于虚假诉讼而言,其所侵害的法益并不是单一的。从表面来上看,虚假诉讼行为给他人财产带来损失,直接侵犯了他人的合法利益。行为人采用虚构的事实和证据,使他人承担败诉的法律责任,进而谋求不正当的利益。由于虚假诉讼行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面对财产损失受到侵犯,被害人竟没有任何救济途径。从深层次来看,虚假诉讼行为严重的冲击了我国司法秩序,极大损害了司法权威性。我国司法资源本就十分稀缺,案件数量与日俱增,司法工作人员已是不堪重负。而虚假诉讼行为的出现,严重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本就有限的司法资源愈发的紧缺。同时,虚假诉讼行为对司法权威的损害也是极大的,如郑泽善教授所言:“犯罪分子堂而皇之地走进法院这一法律帝国的首都,肆意欺骗法官这一法律帝国的王侯,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挑衅。”[1](二)虚假诉讼入刑具有必要性。基于虚假诉讼行为带来的诸多危害,立法机关对虚假诉讼行为越来越重视。2012年,我国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首次将诚实信用原则纳入其中,然而该原则的设立并未有效遏制虚假诉讼行为的增多。据江苏省人民法院2016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江苏省2010-2012年共计受理虚假诉讼案件266件,而到2015年,其受理的虚假诉讼案件剧增三倍之多。(三)国外立法具有借鉴性。虚假诉讼行为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在国外司法实践中均普遍存在,各国法律均对其进行了规定。德、日立法模式中将虚假诉讼的行为看做是“三角诈骗”的典型行为模式,认为对该行为应以诈骗罪论处。[2]意大利、新加坡的立法模式则将其设立在“司法秩序管理”一章中,旨在保护一国的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西班牙的刑法则根据虚假诉讼侵犯的客体不同,将其划分为侵财型和非侵财型两种,分别规定于财产类犯罪和伪造类犯罪中。[3](P146)我国正是基于司法实践和各国经验等多重因素考量,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了虚假诉讼罪这一新罪名。

二、虚假诉讼行为的犯罪定性争议评析

(一)诈骗罪说受德、日立法模式。影响,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犯罪定性,大多数学者较为认同以诈骗罪定罪量刑,视其为“三角诈骗”,该学说以马克昌、张明楷教授为主要提出者。虽然以诈骗罪论处虚假诉讼的行为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诈骗罪作为侵财类罪名,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对于虚假诉讼而言,虽然大多行为人也以非法占有为主观目的,但在个案中,不排除一些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就是非侵财型虚假诉讼,对于此类案件,明显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可见,单纯用诈骗罪来对虚假诉讼进行定性,难以涵盖所有的虚假诉讼行为,具有明显的缺陷,因而我国在立法时,并没有采取该学说。(二)敲诈勒索罪说。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模式是行为人采用胁迫的手段对被害人进行威胁,强迫被害人交付财物。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其中的胁迫手段,应做广义解释。在虚假诉讼中,行为人采用伪造的证据和虚假的事实,利用司法机关的强制力,对被害人进行胁迫,被害人基于司法的威慑力而交付财物,也是一种胁迫手段。因而,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定性,可将其视为敲诈勒索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以敲诈勒索罪定罪量刑。[4]笔者对此并不赞同。首先,如上文所述,敲诈勒索罪同样作为侵财类犯罪的罪名,难以覆盖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虚假诉讼;其次,对于敲诈勒索罪中的胁迫来说,被害人是基于行为人的胁迫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交付财物。而对于虚假诉讼行为来说,行为人虽利用司法强制力使被害人产生了胁迫,但被害人交付财物的并不是基于恐惧,而是司法强制力;最后,对于敲诈勒索罪来说,被害人是基于恐惧而处分财物,此时被害人与处分人是同一人。而在虚假诉讼中,处分人是法官而非被害人自身,法官作为处分人本身又并未受到胁迫。因而,以敲诈勒索罪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认定难免存在逻辑上的困境。(三)妨害司法罪说。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虚假诉讼行为与伪证罪、妨害作证罪等妨害司法罪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是从犯罪主体还是侵犯的客体上来说,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由于妨害司法罪中的罪名不能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难免限制了其功效,因而将虚假诉讼行为纳入到妨害司法罪中,对该行为以妨害罪证罪予以论处,将其适用的领域扩大到民事领域,也可弥补刑法的不足。[5]妨害罪证罪与虚假诉讼行为在文义上看来似乎有密切的关联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则全然不同。首先,妨害作证罪的行为手段是采用暴力、贿赂等手段阻碍证人作证,而虚假诉讼的行为手段更多的是采用伪造证据的方式提起诉讼;其次,就犯罪主体而言,妨害作证罪的行为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该主体并非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人。而对于虚假诉讼来说,民事诉讼活动的启动是虚假诉讼犯罪的认定前提。因此,以妨害作证罪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规制未免有些牵强。(四)单独成罪说。单独成罪说也称为区别对待说,与西班牙的立法模式相类似,主要是对虚假诉讼的犯罪客体进行了区分。持有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犯罪定性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其所侵犯的客体不同予以区分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正是采用了此种学说,笔者也认为以此来规制虚假诉讼最为恰当。首先,我国在立法中,将其纳入了“妨害司法罪”一章中,能够有效的维护司法秩序,捍卫司法权威;其次,虚假诉讼罪最大的特点是兼具双重属性,明确了该罪与诈骗罪之间的想象竞合关系,对于以此手段来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最后,基于法律自身滞后性的特点,对于新生的事物,应当及时进行罪名的更新和补充,紧密结合司法实践,才能维护社会平稳运行。

查看全文

伪造民事证据的刑法解析

本文作者:赵红艳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1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行为概述

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屡见不鲜,既有当事人自己伪造民事证据,也有他人帮助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关于伪造证据的犯罪,我国刑法只设定了伪证罪,辩护人、诉讼人毁灭、伪造证据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其中,伪证罪限定了实施该罪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诉讼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主体只能是辩护人、诉讼人,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也排除了当事人本人构成该罪的可能。由此可见,对于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的行为目前尚无刑事立法进行规制。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民事司法秩序的正常进行,扰乱了司法活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加以遏制。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的行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无诉权可以分为有诉权的民事伪造证据行为和无诉权的民事伪造证据行为。无诉权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是指行为人虚构民事法律关系,伪造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有利判决的行为。在这种诉讼中,不仅民事证据是伪造的,民事法律关系也是虚构的,是本来不存在的。而有诉权的民事伪造行为是指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中,行为人伪造民事证据,以获得有利判决的行为。根据行为人的目的不同,可划分为以非法占有财产性利益为目的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和以获取其他利益为目的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当事人以非法占有财产性利益为目的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我国大多数学者通常以“诉讼欺诈”、“诉讼诈骗”、“虚假诉讼”称之。所谓诉讼欺诈,一般认为是指行为人为了非法获取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致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取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①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得知诉讼欺诈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从而排除了以获取其他利益为目的提起民事诉讼的适用。这一行为是以提起本身并不存在的虚假诉讼作为手段,属于无诉权的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行为。针对上述观点,笔者对于诉讼欺诈行为是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的行为持赞同意见。但是,对于概念中所界定的诉讼欺诈只能发生在无诉权的情形下,笔者持不同的观点。不置可否,诉讼欺诈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方当事人虚构民事法律关系,伪造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达到侵害另一方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但是,这并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形,即在一个真实的民事诉讼中针对原告提起的诉讼,被告一方采取伪造证据的手段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的情形发生。如,甲欠乙钱,未还,已向法院起诉甲要求其还钱,甲在诉讼中仿造乙的笔迹伪造了乙的收据,借此证明已经还钱给乙,法院据此收据认定甲胜诉。这种情形就说明了在真实的民事诉讼中,只要一方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证据,欺骗法院,获得非法财产利益,也可构成诉讼欺诈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诉讼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欺骗法院,以获得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诉讼欺诈行为能否包括所有的伪造民事证据的行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前划分标准中所述,民事伪造证据的行为按照行为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侵财性的和非侵财性的,诉讼欺诈行为的属于前者。然而,除了诉讼欺诈之外,民事诉讼中还存在着为了谋取其它非财产利益为目的的伪造民事证据行为。这一行为我们之所以未将其纳入诉讼欺诈之中,是因为它不具有非法占有财产的目的,所以不能等同视之。

2当事人伪造民事证据行为的定性

2.1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问题,至今在司法界和学术界未形成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诉讼欺诈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以诈骗罪认定;②有学者认为,诉讼诈骗行为只是敲诈勒索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应以敲诈勒索罪定罪;③也有学者认为,现行刑法并未明确规定诉讼欺诈行为,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原则,应按无罪处理。④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10月出台了一个《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决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的请示》的答复,从中可推知,诉讼欺诈行为被定性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不应定为诈骗罪,构成其他犯罪的,按相应罪名处理。此答复的出台引来了不少非议,并没有使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之争停止下来。笔者认为,该答复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合理性,诉讼欺诈行为可以当做诈骗罪处理。理由如下:

查看全文

网络安全技术在计算机维护的应用

摘要: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无处不在的网络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人们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为此,应当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维修中,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本文简单分析当前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探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维护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网络

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得到广泛运用,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还需承担网络高速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病毒入侵、系统漏洞等是网络安全中的常见问题,对人们的隐私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换言之,网络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故有必要在计算机维护中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促进网络安全运行。

一、网络安全问题简析

(1)病毒入侵。计算机病毒为影响网络运行,对计算机程序具有恶意编译功能,导致计算机程序出现混乱的一种计算机指令或代码,其可自我复制,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播性、感染性、可激发性、破坏性等特征,其中,脚本、蠕虫、间谍、木马为重要病毒类型,其中又以木马病毒较为常见,其可远程操控计算机网络系统,常见于网络病毒犯罪案件[1]。(2)系统漏洞。系统漏洞主要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错误,被不法者利用,通过网络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窃取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系统[2]。在维护过程中,计算机系统需不断进行升级、改进,若此时发生病毒、黑客入侵,将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应用。(3)黑客攻击。黑客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且为网络安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其主要指利用网络漏洞,并对漏洞进行攻击,其攻击对象主要为用户信息数据[3]。制造过程主要为,详细分析用户计算机系统,通过准确的信息数据开展计算,确定攻击方式,依据计算结果明确攻击行为后,将病毒置入用户信息系统内,盗取用户信息。当用户信息被黑客攻击成功,将导致用户私密信息、经济财产受到损失,危害过敏健康。黑客盗取的信息资料通常为支付宝、银行卡密码等,当密码盗取成功,用户账户内的钱财将被黑客转移,导致经济损失。如在2017年1月起,贵阳市8个储户银行存款陆续发生存款突然消失不见事件,银行发现,2017月1月15号到2月3号,银行的网上平台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登录,登录次数达到147万次。经警方调查抓获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与同伙在网上搜寻到大量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分门别类的导入一个软件中。利用软件让所得信息自动访问网银进行登录测试,然后自动筛选。这种攻击银行的软件为犯罪嫌疑人花两百元钱买的。专案组通过犯罪线索,很快将其他团伙成员抓捕归案。这一案件提示用户必须重视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同时,银行等理财平台应当加强网络平台安全建设,不要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维护的途径

查看全文

妇联女性犯罪维权的对策思考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肩负着母亲、妻子、女儿等多重社会角色,女性犯罪对家庭稳定、子女教育、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长期而巨大。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诱发违法犯罪因素的增多,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在数量和性质上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犯罪形势,研究女性犯罪的原因动机,掌握女性犯罪特点,剖析女性犯罪规律,对于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保障家庭安宁,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以本市为例,20*年1月至20*年12月,看守所共收押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82名,占收押总数的4.32%,呈现上升趋势。经统计、分析,本地区女性犯罪主要呈以下五个特点。

(一)以侵财为主并呈现犯罪类型多样化

82名女性犯罪中,罪名达28种。主要有:一是侵财犯罪43人,占52.44%。其中赌博及非法经营10人,盗窃10人,诈骗10人,收购、销售赃物5人,贪污、贿赂2人,敲诈勒索2人,挪用公款2人,虚报注册资本1人,职务侵占1人;由于女性生理特征决定,赌博、盗窃、诈骗是侵财型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抢劫、抢夺等暴力性侵财型犯罪较少发生。二是暴力性犯罪14人,占17.*%。其中故意杀人4人,故意伤害2人,过失致人死亡1人,抢劫1人,寻衅滋事2人,聚众斗殴1人,放火1人,强奸2人。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情感因素引发的冲动型犯罪较为突出,除2人有精神疾病,不负刑事责任外,其余几起案件中的受害者,95%以上为子女或亲友、邻居。这些案件起因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矛盾双方本完全可心平气和协商解决,但由于女性易受情感支配,遇事不冷静,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结果由受害者转变为犯罪者。三是其他24人,占29.27%。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10人,妨害公务1人,交通肇事1人,欺骗他人吸毒1人,走私、贩卖3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3人等。

(二)以成年女性为主并呈现低龄化

查看全文

行管委治安综理工作计划

2012年,市行管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及全省、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综治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安单位创建、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努力构建综治工作长效机制,提升我委综治工作水平。

一、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充分发挥各科室、中心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重点抓好各中心和谐平安创建,打造“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以及“无毒”、“无邪教”单位;推进平安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抓好单位周边平安创建,抓好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家庭平安创建。增强委综治办职能,健全综治工作组织网络,充实综治工作力量,提高综治工作水平。

二、做好治安基础防范工作

委机关及各中心要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物防、技防、人防措施,提升防范水平,有效遏制侵财性案件的发现,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得到处置。

三、做好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