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5 01:31: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货企业见习汇报

首先,感谢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能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实习,我先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情况吧。

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于年7月,由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商-铜业集团公司和深圳综合实力50强企业集团-深圳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中粮地产)共同投资兴办。总部设在深圳,在、设立了营业部,在、成立有办事处。

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协助集团开展期货保值相关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套期保值和套利方面成功地打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的优势吸引客户”,“真诚的服务留住客户”,“共创价值感召客户”,始终坚持“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尤其是在铜期货品种上,期货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确立了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广泛的市场影响。

期货拥有一流的交易环境和交易系统,拥有一流的管理和研发队伍,造就了一批资深期货专家,尤其是专门成立的“企业套期保值小组”、“铜研究中心”和“农产品小组”等专业团队,其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深受市场赞许。公司的规范导向,稳健原则,服务意识,深得广大客户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除继续加强了在铜期货上的优势外,其他品种的拓展也获得了快速进步,尤其是农产品的交易量有了较大增加。年,公司全年交易额达2628亿元,比上一年又增长达88%,尤其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200多家会员中,的成交量居第一位,成交金额居第二位。的成长一直得到了监管部门、交易所、行业协会以及广大客户的大力支持,更是满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厚爱。是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为数不多的理事单位之一。9年来,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股东投资回报率稳健上升,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已经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被称为“放心的期货公司”。

的理念是: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经营思路是:与客户共创价值的远景: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期货公司,向金融衍生品服务集团的方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套期保值和套利,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是大型国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秉乘和继承了集团企业文化的相关元素和风格。文化是一个较为成熟、仍在发展、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理念:“用未来思考今天”;核心价值观:“至高、至精、至诚、至远”;企业使命:“共创、共享”;经营理念:“与客户共创价值”;道德:“以诚为节,信用守恒”;作风:“规范、自省、协作、高效”。的企业文化:“同心多样化”的战略追求和价值取向,为及其下属公司的成长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公司员工对此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查看全文

期货从业人员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期货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期货从业人员资格(以下简称从业资格),从事期货经营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任用期货从业人员,以及期货从业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机构是指:

(一)期货公司;

(二)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

查看全文

农业创新项目“保险+期货”研究

〔提要〕“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项目,是中央1号文件提出国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推出“价补分离”关键时期探索出的一条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的创新保险。此项目试点在辽已开办三年时间,从最初的保价格到保收入,短短三年时间跨越式的发展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保险+期货”;创新保险;农业

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创设农险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这表明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保险衍生品市场及发挥其功能作用,将成为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抓手之一。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试点“保险+期货”项目以来,此惠民项目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更是拿出资金大力扶持,可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将在国家农业政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广大农户也将享受到农产品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一、什么是“保险+期货”

传统的保险产品关注的是固化思维中自然风险部分,仅解决风险管理中一些片面性的问题,已经不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产业发展的需要,不能可持续发展。然而,“保险+期货”创新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优势以及期货公司在场外期权方面的风险管理优势,共同解决种植业农户面临的价格下跌风险。保险机构利用此种模式的优势,根据农户的需求为农户量身定制适合他们播种周期的保险条款,保障不同种植阶段的农作物价格风险。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复制看跌期权操作,进一步转移和分散风险。在期货公司接到保险公司场外期权订单后,通过场内期货复制期权的方式进行风险对冲操作,达到“再保险”目的。这种创新实质上包括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对应的场外期权配套两个密不可分的层面,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即分别根据保险标的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和对应期货品种合约价格确定目标价格和参考价格,由参考价格与目标价格的差价确定保险赔偿;对应的场外期权配套即根据承保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数量、期限及目标价格进行相应的场外期权配置,这实际上同时解决了期货市场与农户对接以及保险保障价格波动时的风险分散问题,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循环。可以说,对于玉米这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品种以及相关保险产品又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种来讲,具有通过“保险+期货”做好农户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的先天优势。

二、开办“保险+期货”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自治体制监管期货业论文

英国对期货市场的法律监管是随着其金融监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在传统上,英国属于自律监管模式的典型,政府采用非直接手段对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根据政府的法规政策,制定各自的管理条例和业务规则,对期货市场进行微观管理[1].

一、传统的自律模式

英国政府中没有设立管理证券期货市场的专门机构,对证券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而有关证券期货活动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公司法》、《投资法》以及其他必要的法律、法规、规章之中,并无系统调整期货交易的法律。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英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被美国所取代。进入80年代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解,经济复苏,尤其是保守党上台执政后,积极促进竞争和推进市场经济的政策使英国经济有所发展。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1986年金融服务法》,开创了英国资本市场的新时代,重塑了英国的资本市场框架,被称为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是英国资本市场历史发展进程中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该法案的出台,取代了英国政府以前制定的一些单行法规,建立了管理证券期货业的新方式,从此结束了英国资本市场管理的松散的自律状态,确立了新的在法律框架下的自律管理模式,形成典型的“多元化”体制。从金融的立法体系上说,有《银行法》、《金融服务法》、《保险公司法》等等,相当复杂。从金融监管体制上来说,其不同于美国的分离型专职职能监管体制,而是采取了复合型专职职能监管体制,由法律规章、行政管理机构(SIB,现为FSA)和行业协会(SFA,现已被并至FSA中)组成[2],并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下设置了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对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监管。这种管理体制是金字塔型式的。根据该法的规定,财政部长被授予对体系全权监督的权威和权力,财政部长又将法定权力和监管责任授予证券和投资委员会(SIB),SIB又将责任赋予不同的自律管理组织来执行,SIB的管理则是通过制定自律管理规则并又不同的自律管理组织来执行。SIB的主席由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联合任命,其资金来源于对投资业的征费,政府不给予任何资助。它作为管理权威来监督整个新的管理体制,通过财政部向国会负责。

伦敦主要有以下几家期货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LIFFE)、伦敦商品交易所(LCE)、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伦敦证券和衍生证券交易所(OMLX)。相应的自律管理机构为证券和期货协会(SFA)。其承担的主要职责是:

第一、对申请进入证券、期货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公司进行考察,审查其是否有充足资本、长远业务规划、其管理者和职员是否有适当从业经验并能胜任工作等信息,从而决定申请公司是否可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查看全文

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权利配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日益迫切,但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下期货业反垄断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以及构建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政策思路。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加强期货业监管与反垄断两者的协调及配合。

一、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期货业的垄断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性垄断、期货交易所的垄断行为、期货经纪公司的垄断行为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行政性垄断。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机构运用公共权利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或排斥。行政性垄断是当前为各界所共同认定的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首要垄断问题。在期货业,行政性垄断首先表现在无论是对期货品种的审批还是品种上市地点的选择上,基本以监管机构——证监会为主导。上市品种审批程序繁冗,周期过长,且每一个交易品种只能确定在一家交易所,这显然人为限制了期货业竞争机制的发挥,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行政性垄断还表现在监管机构人为限制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使得我国期货经纪业长期畸形化发展,严重缺乏竞争力。

2、期货交易所的垄断行为。按照业务领域的不同,期货业可进一步细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两者之间是一种纵向关系,即期货交易所提供经纪公司所需要的交易服务。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的经济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在目前中国期货交易所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以及各个期货交易所存在品种分工的条件下。经纪公司在挑选提供某项品种服务的交易所时,实际上是别无选择的,这就使得这种纵向关系很难是平等的,交易所拥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此外,由于我国期货业的发展尚不健全,期货交易所实际上是作为证监会的一个下属机构而存在的,这进一步强化了交易所对于经纪公司的强势地位。从反垄断的角度来讲,经营者拥有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是反垄断的重点,但当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侵占其他经济实体的利益时,就构成了反垄断的重要规制对象。

查看全文

我国期货业发展研究论文

一、期货业跨业合作的必要性

(一)我国期货业跨业合作的内在动力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主要表现在:(1)期货市场的社会经济价值得到认可,期货交易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第十五条指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将期货市场的发展纳入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之中。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把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我国期货业法律法规建设也取得一定成绩。以1999年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2002年中国证监会先后修改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初步确立了我国期货市场试点的基本法规体系。(2)市场交易状况回升,资金状况有所改善。经过持续整顿,期货市场在2001年出现了复苏的迹象。2001年中国期货市场扭转了连续多年交易规模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交易额超过了30,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80%。2002年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合约46,690,976手,较去年同期翻一番,成交金额11,530.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70%。期货交易逐渐活跃,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和天然橡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和豆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等的持仓量和交易量持续增长。(3)市场监管体系初步确立,期货交易趋于规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证监会—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为基本构架的三级市场监管体系。以证监会为代表的政府机构监管,辅之以中国期货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和各交易所的自我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得到有效监控。

如上所述,我国期货市场在近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所具有的缺陷:(1)法律法规建设相对于市场的发展速度仍显滞后。作为期货交易的基本法—-《期货法》迟迟不能出台,目前仅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期货交易加以规范,与《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相比,期货业的规范性文件效力较低,对今后各市场间的合作和协调造成了障碍;另一方面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政出多门,互相间难免产生冲突或立法空白。此外当前条例中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但修改工作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2)交易品种过少,市场容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商品实现了市场化流通,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但大连、上海和郑州三个交易所只保留了几个有限的品种,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期货品种少,交易规模有限,无法吸引大量资金入市,严重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壮大。(3)期货经纪业困难重重:首先,期货经纪机构数量过多,经营规模偏小。1993年,期货市场刚刚起步时仅从事国际期货业务的经纪公司就达250多家。经过清理整顿,1998年我国还有近300家期货经纪公司,1999年增资扩股后还剩余184家,期货经纪机构数目众多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更本性变化。我国期货经纪公司资本金都较少,至2003年6月底,全国181家期货经纪公司总的注册资本仅为65亿元,而海通证券公司一家的注册资本就达到了89亿元。期货市场具有高风险性,而大量期货经纪公司受困于有限的经营规模,不仅难有市场作为,甚至连应对风险,维持生存也有困难。其次,期货经纪机构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恶性竞争。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24、25条的规定,在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期货经纪公司提供的服务基本雷同,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期货经纪业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战”的初级阶段,众多期货经纪公司为了在不大的市场中分得更多的蛋糕,不惜以降低手续费,招揽投机客户或者采用违规经营手段为代价,造成期货经纪业内的恶性竞争,损害了广大投资者以及规范化运作的期货经纪机构的利益。再次,期货经纪公司风险控制能力低下,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期货经纪公司在交易中处于中间环节,必须对客户实行包括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结算制度等在内的风险控制制度,以分散整个市场的交易风险。但是由于经纪业内的竞争激烈,部分期货经纪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以赚取佣金收入,放松了对客户的风险控制。交易和风险防范的中间环节失效,直接导致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加剧。

当然,入世后我国期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在分享WTO给经济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必须信守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和行政管制等传统保护性措施。这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民经济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世界市场风险前。市场迫切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这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资期货经纪公司将逐步涌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虽然依“国民待遇原则”,外资期货经纪公司与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在相同经营范围内享有同等权利,但期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外资公司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加之其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依托,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充足的人才储备,金融创新能力极强。即使期货经纪公司暂时不能盈利,也能通过银行、证券子公司的利润来弥补,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入世的大背景下,力量薄弱的国内期货经纪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且发挥经济“稳压器”的作用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国期货业的现状,以及其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客观上要求期货业必须加强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利用银行和证券公司在营业网点,技术力量,业务创新能力,资金实力,以及客户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谋求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多赢局面。

查看全文

论金融学证券专业期货建设方案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针对这种状况,本课题组

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

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设立证券期货

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金融学证券期货

一、引言

查看全文

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思考

一是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其投资交易也是金融投资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按照金融业的标准缴纳税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之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定功能未能为社会和人们所真正认识和完全了解,故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上的这种偏差引发了期货业内外人士的长期争论而又悬而未决,对于期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查看全文

探索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思

论文关键词: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权利配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日益迫切,但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下期货业反垄断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以及构建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政策思路。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加强期货业监管与反垄断两者的协调及配合。

一、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期货业的垄断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性垄断、期货交易所的垄断行为、期货经纪公司的垄断行为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行政性垄断。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机构运用公共权利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或排斥。行政性垄断是当前为各界所共同认定的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首要垄断问题。在期货业,行政性垄断首先表现在无论是对期货品种的审批还是品种上市地点的选择上,基本以监管机构——证监会为主导。上市品种审批程序繁冗,周期过长,且每一个交易品种只能确定在一家交易所,这显然人为限制了期货业竞争机制的发挥,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行政性垄断还表现在监管机构人为限制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使得我国期货经纪业长期畸形化发展,严重缺乏竞争力。

2、期货交易所的垄断行为。按照业务领域的不同,期货业可进一步细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两者之间是一种纵向关系,即期货交易所提供经纪公司所需要的交易服务。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的经济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在目前中国期货交易所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以及各个期货交易所存在品种分工的条件下。经纪公司在挑选提供某项品种服务的交易所时,实际上是别无选择的,这就使得这种纵向关系很难是平等的,交易所拥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此外,由于我国期货业的发展尚不健全,期货交易所实际上是作为证监会的一个下属机构而存在的,这进一步强化了交易所对于经纪公司的强势地位。从反垄断的角度来讲,经营者拥有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是反垄断的重点,但当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侵占其他经济实体的利益时,就构成了反垄断的重要规制对象。

查看全文

农业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风险对策

摘要:现阶段农业企业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影响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农业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风险,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包括正确把握操作时机、完善套期保值组织架构、合理配比期现货等,希望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业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现货比;市场风险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其他商品相比,农业产品具有典型特征,例如价格波动大、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强,对于广大农业企业而言,其中的风险难以评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粮食定价由市场决定,导致粮食价格波动现象更加明显,农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加。

1农业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风险

1.1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突出

1.1.1季节性与周期性影响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都具有特定的时间要求,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播种,并且生长周期固定,因此粮食的收获期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产品集中上市的情况,最终造成了市场的季节性特征,粮食的价格走势出现波动,由此引发一定风险。以冬小麦为例,作为一种大宗农产品,北半球冬小麦约在每年10月播种,在次年的5月底至6月上旬完成收获。结合我国市场来看,冬小麦价格在10月最高,除了市场上对冬小麦的正常需求外,播种也会影响冬小麦价格,市场供需发生变化,带动价格上涨。每年的7月,冬小麦的价格最低,因为6月冬小麦收割结束,集中在7月供应,供大于求,价格下降。1.1.2宏观政策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一直针对粮食价格采取保护政策,虽然近些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取消了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但是在政策的长期保护下,我国农产品价格畸形的现象难以及时消除,例如价格支持政策影响市场,会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导致储备压力上升,出现价格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