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22:47: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切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分析论文

1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1.1出血若术中止血彻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气管切口过长过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疾患,可有严重出血。

1.2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入增多,相对二氧化碳骤减,缺乏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

1.3皮下气肿由于术中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套管细,或皮肤缝合过紧,大量气体逸出挤入皮下。

1.4纵膈气肿或气胸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可同时发生。

1.5创口感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查看全文

气管切开护理认识综述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对患者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发生意外。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加强护理,尤其是呼吸道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近年笔者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l0月一2011年9月我科收治气管切开患者5l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22—79岁,中位年龄53.6岁;原发病:重型颅脑损伤28例,高血压脑出血23例;气管切开带管9~67d。安全渡过急性期45例,最终拔除气管套管。并发肺部感染7例,死亡4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体谅患者心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术前做好全面解释指导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术后避免不必要的打扰,把噪音、光线等外界刺激降到最低程度,以减轻患者的烦躁、恐惧心理。采取适宜的交流方式,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查看全文

气管切开术后监护深究

1临床资料收集

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3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男35例,女2例。其中喉外伤11例,喉全切术后8例,喉半切术后12例,喉梗阻6例。全部使用金属套管。病程7~24天,平均住院14天,其中顺利拔管29例,长期戴管8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不能发音,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采取手语或书写,耐心揣摩患者要表达的要求,并尽量满足,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气管切开的必要性,术后注意事项等。

2.2病室环境

查看全文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探讨论文

【扼要】目的讨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的重点及要点。方法温习我院从1995年起开展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人的录像资料,总结手术配合经验。结果本组350例病人均经OlympusCHF-P20纤维胆管镜及取石网插进胆总管直接取出结石。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配合应做到熟练、正确。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配合

解放军第101医院在大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的基础上,自1995年起开展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chiangiostomytubedrain,简称LCTD),现已完成350例,效果满足。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50例,男167例,女183例,年龄19~76岁,均匀54.5岁;手术时间1~3.5h,均匀2.0h;术后1个月复查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出T管。

1.2物品预备StrKer腹腔镜及操纵器械一套、自制胆总管切开用长刀柄及尖刀片、腹腔镜专用持针器、造影管(麻醉用硬膜外管)及硬膜外穿刺针、2-0无损伤缝合针线1~2根、各型“T”管数根,OlympusCHF-P20纤维胆管镜及取石网,50mAX线摄片机。术前需预先了解碘过敏试验的结果,并根据结果预备泛影葡胺或碘海醇。

查看全文

小议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外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是抢救重型外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1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重型外伤并气管切开术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5~71岁,平均49岁,其中GCS5~7分40例,GCS3~5分10例。所有患者皆于入院24h内行气管切开术。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痰液引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做到有痰随时排除,不使痰在气管内潴留,发现病人呛咳或阻塞性喉鸣要立即吸痰,对昏迷咳嗽反射低或反射迟钝的患者,虽无痰堵塞呼吸道,仍需1-2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前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要更换,口、鼻腔与气管内吸痰管必须要分开。吸引压力不可过大,成人一般在80~120mmHg,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如分泌物仍存在,应使病人休息片刻,再重复抽吸。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翻身和叩背加大肺部通气量,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以利于吸痰。另外要注意插管过程中,禁止来回抽吸,防止损伤黏膜。拔出导管时要慢慢转动,两次吸引之间应重新给病人吸氧,使病人得到休息,防止出现阵发性咳嗽、血氧过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查看全文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监护认识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ionaltracheosto-my,PDT)是一种快捷的微创急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的特点,自从1985年Ciaglia等改良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后[1],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本院重症监护室2009年5月~2011年12月已应用此技术为17例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6~84岁,平均62.3岁;其中,脑出血5例,肺部感染5例,脑梗死3例,冠心病2例,急性肾衰竭1例,胰腺炎1例;昏迷12例,意识清醒5例;原有气管插管15例,未行气管插管2例。

1.2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1.2.1术前护理

查看全文

探索气管切开术食管返流护理应对措施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脑外科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急救手术。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食物返流流入气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后;食管反流;护理

气管切开术已成为临床上抢救呼吸道梗阻及手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常用手术。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出现负氮平衡,总体蛋白合成速度下降,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脑外科一般情况下行气管切开患者都是处于昏迷状态,进食则需要鼻饲才能完成,但鼻饲会发生返流易致吸入性肺炎,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现将我科气管切开术后食物返流的护理总结如下。

一、基本资料

我科2003-2009年,共行气管切开术165例,其中喉癌89例,喉乳头状瘤13例,鼾症15例,喉外伤28例,气管异物2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5岁。

二、护理干预

查看全文

医学科气管切开重症影响拔管的因素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科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在22天平均住院日内拔管困难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拔管的因素,为提高气管切开拔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2天平均住院日内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按已拔管、未拔管分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影响拔管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影响拔管的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在年龄、脑卒中、脑外伤、吞咽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性别、脊髓损伤、吉兰巴雷综合征、颅内肿瘤、其他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栓塞、气道结构异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②影响拔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癫痫、吞咽功能障碍为未拔管的危险因素。结论:康复医学科在22天的平均住院日内气管切开的早期康复重症患者中年龄、癫痫、吞咽功能障碍为未拔管的危险因素。关键词重症;康复;气管切开;危险因素气管切开术是危重患者快速有效地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生命的主要措施之一[1—4],然而气管切开术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同时,临床可见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短时间内拔除气管套管。有研究显示,所有气管切开患者中有2.0%—5.0%将出现拔管困难[5—6],长期气管切开可能改变患者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了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7—8],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较高、护理难度较大均增加了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康复医学科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不高是临床的难点,影响拔管因素众多,因此本研究回顾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拔管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共2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48例;男性146例,女性102例;年龄5—88岁,平均年龄(55.34±18.41)岁;脑卒中患者142例(57.3%),脊髓损伤19例(7.7%),吉兰巴雷综合征(Gilambaresyndrome)6例(2.4%),颅内肿瘤38例(15.3%),脑外伤29例(11.7%),其他疾病14例(包括颅内感染4例、脑炎3例、颅内脓肿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颅内包虫1例、布氏杆菌病1例、肉毒毒素中毒2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5.645%);拔管89例(35.9%),其中拔管成功88例(98.9%),拔管失败1例(1.1%),未拔管159例(64.1%);已拔管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1—207天,平均(48.340±32.305)天;平均在我科住院时间(21.94±15.923)天。1.1.2纳入标准:于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1.1.3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或因病情需要转至其他科室出院的患者;②资料不全的病例。1.1.4观察指标:年龄、性别、原发病、是否意识障碍、是否认知障碍、是否肺部感染、是否癫痫、是否吞咽障碍、是否气道结构异常(气道狭窄或塌陷)、是否心理障碍、是否呼吸衰竭。1.1.5分组:依据在我科住院期间是否拔管分为已拔管组、未拔管组。因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较大(5—88岁),故将年龄分为3层进行病例对照组的统计,0—17岁,18—59岁,≥60岁。1.1.6相关定义:①已拔管:在我科住院期间达拔管指征后给予拔除气管套管;②拔管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后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未再次插管或再次行气管切开;③拔管失败:拔管72h内给予气管插管或行再次气管切开;④未拔管:我科住院期间未能达拔管指征的气管切开患者,包括拔管失败再次行气管切开者。1.1.7拔管指征:①可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持治疗;②生命体征平稳;③无发热及活动性感染;④存在咳嗽反射;⑤塑料套管更换为金属套管能耐受连续堵管48—72h,无明显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血气分析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⑥痰液可经口咳出;⑦家属同意。1.1.8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处理流程:①达到拔管指征的患者于我科病房在心电指脉氧监测下行拔管;②如堵管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估气道通畅程度,如存在肉芽肿且大于30%,请呼吸科会诊根据病情前往支气管镜室或手术室行肉芽肿切除术后再行堵管,达拔管指征后行拔管;③如存在气道塌陷则上转内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1.1.9拔管方法:拔管前备好气管切开包,在心电指脉氧监测下给患者充分吸痰后快速拔除气管套管,0.5%碘伏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拉拢切口后使用较宽的丝绸医用胶布固定,每天给予换药至愈合。如瘘口较大,5天后仍未愈合,请耳鼻喉科会诊前往手术室给予皮缘清创缝合后换药至愈合拆线。

1.2方法

本研究使用回顾性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性的采用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查看全文

气管切开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标准化患者引入情景模拟教学的演示法在气管切开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专业实习生100名,分为两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带教;研究组采用NSP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综合技能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SP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气管切开护理培训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情景模拟;护士标准化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培训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对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培养发挥重要作用[1]。护生虽然在学校阶段已完成了基本护理理论和操作的学习,但她们初入临床环境操作技能不熟练,难以较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缺乏临床应变能力。传统讲授护理教学的方法只能建立在书面上,患者角色常缺席参与临床护理教学互动,不能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患者的表现有机结合,留给学生的是冗长的解释和枯燥的记忆,降低教学效果。而有效和标准化的教育有助于护理人才的教学,确保护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水平。以往的标准化患者(SP)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因素的限制,故NSP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得到推广。本研究将NSP引入情景模拟教学,即通过提供特定的仿真技术获得与病房相似的工作场景,加入NSP成为情景模拟教学中担任核心角色,按照任教老师预先制定剧本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学生通过工具的应用及与SNP的沟通来获得更为直观、更加真实的实践技能[2],演示完毕后学生可自由向教师或扮演NSP提问。其中NSP不仅需要准确表现出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并通过对过程的回忆,从患者的角度对学生表现给出客观、全面的建设性反馈,其有效反馈将在护理教学中发挥有益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护理专业实习生100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名。研究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带教,即指定1名高年资护士作为其带教老师,按照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以经验式带教为主,根据专科特点,编写相关护理症状案例,通过内容讲解,对实习生进行护理症状综合分析训练,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⑵研究组采用护士标准化患者NSP引入教学法进行带教,参考华西医院选择NSP的标准,制订本研究NSP的选择标准:①在耳鼻咽喉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②具有2年以上护理教学经验,并且教学效果优异;③有一定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⑤通过耳鼻咽喉科护理教研组考核。经全院筛选出2名符合条件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士作为NSP。以气管切开为关键点拟定剧本,在创建脚本时,NSP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脚本内容演示培训。研究组教学全程使用NSP进行培训,运用2名NSP(男1名,女1名)按设计病例模拟在真实情景中的表现,由示教老师进行集体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以及损伤性操作。如:实施气管切开术、经气管切开吸痰技术等,需在护理示教模型上进行,其余操作均在NSP上进行,实习生现场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价方法:培训课程结束之后,组织统一考核,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总结技能考核两部分,由任课老师进行监督。①理论考核:采用问卷形式评价进行SP气管切开护理培训后气管切开护理相关内容了解程度;②综合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文献检索和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是”“否”作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查看全文

犬髂外静脉与股静脉切开插管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作为外科学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20只Beagle犬随机分为股静脉组和髂外静脉组,分别行股静脉、髂外静脉切开插管,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髂外静脉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股静脉组(P<0.05)。结论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难度大,不宜作为外科学动物实验。

关键词:Beagle犬;股静脉;髂外静脉;静脉切开插管

Beagle犬髂外静脉为后肢静脉的主干,在骨盆腔前口腹股沟部毗邻髂外动脉、股神经[1]。股静脉位于髂外静脉远端,股静脉切开插管是外科学动物实验常见项目,经常用于建立静脉通道。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在外科学动物实验领域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们于2019年10-12月进行实验,以传统的Beagle犬股静脉切开插管作为对照,探讨将Beagle犬髂外静脉切开插管作为外科学动物实验备选项目的可行性。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器械

普通级Beagle犬20只,身体质量为8~12kg,由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18-0007。Beagle犬分笼喂养,每笼1例。手术画线笔、手术刀、组织剪、线剪、吸引器、电刀、甲状腺拉钩、血管钳、持针钳、眼科剪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