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22:01: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启迪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启迪

国债的功能及启迪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国债的学者主要关注有关国债的宏观问题研究。例如,预算赤字和国债规模对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的影响以及国债发行适度规模等。而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如国债对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及流动性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则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理论界对美国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国债微观经济功能的存在。

一、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与国债所拥有的独特流动性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首先需要了解国债的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一)流动性内涵

资产流动性反映了资产以预期价格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便利性以及确定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可以较低的成本和接近预期价格或等于预期价格迅速转换为现金。除了现金之外,国债是最富流动性的资产。国债的交易费用最低,且无任何信用风险。而其它金融资产,如股票或金融债券,虽然它们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但由于它们具有某些信用或市场风险,所以与国债相比,其价格波动性较大。

查看全文

海外估价立法与启迪

通过一些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估价行业组织、国内外估价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国际估价机构提供的书面材料和座谈,我们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估价立法和估价行业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调研,在此将有关成果与大家分享,以搞好我们的估价立法工作,理顺估价行业管理体制,促进我国估价行业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1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估价立法概况

1.1没有一部统一的估价法律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覆盖各种估价专业的估价法律。

德国在联邦层面上,于1991年颁布了一部名称为《评估法》(Bewertungsgesetz,缩写为BewG)的法律。这个法律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一部适用于所有估价专业和估价目的的法律,而事实上它是一部针对房地产课税估价的法律。

1.2有专门的房地产估价法律

查看全文

物料流量的综述及启迪

一、引言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FlowCostAccounting,MFCA)①是指通过将物料流量系统的要素数量化,依据其具有的内部透明性特征,进一步提升物料流量的经济与生态导向功能,是将最终废弃物的物料成本及所分配的间接费用等均包括在内,并以这些全部的成本费用作为管理对象而进行核算的成本会计(冯巧根,2008)。其中,物料是指企业消耗的全部物质、能源等,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原料、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等,也包括各种能源,即物理上存在的物质全部属于物料范围(肖序,2009)。MFCA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环境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共生。

MFCA是从物料流量会计(MaterialFlowAccounting,MFA)发展而来。MFA是综合描述一个相关系统的物料流入、流出以及贯穿整个系统物质输送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包括物料流量分析和物料流量核算,并需要系统的计算机方法予以辅助。MFA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是由BerndWanger教授与德国奥格斯堡管理和环境研究所开发的一种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罗喜英、肖序,2009)。后来,日本由于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开始关注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创新活动,由行业机构资助在企业中推行MFCA,并成为世界上最早普及环境会计(对外报告为主)的国家(河野裕司,2005)。伴随着德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的SAP在世界各国的广泛普及与推广,MFCA也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Weber,2001)。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MFCA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下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二、关于MFCA的理论研究回顾:一个简要评析

围绕MFCA进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音乐教育思想启迪思考

一、音乐思想的概念阐述

什么是音乐思想呢?从广义范围上说,音乐思想包含了人对音乐的思考,对于音乐的情感以及聆听音乐时的心境。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思想等等,因此音乐是有思想的,而这种思想又赋予音乐以自己的生命。音乐思想多种多样,你可以从音乐中听出欢喜、悲恨、哀愁等等。比如在音乐《致爱丽丝》中你可以发掘出暖暖的爱意,从《欢乐颂》中你可以看到高昂的欢乐,从《义勇军进行曲》中你可以感觉到民族的危难人民的不屈,从《命运交响曲》中你可以感受到对抗命运不屈的呐喊......其实音乐思想来源于作曲家的思想,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创作品的思想。就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作品正是他人生经历的展示。因为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走出了疾病和死亡的阴影,他创作了《第二交响曲》,这是一曲希望之歌;因为对爱情的沉醉,他创作了《第四交响曲》,这是一曲“青春赞歌”;又因为听力的丧失以及对命运不屈的反抗,他创作了《命运交响曲》,他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就是所谓的音乐思想——音乐家们人生的感悟,我们在聆听之时,往往被这种强烈的思想所震撼所悸动。

二、音乐教育的理念分析

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定义。比如在德国,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音乐教育影响人的日后发展,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如卡尔•奥尔夫曾说过这么个意思:音乐教育与人的教育是一样的,其最终的关注点永远是对精神世界的研究而不是单单音乐本身;在前苏联,音乐教育强调普通教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英语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家才有的教育;而在匈牙利,音乐教育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教育,如音乐家柯达伊提出了音乐教育对每个人都必不可少,一个人一旦离开了音乐就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由于受到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教育理念偏向于专业化,只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在我国传统音乐教学观念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就是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因而音乐课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技能课程。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音乐是属于有音乐天赋的人才享有的权利。而前期判断你是否有音乐才能的一个标准是是否识谱,这种模式偏离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且这种强迫性的纯技术训练势必给学生带来对音乐的困扰,使他们失去了对音乐的热情。目前,我国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的音乐理念也由此形成,即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深入的模仿,相互间的合作以及自我的探究。这一转变注重了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个性要求,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三、音乐思想对音乐教育理念的启迪作用

1.儒家音乐思想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启迪作用。儒家音乐思想推崇的是“乐教”,强调了音乐对于教化人的作用。孔子的音乐思想把音乐的艺术作用上升到了人格完美程度与否以及是否能进入人生最高境界的地位,同时也将道德意识渗透到了音乐思想之中,这种音乐思想在整个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深远的作用,对后世进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儒家的音乐思想对于现今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儒家音乐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它对于我们现代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告诉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综合理论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现代化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音乐具有广泛的协同性,与耳熟能详的人文学科、数理化学科之间有着深远的关联,所以在整个现代化教育中,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也深刻反应了音乐强大的教化作用,以及儒家音乐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的深刻作用。2.道家音乐思想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启迪作用。老子主张的道家音乐思想强调的是“大音希声”,这属于自然音乐论,认为音乐的本原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形成的;而庄子作为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在老子道家音乐思想的基础上补充了“天人合一”“至乐无乐”的音乐观。道家音乐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是消极的,但是它对于后世的音乐审美思想形成了基础性的作用,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道家思想的最大影响力可以说是在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作用中的先导作用。在我过传统音乐的曲目中很多都是源自于自然音乐论,是一种模仿自然界存在的声响或某一特定场所的声响的乐曲。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就十分推崇这种“原生态”的音乐唱法,并且已经走进了大学音乐课堂,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音乐思想对于当前音乐教育理念的深远的启迪作用。3.“以人为本”音乐思想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启迪作用。“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产物,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的又一全新的阐述,它是一种在音乐教学中始终要以人作为出发点,要把人最终的成长和发展做为首要任务,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音乐差异,体现人的个性发展,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根本任务。音乐是来自于人心灵的声音,音乐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是对以前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于当前社会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1)“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能够最大化激发人类潜能。“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可以对人类无意识的创作本能进行理论指导,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诞生。2)“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可以拓展人类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以欣赏乐曲的中心意思为基本,引导帮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自由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感知音乐中包含的形象、内容、灵魂,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掌握空间思维方法。3)“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有助于发挥以情动人和感人的强大音乐魅力,可以帮助人们依赖于倾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通过唱歌传达音乐的美感,再通过表演展示音乐的美感。4)“以人为本”的音乐思想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中发挥着中心作用。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模式探讨与启迪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政策不畅、教育模式不完善、考试制度单一等诸多问题,职业教育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阐述了瑞士职业教育特色,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并在比照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瑞士职业教育;模式探讨;启迪

职业教育在瑞士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其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大的基础。瑞士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同时受多元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瑞士职业教育模式堪称世界典范,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主导的作用,为瑞士的繁荣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1.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瑞士整个国家形成一种强烈的共识,认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必须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瑞士在法律、国家政策、经费方面对职业教育都给予很多倾斜,确保了为企业、行业输送各类型的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完善。瑞士全民对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十分受重视,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国家的大事来办。在瑞士,人们对上职业学校没有偏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是相同的,上职业院校同样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获得社会尊重。只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家长一律支持,在学生的利益方面,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查看全文

中庸思想行政启迪综述

一、反对“过和不及”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阐述了把事情做过了头,或达不到火候两种相反的状况,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则,不能恰到好处。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可见,孔子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可取的,因为二者都背离了“中”。在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中,只有适中才是最好的。“过”和“不及”就是孔子所说的“两端”,它们同样都是不好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两者是等价的。“过”、“不及”可以划上等号,这是放在“中”的标准下来说的,这种将“过”与“不及”等同起来,认为它们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及事情的处理,这是中庸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现代领导者在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上不能使权力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尽量避免“过”或“不及”两种错误倾向。因为决策权过于分散容易出现目标冲突、各自为政的现象;而在管理方面工作量又比较大,需要整体把握,适当放权。所以领导者对于决策权要相对集中,对于管理权则可相对分散。领导责任就是领导职位所赋予的任务,也可称之为职责。责任比权力能较本质地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官品”。

同时,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权力和责任成正比例关系,责任是一个制度、法律性的规定,它还与道德相联系,是一种道德的自觉。法律制度意义上的责任只是出于对人的邪恶的一面而做出的限制,是一种作为基准而存在的最低限度的责任,它对于弘扬真善美的一面来说就无法发挥作用。致使领导者仅满足于履行最低限度的责任,甚至尽可能地回避这种责任,缺乏主动性,甚至促使领导者为获得个人利益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出现。这是一种被动的责任。道德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补充,更是法律责任的提升,并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得到补充。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通过不断完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来提高其道德责任的。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主张德治、仁政的政治家、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派从各个方面对官吏道德做了大量的阐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德治、仁政思想。这种德治、德政思想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内圣外王”,以“内圣”为根基,以“外王”为目标,并将道德修养贯彻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去,以主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在其《论语集解》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君子内心虽然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心怀天下,有的人出仕为官,有的人则教书育人,但由于他们内心都遵守共同的法则,这种“不同”反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由于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相争,这必然会使他们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同”反而最终导致了“不和”。“和谐”、“以和为贵”的“和”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中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概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甚至也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条件。“过”和“不及”是我们所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我们提倡“和而不同”。“和”是矛盾对立基础上的协调,有条件、有原则的,不是折中主义、调和主义;无原则和条件的随声附和叫作“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看到了客观事物或认识主张即存在差别,又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领导者应严格区分“和”与“同”,做到“和而不同”。凡无关原则的小事,重和谐,要协调;凡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就要坚持原则,不应苟同。适中地把握和运用,进行全局性的指挥和协调;不能盲目服从或献媚、附和,违背客观事实,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现代领导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可以借鉴中庸“和”的思想,提高其管理协调能力。以帮助领导者用来协调、调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孔子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作为管理者,多与属下接触,关心其工作生活,爱惜、激发其才能,上下一心,这样的组织又怎么会倾呢?解放后,人们对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两个凡是”,后,又对其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形下,邓小平提出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的著名论断,引领了新时代“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意味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时时处处持宽容的态度,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在纠纷处理时采取调停的办法,在合作时采取共赢的主张,在学习与交流时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等等。现代领导者应借鉴儒家德政思想,不断增强道德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前,人类正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领导者要经受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现代领导者若要符合新时代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就应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最新的科学技术。

查看全文

语法隐喻对教育的启迪

本文作者:张艳臣工作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语法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入语法隐喻,因为语法隐喻的运用使篇章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翻译文本的一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用语法隐喻研究的成果,在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语法隐喻语料,使学生在翻译时不局限于字面含义,而是理解其隐含的真实意义和情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法隐喻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和培养其翻译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理论,培养学生的语篇和语境意识传统翻译教学的缺陷主要在于教师仅仅把词汇、句法、语法作为翻译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翻译教材也主要是讲解如直译、意译、增词、减词、拆句、合句、调整句子顺序等以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翻译技巧。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语言能力,从而忽视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语境和语篇意识的培养。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忠实于原文的目的,除了弄清词、句、段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附加在词语上的文化信息和隐喻意义。语法隐喻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是语法隐喻的字面意义和语法隐喻所在语境中的联想意义的动态顺应过程。语境对创造和理解语法隐喻的联想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法隐喻联想意义的理解是在选择、建构和顺应动态语境的基础上实现的。例如“Lifelikeaplay”这句话的隐喻意义就要通过其字面意义不断顺应动态语境来获得。如果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感慨“Lifelikeaplay”,他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和对人生多变、人世无常所做的感慨。如果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说“Lifelikeaplay”,则表示他对未来精彩人生的热切期盼。这样,对“Lifelikeaplay”这句话的隐喻意义的理解就随着语境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语法隐喻联想意义的创造性、复杂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决定了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篇意识。(二)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语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总体认知能力语法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隐喻性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根本上是隐喻性的。在翻译教学中,学生会频繁接触到作为修饰功能及认知思维方式的语法隐喻现象,其特殊的深层语义特征往往会使他们对语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带来困难。学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单词都认识,但是对句子的意思不甚理解或根本无法理解,只好看一句译一句,碰到生词翻词典。这样的译文不可能做到贴切地表达,也不可能再现原语的精髓。究其原因,主要是句子中出现了语法隐喻性单词以及对语法隐喻的不理解所致。因此,对语法隐喻的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语法隐喻的组合创新能力来理解原文,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观察能力。语法隐喻可以增强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组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表现在既能借词造词,又能赋予旧词新义,从而增加语言的内涵,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三)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只有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语法隐喻用法,进行不同语言的语法隐喻比较,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异同,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语文本,才能掌握语言翻译的实质,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提高译文的质量,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讲授语法隐喻的用法,使学生能够在目的语中寻找恰当、灵活的表达方式,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传达源文中的信息,提高译文质量。教师可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隐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选择英语和汉语中具有显著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语法隐喻作为翻译教学重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相同到不同,循序渐进地揭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识别和使用语法隐喻现象。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知方式,翻译质量取决于译者能否通过创造性思维自觉运用语法隐喻的认知方式,巧妙地利用译文语言范畴去解释、表达源文语言范畴。因此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的语法隐喻意识,使其自觉地运用语法隐喻这一认知工具,处理好翻译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翻译质量。

查看全文

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从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的基础的角度,阐述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科学知识的关系。其次,就音乐启迪智慧作用的方式,探讨了音乐学习训练方式是集中综合了所有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方式及方法,这是音乐之所以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

音乐能够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教学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表演是通过节拍、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的基本要素及演唱(声乐)、演奏(器乐)和表演(舞蹈)等表现手段来实现的,最终作用于听众欣赏和感受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从上述音乐的概念和含义出发,来探讨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我们就可以明了,音乐的表现要素与音乐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内容,同时我们能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进而理解音乐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作用。

一、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的基础

音乐的表现要素本身就体现了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首先,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数理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其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响运动的形式;最后,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以及表演或欣赏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忘我地融入到音乐。

由于音乐本身就是在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音乐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广泛联系,也是音乐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查看全文

教育改革阻碍及启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各国相继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它们相继多次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阻抗力量不可避免地随之而出现,如何消解这些阻抗保障的改革顺利进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问题。

一、西方基础教育改革阻抗问题研究之分析

随着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出现了阻抗问题。此时,受改革理论研究问题领域的影响,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开始关注和思考有关教育改革的阻抗问题。

从字面上解释,“阻抗”即“阻止”和“抵抗”。阻止和抵抗这个词,所表明的是人们对某事所采取的一种反对策略,即以各种方式和手段,使某事不能发生;或者即使无法使之不能发生,也要使其不能顺利地进行以阻止行事者达到其目的。[1]

西方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阻抗因素,在不同国家是有所不同的,但不管各国存在什么样的阻抗,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共同之处。学者们所总结各国阻抗之因素,可以阐述为如下阻抗因素:权力阻抗、心理阻抗、价值阻抗以及社会阻抗。

1.权力阻抗

查看全文

小议中职旅游教学的启迪

本文作者:曾晓英工作单位:四川省商贸学校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第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第三,通过这种协作学习,揭示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此是学习的最终目标。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即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依据上述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可以大致确立以下的一些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教学活动应体现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且学生的学习也不仅限于教科书。传统中,教学就是教师教授一本一本的教科书。但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中职旅游专业的创新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将“发现式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着眼于这种发现式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创新开放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1.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和艺术手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对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情景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情景式教学是在教室、校园或实验室设置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校外情景式教学则是置身于实景中,以教师为主,或以实景中工作人员为主,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外语”等课程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如“导游讲解”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景观中,面对实景进行讲解。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趣味性,培养其自信心和锻炼其讲解能力。2.基于任务的项目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科研生产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际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作为行动的辅助者",强调学习应以学生的自我构建为重。在旅游专业中,我们可以把某个专业课程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就是一个项目,然后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努力来共同完成此次的项目,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如: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西南旅游区的教学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⑴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宣传该区三省一市的旅游资源,要求宣传要突出该省或市旅游资源特点,主题鲜明、富有创意、内容全面、有条理性、宣传员讲解生动、组内成员配合默契;(2)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学生根据各省市资源的特点,设计宣传计划,并搜集资料完成宣传稿和宣传幻灯片;(3)成果展示: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本组所做的宣传幻灯片,并且完成旅游资源宣讲工作;同时一组进行现场宣讲的时候,其他组成员按照宣传要求,记录这组成员表现的优缺点,以备进行评价;(4)评价学生成果:笔者主要从主题、内容、创意、讲解、配合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采取老师评、师生评、生生评等几种形式;(5)总结:老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请学生谈谈完成这次任务的收获。通过上述项目教学,使教学与旅游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联系的更加紧密,同时也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且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今后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旅游服务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是实现旅游专业理论与实际业务活动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它较大程度上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了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比如在《饭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中,“制度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从生活中的案例或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中的案例再到饭店管理中的案例,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而深化学生对制度管理这一概念的感知性理解。基于案例的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应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此理论建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角色,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旅游专业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技能为重,就业为本”的宗旨,使所学知识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服务的需要,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还应不断的探讨教学新思路,把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断的在探索中加以深入,探寻出更多适应学生及市场需求的教学新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