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18:44: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起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起草

地方立法起草调研分析

摘要:法规起草调研是立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立法目的和意愿的实现。切实开展好立法起草调研,提升调研质量和水平,除了需要在实践操作方面予以完善外,还需要理论层面的有力支撑。本文从法规的价值判断与可行性论证、法规的针对性研究、立法思路的调整完善、立法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估等四个维度出发进行系统阐述,对立法起草调研功用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地方立法起草调研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

关键词:地方立法;立法起草;起草调研;功用探析

调查研究是实现立法工作从实际出发,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立法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手段,其贯穿立法活动的全过程。而法规起草阶段调研工作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立法目的和意愿的实现程度。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于立法调研的认识,多停留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而缺少理论层面的深入探析。本文中,笔者将从地方人大的视角出发,谈一谈对地方立法起草阶段调研工作的认识。

一、法规的价值判断与可行性论证

与一般社会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相比,立法调研既有调研工作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而在立法的不同阶段,调研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各有侧重。学界和立法实务界对于法规起草过程中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有着各种认知,但无论是对法规整体还是对某项具体条款而言,关键和首要的一点,都是对其作出价值判断和取舍。从近年来各省市实践情况看,地方立法旨在解决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亟需的、公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属于“问题导向性立法”,体现的是对社会和群众关切的回应。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导向性立法”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回应。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公众法治观念的提升,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所谓的“法律万能论”误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通过立法途径来解决,然而法律本身并不是万能的,任何法律制度的设立和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在不该由法律调整的问题上立法,不仅浪费立法资源,而且还可能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制度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在立法起草阶段,需要通过调研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要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立法缺失还是执法不严或是其他原因。对于因立法缺失导致的问题,固然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而对于因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问题,则应通过加强执法等相应措施来调整。二是要弄清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社会关系手段之间的关系。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除了法之外,调整社会关系还可以通过道德规范、市场机制、习惯规则、行业自律等诸多手段进行,对于不同的问题,应当采取的调整手段也不尽相同,立法者对此必须有清晰的认知。一般来说,对于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反复出现的,用其他社会调整手段难以解决,最终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的问题,属于需用法律手段调整的范畴。而对于其他的、不是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的问题,则可通过道德规范、市场机制等其他手段引导解决。在选择具体采用何种社会关系调整手段时,还要区分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有关情况较为明确,适宜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规制,立法预期效果较为明显的,就需要进行立法。如2012年通过的我国首部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倡导人道主义精神,规范人体器官捐献行为,保障相关主体合法权益,较之单纯进行道德引导,更能有效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且天津市率先进行的人体器官捐献立法工作,对于推动其他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立法方式就是必需之选。另一种是有关情况不够明晰,采用何种调整手段并不十分明确。如,近年来引起热议的所谓“公交车不让座就下车”入法问题,就一度因其是否属于立法规制范畴、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对此,应当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采用不同调整手段,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立法手段是否为最佳的规范调整方式,进而明确最终采用的调整手段。

二、法规的针对性研究

查看全文

起草的意义和一般要求

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查看全文

专业演讲技巧;起草文稿的灵感信息法

专业演讲技巧 在文稿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这就是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机。不论是起草文学作品,还是起草论文,都要有灵感的参与,否则必定流于平庸。还可以说,只要是创造性的操作,必定产生灵感。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在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关键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古今中外,人们对灵感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探究。我国古代称为“兴会”、“机遇”、“感兴”、“灵机”、“神遇”和“顿悟”等。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产生灵感的关键信息,途径不一,大致可以分为:

A.外界信息。伟大的古典物理学家牛顿散步中苦苦思索,只因一个苹果的落地,茅塞顿开,豁然贯通,发现了万有引力。列夫·托尔斯泰看到路边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牛蒡,联想到一个民族英雄,于是写出了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唐代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可以看出诗人看到夕阳这一信息后陡然联想到大唐帝国的没落,写出了这首意象雄浑的小诗。

B.思维信息。在苦思冥索中,潜意识的大海里突然跃出一个信息,使已有的多种信息一下子沟通,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绞尽脑汁,苦求多时,在洗澡时却忽然来了灵感,高兴得不顾一切地冲上街道大喊;柯岩一直想写一首怀念的诗,感情十分真挚,却苦于构思平常,“突然,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有一个为逝者喊魂的习俗……”于是,《,你在哪里?芽》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绝唱诞生了。论文、哲理诗的写作往往更多地出现这一类信息,造成顿悟型灵感。

C.启迪信息。郭沫若说他创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一点“暗示”,促进“兴趣”。他还坦率地说:“我有一个秘诀,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构思,套自己的生活。”欣赏郭诗,多方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他向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借鉴摹仿或者说从中提取启迪信息。许多作者还从别的艺术意象中找启迪信息。诗人白居易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写出《琵琶行》。杜甫、苏轼等写了很多题画诗。文章摹仿、艺术意象等都能成为启迪信息产生的来源。

查看全文

领导讲话稿起草交流材料

关于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专著和文章很多,但基本是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看着精彩,看完照样不会写;而讲授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也一样,讲者和听者往往“两层皮”,讲者总是想把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对于听者,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总是想听到拿来就能用得上的实际操作方法。

所以,我想尽量以讲座或漫谈的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有关讲话稿起草的实际操作方法问题,便于大家学以致用。

领导讲话稿的种类很多,很杂,今天我们一起所要研究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部署性讲话和总结性讲话。因为这两种讲话用的最多,也可以说是学习其他类型讲话的基础。所以学会了起草这样的讲话稿,其它类型的讲话稿,包括我们经常用到的述职报告、竞聘报告等也都能够触类旁通。

第一个问题,打破误区,讲话稿不是“写”出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起草一篇部署性的讲话来证明一下这个道理。

所谓部署性讲话,是指在各种工作会议上,领导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贯彻落实要求的讲话。比如《某某同志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某某同志在全省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某某同志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等。

查看全文

医疗:医疗纠纷司法解释正在起草

两会看点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昨透露——

同样的医疗事故,法院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审理就可能造成赔偿金额的不同,甚至会产生赔与不赔截然相反的结果。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历数医疗纠纷诉讼过程中的法律空白。记者了解到,最高法院正在调研起草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将对医疗事故鉴定、赔偿标准等“争议空间”进一步明确。

代表质疑

同样医疗事故赔偿差别大

据调查,全国有7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61%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置灵堂等情况。前不久,深圳地区的一家医院甚至出现了医务人员头戴钢盔上岗的极端情形。“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之一就是诉讼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存在模糊空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燕丽如是说。

查看全文

领导干部讲话稿起草交流问题

领导讲话,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同志在一定的时机和场合用以表明个人或组织的主张、见解、要求所作的演讲。因为各级领导工作繁忙,讲话稿不可能全部由他们亲自撰写,大多数要由机关干部代劳,所以起草领导讲话稿是机关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笔者认为,机关干部只有弄清楚以下十个问题,才能写出领导满意、机关认可、群众喜爱的讲话稿。

一、谁来讲?由于领导的年龄、资历、职务、岗位、性别有别,讲话稿的内容、口气、表达方式和要求也必然要有所区别。起草者只有站在不同领导的位置上,写出个性风格来,写出职务特点来,写出岗位要求来,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讲话。军事领导的作风雷厉风行,给他们起草讲话稿结构语言要干净利落;政治领导说话最讲究沉稳严谨,给他们起草讲话稿理论性、思想性要强一些。年龄大、资历深的领导在单位一般具有较高的威信,给他们起草讲话稿言辞可以严肃一点,口气不妨强硬一点;年纪轻、资历浅的领导一般都比较谦逊,给他们起草讲话稿语气要乎和,矗好不用强硬口气,指出问题或批评人时更应注意使用大家易接受的语育。出身“老基层”的领导比较熟悉基层情况,经验丰富,给他们起草讲话稿要多用事实说话,特别要多写一些他们熟悉的基层情况;出身“老机关”的领导因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对讲话稿的写作很内行,给他们起草讲话稿一定要做到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材料恰当、事例典型、语言准确、文字流畅。

二、以什么身份讲?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代表的身份不一样,讲话内容也应随其所代表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领导如果是以党内职务身份在党的会议上讲话,稿子就要充分体现宏观把握和指导的原则,主题要集中,不能铺得太开,可以多说一些原则性的“大话”,多列举一些对单位建设和发展有影响的“大事”;如果是以行政职务身份在行政会议上讲话,就不能大而化之,而要事先对讲话涉及的事项做充分调查,在分析研究后再开始起草讲话稿,做到讲情况有具体事例,讲问题击中要害,讲原因有具体分析,讲对策有可行方法,提要求责任明确;如果是以下级身份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起草者应仔细了解和掌握会议的有关文件精神、参加人员及中心议题等,讲话稿要写得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不可长篇大论、旁征博引,篇幅也要根据情况有所限制;如果是以朋友身份对来宾讲话,讲话稿就不能拘谨严肃,而要既热情洋溢体现诚意,又轻松活泼不落俗套。另外,还需要弄清领导是代表个人讲还是代表组织讲,代表个人就要体现领导个人的友谊和感情,代表组织就要体现组织的关怀和爱护,让人始终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三、对谁讲?领导讲话的对象是在场的听众,因听众在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身份、职务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对不同听众讲话,讲话稿也应有所不同。对思想水平不高、理解舶力较差的听众讲话,讲稿要尽量使用常用词汇,句子结构要简单,千万不可咬文嚼字。反之,对思想水平高、知识较为渊博的听众讲话,讲稿就要特别注意文字的修饰和润色,对所讲的问题要有深刻分析和理论阐述,还可以引用名人轶事、箴言警句等。但无论哪个层次的听众都希望讲话有新鲜的内容,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信息和新知识、新理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讲话稿的起草者不仅要熟悉实际情况,还要善于文字表达。

四、什么时候讲?即使是同一主题,领导讲话时间不同,讲话稿的撰写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调研开始时的讲话与结束时的讲话就不一样。开始时需要讲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讲需要做哪些工作、有什么要求,讲得越细越好;结束时则侧重于对所做工作进行讲评,重点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多讲对策办法,多提指导性意见。白天讲和晚上讲也不一样。白天的会议一般是事先安排的,领导讲话可放开些,可以现场自由发挥;晚上的会议一般都是紧急会议,起草讲话稿一定要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切不可拖泥带水,在时间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只准备讲话提纲,同时把有关文件和资料素材备好。

五、在什么场合讲?领导是在小型会议上讲话还是在大型会议上讲话,是在机关讲还是在基层讲,是礼节性讲话还是工作性讲话,场合不同对讲话稿的撰写要求往往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起草者注意针对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写法。如果是礼节性讲话,其场合一般较为隆重喜庆,讲话稿内容通常是表示祝贺或祝愿,撰写时应做到语言热情、语调轻松;如果是工作性讲话,讲稿则要阐明会议的主旨,反映会议的中心议题或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办公室文稿起草经验交流

文稿起草是党委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更是以智辅政的具体体现。做好新形势下的文稿起草工作,必须切实解决好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队伍不强的问题,不断提高文稿内容的“贴近度”和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切实解决“立意不高”的问题

党章规定:“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中的“总揽全局”,就是要求党委立足全党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领导群众组织,形成工作合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求党委从推进全局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核心枢纽部门,在为党委服务中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特别是在文稿起草中更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度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治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学习其他地区的相关资料,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与我们在同一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相似度较高的周边其他县(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型跨越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在更高的层次上引领全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二、努力拓宽情况收集渠道,切实解决“内容不实”的问题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一是做到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吃透上情,必须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文件,认真研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到文稿起草工作中去;掌握下情,必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是做到熟悉内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就是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了解外情,就是对与本地区相邻或关系较为紧密的其他地区的情况要有所了解,多做横向比较,知晓本地区与相关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三是做到明了史情,洞察时情。明了史情,要求我们善于收集和整理本地区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数据等;洞察时情,要求我们对本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有明确的把握,不说过时话,不写过时语。同时,在明了史情、洞察时情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纵向比较,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发展方向。

在拓宽情况收集渠道方面,可以采取三种有效手段:一是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座谈课题、列出座谈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二是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提出具体要求,按月或按季报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占有更多的学习和备查资料。三是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时随时询问,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不到实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延误时间、影响效率的现象发生。

查看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各位领导:

《政府工作报告》是指导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客观中肯地评价政府工作,找准存在问题,结合县情提出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意见,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为认真总结好我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第一年的工作,向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交一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承上启下、操作性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对《报告》的拟写高度重视,经过政府办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200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已顺利完成起草工作。下面,我就起草情况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情况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从《报告》提纲的起草,到形成初稿前后100多天时间,经历了一个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的过程,政府办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拟写做到了"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

(一)整个《报告》的形成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的结果。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一年来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去年9月初,政府领导就要求政府办着手思考、策划《报告》的起草工作,根据领导的要求和布置,政府办及时成立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专题研究,着手《报告》提纲的起草。10月中旬,经过多次征求政府领导意见和反复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起草提纲,马志山县长认真审定《报告》提纲后,对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要求《报告》的起草要"限制篇幅,简明扼要,朴实无华,尊重事实"。按照提纲内容要求,从10月下旬正式着手《报告》的草拟,在起草过程中县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对起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位副县长对分管业务部分的起草也及时提出了建议,由于领导重视并亲自参与,12月上旬《政府工作报告》初稿顺利完成。初稿形成后,县长亲自动笔作了深入细致的修改,各位副县长也从分管业务部分入手对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分别综合县政府领导修改意见后,又将《报告》提交到政府党组和第13次常务会上进行集体讨论修改,通过采取个人分别修改和集体讨论修改等形式,力求《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2004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科学合理地安排部署2005年的政府工作。

(二)整个《报告》的形成是政府办公室团结协作当好参谋的结果。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办首先针对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拟写好2004年的工作总结和2005年的工作意见,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打牢基础。在收集各级各部门报送材料的同时,安排两位秘书从总结回顾与工作安排两大块分工进行全封闭式的拟写,历时10余天后形成初稿分发到各位秘书人员手中,根据其所联系部门工作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凝聚集体智慧,召集办公室全体文秘人员集中进行统一修改后形成第三稿,为使《报告》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根据秘书人员所了解的部门工作情况,在第三稿的基础上再次将《报告》分块落实到个人进行修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综合后形成第四稿以书面形式送县政府领导征求意见,综合县政府领导意见对《报告》内容作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后形成第五稿。在整个《报告》的起草及修改过程中,政府办所有参与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密切配合,殚精竭虑地认真工作,一次次广泛讨论,一次次集中研究。充分吸收各方面好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修改、推敲,形成了团结干事,一心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发挥了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智囊团"作用。

查看全文

论文初稿起草注意事项

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

起草初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十分清楚。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论文写作任务。

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人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

查看全文

民法典起草保护胎儿民事权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胎儿民事权利立法保护的现状;其他国家对胎儿民事权利的立法保护;胎儿民事权利的范围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溯及取得民事权利能力、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在某些事项中有民事权利、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对其利益的保护上视为已出生、健康权、健康权是指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保持其躯体生理机能正常和精神状态完满的权利、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但现实中,不可忽视的是被抚养权、继承权、纯利益获得权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目前我国民法对胎儿的民事权利的立法忽视导致目前许多涉及胎儿合法权利的案件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这一情况与我国追求现代法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完善对胎儿民事权利的有效立法保护应是我国目前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胎儿民事权利民法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要谈保护胎儿的民事权利,就必须首先从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说起。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在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的情况下,才被真正认为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才真正开始享有民事权利。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起始的时间是“始于出生”。那么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胎儿是否就是民事权利的当然否定主体?

一、我国胎儿民事权利立法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胎儿的民事权利的立法保护只体现在《继承法》第28条,该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可见,法律保护的范围还仅仅局限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那么是不是这样的保护就充分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神了呢?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中曾有这样一个案例:2001年的7月27日傍晚,当时已经怀有6个多月身孕的裴红霞在散步时被后面驶来的一辆摩托车撞到了肚子。她看清骑摩托车的是自己楼下的邻居钱明伟。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由于没有太多的医学知识,吵完之后,裴红霞没有多想,仍旧继续散步,可到了当天晚上,下身便开始有少量的水流出。7月29日凌晨5点,裴红霞被紧急送往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后,被诊断为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并进行抗炎保胎。8月8日,裴红霞被迫提前两个月早产了女儿吴佩颖。在出生医学证明书上,孩子的健康状况被评为差,体重只有2公斤。作为早产儿的小佩颖的身体将来能否发育正常,就必须需要家里人长年的精心护理,补充营养来预防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度过一段成长发育期,直到孩子完全发育成熟并一切正常为止。这不仅仅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而且也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在医院住了十多天后,由于经济困难,孩子只好出院回家。裴红霞一家人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那天被撞造成的,而当初撞人的钱明伟却再也没有露面。于是,在律师的帮助下,刚出生33天的小佩颖当上了原告,和其父母一起要求赔偿孩子的生命健康权伤害费、医药费、护理费及其父母的精神损失费共计6.3万元。庭审过程中,由于在事件发生时,吴佩颖尚在母体中,能否成为诉讼主体成为本案争论的焦点问题。最终,法院认为当时孩子未出生,在目前法律框架下,不具有法律的人的身份,她的利益只能通过母亲的名义得到保护,判决被告赔付裴红霞医药费等经济损失5455元,其余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