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16:40: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潜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酒店人力资源潜质管理
一、酒店员工激励管理
员工激励是从员工需求、动机和心理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目的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员工产生内在动力,并朝着一定目标行动。酒店员工激励管理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激励时机的掌握;二是激励频率控制;三是激励程度的掌握,这些都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动机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1、酒店员工的动力激发
动力是由做作好工作的愿望而产生一种诱发力。它根源于员工的动机,蕴藏员工身心之中,是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员工动力激发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人员管理工作,酒店要做好员工的动力激发,充分调动员工主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酒店员工士气的激发
士气是员工和他们所在的集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况。它时刻存在于员工的心理和集体中,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精神力量。酒店管理要提高员工士气,充分激发员工潜质,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维持严明的劳动纪律;第三,正确处理人事关系。
家庭节水潜质调研报告
一、水资源概况
我国目前面临着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生态危机的问题,也是世界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样,世界的近几年来,不少地方连连发生水荒,使淡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市居民家庭用水量
调查家庭总数为91家,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注:有4份答卷未写明用水量)
家庭月收入</B><B>内容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4000元
家庭总数为24(户)49(户)18(户)
产教融合潜质及基础平台的作用
摘要:高职专业群对“产教融合”的内在需求、与融合企业的共同愿景和强者的特质,都使其在产教融合中形成强大的融合力,并在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中发挥基础平台的作用。高职专业群在高职院校按照“以群建院”的原则建设二级学院的背景下,不仅能建设成为“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也具有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型教育教学组织”的潜质。建议将国家倡导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和“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合称为“产教融合型教育教学组织”,这样更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也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组织;专业群建设
为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1]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倡高职院校建设“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强调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2]深化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必须探索建立适应产教融合的体制和机制,更要找到学校产教融合的着力点,打造产教融合校级平台。
一、高职教育视野下的产教融合
狭义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教学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广义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紧跟经济发展中各产业行业发展的步伐,积极面对行业和产业的变化,满足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国家在提倡“产教融合”的同时还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三者都要求职业教育要与产业(行业)发展相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近年来,职教界对三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理清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三者的关系。一方面,高职院校认可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另一方面,现今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将三者视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产教融合”,在这一整体中,前者包含后者而后者体现前者,前者作为后者的途径、基础而后者为前者实现载体,前者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后者的程度和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所谈所做的“产教融合”,更多成分是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三者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产教融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在不同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二、高职专业群产教融合潜质分析
初中音乐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发现每个学生的特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是初中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才能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突破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音乐;挖掘潜质;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初中音乐课堂相较于小学英语课堂限制较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能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换句话来说初中音乐的教学核心在于音乐鉴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意识。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一、激发学生兴趣,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引领的作用。大部分教师所施行的教学策略和持有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存在冲突,部分教师对于音乐这门学科不够重视认为音乐课随便讲一讲就行了,这中认知是极其错误的。教师的教学不认真敷衍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的罪魁祸首,初中生对于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刚接到音乐时较为兴奋,但是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没有耐心或者是干脆无视打击了学生学习了解音乐的积极性,导致后续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展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较长,对于音乐越熟悉越了解,慢慢的便会喜欢上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放映时下流行的MV,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准备上课所用的教材与学习用具,在循环播放几遍之后学生就能够应合着旋律小声的哼唱,教师上课时进行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讲解,介绍一下歌曲的作者和歌曲的创作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细节动作,例如在讲解乐理知识部分时,从学生的脸部表情可以判断学生在进行思考和探索,那么教师就要停止讲解,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自由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二、创新思维意识是学习音乐创作的必要条件
在艺术教育中开发幼儿潜质
幼儿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发掘幼儿的潜力。处于幼年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待于启蒙,有待于发展。近年来,不少教育者把艺术教育作为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科学的。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领域,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为幼儿所喜闻乐见。以此为切人点,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发掘潜质,不失为一个好平台。
艺术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幼儿感受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只有幼儿的感性知识得到相当的丰富,使他们对人、事、物有形象的认识,这些人、事、物才会在幼儿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深刻的印象,就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源泉。记得有一次在阳台上游戏,一个孩子突然对大家说:“太阳出来了。”是的,太阳出来了,朝霞万状,彩云满天,色彩缤纷。所有的孩子都停下活动来观望,被日出的景象吸引了。有个孩子观察更细心,他说遗老师,云在动”,还有孩子说:“靠近太阳的云是红色和金黄色的,其他地方的云是蓝色的?”我问:“云的样子一样吗?”“不一样。”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察:“那朵云像马”;’’那朵云像树”厂那朵云像一条纱巾”;“那一片云像蛋糕”。经过这次观察,幼儿对太阳、云、朝靛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以后的绘画中,云的颜色不再是单一的白色,它有了丰富的色彩,它的形状也有了更多的变化。这是因为积累在幼儿记忆中的情景和事物的表象起了作用。在对四季的描绘中,幼儿用飞舞的燕子,轻扬的柳枝,绚丽的花来表现春天;用盛开的荷花,可口的冰淇淋,水中嘻戏,漂亮的裙子来诊释夏天;用金黄的落叶,南飞的大雁,缤纷的菊花来证明秋天;还会用白白的雪花,憨态可掬的雪人,光秃秃的树干,冬眠的蛇和青蛙来描绘冬天。幼儿之所以能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对四季有如此丰富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感受过,有经验、有积累,才有了得心应手的表现,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艺术活动中,不同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热衷于绘画,有的孩子醉心干歌舞,有的孩子更偏好手工泥工。对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引导,让他们体验成功。例如:有个孩子叫王和康,他不太爱唱歌,也不爱绘画,可他用胶泥制作的大蘑菇、小蘑菇、蜷成一团的小蛇、背着壳的蜗牛··…都栩栩如生,每当老师把他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请其他小朋友欣赏时,他总是欣喜万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每当泥工活动,他会加倍努力,创造出新的作品。杨涵小朋友也是这样,她不爱画画,跳舞才是她的最爱,只要一听到音乐,她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翩翩起舞,边舞边唱,一扫面对绘画作业时的无助和无奈,让我这个作教师的也觉得:“如果有天使的话,舞蹈着的杨涵就是”。由此,我生出不少感慨!是啊,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和特点,有其不可抹杀的天分,每个孩子不可能非常全面,可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和可爱之处。让这些长处、这些特点和这些天分有成长的土壤,有表现的空间,需要我们的爱、支持和鼓励,需要我们的扶持和容忍,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可鸟必须先学习飞的技巧,鱼必须具有游的能力,然后才能翱翔于天空,畅游于大海。教孩子对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就像教小鸟学飞,教鱼学游一样不可或缺。所以,当孩子敢于表现后,还要教他们善于表现,那就是适当教给他们对艺术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从简单的线条、单纯的色彩认识、到流畅的线条、合理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从不太协调的肢体动作、单纯的模仿到用丰富的舞蹈语言来创编、表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习积累,尝试表现,真正“授之以渔”。许多孩子在画“水”时,最初的方法是用蓝色的彩笔画出一些直线,表示那就是水,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观察流动的水,学会用波浪起伏的曲线来表现水的动感,在水“流动”的过程中,又试着用圆形表示“小玻涡”,用深蓝或浅蓝表示水的不同深度,这不就是幼儿逐渐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的进步吗?舞蹈活动也是这样.孩子最初的舞蹈语言是对现实生活中肢体动作的摹仿,配以相应的音乐就是最初的舞蹈了,如对刷牙、梳头、洗脸、扣纽扣等动作摹仿。后来,幼儿会跳新疆舞、蒙古舞、傣族舞、现代舞,甚至会简单的创编,这都得益于舞蹈技巧的提高。所以,只有掌握了艺术表现的技能技巧,孩子的表现空间才会宽阔,也才会用新的方法去表现想要表现的事物。
尽管孩子对艺术的表现方法还很幼稚,甚至还有些笨拙,但我们仍应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芬重,因为孩子本身都渴求表现,渴求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许多老师靓认为,幼儿对学歌曲是不感兴趣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但事实是:孩子喜欢唱。只要能形象的让幼儿了解歌词,启发幼儿对歌词辅之以形象的动作,允许他们手舞之,足蹈之.他们会兴趣大增。在幼儿学会歌曲后,让他们仿编歌词,哪怕是简单的词语的仿编,然后再经大家的口唱出来,幼儿都有莫大的成功感。不要小看一个音乐活动,它可以是一个融语言、肢体动作、创造力、想像力、美育于一体的整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孩子信任.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尊重幼儿的表现,尽管这种表现力还非常肤浅,而幼儿却在活动中体验了、感受了、创造了、成长了、发展了。
语文潜质性教育如何巩固道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学可分为课程显性和课程潜在教学。作者从潜质教学中出发,分析潜质课程的展示与内涵,其目的在于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德育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的显性与潜在属性;德育教育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基于对学生施教作用和表现方式来划分,有课程之显质属性和潜质属性。
一、语文课程之潜质特点
语文课程的潜质特点具有显质课程所无法相比的道德教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力式影响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潜质教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显性教育外,所有民族小学教育中的其他因素均可包括其中。第一,从教师教学角度上看,教学环境包括校园人际关系以及泛泛场面上形成的行为模式和观念与价值。比如,各类图书和影像资料及网络资源、校规班风、规章和制度能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以及学校建筑之布局与风格、树木与花草等园林艺术的文化与物质等等。第二,从受教育主体(学生)的角度上看,无论是他们的“三观”与学习态度,还是兴趣爱好与情感动态等方方面面的个体心理要素构建,都受潜质教学的潜在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还有有形的和无形的潜质性因素。[1](二)自发式影响特点。显质教学是以预置性思量,精致取舍的“外化”表现方法,可在学生的意识、积极心理反应上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其教育教学之影响比较显明,在教与学的主观与客观上来说,这是可觉和可知的,教和学双方在时空位上有着实时互动。教学过程前和过程之后,主体客体双方均伴有自我评价,有目的、自行式行为调节。(三)可变性影响源头。潜质教学的源头影响可有实物式和虚物式两种。实物式影响源头是指各类图书影像类资料及广泛的网络资源,还有校园建筑等物化教学环境。虚物式影响源头是指班风与校风、校规与制度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等潜在的因素。[2]
二、德育教育在潜质性教育行为中的体现
挖掘学生作文潜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更新教法;发掘网络资源,提高作文能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激发兴趣、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赏识成功,不断充电、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开展新型仿写训练、感觉是模仿,可明明其中并不乏创造的因素、谁提供的篇目获得了大家广泛的响应,还有额外的班级奖励、开展电子阅读活动、新兴的私营书店又多以经销教辅和畅销书为业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新兴的网络时代遇到了新的挑战,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都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坚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期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时代阅读素材仿写
“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网络时代,网络为大家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加上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类似的抱怨应该已经绝迹。其实不然,新媒体的发达诚然为以往发愁“无米下锅”的同学提供了很多搜集作文素材的便捷渠道,但也催生了一批懒惰者,他们习惯于在网上抛出问题,静等着旁人给出答案,或者有人径直就拿网上直接搜索到的作文给老师交差了事。这确实让很多老师头痛,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互联网的诞生让众人欢呼雀跃的地方恰在于其广泛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网络的虚拟空间也确实催生了很多人的想象力。对于中学写作教学来说,完成基本的文从字顺的工作之后,想象力就成为区分学生作文能力高下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更新教法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即便如此,我们还必须正视传统的一切,毕竟传统的经验是前人多年的积累,饱含着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努力,时代的变化肯定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甚至会改变传统经验的存在形态,但我们深信其中一些精髓是不会有根本的改变的。就作文教学而言,下述四个方面可以说是很多老师耳熟能详的,我们在这里进一步提出,目的一方面是强调其广泛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也试图说明随着网络时代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有必要在这些传统的经验上补充一些新的内容。
农村初中新市民子女潜质学生教学初探
农村新市民子女潜质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学习效果上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因此,我们要在课前揭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我们在针对新市民子女潜质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尊重该类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这类学生学习,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很多学生也反映在课前揭示教学目标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让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方向可寻,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二、通过课内教学转化潜质学生
首先,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意志、情感以及认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方面的沟通以及所营造的心理氛围就成为师生互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老师,才会对其所教的学科更感兴趣。而如果师生关系较差,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会直接影响对学习的态度,当面对一些低难度或者高趣味性的知识时,他们也无法提起兴趣。农村初中潜质学生学习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存在偏见,导致学生对学习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富含关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让潜质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并从内心深处涌起难言的满足和愉悦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充足的勇气和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此外,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为了促进潜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潜质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我们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思考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在思考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将教学目标进行浓缩,提炼关键节点和环节,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加深,使探究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潜质学生与学习优秀学生分配到一组,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获得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潜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教师要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关注潜质学生的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潜质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潜质学生克服难点,战胜困难,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三、通过课外辅导转化潜质学生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潜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及技能等。作为担负着教育使命的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作为课任教师应着力研究、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我认为,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和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条燃烧、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黑面包反应、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更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尖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幽默大方的举止、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利用赏识教育是提升学生潜质
一、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渗透“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因拼音字母没有一定意义,许多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为此我在常规教学方式中融入赏识教育,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感受汉语拼音学习的乐趣。每节课我都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形象性、故事性与游戏性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甚至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做引导、赏识,哪怕看到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并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教学如何记拼音“O”的字音时,在已学习“嘴巴大大āāā”的基础上,我尽量让后进生编一编字母口诀,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编得不错时,我毫不吝啬地说:“你真有创意!”或“你的模仿能力真强!”同时不偏爱优等生,在必要时给优等生加大难度,以增强语言的新颖性,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进行肯定、点拨、纠正、归纳,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积极发言。这样,学习汉语拼音的读音、字形也变得不再沉重。
二、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
语文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大有裨益。我在挖掘开展语文活动的素材上下工夫,充分抓住课前三分钟、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等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指导他们分别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不同话题的语文实践锻炼。通过课前三分钟故事、情境表演、角色朗读等活动形式,设计精巧的过程,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也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活动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以点滴微小的成就感促使他们继续阅读、学习、内化。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所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老师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语文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多给学生微笑,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使学生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的滋味。
三、以作业交流为纽带,渗透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德斯研究了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的命令、要求和不赞成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敌意、冷漠、退缩、挑衅、情绪分裂;而教师的支持、认可、针对问题做出积极评价的行为,可使学生进一步团结友爱,敢于面对问题和减轻焦虑,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单纯以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划分学生,作业中更不能以一个“√”与“×”评判对与错,我们要全面评价,既要看到他的不足,更要不断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以作业交流为纽带,渗透常识教育。所有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而且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看到学生的作业,我除了在作业上打上等级外,还增加一些鼓励性评语。如:“作业很整洁,老师看着很舒服。”“你已取得一定的进步,继续努力。”“你今天课堂表现很突出,我真高兴!”“你愿意挑战自我吗?相信你能行!”等等。学生看到你鼓励性的评语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