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14:10: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前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前景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查看全文

中外商品贸易前景

一、中韩双边贸易现状和特点

1.双边贸易额增速呈放缓趋势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2007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达15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中国出口561.4亿美元,进口103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15.6%。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上半年,中韩贸易额仍高达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1%。韩对华出口450.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韩出口比重22.7%,中国继续保持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据中方统计,2003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632.3亿美元,同比增长43.4%,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9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2005年双边贸易总额1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2006年,双边进出口总额13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从韩方统计资料看,四年来的贸易总和分别为570.2、793.5、1005.6、1073.9亿美元,经过测算,年增长率为38.6%、39.2%、26.7%和17.1%;虽然中韩双方由于统计方法或统计范围不同,在具体数值上有所差异,但是从总体看,中韩贸易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但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增速逐步趋缓。

2.产业内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简称IIT)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的标准,SITC中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都属于同一产业。

查看全文

农村职教的前景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近几年,农村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数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了“离农”教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农村职业学校把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从“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基本上转成为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农村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逐渐萎缩、甚至停办,改办面向城市用工的机械、电子等专业。为城市输送劳动力成了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的一项主要目标。二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前提下,农村职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增加招生吸引力。他们把对口升学视为重中之重,并作为学校的日常主要工作任务来抓。致使很多专业设置只考虑到能否有利于升学,而忽视了为农服务的作用。三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需求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四是由于我国农村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专业化进程较慢,一个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消化的需求和容量还不大。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服务”功能萎缩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得到根本扭转。五是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使得学校实训条件欠缺,一些专业没有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很多职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上搞加工、教室里搞养殖的阶段。而在黑板上搞加工,教室里搞养殖,这样的低水平农村职业教育怎能为“三农”服务呢?

那么,农村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展呢?前景如何呢?笔者通过收看“两会”专题,看到我们国家正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下大力度要把农村的职业教育做到真正为“三农”服务上来。

第一,调整为农服务的思路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说: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担起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新农村建设者这两个战略任务。因此,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变以向大城市转移劳动力为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即农村职业教育要调整为农服务的思路,与当地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连成一体,以现代农业基地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动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第二,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非农技能培训

由于我国农村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专业化进程较慢,一个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消化的需求和容量还不大。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服务”功能萎缩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得到根本扭转。但现代的农业已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农、工、贸”结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举协调的大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的同时,应该看到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兼业性的特点,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非农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非农收入份额,拓宽就业致富途径。

查看全文

美国债务的前景与拓展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论文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查看全文

内江猪生态养殖及前景

摘要:内江猪以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肉质鲜、前期生长快、体型大等优良性能而著名,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开展猪种杂交选育的优良亲本之一。本文从猪场选址、饲养方式、猪种选育、肉质保纯、疾病防控等方面简述了内江猪生态养殖的要点,并展示了其发展前景,为内江猪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树立发挥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内江猪;生态养殖;发展前景

内江猪以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肉质鲜、前期生长快、体型大等优良性能而著名,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开展猪种杂交选育的优良亲本之一。内江猪主产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县,以内江市东兴镇一带为中心产区,史称“东乡猪”。目前“内江猪”商标及“内江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已形成初步品牌,为保种繁育和推广养殖奠定了基础。内江猪的养殖目前仅内江种猪场一家,保有种群170多头,属于濒危地方品种,需要发展地方品种,提高品种的保有量。为此,内江猪应展开生态养殖,在散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环境优化、疾病防控、性能测定、肉质保纯等措施来提升产品品质,树立产品品牌,提高内江猪的猪肉品牌价值。

1内江猪生态养殖

1.1猪场选址。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逐步替代散、乱、差等的小型养殖模式,这也是我国养猪产业降低饲养成本、缩小使用面积、提高养殖效益的发展方向。但是针对内江猪的特点,规模化对其是不利的。应在散养的基础上逐步释放其天性,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建立生态养殖,以提高内江猪的品质及优势。为此,在猪场选址方面,首先,选择在具有疾病隔离、环境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散养养殖场地。其次,猪场应建在坡地或地形落差较大的地区,便于猪群运动。再次,猪场应建在粮食产区,便于饲料粗粮与精粮的选择及运输,降低成本。最后,建设猪场时,母猪产房按新型模式、保育育肥猪按散养模式为主进行设计。建立猪群的运动通道,使猪群每日达到3~5km的运动量。1.2饲养方式。目前,内江猪采取传统的饲养方式已经越来越少了,因其养殖周期长达10~12个月。在养殖商业化推广中,饲养方式可以有所改变,或散养,或放养,多点分开,距离在3km以上,通过传统饲喂方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来提高养殖水平。也可通过庄园饲喂模式与传统种养结合来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母猪产床模式可单圈饲喂,方便配种和产仔。1.3猪种选育。内江猪种猪场是国内唯一的种猪保育基地,在内江猪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参照内江猪的生理特点选育合适的种猪。第一,了解内江猪的基本特点:内江猪的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6.4±2.82)日龄出现交配行为,(105±6.5)日龄第1次使母猪受孕。小母猪的初情期为(117.7±8.37)日龄,(131±9.07)日龄能受孕,成年母猪在发情期排卵平均为15个,交配受孕后22~60d胚胎死亡率29%,内江猪属中等繁殖力,青年母猪窝平均产仔9.04头,成年母猪每窝平均产仔10.5头[1]。第二,观察内江猪的外形结构,具备明显的内江猪特点:四肢健壮,体长、体高优秀,健康无病,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效乳头数在6对以上[2]。1.4肉质保纯。内江猪猪肉皮脂厚、富含胶原蛋白,肌肉呈大理石纹状。肉质鲜嫩,弹性好,细腻爽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3]。因其杂交配合力好,与长内、约内杂交后在料肉比、日增重方面均有非常好的优势,且对肉质影响不大,在饲养过程中的数据测定料肉比一般在3.1~3.2,日增重在650~700g,在地方品种方面已经有较好水平。但是,内江猪在生态养殖方面,为了保证肉质纯正和原始风味应尽可能做保种,以提供更好的种源维持其猪肉的纯正。内江猪作为地方品牌品种,纯种猪育肥方面达90kg体重的平均日龄为190.25d;平均屠宰率为71.488%;平均瘦肉为41.141%[3]。这对用于商业推广更具有市场价值,突显了商品的特性,因此,肉质的选定要以纯正风味为主。1.5疾病防控。喘气病是困扰内江养殖户的重要问题,是内江猪高发疾病之一。喘气病会直接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料肉比,也会随疾病的严重而诱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死亡。该病主要存在于保育与育肥阶段,长期寄于呼吸道支气管腔上皮纤毛,破坏纤毛的生长,导致纤毛脱落诱发咳嗽、喘气。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等药物进行预防,一般添加量在125g/t,配合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各1kg/t连续使用1周即可。针对仔猪、育肥猪长期出现喘气病的情况,可以在21日龄免疫喘气灭活苗2mL/头,可使仔猪尽早产生免疫力,减少育肥猪的感染机会。后备猪建议在180~200日龄接种喘气灭活苗2mL/头,使母猪获得免疫力,保证仔猪后期获得免疫抗体。消化系统疾病及繁殖系统疾病依据常见猪病的治疗原则即可进行有效防控。

2内江猪发展前景

查看全文

论贸易转型美好前景

特点与表现

香港贸易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贸易中的本地产品出口更多地转向转口贸易,本地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下降,转口贸易比重大幅度上升。本地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在七十年代曾达到创纪录的81%,是香港贸易的主导模式,其后逐步下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香港制造业的外移,本地产品出口比重跌势加剧,九十年代初只占35.3%,2002年首九个月更跌至8.7%,转口贸易比重则从七十年代的不足两成上升至2002年首九个月的91.3%。从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可以看到:第一,本地产品出口不仅是比重下降,而且还出现总量收缩。2001年本地产品出口总值比最高峰的1992年大幅减少34.4%,倒退到八十年代中的水平,这使得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大幅减少,给香港的劳工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成为近几年失业率急升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本地产品出口转向转口贸易并非简单的结构调整,而是伴随着整体出口水平的扩张和提升以及转口港地位的恢复和发展,转口相当于香港GDP的比重从1978年只有15.5%增加到2001年10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第三,转口功能的加强是生产工序北移后本港加工贸易活动范围扩展的结果。2001年香港转口贸易总值中超过80%的货品与中国内地有关,其中约70%为加工贸易。没有加工贸易生产活动范围的北移和扩张,就不会有转口港地位的恢复和发展,近几年香港转口贸易增长放缓,也与本港在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贸易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转口贸易转向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增长放缓,离岸贸易迅速崛起。所谓离岸贸易是指香港从事的无须途经本港的对外贸易活动,它和转口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关货品是从货源地直接运往目的地,没有在香港清关。长期以来,香港政府并没有把离岸贸易列入外贸统计范围,而是作为服务输出计算这类贸易活动的服务增加值,并列入“有关贸易的服务”项目之中。最近政府才正式统计离岸贸易,并列出1999和2000年两个年度的统计数字。尽管如此,由于“有关贸易的服务”超过八成是离岸贸易,我们仍可从该项目的表现去分析离岸贸易的发展变化。1996-2000年间香港转口贸易每年平均只增加3.8%,但“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却每年劲升11.4%,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与传统贸易业增加值的比率从不足三成提高至44%。另据香港贸发局的统计数字,1997年香港离岸贸易总额约1万亿港元,相当于转口贸易总额的84.5%,2000年离岸贸易额增加到1.4万亿港元,开始超过当年的转口贸易额;三年间离岸贸易额年均增加10.6%,也大大高于同期转口贸易的升幅。离岸贸易的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广东省以外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制造的加快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内地贸易支援服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港口迅速崛起的直接结果。根据调查,大多数的贸易改在离岸进行主要是为了节省运费,或应客户要求从内地直接付运。但迄今为止离岸贸易处理的货品仍以中低档次的大宗产品为主,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珠宝和钟表等则仍主要通过香港转口。

贸易转型的第三个特点是加工贸易转向非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比重下降,非加工贸易比重上升。据政府统计,1999-2001年间香港和内地贸易总额平均每年上升7.8%,其中涉及外发加工的贸易额只增长4.6%,非加工贸易却劲升14.3%,加工贸易比重由68.4%降至64.5%,平均每年下降约两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香港和内地贸易额只增长2.3%,其中加工贸易更下跌7.8%,非加工贸易却急升21.2%。非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包括内地企业货品通过香港转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及直接采购再通过香港出口数量继续上升、香港在内地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令加工贸易发展后劲不足以及加工贸易货品更多地改为离岸付运等等。由于20年来转口中心的发展得益于加工贸易,因而近几年加工贸易增长放缓也就成了影响香港外贸表现的“诱因”。从理论上讲,非加工贸易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香港的贸易中介地位和功能。近几年香港与内地的非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与内地进出口贸易升幅相差不大,说明香港作为贸易纯中介地位并非像一般估计的那样出现大幅下降,影响香港本地贸易增长的反而是过去带动香港经济起飞的加工贸易。

效应与影响

贸易转型既有正面的扩张效应,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作用。从正面效应看,一是贸易转型的结果使香港贸易形式更趋多元化。包括本地产品出口、离岸贸易、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在内的各种贸易形式层出不穷,形成传统贸易与离岸贸易、加工贸易与非加工贸易并驾齐驱的局面。贸易形态的发展,特别是离岸贸易的崛起,拓宽了香港贸易中心的市场腹地,使香港贸易公司可以不同贸易模式更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香港的贸易功能,扩充香港贸易中心的能量。二是提升了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20年来香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转口贸易的发展,使香港外贸总量在全球的排名从1980年的第21位大幅提高到1997年的第8位。近几年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有所下降,主要是离岸贸易并没有计入贸易统计当中,若加入离岸贸易数字,香港的排名将大大超前。三是贸易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20年转口贸易的发展使进出口贸易成为香港经济的龙头行业,进出口贸易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80年代初的10%左右提高到2000年的18%。近几年离岸贸易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香港贸易服务的快速增长。据政府统计,1980-1995年间有关贸易的服务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左右,2000年这一比重迅速提高至8.4%,充分反映离岸贸易加快崛起的现实。若加上同期进出口贸易业的增加值,香港全部贸易及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14.6%提高到2000年26.3%。即贸易转型从总体上看不但没有影响外贸在香港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反而不断强化这一地位。1980-1995年期间以转口贸易为主体的进出口贸易至少带动香港GDP每年增长1.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平均升幅的两成左右。1996-2000年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24%,超过进出口贸易业的22%和金融业的21%,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查看全文

电视调解前景

一、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各方的利益冲突日益频繁。利益冲突导致大量民事纠纷的产生,寻求解决纠纷的机制便成为当下的首要问题。在“诉讼爆炸”法院不堪重负的现实环境下,面对如何打破僵局的问题,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成为了研究的课题。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8月28日《人民调解法》颁布后“,大调解”格局最终形成。新议题是探索调解的创新形式,电视调解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在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获得成功之后,山东卫视的《和为贵》、山西卫视的《和事佬》、江苏卫视的《超级调解》、青海卫视的《下一站幸福》等一系列电视调解类节目搬上了荧屏。”[1]目前还有部分电视台在效仿,例如湖北卫视的《调解现场》、吉林卫视的《广角民生》、北京电视台的《第三调解室》等。电视调解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在看过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之后批示:“让人民调解工作直接走上荧屏,是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好形式。用老百姓身边的事讲法制、讲道德、讲和谐,自然要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同时也取得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调解一案、化解一类矛盾的效果。”[2]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之多的同类节目着实有点“”的味道,毕竟还处在探索阶段。

二、法理分析

电视调解作为一种法律现象需要我们从法理上分析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电视调解作为一种新型的调解形式也需要法律的规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健康地发展。《人民调解法》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那么电视调解的调解主体是什么,电视台能否设立调解委员会,这就关系着电视调解能否适用《人民调解法》的问题。《人民调解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居委会、村委会设立,也可以由企事业单位设立,电视台作为企事业单位是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的。实践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电视台设立自己的调解委员会,另一种是电视台本身不设调解委员会而是和其他已设立的调解委员会合作,将电视栏目演播厅作为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现场,采取合作的形式给调解委员会提供一个电视平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电视调解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产生的调解协议也具有《人民调解法》所规定的法律约束力。

三、优点及所存在的问题

电视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电视媒体嫁接的模式,具有双重特点。新事物总要经历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目前电视调解迅速的发展态势可见其自身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对于电视调解红火的原因,上海市人大代表、《新老娘舅》节目明星调解员柏万青认为,电视调解是一个惠民的有效载体,其深受欢迎的关键在于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真实而富有生命力。”[3]的确,电视调解的素材都是来自民间,多数都是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情感生活,生动逼真。除了节目的素材吸引观众之外,在调节的技术层面上讲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电视调解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是由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有些是疏于管理监督而引发的问题。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节目在选材上局限了调解的范围,通常都涉及个人隐私,关注当事人的情感纠纷强调故事性和戏剧化冲突,存在着过分娱乐性的趋势。这一点和电视媒体关注受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毕竟收视率是电视节目的生命。调解的手段上主要体现为道德评判,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被推到了电视荧幕前接受全国观众的道德评价。观众很少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当事人被架上了道德的悬梯上下不得,调解的结果有可能蜕变为道德的绑架。节目的编排可能使调解演变为情景剧丧失应有的真实性。“讲好故事,选好人物,挖掘矛盾,制造悬念,把握好开头和结尾,都是我们需要认证研究的。”

查看全文

产品设计前景分析

文化与创意,在人类开始了经济活动后具备了独立的经济价值。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一种产业类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的具体形态或独特的创意为源头,从设计、生产、传播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不断延伸着价值链,同时形成自身的无形资产和行业丛集,并与众多的相关行业衍生为一条形态完整的产业链,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和效能,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考察产品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传统意义的产品设计行业研究,是由具体的行业向系统的产业的触角延伸。同时也区别于产品设计的市场研究,微观的产品销售与市场研究在这样的视角下,成为一种中观层面的产业性研究。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价值的来源不仅是产品的生产、加工,更是来自对信息的处理。产品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然面临着转型的难题。而对新形势下产品设计前景的分析与研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正如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哈特利指出,如今的产品设计领域以“不同寻常的组织形式和成长与活动的形式出现,工业时代的统计方式和战略已经很难把握它并做出反应。”①

一、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设计转型的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工业设计等诸多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稳定的专业属性和从业群体。而这些领域在如今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其微观层面各自独立的具体性已渐渐消失,相反,一种数字融合的现象应运而生。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媒和设计等行业,技术相互融合,原本需要依赖的介质已不再重要。例如,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融合,互联网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数字融合主要发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的价值实现不以实物形态为目标。产品设计必然是无法避免实物形态的,否则便与虚拟现实的一些设计无法区分开来。然而,产品设计在数字融合的背景下,必定面临着改变的需要。毕竟,当信息载体进行融合的时候,相关的功能属性也必然不可能独立开来。举例来说,美国apple公司的移动电话iphone,将具有音乐、视频功能的ipod和基本的通讯功能全部融合在一起。尽管这种数字融合仅仅是对媒体的集成产生了影响,但由于媒体与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关联性,必然会对产品设计的实物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现象为产品设计提出了媒体性的要求。无论数字融合在多大的范围内进行,产品一旦具备了媒体维度的考量,就能够应对这样的变化。设计师必须明确,如今的产品已不仅仅是与物质生活紧贴的实物形态,同时也被赋予了信息媒体的属性。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延伸,产品的功能不断地越过过去彼此的界限,各种功能间的联系加强了,总的功能拓展了,但对于设计师的分类考虑带来了难题。这种功能越界的现象愈演愈烈。对产品外形的设计,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即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美观。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造型的美观甚至是独特、迷人,都是一种基本的需求,因而,已蜕变为功能的一部分。例如对保温杯而言,装盛饮料的功能和用户对杯子造型的欣赏的功能,已没有本质的区别,原本不同层次的功能存在着越界的现象,功能间处于胶着的状态。这种现象要求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综合性。外观和功能不是两个问题,而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样地,汽车的运输、载人、行驶等功能也不是相互平行的几个问题,而是相互交叉的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当产品设计的介质、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销售和使用的实现方式也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产品的传播性正大大加强。在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各种产品除了语义学上的沟通以外,独立的精神价值的传播已在逐渐深入。文化与创意,本身就是对产品设计这重属性的规定。正如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文化工业时所指出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一方面满足了普通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被认为是导致文化艺术商业化和同质化的原因。”②这就为设计师提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彰显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设计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产业园的情况。国内目前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北京798、上海1933、杭州西湖创意谷等,其中,与产品设计关系密切的也有江苏太仓Loft、杭州Loft49等。这些园区基本都有政府的扶持,尽管在经营、服务和自身入驻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产业园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是,依靠这种国家或地方政府扶持的大型产业园并不可能成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推动发展产品设计的有效途径。以杭州的西湖创意谷为例,园内的北京东方国设计馆在当地颇受好评,设计业务大好。然而,即便设计谷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相结合,其品位和质量都相当高,但在入驻之初,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下进行的。如此一来,原本在市场(大众)和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却为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沟通,避开了最重要的用户这一群体。这与产品设计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其次是社会中产品设计行业内以文化和创意为源泉进行的产品设计活动。这在广度上和灵活程度上是园区所无法企及的。然而,这样的设计活动现状是喜忧参半的。上海在打造其创意设计之都的城市名片的时候,起步早,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仅从2008年来看,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在3415.55亿元,而且其中在设计研发、建筑设计和咨询策划创意的总产值及其对增加值的贡献率是居于前三的位置的。③换言之,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产品设计,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研发、设计和策划环节,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如同博物馆般的产业园在收藏着设计的产品。应该说,如今的很多企业,对知识技能和创新力是有所依赖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的资源和能力的表现。企业设计新产品,发挥创意元素,增加文化属性,策划营销活动,打造个性化品牌,开拓市场等,以智力为用户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著名设计师李剑叶,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紧箍咒形象,结合红极一时的电影《大话西游》中对悟空紧箍咒形象的解构与其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设计了名为“爱你五百年”的戒指。这一款戒指是凭借着一种创意的智慧,提供了用户别样的服务和体验。不仅有着充当婚戒或是表达爱意的功能,同时还包含了一种承诺和诗情画意。然而,在部分企业以文化创意为源泉求得发展的同时,国内的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照搬或是抄袭的层面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对文化创意的理解和运用是浅俗的,甚至是一种误解。例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绝不是将一些显性的、外在的元素直接拼贴和挪用,中国企业流行的“青花瓷风”就是对传统文化创意的肤浅认识。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掘上是颇有经验和成果的。日本仙台媒体中心的建筑设计就是极好的证明。它通体没有采用木质材料来构建,也没有直接使用飞檐和禅宗的色调。而是以玻璃、管柱、金属地板来深刻地反映日本的传统建筑风貌,是在内部的结构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机理上做文章。因此,产品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必须真正明确文化和创意究竟为何以及如何化用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产品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应对策略

查看全文

绩效审计的现状与前景思索

大多数国家认为,绩效审计的目标是指公共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对公共资源管理使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做出的检查和评价,简称为“3E”。1989年,加拿大的丹尼斯.普瑞斯波尔就综合审计仅包括“3E”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在实施综合审计的过程中应在追求利润、降低成本的“3E”原则下,审查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情况,同时还应审查政府项目及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公平以及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

一、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绩效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羡慕、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绩效审计在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期。我国在专项资金和外资投资领域都在进行绩效审计,包括了这些资金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我国绩效审计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审计观念滞后,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绩效审计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而言的,对于绩效审计关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效果性的范畴。这样会导致被审单位只重视经济效果,不重视经济效率,只重视财务指标,不重视资源的优化和节约。不能实现绩效审计的目标。

其次,在审计方法上,仍然比较落后,目前在绩效审计上,国外已经引进了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的评价方法,虽然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在对平衡计分卡进行研究和应用,但是还是没有大面积地应用。平衡计分卡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指标的设定还有待于研究。而且对于一些非财务的指标,还要克服量化的难题。

查看全文

服务营销前景探究论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竞争日益普遍和激烈的环境中,产品有形部分的价值在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品价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而无形产品及产品无形部分——服务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市场营销常常通过对顾客的服务来赢取竞争优势,良好的顾客服务是一家企业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服务竞争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开展服务营销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只有针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每个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服务营销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服务营销的对策服务营销的前景

I

目录

摘要………………………………………………………………………………I

1服务营销概述…………………………………………………………………(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