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市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12:4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强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打造旅游强市报告

品牌,是一个城市象征,一个地区竞争力。众所周知,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因此,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分层次、多样化的旅游品牌,供不同消费者体验,无疑直接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成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市“两率先、两步走”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如何抢抓机遇,打造旅游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末实现旅游强市目标,是我们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截止*年底,旅游经营单位数由*年84家猛增到149家,增长了77.38%;国家级旅游区(点)由*年5个猛增到12个,增长了140%;旅游星级饭店达33家,床位数由*年4000张增加到5600张,增长了40%;旅游接待人次更是突破一千万,旅游收入突破一百亿元。“宣传口号、旅游节庆、旅游产品”三大品牌结构基本形成,“水漫金山、情系*”品牌形象影响正在逐步拓展,旅游呈现出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宣传口号知晓度不断放大

*旅游产业大发展,需要有叫得出、喊得响、记得住的旅游宣传口号,这就需要对*城市形象有一个总的定位。为此,市旅游系统一直花大力气,推动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谋划策,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举办*旅游广告语征集大赛,初步确定了以“水漫金山、情系*”宣传口号为主线,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长江运河相约的地方—*”、“*美得让人吃醋”等宣传口号为辅助的系列宣传口号语。同时,多角度、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宣传推介,得到境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认同,收效显著。在刚刚结束的由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以“水漫金山、情系*”为主题的*特装展台,一亮相便赢得满堂喝彩,被主办方评为“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位奖”。

查看全文

强市战略若干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解决我市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实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储备未来人才。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改革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机制。

第三条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要有较大增长,人才素质全面提升,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基本形成,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推进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

衡量人才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营造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社会环境。

查看全文

工业强市晚会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

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举办市“工业强市”纳凉晚会,我代表市经贸委向参加晚会的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投资兴业的各位企业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年是我市打造工业强市的提升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去年以来,我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和《市优秀企业和优秀经营者评选表彰办法》,强化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落实各项扶持企业政策,大力开展工业经济提升年活动。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园区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扶持重点企业,抓重点项目建设,市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均居滁州市第一位,利用外资在滁州市位居第一、在全省处于前列。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面启动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开展“五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71.9%,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企业净增16家,总数达90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亿元,增长45.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38.7%,增幅居滁州市第一),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6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18.7%;进出口总额为866万美元,同比增长25.6%。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矿产品深加工、日用化工、新型材料、服装玩具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园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投产企业42家,在建企业41,签约企业32家;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上,涧溪凹凸棒粘土加工、明西矿产加工、桥头粮油加工、张八岭铸造加工等特色乡镇集中区已经初具雏形;三友电子二期、高盛材料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榄菊日化一期、屹洲铜业、滁州润海一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

年是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扬工业强市主旋律,围绕“135”追赶跨越和“追盱眙、增两倍、争上游”目标,大力开展“工业经济大突破行动”,进一步扩张经济总量、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工业经济追赶跨越发展。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不断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成就!

最后,祝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观众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查看全文

人才强市战略意见

为全面落实党的**确立的战略任务,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核心是创新,关键靠科技,根本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人才队伍发展较快,到20**年底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人才达到21万余人,人才总量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三大文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工农业生产一线尤其是农村基层适用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构建我市的人才优势,确保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明确方向,科学确立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发展思路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才工作实践,用创新发展的观点分析研究和解决新时期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3、正确把握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不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努力提升全市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

*年,我市的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即以人才能力建设和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为重点;实施“两高一支撑”战略,即引进、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为工业强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战略;强化“五支队伍”建设,在整合人才资源、激活人才创业潜能、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上实现突破,构建与产业特色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着力发挥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作用,为加快建设发展的广安、开放的广安、优美的广安、和谐的广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筑巢引凤聚才。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硬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围绕农业、工业、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搭建起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一要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招才。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是实现新农村发展的关键,也是招揽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市尚无一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也只有3户。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把支持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服务龙头企业作为农村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引进人才或激励本地人才创办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新农村建设聚集人才的“磁力场”。二要以产业园区为基地引才。园区是产业、企业集聚的载体,是发展产业集群、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新兴模式,也是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和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园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入园创业,把园区建设成聚集人才、聚集资本、开拓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特区”。三要以项目为纽带聚才。项目是聚集人才和资本的最好纽带。项目聚才,可以凝聚各方面的人才共同开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行“项目+人才”的聚才模式,同步规划项目建设和人才工作,促进人才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有机对接,聚集大批人才到广安创业发展。

(二)加强培训育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强化“五支队伍”建设,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质量提高相适应。一是强化对党政人才的培训。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出发点,以提升“五种能力”为目标,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采取在职学习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外出考察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其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继续实施“五年轮训五万党政干部”计划,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各级各类在职干部不少于1万人次。二是强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推进“五年轮训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计划实施步伐,采取“高技能人才带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办法,突出抓好教育、卫生、城建、旅游、工业、林业、畜牧等重点行业和骨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其技术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三是强化对民营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培训。突出抓好“十百千”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个区市县重点抓好10户企业的培训工作,全市培训100名厂长经理,全市企业自主培训10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着力提高其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协调联系,做好清华大学学生到我市开展社会实践、高学历人才到我市挂职、为我市培训100名企业家三大合作项目,确保取得实效。四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加大乡土人才职称评定力度,通过训评结合的方式,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评定中高级职称,对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果的可适当放宽条件。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并重点选取2-3个乡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试点。深化“三向培养”活动,培养一批村组后备干部,建立档案,实施跟踪管理。五是强化技能型人才开发。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协兴职中、邻水职中、嘉陵技校等职业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加快转移富余劳动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教,加强与省内外职业院校联姻合作,提高培训层次。创新办学理念,推行订单模式,把品牌专业建设作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因校制宜,重点开设机械制造、建筑、缝纫、家政、旅游等优势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三)统筹开发活才。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加强管理为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在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激活人才创业潜能。一是鼓励人才流动,推进人才社会化。着眼破解人才流动难题,加快人才市场功能建设,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人才“畅通工程”,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实现“五支队伍”人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和市内外人才之间的贯通。允许科研人员以兼职兼薪等方式实现智力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起刚柔相济的人才流动机制,灵活用好市外智力。围绕工业强市和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工作,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非公人才开发工作。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改善人才待遇。坚持人才奖励计划,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激励机制,进行各种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树立人才价值导向,强化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继续开展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企业家、技能标兵等评选表彰。开展农村优秀人才选拔表彰工作,完成我市首届名医名师评选表彰,并予以奖励。大胆探索并完善要素分配机制,通过建立体现市场导向、反映人才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确保一流人才、一流报酬、一流待遇,靠改革盘活存量人才,靠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三是创新管理手段,人性化管理人才。不断创新人才管理的手段和模式,从管人才向服务人才转变,切实落实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聚人才的要求。在方式上从封闭的干部管理方式逐步向开往的人才管理方式过渡,以服务为核心,与人才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接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公选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全市统筹公选一批科级干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以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四)优化环境留才。坚持以“三个留人”为重点,优化人才环境,真情构筑栓心留人的“安心窝”。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形成一套涵盖人才引进、激励、培训、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千方百计稳定人才队伍。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可适当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致力于改善我市人才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问题。二要优化服务环境。根据人才成长创业的规律和特点,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服务资源,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认真做好首届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人选推荐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加速发展一批高新企业,为专业人才搭建创业平台。特别是用人的主体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才在学术研究、舆论宣传、人际关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三要优化人文环境。认真落实和兑现优秀人才、引进人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从小事做起,以浓厚的情感感化人才,让他们倾情广安,为全市发展大局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进行创造性劳动,尤其是各主管部门要有宽容人才的缺点和不足的胸怀,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帮助,遭受失败时要宽容理解,不断增强人才探索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宣传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农村人才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计划,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宣传一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典型、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创业有功的个人和集体。

查看全文

加强市场监管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我县种子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任务,现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种子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达到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法制,强化监管,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重点

1、实行政企彻底分开。政企彻底分开,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各有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目标要明确,工作要细化,态度要坚决,不留死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年6月初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

2、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政企分开后,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本地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通过产权转让、股份改造、兼并、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制重组。在改制过程中,要做好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种子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土地等收入,应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查看全文

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市管各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市2007-2012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2007年12月1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和谐文化建设,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市奋斗目标,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市文化名市建设规划纲要(2005-2020年)》,现制定全市2007-2012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查看全文

人才强市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就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1、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各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应当看到,人才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德州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靠人才。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指导思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突出抓好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张实用人才总量,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较多、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素质优良、配置科学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德州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目标任务。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提高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能够提高科技整体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能够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能够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队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农村适用型农民技术人才队伍。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素质等方面上一个大的台阶,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具体目标是:

——人才总量较大增加。到2010年,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万人,初步实现向人才大市、人才强市的转变。

查看全文

市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元英副市长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等下,渐伟代市长还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区县(市)和有关部门表态发言讲得很好。根据市委常委研究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市的重大意义

建设教育强市,牵动全局,关乎长远。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认识,切实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

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思想。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有赖于教育。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GDP就会增加9%。立国不过58年的以色列是一个除了沙子之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高度重视教育是以色列快速崛起的秘诀。据统计,*年以来,将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的学校教育。以色列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经济领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教育领先。就*而言,要实现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的目标,归根到底要靠人的力量,要靠教育的发展。

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与“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教育是个战略问题,必须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不仅事关个人发展,更关系国运兴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发展历来高度重视,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教育优先发展的紧迫性显得愈来愈突出。实际上,教育优先发展也是最合算的发展。据中国农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投入教育1元钱,就能对经济发展回报3元多钱。这几年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每年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其直接效应就是促进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可以说,教育的贡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从当前面临的形势看,教育也需要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现在,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子女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学校上学,或者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听课,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不起*的人民。因此,我们不能等先建成经济强市再来建设教育强市,必须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强市目标。

查看全文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实践,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视发挥科技工作者主力军作用

科技工作者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的群体,承担着开拓先进生产力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创业创新创造优发展”活动,引导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科技研究和学术交流,努力提供智力支持。鼓励他们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培养技能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他们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和“村会协作”行动,推进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不断深化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探索科研、科普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二、着力提升科技团体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把科技团体的改革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整体改革范畴,加快建立科协基层组织和发展科协团体会员。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完善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组织,建立健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科协组织;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应建立科协组织,加快发展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各级科协要切实履行对所属团体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支持科技团体开展学术交流,参与职称评审、科技成果评定、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评选等工作,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和标准,参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技咨询活动。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挂靠单位要在工作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为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支持保障。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