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9:4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普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普通教育

市普通教育工作计划

年,全市普通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按照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整体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力保障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大力加强学校管理,打造办学特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践行人人享受教育的理想,推动全市普通教育工作持续健康优质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

1、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按照《市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指导意见》(教发[]14号),以省教育厅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等内容为重点,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强力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工作,通过努力使全市所有中小学初步形成特色发展态势,创造有价值的试点经验和成果。

2、严格招生管理,依法保障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制度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制度。加强义务教育分班管理,坚持对学生随机分班,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不准分“快慢班”、“重点班”,确保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继续实行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保送就读市一中制度,继续实行高中特长生招生录取办法,继续实行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解到校办法,继续坚持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促进全市中小学校生源质量的均衡与公平,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3、继续推进“爱心结对,情暖‘三生’(贫困生、学困生、留守生)”工程,为“三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深化“留守子女”关爱教育活动,加强研究,探索有效模式,让“留守子女”享受全方位、全时空、多角度的关爱和帮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结“未成年人假日关爱”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实验成果。

4、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幼儿园保教保育、教育教学基本规范,进行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开展幼儿园保教保育、教育教学工作检查,重点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和督查,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较分析论文

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熟悉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索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抛开其他社会价值不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必须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假如背离了这一基本条件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那都是欺骗或者邪教。从纯粹的所谓的“客观”本源上去探索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应该是什么”,很可能是徒劳的,最终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熟悉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普通教育都应公费或者费用较低,它的教学计划必须由国家严格统一,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

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价值新问题应当是划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性新问题,也是我们分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关系新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教育价值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取舍不同,进而决定了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及其方法手段。教育既服务于人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二者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上的价值区别

其一,普通教育关注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如何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则关注人在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如何和他人的协调求得个体的发展。普通教育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社会的万物世界里,关注的应该是人和整个客观世界的关系,重在发展和展现人类特有的生命潜能和性灵,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较分析论文

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熟悉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索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抛开其他社会价值不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必须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假如背离了这一基本条件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那都是欺骗或者邪教。从纯粹的所谓的“客观”本源上去探索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应该是什么”,很可能是徒劳的,最终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熟悉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普通教育都应公费或者费用较低,它的教学计划必须由国家严格统一,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

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价值新问题应当是划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性新问题,也是我们分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关系新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教育价值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取舍不同,进而决定了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及其方法手段。教育既服务于人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二者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上的价值区别

其一,普通教育关注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如何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则关注人在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如何和他人的协调求得个体的发展。普通教育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社会的万物世界里,关注的应该是人和整个客观世界的关系,重在发展和展现人类特有的生命潜能和性灵,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查看全文

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讲话

各省是不是还有私立中学?私立中学还是可以办的,办了之后政府不要去接收。私人办了,又被接收,私人办学的积极性就高不起来了。

办戴帽中学还是一种好办法。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农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学,毕业后可以回家生产。如果说教师比较差,可以从好的中学抽调一部分来支援,抽肥补瘦,抽多补少。如果说办学质量差,孔夫子还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呢。这是要解决农民子女就近读中学的问题,唱戏也还有草台班子嘛。在农村,教育要强调普及,不要强调提高,不要过分强调质量。课程也可以简单些,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农业生产知识、政治等八九科就可以了,其他的今后还可以自学。这些学校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劳动中需要的知识,如要升学也不限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升学,有的就不一定升学。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没有进过中学,还不是自学出来的!萧楚女也没有进过什么正规的学校,办报还不错嘛。戴帽中学的这个帽子不要摘掉,有条件的要多戴一点,学校应该分散在农村里头,摘掉是不好的。

助学金现在是多少?助学金应该加以调整。农村合作社要搞好,还得三年到五年,现在大多数地区合作化只有一年的历史,去年副业搞得很少,农民收入增加不多,生活还是苦的,子女入学不容易解决吃饭问题。按照当前的经济情况,准备两三年内将助学金扩大一些,使百分之七八十的农家子女能享受助学金,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困难。经过三年,农业合作社的困难减少了或者没有了,助学金就可以逐渐减少。当前,助学金应按照学生困难情况发给,不能作为奖学金的性质。

为了解决高小毕业生升学紧张的问题,中学招生可以增加一些。小学也同时增加一些学生。社办和民办的问题,有条件的都可以办,但不好下命令。现在的困难情况,主要是由于去年有大灾荒,今年收入不能有很大的增加。去年挖了节余,挖了老本,物资储备用空了,钢材、木材、竹材用空了。轻工业生产,主要是棉纱和布,今年不能同去年相比,税收也没有去年那么多。应当对学生讲清楚,让他们了解国家的经济全局。国家只有这些钱、这些东西,就只能办这么些学校。

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我们不都是经历过困难的人吗?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我们以后对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应该宣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校中要提倡一种空气,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办好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要使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今后无论谁去招生都不要乱吹,不要把一切都讲得春光明媚,而要讲困难,给学生泼点冷水,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学生谈恋爱的风气应当加以扭转。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不必修改,但要劝青年晚点结婚。教育部应当编写一些课文,专门论述艰苦奋斗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讲。

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由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性潜能、创新智力化潜能和创新实践性潜能等构成。管理人才培养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形成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各具特色、针对性较强的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模式方法,遵循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主体互动性和教学情境现实性原则,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培养和提高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管理人才;创新能力;成人教育;普通教育

一、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鉴于人们通常把创新能力理解为通过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获取知识创造新成果的幻想力,我们将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界定为在对现有知识经验与认知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现有知识技能与工具方法对管理事务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进行深入、系统、科学地分析推理、综合想象,从而激发出全新的创造性灵感,对现有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改进与应用的能力,以及对管理新思想、新技术、新设施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性创新研究的能力。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揭示性、结构优化性和综合运用性等特征,具体体现为一定的洞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以管理创新理论与改革措施,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应由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性潜能、创新智力化潜能和创新实践性潜能等构成。[6]

1.创新意识性潜能

创新意识性潜能是指管理人才应当具有的创新心理素质,它通常由创新主动性、敏锐性、变通性等因素决定,具体体现为主观形态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格等特质,这是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观内核和内在潜能。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是对创新重要价值的认知、立场和心态,主要由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四部分组成,它是管理人才的重要品格,是管理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创新、突破传统、解决管理新问题的思想基础与动力来源。

查看全文

现代职业教育构想论文

摘要: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10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勾画出其理想状态。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渗透与沟通;衔接

逐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提出了这一要求。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又对其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井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十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10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勾画出其理想状态。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核心问题

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与普通教育一起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于对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的认识,近年来,在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过于关注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倾向,而忽略了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中高衔接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与沟通是单向的

查看全文

现代职业教育构想分析论文

摘要: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10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勾画出其理想状态。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渗透与沟通;衔接

逐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提出了这一要求。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又对其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井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十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10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勾画出其理想状态。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核心问题

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与普通教育一起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于对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的认识,近年来,在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过于关注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倾向,而忽略了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中高衔接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与沟通是单向的

查看全文

福斯特职教思想对中国职教的启示

摘要福斯特是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他的著作《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至今仍在职业教育界存有重要影响。本文致力于从福斯特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部分现状,思考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所造成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需求产学合作

中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初步的职业分工。有了分工,便有了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只不过在那时,职业教育大多是以“学徒制”的形式来开展的。而我国真正出现学校化的、有学制规范的职业教育形式,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了。正规职业教育的出现,是我国向西方教育界学习的成果,也为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斯特是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一文发表于1965年,虽然文中揭示的是当时美国职业教育中较为突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1审视我国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职业教育地位较为尴尬。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将职业教育视作普通教育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并且将地位其视作是普通教育之外的“附属品”。另外,由于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学校与“落后学校、差学校”等同。

查看全文

成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一、网络教学是推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

网络教学是一种以网络和多媒体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成人网络教育从产生到发展已历经了近20年。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中是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虽然网络教学在成人教育运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网络教学表现出的交互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成为推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网络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解决成教学生培养中教与学的矛盾。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前提,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意义,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教的内容与学的需求有机对接,也即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学质量才能提升上去。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成教学生心智更为成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需求个性多元,对教与学之间的这种对接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以资源为主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专家角色,而是以学习促进者角色引导学习者学习;教材也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不同形式的教学和媒体资料丰富了学习的资源库。[1]因此,交互式的网络教学能够充分把握成教学生的主体复杂性,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与对接。为了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迫切需要发挥网络教学平台“跨越时空”的优势,利用其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功能,为成教学生创设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2]网络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解决成教学生培养中工与学的矛盾。成教学生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大多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工与学的矛盾。这是成教学生自身的内在矛盾,主要涉及到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地点问题。但工与学的矛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方面,从内部因素看,成教学生要依靠自己合理协调,以适度的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外部因素看,学校要在教学管理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缩短了“教”与“学”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复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这就说明,以网络和多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教学无论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表现出传统面授不可比拟的灵活性优势,能完全适应和应对成教学生学习时间零散、地点分散等现实挑战,为更好地解决成教学生培养中工与学的矛盾提供扎实的外部平台保障。网络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解决成教学生培养中成教与普教的矛盾。成人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形式和体系,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但成人教育不可避免会带有普通教育的痕迹。这是因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高校环境下,共同受高等教育规律的支配。在这一共生体中,成人教育不管在整体办学环境还是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更多情况下必然是被影响的一方。具体来看,成教与普教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自身主体性的弱化,成人教育因受普通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失去了自身特色,往往套用普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而网络教学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成人教育本位的回归,使成人教育能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自身的发展规律性。相比传统封闭式教学,网络开放性教学具有教育资源共享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传播高效化等特点,不仅对缓解成教与普教之间的矛盾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现成教与普教的共存共生、交叉影响、协同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网络具有多媒体的集成功能、教学信息的扩充功能、教学过程的交互功能、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功能、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功能等,它的运用扩充了教学内容,开放了教学环境,它的发展和应用正逐步由教育改革的边缘走向中心。[4]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在为成人教育提供教学新模式的同时也存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教学质量与安全性能等问题。但创新总是要面临艰难险阻,总是要不畏惧各种困难。发展成人教育不能因此“因噎废食”,而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推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巨大作用,这一点已基本形成广泛共识。

二、目前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势头强劲。就目前来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本位严重、教学资源紧缺、教学组织困难、普教痕迹严重等方面。深入剖析和精准把握这些不足,是推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实现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不断优化的前提和基础。(一)知识本位严重知识本位,意指以知识为本位,在知识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体系的逻辑结构。知识本位引导下的教育,即知识本位教育,则是将知识传授基本等同于教育本身。无论对成人教育还是普通教育而言,这都是一种片面且不正确的定位。成人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在职从业人员,其求学目标非常明确化、多元化,如获得学历、工作晋升、提高自我等。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了成人教育必然带有职业性、实用性、功利性等显著特点。因此,知识本位这一问题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注重学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较少涉及实际操作、职场能力与道德素养等其他层面的知识,理论性强,缺乏实用价值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因观念认识不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知识传授大多照本宣科,更新速度较慢,进一步加剧了知识本位困境的蔓延。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把学科的理论体系和自然属性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融合与衔接,教学难以适应成人职业性、实用性需要。[5]当前成教学生培养模式知识本位严重,忽略了成教学生的主体复杂性和个性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成教的培养初衷。(二)教学资源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紧缺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可以说,社会上对成人教育还有很多误解,如成人教育层次低,会挤占高校办学资源,影响普通教育质量,只是一种单纯的创收手段等。一旦高校整体发展过程中成教与普教出现矛盾,高校往往都会牺牲成教。成教一直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普教为主、成教为辅确是客观事实。成教教学资源紧缺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尽管高校有很多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但往往由于成教投入较少和教学时间上的冲突,少有名师愿意为成教学生授课;二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室、活动中心、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办学需求;三是学习资源较为匮乏,大多以教师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职业性、实用性的学习内容较少。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紧缺是外部支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校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加大对成教的重视,加大对成教的宣传,加大对成教的投入。如果没有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紧缺问题,还一味将成教作为单纯的创收手段,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走粗放的外延式发展道路,那么,只能导致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教育质量更加饱受诟病。(三)教学组织困难成教学生的主体复杂性,决定了成人教育必然会面临教学组织困难的难题。传统的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下,教学组织这一前提条件难以实现,教育质量和效果也无从保证。这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导致的,有学生主体因素,有学校外部因素,也有其他诸如教学方法等因素。教学组织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工学矛盾大。受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成教学生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参加学习,到课率较低。这其实涉及到成教学生自身观念的问题,虽然工学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这并非不能协调和克服的。二是学习需求差别大。成人学习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功利性等特点,要求成人教育直接地动态地反映经济社会生活、行业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变化等。也正是这样,教学内容上难以做到统一集中。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等教学形式上的元素,对调动学生兴趣爱好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下,教学方法单一,知识本位严重,难以调动成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考试流于形式。考试是对学习情况的考核、总结和反馈,成人教育考试一般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不能激发成教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误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认知。(四)普教痕迹明显成人教育自出现以来一直带有普教的烙印,其教育培养模式与普教的极为相似。这有历史层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教学目标普教化。成人教育忽视成教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和鲜明特点,倾向于学历教育,极易导致自身失去特色,逐渐与市场经济社会脱节。二是教学计划普教化。成人教育在教学计划上陷入向普通教育看齐的误区,基本套用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而且过度强调课程设置的正规化,这与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合。加之迫于成教学生工与学的矛盾,成教机构又不得不缩减课程的学分与学时数,因此成人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教学方法普教化。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源大多来自普通教育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在普通教育岗位上从教多年,并未经过成人教育的专业培训而走上成人教育的教学岗位。虽然成教与普教受高等教育规律的共同支配,但还是有着本质区别。来自普教岗位的教师掌握的大多是针对普通教育的传统面授等教学方法,然而这些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实用性价值有着更多需求的成教学生。成人教育普教化,是一直困扰着广大成教工作者的难题,不仅无法满足成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缓解其与普通教育之间既有的矛盾。

三、网络教学环境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网络教学环境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多次强调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这不仅是重要讲话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包含成人教育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方法论。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网络教学环境下推动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应主要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好教育质量关、倡导混合式教学、推进成教与普教协同发展等几个方面精准发力。(一)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成教学生培养模式要创新,必须首先认清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无论是成人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学生都始终处于主体的核心地位,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前成教学生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教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这是较为根本的矛盾和问题。成教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主体地位的缺失,是主体需求的缺失,也是主体特色的缺失。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网络教学环境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成教学生主体性缺失这一症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成教学生主体性的回归。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成人教育教学理念,要从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时着手。首先,教学管理者是教师、学生与教学活动的服务者,必须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过硬的服务能力,为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保障;其次,教师要加快角色定位转变,深化对成人教育的认识,端正对成教授课的态度,保持严于律己的常态;最后,学生要对自身主体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工与学的矛盾,积极配合教学活动,增强培育学习的自觉性。(二)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把好成教学生的教育质量关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创新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必须划出红线、亮明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守住教育质量这一底线。当前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大多是粗放的外延式发展,不仅成人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会对普通教育产生一定的困扰和冲击。教育是大计,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成教学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必须严守教育质量底线,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及平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由注重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特色和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严格把好成教学生的教育质量关。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引进来看,成教师资队伍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普教岗位的教师,要积极聘请拥有丰富的成教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从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来看,本科院校的成人网络教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重点从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重点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打下基础。[6]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置“两手抓、两手硬”,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切实学好用好网络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三是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成教机构要构建监控成人教育质量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师课件、平台互动、考试情况等按不同权重纳入考核指标,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推动成人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三)坚持辩证思维,积极倡导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高度重视辩证思维,“‘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辩证思维主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网络教学与传统成教学生培养模式中的课堂面授绝非对立、冲突和“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教学已经达到了能够完全替代传统面授的程度。网络教学环境下创新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积极倡导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差异化、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混合式教学兼具网络学习及传统学习的优势,又突破了两种学习模式的壁垒,能够更好地解决成人教育中教与学的矛盾,符合成人教育特点,可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提升学习者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创新意识。[7]因此,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要主动适应成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好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之间的度,找准二者的最佳平衡点。一方面,发挥好网络教学的主导作用,以网络教学为主阵地;另一方面,发挥好传统面授的辅助作用,以传统面授为边侧翼,深化二者的有机融合与无缝衔接。(四)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推进成教与普教的协同发展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坚持系统思维,意为将诸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在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共同支配下,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一个整体、两种形式,都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网络教学环境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推进成人教育对接普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也将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政策环境。一是明确不同定位,承认差异。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起点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存在很多客观差异。承认差异,这是加快推进成教与普教协同发展的前提基础。二是构建柔性机制,统筹兼顾。成教与普教不能各自画地为牢,要敢于打破障碍,构建二者之间的柔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联动效应,激发人才培养的交叉影响。但成人教育切忌喧宾夺主,为了自身发展而影响普通教育的质量。三是保持相对独立性,分类进行。成教与普教要在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兼顾各自特色,始终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自身主体性。四是坚持久久为功,长远发展。强调,抓任何工作都要有一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网络教学环境下成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必须要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力量,将成教与普教的协同发展进行到底。

查看全文

国内学校教育体制的革新动向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它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学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学校产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当今时代,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着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领域亦是如此。目前,学校教育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开放性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作出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

教育具有社会功能,服务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职能。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教育作用于社会最基本的表征。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由于剥削阶级垄断教育使得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教育目的也主要局限在政治范畴,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相对较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

历史发展到近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空前加强。机器大生产的普遍化,迫切需要相应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这使得接受教育成为个体的必需,成为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教育成为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1],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更加紧密。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更加普遍与直接的具体体现。教育社会化直接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学校教育不但从时间上贯穿于个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而且从空间上扩展到全社会,即每个社会成员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机会和条件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不能仅仅依据自身的状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结构。社会化教育,是指教育不再是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的事业,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表现为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权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能。社会化教育赋予全社会成员双重身份:受教者与施教者,从而实现受教者与施教者双重角色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关乎着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反之,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为学校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这种良性循环,也表明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二、儿童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