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9:35: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普通高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课改审批意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各地要建设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根据这一规定和省政府20*年重点工作安排,现就第三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创建示范性高中是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我省把庞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件惠及人民的实事抓紧抓好。二、明确思路,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兼顾城乡,协调推进;鼓励特色,支持民办;严格标准,以评促建;动态管理,不搞终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整个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20*年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任务是:再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50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0所,使示范性高中总数,省级达到170所左右,市级340所左右,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占全省总计划的45%以上。三、分类指导,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目前全省还有49个县、市没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县、市是今年创建工作的重点。各省辖市要加大指导力度,原则上要把这些县、市全部纳入创建范围;对于已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地方,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做好复查准备,另一方面要力争更多的学校进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行列;对其他一般高中也要对照创建标准,加快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四、优中选优,科学确定候选学校。为了鼓励竞争,体现优中选优,今年省教育厅确定参评学校62所。通过综合考虑各省辖市普通高中学校数、市级示范高中数、所辖县(市、区)数、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等因素,将62所申报计划分配到各地(见附件一)。各地要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科学确定候选学校。确定候选学校时,既不能脱离实际,求全责备,也不能迁就照顾,降格以求。申报具体条件按《*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基本要求和评估办法(试行)》(教基〔20*〕32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评定第二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基〔20*〕652号)执行。候选学校的先期申报工作采用简易办法,省辖市教育局提交申报请示,附学校办学情况申报表(见附件二)和学校所在地普通高中整体发展情况表(见附件三)。请各地于3月底以前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文稿一并上报。超计划申报的,我厅一律不予受理。为统一标准,5个重点扩权县(市)候选学校计划包含在省辖市计划之中,具体分配办法由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协商确定。五、重在过程,适当增加评估次数。为了体现以评促建,今年过程评估由往年的1次增加到2次,第一次过程评估在4月进行,第二次在9月进行,以此督促各地加大创建力度,提高创建水平和质量。六、把握导向,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性普通高中要示学校发展水平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其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先进的办学思想,示教育理念之范;二是有一流的教学设施,示办学条件之范;三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作用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成效突出,示教育功能之范;四是管理水平较高,示学校管理之范;五是教学改革富有成效,示教育创新之范;六是教育质量优异,示办学效益之范;七是带动辐射其他学校,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范。就一所学校来说,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三个方面。各地在工作指导中,要突出实施素质教育这个重点,把握素质教育这个灵魂。七、规范程序,确保评审公平公正。第三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审仍采取“市级推荐、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省厅决定”的办法。具体方法仍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评定第二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基[20*]652号)执行。今年要进一步完善评审的程序和办法,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一是评选的政策、数量、程序、方法、结果等要透明,以体现公开;二是全省标准一致,体现公平;三是选聘素质较高的专家参评,人员组成要合理,还要请纪检监察的领导和公证人员全程监督,确保公正。各地、各学校要正确处理“名”与“实”的关系、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正确看待评审结果。入选较多的地方不要骄傲自满,要乘胜前进;较少的要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看到本地、本校存在的差距,不断总结经验。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化解矛盾,减少杂音。*

查看全文

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63号)精神,确保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我市普通高中实际,制定《*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并于2009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完整地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满足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需求,为所有学生奠定共同的发展基础。

2.选择性原则。赋予学校、学生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学有所长,促进学校办出特色。

3.科学性原则。按照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科目及模块。

查看全文

先进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考察情况

**年**月**至**日,由市教研室主任带队,部分区县教研室主任、普通高中教学副校长,市教研室高中教研员一行33人,赴**进行了为期6天的教育考察。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教育先进地区普通高中的办学情况,学习借鉴优质高中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的经验,解读先进地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高效率、高水平成功的原因与操作过程。通过听取教研室领导、学校校长介绍,实地考察了解、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座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我市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工作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全面提升我市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上篇概况与经验

一、重视教科研工作体系建设

**市教研室的教研、科研工作,组织体系完整,工作制度健全,常规工作开展有序。科研工作不搞纯理论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究。教科研课题坚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做到了教科类研究课题与教研类研究课题并举。教研室每年都根据教师的实际分不同的层次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二、扎实搞好市级学科基地建设

查看全文

县长在普通高中研讨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全县高中教学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动员各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干教师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刚才,几所学校的教干和教师代表介绍了各自行之有效的做法,谈了今后的打算;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可德同志就高三教学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局长就如何抓好高中教学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中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了高中教学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一中、二中、美澳学校均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县各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营造了良好外部氛围。高考期间,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视察高考准备工作,为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谐校园建设富有成效。各高中学校树立“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不断巩固学校管理年活动成果,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稳步上升。我县这几年的高中教学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甚至一年几个台阶,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高考成绩继续保持上行趋势,全县本科一榜进线1785人,在全市排名上升了两个位次。同时,有3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赢得了社会好评。

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县人民是满意的,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教干教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县高中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了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满意程度,办好高中教育任重而道远;三是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县高中教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步伐。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与实践

摘要:在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区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重要突破口,在建立区、校两级推进机制,规范学校组织实施,固化监督工作流程方法,用好评优评先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更新了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评价能力;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别与特色的普通高中校典型。

关键词: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区域组织与管理实践

一、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要求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办法。至此,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2017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五大方面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新政的一大政策承载制度,必须举全市之力去探索、开发,收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系统数据。实际上,清华附中早在2013年就率先完成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发,首先在清华附中一体化的5所学校试用,后来更多的中学先后加入试用行列,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北京市教委认为,该系统具有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与提高、实时监测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决策、指导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势,并于2017年在全市所有普通高中校正式推广使用。[1]为落实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2017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作为新高考第二批试点省市的一个大区,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海淀区教委、区教科院组织全区普通高中校规范、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全方位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推进

(一)基本思路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区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和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有益经验,全面实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和《*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方案(试行)》,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区特点的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体系,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提高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制定《*区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具有*区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构建我区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机制,着力提高学校课程管理及课程建设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举世瞩目,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但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这种新挑战,作出新的顺应性变革。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但国际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国家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跨入了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队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不仅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如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服务,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此,需要培养一支有建设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明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建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就需要培养有素质的新一代社会公民。

普通高中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中等教育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得到了大扩展,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从普通高中的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实践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困难和挑战。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经教育部批准,我省及我市将于2009年秋季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63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基本市情、充满教育活力、富有改革实效的*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湖北省“积极推进、点上突破、兼顾各方、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针,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科学有效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积极稳妥。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按照湖北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营造适合课程改革的社会大环境,积极学习和思考,调动一切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因素,抓住核心学科、抓好课堂教学,精心谋划,稳步扎实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意见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查看全文

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0年秋季开学全省普通高中将整体实施新课程改革,届时我市将有27所高中学校,一万八千余名高中新生将进入新课程改革。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10月14日召开了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暨规范办学行为工作会议,会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作了重要讲话,省教厅涂文涛厅长通报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准备情况,并对高中课改的总体工作和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作出了安排,省人事和财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也就涉及职能提出了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议,这是我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建丹局长就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和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作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希望大家按照市上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大跨越、大变化。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历程,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最大亮点;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已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幼儿教育走出低谷,办园规模不断扩大,保教质量不段提高;特殊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要求更高了,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期盼更高了。基础教育作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要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两个加快”,实现人力资源强市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民生问题之一,要实现“学有所教”,促进教育公平。所有这些都要求基础教育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公民素质,为人的终生发展,为培养具有现代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新时期我市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基础教育肩负的重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课程改革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反映国家意志,决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办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已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综观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确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