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清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5:00: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破产清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清算组组长在破产清算宣告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扭亏无望,2000年申报关闭破产,经省人民政府呈报国务院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列入2003年关闭破产计划,同年11月7日批准进入关闭破产法律程序。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两矿关闭破产申请,于2004年3月26日作出裁定,宣告两矿破产还债,并于9月30日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了破产公告。受省企业兼并破产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两矿关闭破产项目工作组、两矿破产清算组于10月12日进驻。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法院的指导监督下,在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清算工作组及各驻矿工作组自始至终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严格地执行中央11号文件规定的各项政策,依靠群众,秉公办事,解决了不少复杂问题,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破产企业财产安全,依法对破产资产进行了清理、审计、评估和处置、分配,报请法院按期终结了破产程序,保证了银行核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职工安置工作按计划稳步进行,有效资产重组已完成,社会职能移交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职工情绪比较稳定。关闭破产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X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日下达破产终结法律裁定书。今天我们召开破产终结总结大会,主要是回顾清算(工作)组自关闭破产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就后期收尾工作做建议安排,合衷共济,圆满完成关闭破产各项任务。

一、进驻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依法接管破产企业

一是通过法院及时确认了清算组成员,为确保两矿破产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X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省委、省政府“9、14”协调会议精神,10月10日依法指定成立了两矿破产清算组及成员,明确了清算组的内设机构与职责范围,清算组于10月12日进驻,及时聘用了清算组工作人员,在聘任了32名同志,于10月13日派出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进驻破产企业。14、15日分别召开宣告大会后,清算组在法院的监督下,全面接管破产企业的全部行政印章、各种证照、各类文书档案和全部资产,并进行了了帐物的核对清理,列出明细清单,办好了交接手续,并予封存。

二是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两矿破产宣告大会召开后,为加强对两矿关闭破产工作的领导,于18日实行了关闭破产项目工作组与两矿破产清算组集中合署办公,并设立了综合协调、职工安置、资产清算、资产重组、财务、社会职能移交和宣传稳定等七个专业组,明确了组领导和人员分工,对各组的职责范围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都进行了具体明确。

查看全文

企业清算委员会破产申请书

申请人:(基本情况)

委托人:(基本情况)

申请事项:

申请宣告ΧΧ公司破产还债。

事实与理由:

(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并应当证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清算委员会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等)······

查看全文

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解决对策

摘要:破产清算会计是会计领域中的一个特殊岗位,其本身任务内容不多,但在企业破产清算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后的利润,确保企业还有翻身的可能。但我国企业始终没有注重破产清算会计的建设,盲目地认为企业发展一定是稳步向前,不需要准备破产相关工作。因此,只有在企业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企业才会匆忙进行破产清算会计建设,导致实际的破产清算工作效果并不好,甚至损失更加严重,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破产清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展开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破产清算会计;会计监督机制;财务信息透明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非常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都开始关注市场的客观规律,但因为市场规律不可控,所以企业发展难免会遇到危机。一旦企业面临破产的局面,就需要做好破产清算工作,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损失。但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平稳的,不需要过多考虑破产方面问题,从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破产会计的建设。虽然在破产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会计事务所来完成破产清算工作,但一般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很难做到对会计行业止损,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因此,企业需要正视破产清算会计的重要性,即便不建设单独的破产清算会计岗位,也需要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了解破产清算工作的内容,从而在破产环节能提升清算效果。

二、当前破产清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监督力度不足

查看全文

破产清算会计理论问题透析

摘要:继《企业破产法》和《公司法》之后,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了《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破产规定》)。由于破产清算会计原理与常规会计原理大不相同,因此,破产清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必然与常规会计核算不同。国家有关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有1997年财政部制定的《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然而在目前会计实务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企业破产清算会计目标冲击

0引言

企业破产清算必然会引起相应的会计问题,但讫今为止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破产清算的会计准则,也未形成系统、完整、公认的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

1破产清算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学科领域最基础的观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用途;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持续经营下的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而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其会计目标尽管仍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与持续经营下的会计目标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破产清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无论在提供信息的内容上,还是提供的对象、用途上均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

查看全文

破产清算税收优先权研究论文

「摘要」破产清算中的税收优先权是指在债务人破产还债的情况下,国家作为税收债权的债权人享有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的权利。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了税收优先权的范围和法律地位及其与其他优先权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破产清算;税收;优先权「正文」

破产清算是指在债务人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或无力清偿其到期债务的情况下,依法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一种司法偿债程序。这种偿债程序的基本目的是强制地将债务人的财产加以变卖并在债权人之间实现公平分配。一般而言,在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场合,债务人所欠债务多种多样,其中也会涉及到税收债务。由于税收债务的债权人是国家,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传统的破产法理论及制度一般赋予税收债权以优先权,即当税收债权与其他债权并存时,国家作为税收债权的债权人享有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的权利。在我国,现行破产法及税收征管法也有类似规定。但由于理论上的一些误区及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与不完善,税收优先权的实现存在许多实践上的障碍。本文拟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破产清算中税收优先权的范围

税收优先权是以存在税收债权为基础的。在破产清算中,国家税收债权可能包括两部分:一是破产宣告前形成的税收债权,一是破产宣告后形成的税收债权。破产宣告前,债务人并未真正进入破产程序,税收债权的产生依据主要是债务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纳税主体是债务人;破产宣告后,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税收债权产生的依据主要是清算组变卖债务人的财产及维持债务人必要的产品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其纳税主体是清算组。

上述税收债权,既包括债务人应缴纳的税款本金,还可能包括因债务人迟延缴纳税款本金而依法应缴纳的滞纳金,或因债务人存在偷、漏、逃、骗税等违法行为时税务机关依法作出的罚款。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税款本金和税收滞纳金及税收罚款是否都享有优先权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税款本金当然享有优先权,与税款本金相关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也应当享有优先权。因为税收滞纳金和税收罚款从一定角度而言都是对债务人违法的处罚,如果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处罚不能落到实处,不仅国家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害,而且将会有更多的纳税人无所顾忌地实施违法行为,从而给国家整体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失。也有人认为,税款本金享有优先权,但与之相关的滞纳金和税收罚款不能享有优先权。因为,如果税收滞纳金和税收罚款与税款本金一起作为优先债权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实际上等于分配了全体债权人的财产,或将对债务人的处罚转嫁到了全体债权人的身上。如此既不能起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作用,也违背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理念[2].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7月颁布的《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1条也规定,税收滞纳金和罚款是不计入破产债权的,即不享有优先权。

查看全文

企业破产清算法律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或是相关专业法律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破产清算中的法律风险,对于如何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从企业破产清算中可能会遇到的几种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法律风险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破产清算;法律风险管理

所谓的破产清算,主要是指在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形势下,根据破产法所规定的要求进行企业清算。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时难免会遇上一系列的法律风险问题而导致破产清算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所以说,如何更好地深入了解破产清算中的法律风险,以便有效的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破产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减少可能会产生的法律风险有其探究性意义。

一、企业破产清算的几种法律风险

(一)破产申请的法律风险

企业破产申请的危险可能存在债权人不具备破产申请资格。破产主体资格主要是指具有破产的债务人具有法律上进行破产程序的资格,若是债务人不具备破产主体资格,法院不能受理其案件。而根据我国的破产法规定,企业法人才具有破产资格。如金融机构虽然属于企业法人,但若发生破产对于社会的稳定及广大客户的经济财产都会造成极大影响,所以破产法对于金融机构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为其设定了破产前特别程序:金融机构的接托管程序,若是在被接管后仍然不能解除债务危机才能进行破产申请。所以,在破产申请时,必须正确判断其是否具有债权人申请资格,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查看全文

证券公司破产清算分析论文

一、建立证券公司破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完善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完整的证券公司退出机制包括多种退出方式,而破产退出方式是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破产就是彻底退出市场,对于极为敏感的金融业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破产总是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才实施。我国证券公司退出市场的方式近些年主要是行政性关闭等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化的破产方式。当然也有一些案例是在行政性关闭后走向破产的,但总的来说是行政主导型的模式。行政性关闭后,出了问题,人们往往还会去找政府,希望政府施以援手。政府若不解决,部分债权人可能会静坐、游行,现在还能看到这种现象存在。特别是一些未经许可的非法基金、非法证券公司、非法证券营业部被行政性关闭后,客户损失了钱就找政府,使政府因此应接不暇。另一方面,行政性关闭随意性很强,法律法规又跟不上,行政手段与司法发生争议时是否有效也很难说。这些矛盾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发挥证券公司破产在证券公司退出机制中的应有功能,改变以行政性关闭为主的处理方式,转向以市场化的破产方式为主的模式,其前提条件则是建立健全我国证券公司破产法律制度。

(二)有利于债权人保护之强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债权本身就表明了一种信用,不履行债务就是不讲信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而逃废债务的行为比较普遍,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破产责任制度、对欺诈破产和虚假破产的惩戒机制等,以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遏制各种逃废债的行为的发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

(三)有利于金融资产优化配置

查看全文

企业清算委员会破产申请书

申请人:(基本情况)

委托人:(基本情况)

申请事项:

申请宣告ΧΧ公司破产还债。

事实与理由:

(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并应当证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清算委员会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等)······

查看全文

申请债务企业破产清算在重组不良资产中的应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不良资产的方式很多,包括债务重组、资产出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破产清算等等。由于通过破产清算来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代价是最大的,如破产清算可能使由于经济周期而暂时陷入困境(并非没有扭转经营局面可能)的企业走入死胡同;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在破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导致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回收率很低甚至为零等因素,所以一直被认为是资产管理公司重组不良资产的最后手段,是不得已采取的重组措施。只有在其他办法收回债权无望的时候,资产管理公司才考虑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企业破产作为回收债权的措施。

一、金融机构选择申请债务企业破产方式重组债权的适用性分析

对债权人来说,通过申请债务企业破产清算能够得到的清偿非常有限。而且对于通过破产接收的实物资产,还必须妥善保管好相关的权属证明、尽快出售,这又将花费其一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加大了不良资产重组的成本,降低了资产重组效益。但是,为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降低不良资产的重组成本,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在一定范围内保障公平性和一致性,对一部分债务人申请破产应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选择。为了尽量减少债权损失,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破产重组债权资产时,尤其是以债权人身份主动申请债务企业破产时,应事前进行多种重组方案的对比分析,考虑资产的受偿情况及方案实施的各种结果和存在的风险,以确定是否采取破产方式。

(一)债务人确实经营不善,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没有发展前景、资不抵债,不能偿付到期的债务,继续经营无望。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但企业经营状况不能好转,而且有效资产会越来越少,对这些企业,与其继续任其浪费信贷资金、国家资产,不如实施破产更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回收的最大化。同时,申请这类企业破产清算对于警示企业经营者,保障债权人利益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正是清算才体现了债务硬约束的本质。

(二)债务人有逃废债务的倾向,通过申请其破产,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债权的回收

查看全文

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破产清算审计论文

一、资产类审计

(一)货币资金

破产企业的现金已移交给管理人,银行存款一般也已全部转入管理^新开设的账户。注册会计师应核对账面现金余额与管理人接收的现金金额是否相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转至管理人账户的银行存款金额是否相符。对于不相符的情况应查明原因,如属于单据未及时入账,应搜集未入账的单据并予以补入账;如属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账款不符,应按相应规定进行处理。在对货币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时,还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账外小金库,如以法定代表人、会计或是经办人的名义开立的存单、存折、银行卡等。如存在,应通过询问、调查、核对等方法,对上述记录的每一笔存取金额进行辨认,将其中属于破产企业的收支款项补记入账。

(二)预付、应收款项

注册会计师应对每一笔预付、应收款项发生的内容、余额、账龄等进行逐一审计确认。对于账龄在两年以上,并且已过诉讼时效的应收款项,应结合管理人清收货款的情况,对其中确已无法收回的,可由管理人出具说明后予以冲销;对于账龄在两年以内的应收款项,可采用检查、函证或是替代程序,并结合管理人清收货款的情况予以确认。在对预付、应收款项进行审计时,应特别关注在法院受理对该企业的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是否存在放弃债权的行为,并将已查实的上述行为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人汇报。

(三)存货、固定资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