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4:46: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破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破产企业特点构建破产会计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破产对会计要素划分的冲击;破产会计要素的构建;破产清算会计报表的框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划分的依据有两个、企业进入破产状态后,破产会计的目标表现为向债权人、人民法院、资产、负债、清算净资产和清算损益能够清晰反映清算过程和结果、资产是破产企业持有的用以在破产清算期内偿付各种债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破产资产的确认应符合确认标准、破产资产包括内容、负债是破产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偿付的债务、清算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所有者权益净额、清算损益是破产企业自破产宣告日起至清算结束日止的清算期间的清算成果等,具体请详见。
一、破产对会计要素划分的冲击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划分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适应会计揭示的需要;另一个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依据这两个标准,我国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但是,企业进入破产状态后,破产会计的目标表现为向债权人、人民法院。清算组等提供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破产债务偿付程度等信息,监督破产财产分配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同时,破产企业资金运动经过接管、变卖、清偿、分配环节,以清算资金偿付债务、分配财产后,资金运动终止。其资金运动在空间上没有依次性和继起性,也不可能产生经营成果。这决定了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已经不适应破产会计的需要,有必要结合破产企业运动的特点,重新构建破产会计要素。
二、破产会计要素的构建
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这一清算期间内,将实现破产的最终结果——法人主体资格消失、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变卖资产并偿付债务。因此,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是,资产、负债、清算净资产和清算损益能够清晰反映清算过程和结果,并构成破产清算会计报表框架的项目,这成为破产企业会计要素构成的内容。
(一)资产。资产是破产企业持有的用以在破产清算期内偿付各种债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归属对象分为担保资产、抵销资产、受托资产、应追索资产、破产资产和其他资产。担保资产是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抵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以债权抵销债务的那部分资产;受托资产是指破产企业在破产前接受其他企业委托,所有权属于其他企业的资产;应追索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他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资产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破产资产是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在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用以支付破产费用、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其他资产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专有、个人或社团组织所有的资产以及为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而限定的资产。
浅谈破产法对自然人破产保护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在国外普遍存在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简单探索了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对如何厘定自然人破产的条件以及对将来我国如何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并提出了相关具体的法律构想。
关键词:自然人破产;破产制度;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新破产法经过十余载的修订,终于定稿成律,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手捧新破产法,在欣喜之余,也略感惋惜,因为在立法过程中激烈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最终也没能被立法者所采纳,在新破产法中仍不见该制度的踪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自然人破产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它是普遍存在于各国的一项法律制度,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一致认可与赞同。
一、自然人破产的概念
同企业破产制度相同,自然人破产制度也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从罗马法时代开始,自然人破产制度就在不断进步与完善,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目前在各国的法制体系中,仍积极地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人破产呢?学理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不一。而问题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自然人”的范围如何界定,即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具有破产能力”这一问题,学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那么,什么是自然人破产能力呢?自然人破产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是指“作为民事主体之一的自然人在法律上所享有的被宣告破产的资格。”一旦一个人具有了该种资格,就意味着其被纳入了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受到破产法的调整。因此,享有破产能力是探讨自然人破产的前提。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例中,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学理上将自然人破产分为一般破产主义、商人破产主义和折中破产主义。在该问题上,笔者赞同一般破产主义的观点,并认为我国在设计自然人破产制度时,应采用一般破产主义,承认任何自然人都有破产能力。因为我国在传统上属于民商合一的国家,任何人均可从事商业行为,商人与非商人的界限并不严格、清晰,故我国没有建立商人破产主义的必要;此外,一般破产理论的适用范围最广,可使各类人群均能受到破产法的规制,有利于全面地保护各方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一般破产主义是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然选择。
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的制度诠释
【论文关键词】个人破产企业破产自由财产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因此,必须将个人破产立法制度和企业破产制度进行区别和差异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破产立法被优先确立,而后经过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出现,企业破产制度的出现使得破产立法进一步发展,而二者在适用上显然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从某些方面来看,虽然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在产生的根源、基本原理、原则、制度、程序上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因破产主体的不同,个人破产立法的适用主体是自然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等类型,而企业破产立法的适用主体则是法人企业,因此在适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法律特征,认识个人破产制度研究的独立价值,为我国今后设立个人破产立法制度提供研究价值。再者,区分两种立法的不同也同样可以说明我国今后设立个人破产立法断然不可直接套用企业破产立法的所有规定,也不可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直接照搬套用。本文认为,两者除了主体属性的不同之外,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价值目标不同
个人破产制度中的自然人一般都具有破产能力,即使该自然人是未成年人或者是精神病人,在民法学上这两类人也只是不具有行为能力,而具有权利能力,因此,无论是何种自然人群体都应当具有破产能力。自然人的破产权利能力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自然人的身份不因从事商行为而受到任何影响,都具有破产能力。但是,相对于自然人来讲,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则有所不同,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可以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者排出那些特殊行业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以达到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稳定国内安定团结的目的。这些特殊行业包括维持人民大众日常所需的行业,比如银行、保险、铁路交通、邮政通讯等。
二、破产原因不同
新破产立法中破产原因研究论文
一、破产原因概述
破产原因,也称破产界限,指认定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当事人得以提出破产申请,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作出宣告破产的法律事实。破产原因也是和解程序与重整程序开始的原因。对破产原因规定之宽严,不仅体现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及保护倾向与力度,而且可能影响到失业人数与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所以成为新破产法立法中的一个重要争议问题。
各国立法对破产原因的规定方式主要有列举主义与概括主义。前者列举规定表明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各种具体行为,实施行为之一者即视为发生破产原因。后者则对破产原因从法学理论上作抽象规定,通常概括规定的方式有:1.不能清偿;2.债务超过,即资不抵债;3.停止支付。我国立法采取概括主义。
多数采用概括主义的国家以不能清偿作为对自然人、法人普遍适用的一般破产原因,而以债务超过作为对资合法人、清算中法人、遗产等仅以有限财产为清偿保证、无人对其债务负无限责任的特定主体主动申请破产的特殊破产原因,目的是防止其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不适当地扩张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同时规定,停止支付可推定为不能清偿,以解决债权人申请破产时的举证责任问题。
通常认为,立法对破产原因的规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明确对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判断标准,使达到破产界限者均能及时、顺利进入破产程序;2.避免未达到破产实质界限的企业被牵连进破产程序;3.当事人提出破产申请时有易于举证的判断标准,利于其行使权利;4.法院有可迅速判断案件是否应当受理的可操作性标准;5.立法宽严之度符合具体国情和社会政策要求。
二、现行立法中的破产原因规定及问题
破产思想政治调研报告
为建立精干高效的核工业铀矿冶体系,确保军工和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中核集团公司党组在完成77个地勘单位属地化工作之后,决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再用3—4年时间对30多户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对非铀生产单位和民品有效资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重组改制,使少数保留的矿山企业和剥离的民品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从而使核工业整个铀矿冶系统实现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涉面广、操作难、震动大,直接关系到数万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关闭破产,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关系极大。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
在实施关闭破产工作中,职工队伍从整体上看,还是能够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支持企业改革的。但对关闭破产这样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变革,缺乏心理准备,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的思想状况经历了以下变化:
(一)恐惧期。不少人初听到关闭破产的风声时,谈“破”色变,谈“改”心跳,紧张、恐惧、悲观、抱怨。认为核工业职工为了国防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壮大国威、军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国家应该养起来;由于核工业过去是社会上羡慕的行业,待遇高、门难进,现在铀矿业走到关闭破产地步,大家心理不平衡、不理解,难接受。年轻力壮的担心关闭破产后的工作无着落,老弱病残的担心生活无依靠,希望哪怕继续苦熬也不要走破产的路。这些单位的不少领导干部也坐立不安,抵触情绪大,认为企业一旦破产,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二)疑虑期。关闭破产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大家普遍开始关注“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哪些优惠政策。有的职工关心提前退休退养的待遇是怎样规定的,能否解决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问题;有的担心一旦置换了国企职工身份,变成“社会人”,还能不能再就业,再就业谁来管;离退休职工担心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难以到位,降低收入,影响生活;担心现在没有解决医疗保险问题,企业关闭破产后,看病吃药无着落等等。
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的制度综述
【论文关键词】个人破产企业破产自由财产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因此,必须将个人破产立法制度和企业破产制度进行区别和差异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破产立法被优先确立,而后经过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出现,企业破产制度的出现使得破产立法进一步发展,而二者在适用上显然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从某些方面来看,虽然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在产生的根源、基本原理、原则、制度、程序上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因破产主体的不同,个人破产立法的适用主体是自然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等类型,而企业破产立法的适用主体则是法人企业,因此在适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个人破产与企业破产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法律特征,认识个人破产制度研究的独立价值,为我国今后设立个人破产立法制度提供研究价值。再者,区分两种立法的不同也同样可以说明我国今后设立个人破产立法断然不可直接套用企业破产立法的所有规定,也不可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直接照搬套用。本文认为,两者除了主体属性的不同之外,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价值目标不同
个人破产制度中的自然人一般都具有破产能力,即使该自然人是未成年人或者是精神病人,在民法学上这两类人也只是不具有行为能力,而具有权利能力,因此,无论是何种自然人群体都应当具有破产能力。自然人的破产权利能力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自然人的身份不因从事商行为而受到任何影响,都具有破产能力。但是,相对于自然人来讲,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则有所不同,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可以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者排出那些特殊行业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以达到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稳定国内安定团结的目的。这些特殊行业包括维持人民大众日常所需的行业,比如银行、保险、铁路交通、邮政通讯等。
二、破产原因不同
破产国企党建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现就在实施关闭、破产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实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一些资源枯竭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行关闭、破产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企业情况比较复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关系到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关系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实践证明,在实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是保证企业关闭、破产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党委和关闭、破产企业原上级主管单位的党组织,应当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在这些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实施关闭、破产企业的党组织要坚定地站在工作第一线,保证企业关闭、破产的顺利进行
企业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党的组织不能散,党的工作不能停,要把正确引导职工、保持稳定,保证关闭、破产工作顺利进行作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
什么叫政策性破产
自2000年以来,新破产法草案历经多次修改。在2004年6月财经委提交人大常委会的草案中,有关企业法人治理的条文已经相当充实。大体上讲,这些条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破产程序期间对管理层行为的限制,二是对破产程序开始前行为的追究。
目前,新破产法草案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其间,法律委员会对破产法草案做了一些改动。本文以下的论述和引用的条文,均以2004年6月财经委提交常委会的审议稿为依据。至于法律委员会改动后的条文,不妨等到新破产法正式颁布以后再作介绍和评论。
一、破产程序期间对管理层行为的限制
1、接管制度
草案设立了管理人这一法定机构。管理人由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任命。草案第23条规定的管理人职责中,第一项就是“接管债务人的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印章等”,接下来还有调查财产状况、决定内部事务和日常开支、聘用人员、决定营业、管理和处分财产、接受给付和参加诉讼等职责。为了保证这些职责的履行,草案规定了债务人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承担的一些义务。草案第18条规定,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日起,债务人的有关人员承担下列义务:(1)妥善保管其占用和管理的所有财产、帐册、文书、资料、印章和其他物品;(2)根据人民法院、管理人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3)列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4)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5)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经理等职务。这里所说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经人民法院决定,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
按照国际上使用的术语,上述义务中的前两项为“合作与协助义务”,第三项为“信息提供义务”,最后两项属于“附属义务”。关于合作与协助义务,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拟订的《破产立法指南草案》(2004年稿)指出:“为确保破产程序可以有效和高效率地进行,一些就一定程度内替换或监督债务人作出规定的破产法,对债务人规定了与破产代表合作和协助破产代表履行其职责的一项一般性义务,而有些法律则规定债务人不得作出可能有害于程序进行的行为。合作义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是交出资产控制权以及业务记录和帐册,从而使破产代表能够对破产财产实行有效的控制。”[8]关于附属义务,该文件指出:“一些破产法在债务人的合作与协助义务之外,还规定了一些附属义务。例如,这些义务(适用于自然人债务人,或法人债务人的管理人员和董事)可能包括(未经法院或破产代表许可)不得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债务人提出离开或被迫离开其居住地须通知法院或破产代表,必须向破产代表或法院披露所有往来通信,以及其他一些涉及个人自由的限制。对于法人债务人,还可对法人总部的搬迁实行限制,而破产法可以要求取得法院或破产代表的同意。这些限制可能极为重要,有助于避免因在破产程序启动后债务人离开营业地和董事及管理人员辞职这种通常做法而造成破产程序的中断。这些附属义务如果列入破产法,应当与其基本宗旨和给予合作的一般义务这一种宗旨相应;这些义务也可能受到上述有关人权公约和协定的限制。”[9]
论企业破产损失分摊
一、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破产所有者损失承担的不对称性
在市场经济中,部分企业的破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企业破产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市场机制要求谁投资谁承担,但事实上,一般投资者只承担了一部分,即净资本部分,其余部分由信用机构和其他施信企业所承担。由于我国的信用机构绝大部分都是国家所有,国有企业又必占据相当的比例,结果企业破产的损失,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家承担的。
(一)空壳企业的破产损失分摊
设企业资产的构成中,自有资本的平均比重为e,信用机构的债权所占的平均比重为r,企业间的相互信用所占平均比重为S;国有企业资产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w。则若一国有空壳企业(指无产可破或扣除所欠工资和税款外没有剩余财产的企业)破产,国家作为破产企业所有者承担的资产损失比例L。由下述公式表示:
Lg=e+r+w×s=1-s+w×s…(1)
根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432-435负与624页,1998年全国工业的自有资本平均比重为e=36.26%,国有企业(以下均指工业企业)的e=35.93%,r=34.4%(其中工业长期贷款按短期贷款的比例计算),全国企业间信用占资产的平均比重为s=1-e-r=29·34%,s=67.84%(比值W为所有者权益之比)。假定信用机构均为国家所有(实际上国家占99%),国家承担的空壳国企破产的平均损失为Lg=35.93%+34.4%+67.84%x×29.34%=90.23%;而非国有空壳企业破产其所有者的平均损失仅为其自有资本部分ef(根据上述数据可算出为36.59%),显然,eg+r+w×s>ef,即一个国有空壳企业破产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所承担的损失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上看都大大多于非国有空壳企业所有者所承担的损失。
资源枯竭矿山破产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建国50年来,煤炭、有色金属和核工业矿山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一批矿山经过长期开采,资源逐渐萎缩和枯竭。企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有的长期停产,亏损严重,矿区职工生活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决定对一批资源枯竭矿山实施关闭破产。这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实现扭亏脱困目标的重大举措,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各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为了扎实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资源枯竭矿山实施关闭破产的政策规定
(一)关于在职职工安置
1.关闭破产矿山的全民所有制职工执行提前5年(男55周岁,女45周岁)退休的政策。其中,从事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的职工,可提前10年(男50周岁,女40周岁)退休。凡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不再享受其他安置政策,养老金发放标准按规定适当扣减。
2.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不符合前款安置条件的,可从以下两种安置办法中任选一种,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按每满1年工龄发l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一次性发给相当于企业所在地上年平均工资3倍的安置费,不再享受失业保险,自谋职业。安置费每人平均不足2万元的,可按2万元计发标准安排,具体发放时应体现工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