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3:56: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批判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批判性阅读策略培养分析
一、预测文本,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预测是指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文本内容进行预先推测。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标题或者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即教师利用文章的标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帮助学生获取文章体裁、主题和内容等相关的信息。学生在预测过程中,通过审题、判断、推理和创新等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推动理解和辨析能力的发展。如以译林版高二英语模块6Unit1Laughterisgoodforyou的readingstand-upforyourhealth一课内容为例,课文的标题分别为:Typesofstand-up,Afamouscomedian,Laughterisgoodforyourhealth。教师让学生根据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标题分别译为:有益身心健康的单口喜剧、喜剧的分类、著名的喜剧作家、笑有益健康。通过讨论,学生认为,根据三个小标题的内容,确定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其核心围绕喜剧展开,即文章的内容围绕喜剧的分类、著名喜剧作家的介绍、喜剧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而这些预测内容都是学生从标题的含义中拓展出来的。标题成为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的线索和方向,为学生阅读求知做好了铺垫。在预测中,学生还发现,这三个小标题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在阅读时可以不遵循逻辑顺序,有针对性地分部分阅读,有利于集中阅读注意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标题和小标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推测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信息,并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与想象,推测出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发散性思维。
二、质疑启思,深入剖析文本内容
质疑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展开分析和思考,从中获取对文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问启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一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让学生合理地利用批判性思维,将自己的思考引向深处,从而达到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二英语模块5unit3Scienceversusnature中的readingTheperfectcopy一课内容时,这是一篇科技性的报刊文章,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从文本信息中捕捉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克隆这一科学技术,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为此,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文中有哪些证据证明克隆胚胎是对人类有益的?哪些证据证明克隆胚胎是对人类的不尊重?你如何看待克隆胚胎对人类的影响?2.从文中找到克隆技术在动植物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教师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中探寻问题的答案,并生成自己的观点。学生以问题为驱动,结合文本信息仔细思考,并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中获取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在互动中,学生对克隆技术的使用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什么在植物上使用克隆技术就能造福人类,而在克隆胚胎上就是对人类的不尊重?),由此提出质疑:克隆技术应用在动物或植物上的局限性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无疑将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提升到了更高的认识层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深度,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评价文本,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评价是指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经济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也是最为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内容、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形成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总结、创造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译林版高二英语模块6unit2Whatishappinesstoyou?中的readingThesearchforhappiness一课内容的教学中,文章以桑兰为主人公,介绍了其受伤前和受伤后心情上的变化,都是诸如“高兴”“幸福”等正能量的表现。而另一篇类似的文章“Flybacktohappiness”,同样讲述了一位运动员受伤前后的心情,但是却表现出了“沮丧”“消极”等负面因素,学生根据这两位主人公表现出的不同“感受”,探寻出现这种差异性结果的根源,并从中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的多样性:主人公文化背景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知不同、价值观不同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巧妙地将知识层面的学习上升到思维层面的锻炼,让学生在分析、推理、质疑和总结中,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图式结构体系,推动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课堂效率和教师批判性(反思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得到了70次课堂共计4826名学生的到课率、好评率、抬头率等数据和63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课堂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与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无关。抬头率与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呈强正相关。
【关键词】医学教师;课堂效率;批判性思维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医学教育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许多从事医学高等教育多年的学者都认为好的学风是提升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笔者兼职教学督导工作,在督导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长时间存在的痼疾,表现为学生参与度低,直观的现象就是听课时学生不抬头与老师进行眼神或语言的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有学者认为小班授课并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法(P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等课堂教学改革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良药,但近年来此类教学改革在地方医学院校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是PBL、CBL教学对教学硬件和教师的素养要求非常高,同时也无法纳入所有课程。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要想提高课堂效果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性思维又可称为批判性思维,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极其重要。为了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有效成长,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随堂调查获取了课堂效率的一些指标: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并通过对教师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调查来分析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力图证明提升医学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7个学期。专业:临床、口腔、药学、护理。年级:1—3年级。以上共70个班次,每班人数从42到132人不等,共计4826名学生、63位任课老师(有重复听课)参与了调查。(二)研究方法。1.调查工具与评定方法。满意率的统计:设不满意、比较满意、很满意三个调查项目,记为1、2、3分,由督导老师和随机抽取的学生代表(多于10人)现场打分,二者合计大于4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人数/学生代表数。到课率=到课人数/应到课堂人数。抬头率的计算:以上课第20分钟为计数时点,统计认真听课人数。抬头率=(课堂人数—低头人数)/课堂人数。教师填写彭美慈修订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意向问卷”。2.资料收集方法。每次督导组听课要完成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对教师满意率的评价工作,听课后,向任课老师发放批判性思维意向问卷,并收集任课教师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任职年限、课程类别(考试课或考查课)。(三)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各组间总分、各特质的平均数、标准差。设满意率为应变量Y1,抬头率为应变量Y2,出勤率为应变量Y3,以教师特征及批判性思维总得分和分项得分为自变量,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
二、结果
小学数学教育批判性思维培养
[摘要]为了革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和学生全面的人格,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某个判断或算法进行质疑、论证,以期获得清晰的概念或确定的算法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基于逻辑性标准、规则标准和事实标准,提出恰当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论证。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形成公正友好的心态。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数学文化
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某个判断或算法进行质疑、论证,以期获得清晰的概念或确定的算法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对象是处于待定状态的概念和算法,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概念和算法,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反省思维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批判的合理性依赖于进行反省的准则。
一、为什么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革新课堂教学文化的需要。传统的(包括当前)数学教学过程大抵是“记忆—模仿—训练”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对新概念的理解识记,然后学习有关新概念应用的例题,最后进行练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受众,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工业化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最快地最大规模地复制优秀的传统文化给那部分最适合接受的人。为什么要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环境培养的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倾向,而不是积极探寻和评价信息。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2]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难同步,因为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成熟程度与教师是不一样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生可以暂时记住教师上课所讲内容,或者做下笔记,课后去慢慢消化。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生可能就稀里糊涂地“体验”了一节课,而没有实质性的思维参与。在新型的课堂文化中,记忆加工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学习的材料还得经过精加工的过程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编码存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批判性思维,其目的在于不仅仅把课堂作为借以传播知识的空间,还把课堂作为生成知识的场域。因此,传统课堂的“记忆—模仿—训练”的模式被替换成了“探究—问题解决”的活动模式。(二)探究与创新的需要。对于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而言,创新能力是立于经济社会而不败的最重要的能力。而创新的能力不是凭空发生,而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探究的基础上,创新是探究的最高形式。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播,还应包括生成创造知识的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离不了批判性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由自然思维产生的概念和算法,其合理性尚不确定,这时候就需要对产生这些概念和算法的条件、材料和思维过程作出评估,进行反思。由此,思维过程从第一层次的自然思维过程进入第二层次的反省思维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各种纷乱的情景,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4]批判性思维就是反省思维的过程,是对思维的思维。批判的目的并不仅仅停留于质疑和否定,批判的目的在于对探究学习过程中待定的概念和算法进行反思分析论证,从而形成更好的判断。所以,批判性思维是探究过程的保障,是创新活动的准备。(三)培养全面的人格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的技能,还包括批判精神。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批判性思维对人的培养不仅在于技术能力方面,还着重于人的健康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1.开放谦虚的心态。批判性思维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已经形成的判断和算法进行反省的过程。有的学生过于自信,甚至是盲目,对已经形成的判断与算法不加审验,就以为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不适合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有可能在“质疑—讨论—再质疑—再讨论”的循环中形成合理的结论。为了形成最合理的结论,必须保持一种开放心态,自己质疑并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是接受别人的质疑。2.公正严谨的作风。如何对原有的判断和算法作出质疑,往往从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考虑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提出质疑,还要能够有根据地作出推理,进行论证。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摒弃那种大而化之、不经分析就匆匆定案的作风。3.友善宽容的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探究性活动是集体完成的,那么在此过程中,如果业已形成的判断和算法是由别人得出的,在提出质疑的时候,应该公正客观、有理有据,不能对他人有人身攻击。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处。所以,批判精神本身就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一点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批判性思维的准则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其基本态度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批判。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学生正处于思维习惯的成长期,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是创造型学生的共同特征。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各种思维品质中,缺乏批判性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敢于怀疑的胆识
大胆怀疑是创造性中最大的特征,敢于怀疑是独立思维的第一要素。在学生眼里,书本总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是不可否定的,对老师和书本充满了崇拜与信赖。这种“唯书是信,唯师是从”的思维定式,是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断判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惰性,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为克服学生思维的盲从性。在教学中,我淡化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更多的是提供材料,引发讨论,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对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多给以肯定和赞扬,尽可能多地给这种意识以呵护,即使是错误的怀疑也要给以鼓励,切不可当头棒喝,把这还处在萌动中的怀疑意识给打死。
如: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练习课,在图“”中找出有几个角时,我装作认真地数了一遍,然后说:“图上共有6个角。”大多数同学认同老师的说法,没有表示异议,而个别学生却嘀咕开了。我请他们发言,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数错了!是8个角。”其实,在孩子的天性中都有点批判精神,只是在“师道尊严”的压制下渐渐泯灭了怀疑的个性。我用赞赏的口气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并且语重心长地说:“刚才老师讲图上有6个角,很多同学相信了,是吧?老师讲的其他话你们也全都相信了吗?其实老师,书本有时也会犯错,只要你动脑筋去思考,就能指出其中的错,。发现错误的同学肯定是聪明的孩子。”
在布置练习题时,我常有意插入一两道不合理的题目,以破除学生头脑中“老师布置的题目一定能做”的想法。如:“同学们做了32朵红花,4朵黄花,还剩多少朵?”有的学生就打了个大大的“×”,指出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要么改成“一共有多少朵花”,要么改成“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几倍”……经常这样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不再轻易相信别人的结论,养成了敢于怀疑的胆识和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架设善于质疑的梯子
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维理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出示左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找原因,从而发现,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附图{图})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问题提法改变了,题目虽然不大,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的陷井,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
高中英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国内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的话题,其中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也日益凸显。目前,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值得教师们深入思考的话题。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要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能力和水平[1]。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眼光分析和解读文章,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出发,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渐意识到批判性思维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不同的学者对批判性思维有不同的理解,尽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到了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但目前学界却没有对批判性思维做出非常明确的解释。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某一种假设、想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结论的质疑和思考[2]。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你所相信的事物和你所做出的行为的合理的反思[3]。我国教育学家钟启泉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发现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的问题,并根据自身的逻辑积极思考的过程[4]。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认识,基于英语学科素养中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和看待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用思辨的态度评价和审视各种思想观点,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外语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
1.引言
自2018年初《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式起,各种外语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外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据此,各大学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就需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知识构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突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现状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Paul&Elder2006:20)。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933)就对批判性思维展开了研究,并提出“反思性思维(reflexivethinking)”这一概念。到了20世纪末,众多美国学者逐渐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加以探讨,并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必然条件,因而将其融入到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理念和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中。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刘儒德(1996;2000)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开始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意义和培养途径进行探讨;钟启全(2002)则对批判性思维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近年来,以文秋芳教授为代表的外语教育研究者力主将“批判性思维”译为“思辨”,但研究方法又不尽相同(文秋芳、刘润清,2006;文秋芳等2009;孙有中等2013)。2015年,以近10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基础,孙有中教授率队编写了《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从而将批判性思维与外语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国内外语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研究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趋势,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外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根据思维元素和标准,通过熟练分析、评估和重建进行自我引导、监督、修正以提高思维品质的能力(Paul、Elder,2008)。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培养。我国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努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遗憾的是,尽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然成为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外语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对问题得探究还停留在认识层面,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内教育者们处在探索阶段。
批判性思维训练大单元教学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迈进新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的我们,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客观规律,努力让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成为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常态时,引导学生以批判思维分析政治学科教材与教辅资料中的欠缺,客观批判同伴学习中的失误,勇于批判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从而提升其理性思辨水平,不断涵养科学精神,让学生早日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政治大单元教学;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属于典型的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能够积极反思、检查思维的过程。[1]这种优秀的思维态度和思维能力对于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竞争。对旧事物、旧思想的批判是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但是,当前中学生思维发展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思维表面性和片面性。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书、唯师、唯上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缺乏科学精神,在学习中不敢怀疑和批判,因而迫切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理性思辨能力,培养其独立人格,提升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一个课时为单位的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弱化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造成学科知识的碎片化,不利于政治学科科学思维的形成。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师生共研课标,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资源,统整学科知识、技能、情境、问题、活动、作业、评价等要素,确定大概念及子概念,以大单元为单位组织政治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治学科教师要着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理性批判政治学科教材与教辅资料中的欠缺,客观批判同伴学习中的失误,勇于批判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从而提升其理性思辨水平,不断涵养其科学精神,让学生早日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重点谈论在政治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伴学习中的失误和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辩证批判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抛砖引玉。
一、客观批判同伴在学习中的失误
(一)修正同伴的发言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常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后,学生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知识点,归纳出审题步骤和解题所运用的逻辑方法。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如下:教师放手不够,安排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多,导致学生相应的思维和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答不完整的,教师与其他同伴自然会补充,因而存在松懈和依赖心理,导致发言不准确、不完整;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书本上的概括性语言进行复述,还有部分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说半截子话的习惯,因而无法从自身思维角度准确流畅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性发言。对此,我们尝试实行全新的课堂助学形式,即“大家来找茬”,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修正同伴在发言中的失误,完善其他同伴的见解。[2]在开展有礼有节的“找茬”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意图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指出问题关键所在,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发言结构逐渐完整、条理更加清晰。他们既能准确提炼出探究问题中所蕴含的书本知识,还能总结出正确的审题步骤(先审设问,后审材料,由关键词或主体迁移出主干知识),归纳出常用的政治逻辑分析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辩证法、因果法、对策法和阶级分析法等)。
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然而,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面临“思辨能力缺席”的难题即英语语言能力强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力较弱。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和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创新教育的需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在讨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其中一个模块即商务知识与技能时,明确指出在系统掌握普通和专业商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1]LorinAnderson(1990)改进了Ben⁃jamin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了一个6级认知能力模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但是反思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其大量的技能课训练和少有的专业知识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和“理解”这两个最下面层面上。[2]批判性思维是分析和评价,是创新教育的需求。目前,极具专业特定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迅猛发展,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愈发必要。本文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综述
(一)起源和发展
西方术语CriticalThinking在国内主要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评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高层次思维。二十世纪初,批判性思维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其研究趋于完善,并且在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教育学与逻辑学领域引进批判性思维研究。而20世纪末期,随着“思辨缺席症”的提出,我国外语界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研究,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准的新兴专业,与传统的英语专业并列。接着便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例如,2012年集美大学的饶妙老师调查了该校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商务类学科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偏弱,学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先鹏和王关富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具有的优势,并探讨了其会面临的挑战。[3]
大学物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教学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重点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的人才,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大学多种学科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贯穿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本身性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设计;PREI教学模式;大学物理
罗伯特•恩尼斯(RobertEnnis,1987)对批判性思维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1]。它是一种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质问、评估、比较、分析、批判、综合信息以及开创替代已有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是跳出自我、反思自己思维的能力,是一个重要并通用的工具。今天,各个国家的竞争更是智力和知识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承担推进知识和文明重担的大学教育,必须是包括批判性思维的素质教育。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培养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炼出来的。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运动形式客观规律的科学,其中所有客观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无一不渗透着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大学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贯穿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对客观物理问题的分析、评价和拓展的过程中?使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惯性,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批判性思维[2-3]的培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过程具有以下4个特有的特点:(1)发现知识和质问;(2)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3)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4)想象和开创新知识。由以上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的出发点是对已有知识的质问,最终目的是对知识的创新提升。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知识之上的,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大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知识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本身。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最优化整合,根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把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例如把大学物理划分为:力学、振动、波动、波动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根据批判性思维过程的4个特点对教学知识模块一环扣一环的进行质问、批判和创新提升。比如振动知识模块的教学可采用图1一系列的质问、研究讨论、批判,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升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创新物理知识的目的。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交互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