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4 03:3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品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讨论数学教育中的品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任务,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性及必要性。数学教育学有责任从理论上对数学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数学素质的认识必然涉及到数学观,数学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等。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数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数学品质
在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应当把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本文仅就为高等教育中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数学素质教育
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素质应从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几个方面考虑,相应的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层面。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对大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才论文。
二、理想化的数学素质
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师情感品质研究
体育教师应具备期待之情
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高度期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效应,也是学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在体育课中,学生很重视体育教师的看法,学生对自己能力水平和掌握情况的认识也都来自体育教师的评判。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3]。高中体育教师的期待之情是学生心灵上的寄托,学生可以从高中体育教师的期待中找寻希望,获取力量、勇气和自信。高中体育教学的活动相对复杂多变且难度较大,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时,经常遇到瓶颈,此时学生也会产生退缩、消极等负面情绪,对掌握动作要领逐渐丧失信息,武断的以为自己不能完成,继而不愿意努力。面对这种情况,高中体育教师应运用自身语言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自信心,最终消除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此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运动项目,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参加高中体育教学的热情[4]。高中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期待之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积极上进的主要动力。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应相信学生,并期待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使学生充分信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加强高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体育教师应具备热爱之情
高中体育教师的热爱之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另一种是对学生的热爱。首先是高中体育教师对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要求体育教师既要付出体力劳动又要付出脑力劳动的教学任务,教学负担也相对较大。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肩负的使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高中体育教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执着和热爱,以自身为榜样,来感染学生,最终提高他们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积极性[5]。其次是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中体育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主要方式。高中体育教师在热爱学生情感的支配下开展体育教学,可以使体育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高中体育教师具备热爱之情,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反之,如果高中体育教师缺乏热爱之情,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对学生产生反感,学生稍有过失就严加呵斥,学生则会对高中体育教师产生厌烦心理[6],进而造成高中体育老师与学生关系相对紧张,最终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从而阻碍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和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师应具备愉悦之情
高中体育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进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具有重要意义。高中体育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开展高中体育教学,不配,并且通常是情感支配理智大于理智支配情感。因此,高中体育教师更应在正面情感的影响下开展体育教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取得高中体育更好的教学成果。高中体育教师也是普通人,不能持之以恒的保持愉悦情感,也会遇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各种干扰和冲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悲伤、烦恼、激动、忧愁等负面情绪。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有效的表达正面情感,反而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自信心,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学变得压抑、沉闷,最终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7]。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养成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愉悦的表情表达教材所传递的情感,使教材可以更加有效的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8]。高中体育教师通过运用愉悦的情感及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以及内化效率,在健全学生心智的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品质
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是立身之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而,加强对孩子诚信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每个父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家庭对孩子诚信教育的意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儿童诚信教育势必先行。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起始阶段,也是建构诚信品质的奠基时期,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家庭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于儿童诚信教育的影响最大,时间也最长。假如在这个时间段能通过家庭教育为孩子的诚信品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现代诚信观,进而为将来道德素质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途径
1.转变观念,给予孩子尊重。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难看出,孩子虽然还小,但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如果他们幼小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极有可能表现出不诚信的言行。无数的真实案例也证明,独裁专制的家长常会用呵斥、命令、威胁甚至用武力去制服孩子,这样不但解决不了孩子存在的问题,还极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家长应意识到,只有民主、平等、愉悦的家庭氛围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这也是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客观条件。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帮助,使孩子充满自信,大胆地探索周围的环境。2.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平时的言行举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抱怨对某某的不满、对工作的不满、对生活的不满,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抱怨的人,他就只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以自我利益衡量得失,这样的人在未来社会是无法立足的。相反,如果父母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总是提及某个朋友的优点,做什么事情的乐趣,那么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学会了如何去评价她的同学,她的内心就是积极健康的,她对别人也都是真诚的。3.制定规则,赏罚有度。父母要想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孩子,就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制定规则,让孩子去遵守诚信守则。通过规则,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加强孩子在规则范围内的践行意识,培养孩子自觉守信的好习惯。当然,制定出的规则不仅要求孩子做到,父母也要一同做到。而在孩子的诚信品质培养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也不要急于批评,可先了解事情发生的成因,进而帮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惩罚,但惩罚一定要有度,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保证以后绝不再犯。当然,如果孩子平时表现良好,父母也应给予恰当的表扬与鼓励,进而加强孩子的行为意识。4.父母要学会适度许诺。在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也应该慎重承诺,同时要学会适度许诺。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观念,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比如说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给买玩具,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印“奖章”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是“诚信”履行诺言了,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功利,不利于其长期的发展。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重视与孩子之间的约定,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诚信。
总之,成功的家庭教育不应只着眼在学习上,更多地应该落实到为人处世上。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抓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抓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将会伴随孩子一生,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平日里就要加强学习,不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习科学育人知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引领育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而形成的廉政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以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塑造人、感染人。为此,首先要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密切联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其次,要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涵养、日常行为、团学自治等方面入手,探索以廉政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廉政文化;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引领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可以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土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为核心,廉政价值为载体,廉政信仰为支柱,以知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1]。廉洁政治不仅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员教师队伍先进性的必备条件,廉洁品质也是衡量学生“成功素质”的重要指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更是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必要途径。只有在廉政文化视域下,将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落实在常态化德育工作中,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在目前高校的育人体系中,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薄弱环节。许多学校认为,廉政教育只是教职工的事,甚至只是教工群体中的领导干部的事,学生还没踏上社会,未从业从政,便不在廉政教育之列。这是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在校期间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廉洁品质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必要的廉洁素养,而且是为其未来的人生尤其是职业生涯,奠定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此,高校急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浓郁的思廉、尚廉、践廉的氛围,通过以文感人、以文化人的特性,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逐渐养成。
一、对于“廉文化”概念的解读
(一)廉文化的内涵:“砥砺廉隅”是必须弘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廉”是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种情怀。《说文解字》中说:“堂之侧边曰廉。”房屋的边为“廉”,角为“隅”,有个成语叫“砥砺廉隅”,即形容有棱有角、正直不阿的做人准则。“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唯廉,一身正气;唯洁,两袖清风。“廉”是君子修身正己的拳拳操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谦谦君子、淡泊如水、节俭勤勉、穷且益坚,这些都是廉之本色。“廉”也是一种恪尽职守的实践情怀,宋代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正廉洁自古是对官声的最好褒奖。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经数千年传承,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集中体现在当代个人修身、为人处世、廉洁从政、治国理政等方面。从古代的十大廉吏到今天无数勤政为民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们都是克己奉公、激扬正气的典范与榜样。他们廉洁品质的奉献,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不计个人私利,是“砥砺廉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诠释。(二)廉文化的载体:以“莲”喻“廉”促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象化。文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借助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具象化,使之可观可感,更贴近于生活。而“莲”正是廉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花有花的品性,人有人的性格,既有谐音之美,又可以精神类比。莲花并没有选择在最干净的地方开花,而是在淤泥中扎下根来,选择了最需要它的地方。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多么内敛正直、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莲”乃花中君子,“廉”为人之正品。莲之美,在于洁;廉之美,在于正。所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莲”与“廉”有着太多共通之处。以“莲”喻“廉”,正是为了达到以“莲”倡“廉”的目的。通过深入挖掘莲文化的廉洁内涵,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观莲、赏莲、品莲过程中,引导广大党员读廉、思廉、悟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讲廉、时时思廉、处处守廉的良好氛围,持续营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如此基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来提炼和体现廉文化,使得廉文化更深入人心。(三)廉文化的特性: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产物。廉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它首先具有政治属性,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坚持廉洁政治建设与文化环境建设并重,并增强两者的互动与交融。在立德树人的高校语境中,则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的紧密结合,而始终以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为中心,将各方面力量都调动和凝聚起来。从以文化人的角度讲,主要是通过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各种文化活动实现的。环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以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特点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高校不仅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经典中“廉”的要素,作为塑造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丰富教材,更要加强时政教育,大力发挥廉政文化在新时期的教化功能。从思政育人的角度讲,则是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乃至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最终有利于良好的教育氛围的形成。如此结合廉政文化的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方能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将廉之要求融入到学思践悟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廉文化的功能: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举措。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落实。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各高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廉”不仅是不贪不腐的独善其身,而且更要能够兼济人民,有担当、有建树、有作为,肩负起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思廉”是深树“廉”之意识,“尚廉”是厚植“廉”之风气,“践廉”是争创“廉”之作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廉是立身之本,是新时期的文明标尺,更是我们共产党员信仰之基、精神之钙、思想之舵。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作为教师,更要体现爱岗敬业、廉洁施教的师德风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廉洁之爱面对学生,才能放空功利心理,摘下有色眼镜,做三尺讲台上的一朵莲花,慎微慎独,香远益清,春风化雨。
二、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重要意义
心理品质教育教学论文
——学习《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部分的体会
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语文教学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摘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背景分析法、拓展法、比较法、辩证分析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教育;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勤奋向上的教育。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且不说所有的名人大家都是经过不懈的勤奋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就让我们看一看那些直接劝人努力学习,用勤奋用汗水求得进步的文章吧!《墨池记》中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我”“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饰豪华”终有所为;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2、谦虚谨慎的教育。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石钟山记》中作者考察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象《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象《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医学生感恩品质及感恩教育论文
一、感恩品质现状分析及原因分析
1.感恩品质各因子总体情况
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为五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感恩品质水平更高,为了考查学院学生感恩品质的整体情况,本调研选取各因子间均值进行了对比,从各因子均值分布情况来看,学生感恩品质总体情况良好,各因子的均值都在3以上。其中,均值最大的因子是感恩父母,最小的是亏欠感。就感恩品质的内容而言,相比之下,表现较弱的依次为报恩、记恩、施恩、亏欠感四个因子。而在感恩对象上,对于父母的感恩程度明显高于对老师的感恩。从各因子均值来看,医学生感恩品质的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从各因子均值的分布情况可看出,识恩的均值要高于报恩、记恩、施恩的均值。这说明,学生可以感知到他人给予的恩惠,但在报恩、记恩、施恩等外在的行为与其其因在的感知并没有形成一致,还存在“重体验、轻行动”的情况。
2.感恩品质在年级上的差异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报恩、感恩父母、珍惜感、施恩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我们发现,在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首先,随着年级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交际范围及交往深度都在不断增长,他们可能会接受更多的他人给予的恩惠,对于他人的恩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也更深刻。这也包括对来自父母的恩惠的感知与理解,随着成长,高年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感恩体验。此外,高年级学生离毕业、就业等关键时刻越近,心理压力也越大,会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珍惜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恩惠。其次,高年级学生比新生更多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在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会得到感恩实践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这也是高年级学生在报恩、施恩两个因子上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医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
一家园共育,合力培养
心理学的“首印效应”是指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幼儿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期,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关键期。幼儿随着活动范围和认知领域的逐渐扩大,求知欲和自主探究欲愈发强烈,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引导。因此,幼儿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上、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如:秩序优良、生活自理、做事认真、有条不紊、观察细致、善于分享、协商合作、喜欢探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感恩孝道等等。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好能自然地迁移到家庭生活中。幼儿教师应经常性地与每位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帮助和指导家长制订幼儿在家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尽力遵照执行,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幼儿园也可通过半日观摩、家园亲子联谊活动、春游、秋游、采摘、趣味运动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健康、快乐、聪明、活泼、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真诚、负责、探究、合作、分享的优秀儿童。
二执行常规,精心培养
每个班级的三位幼儿教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执行对幼儿的各项常规培养。由于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制定细致的规则,对幼儿进行科学、细心地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清楚和明白规范的作用,努力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可针对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对幼儿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也可加深幼儿的记忆,努力养成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意识。
三多加鼓励,正面培养
心理学指出:强化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强化越及时,效果越大。因此,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积极表现,均应给与及时的、正面的肯定、赞扬、奖赏等正强化。在幼儿园,因为有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强化激励措施,所以,幼儿就能够轻松地养成不挑食、不浪费、不乱丢垃圾、准时上床睡觉、不大声讲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爱护玩具、物归原处、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相互学习、友好分享、学会商量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国家颁布的保护幼儿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师德为重,对幼儿的五大领域全方位教育,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开心、快乐的成长环境。
结合教育方式有效提高学校文化品质
摘要:学校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一个班级应当有一个班级的文化,一个教研组应当有一个教研组的文化,一个部门应当有一个部门的文化,而各组成单位的文化又从属于学校整体的文化。学校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呢﹖本人认为通过整合而生,与环境文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等整合,通过活动和研究,丰富和提高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文化等,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学校文化品位
文化,对一个单位来讲,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形成的一种习惯、现象、规范,而这种习惯、现象、规范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一年企业靠运气,三年企业靠领导,五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学校也同样如此,学校作为文化单位,其品位应该是文化品位。实质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活动,一个学校要成为一所人心思进、长盛不衰的学校,就要靠思想,靠文化。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走进一所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的学校,它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没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也没有华丽的办公室,但它会在你走进它的第一个瞬间,会给你一种厚实感,一种历史感。尽管没有人向你解释,叙说,你就是会感到它的沉稳、坚实。再经过认真地观察与聆听,你会发现,这个学校在很多方面确实有它的与众不同,确实有它的辉煌。而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反映,它是经过了无数领导、老师、工人、学生及社会人员多年的共同努力,秉承某种超前、扎实、朴素的理念和付出的心血而慢慢形成的。相反,有些有着华丽、漂亮外表的学校,有着绝对现代化办公、教学条件的学校,会给我们一种浮躁、轻浮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文化反映,只不过这种文化是一种畸形的文化罢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的发展进步过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的过程。学校文化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它体现在环境文化、校园文化上,渗透在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中,浸润在教师、学生、管理文化中,各种文化的整合、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一、以环境文化凸显学校文化的内容
1、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为了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让教室成为学生真正温馨的家园,我们开展“书香满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包括班名、班牌设计、教室墙面布置、教室绿化、班级文化介绍等。“思学堂”、“书虫苑”、“紫竹居”、“馨香轩”、“博学斋”等一个个响亮而不凡的班级名字都是师生们共同讨论出来的,并请书法名家或学校的小小书法家书写并装裱好挂在门上,远远就能透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走进每一间教室,你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学习专栏所吸引,“班主任心语”、“苹果树”、“留下成功的脚印”、“青春键盘”、“成长展示台”等墙面布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班级介绍班级文化的小导游那落落大方的举止、纯正的普通话和富有班级特色的介绍,显示了各班学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