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骨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20:55: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平台骨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护理研究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5岁;闭合性损伤44例,开放性损伤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开导,加强护理,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2]。②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同时兼顾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管、神经、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②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随着麻醉药物的逐渐衰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有的烦躁不安,疼痛难忍,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手术患者。要教会患者学会放松,鼓励患者坚强勇敢,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同时给患者讲解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③引流管的观察:患者手术后,一般带有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及倒流。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④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其康复护理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锻炼时间于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行CPM康复锻炼,从0~30°,逐渐加大屈伸度数。为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可以髌骨按摩推拿,进行物理治疗。术后3~5天开始做卧位保健操,加强练习上肢肌力,对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患肢髋、踝、趾主动运动,均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开始,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关节无负荷的主动运动。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4个月~1年,平均8.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7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疗效结果为良好75例,较好2例,一般1例。讨论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因而,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其特点是属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加强锻炼。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为了术后尽早康复训练,必须有坚强内固定作前提,内固定是否合理坚强是康复训练必须考虑的。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早期心理康复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康复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个体化的训练,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查看全文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住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4例,Ⅵ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优良率为86.84%,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1例出现坏死缺损。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减少骨折块血运的破坏、采取正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若治疗不当,术后易致平台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疗效。笔者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闭合性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2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0~68岁,平均35.8岁。按Schatzker[1]分型,Ⅰ型8例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Ⅱ型12例为外侧平台劈裂加塌陷骨折,Ⅲ型5例为外侧平台塌陷骨折,Ⅳ型7例为内侧平台骨折,Ⅴ型4例为双侧平台骨折,Ⅵ型2例为双髁及胫骨干骺端骨折。合并伤:侧副韧带损伤3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6例。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7例,砸伤2例,平地伤1例。1.2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对于Ⅰ型无移位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Ⅱ型、Ⅲ型采取膝外侧切口,Ⅳ型采取膝内侧切口,Ⅴ型、Ⅵ型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侧或双侧切口。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检查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从半月板下方显示胫骨平台,切除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暴露骨折端,观察平台的塌陷情况,对关节面塌陷的骨折于胫骨近段撬起骨折块,整复关节面,临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缺损处嵌入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并行韧带修复。C型臂X线机观察复位满意后,取事先选好的松质骨螺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缝合冠状韧带,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及韧带。术后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1.3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于关节囊外放置引流,48h内拔除。所有患者48h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5d开始CPM机被动锻炼,有石膏外固定者3~4周后拆除行功能锻炼。术后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2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2]评分法,优20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6.84%(见表1)。1例差的病人为Ⅵ型骨折且伴开放性损伤,术后伴有骨折延迟愈合而造成膝关节僵硬,2例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皮肤坏死缺损,经皮瓣修复而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表1本组资料38例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n疼痛行走能力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分数(分)优20不疼正常正常正常正常27~30良13偶尔疼痛户外超过1h<10°>120°屈曲20°时不稳定20~26可3固定性疼痛户外15min~1h10°~20°90°~120°伸直不稳定小于10°10~19差2活动后持续疼痛仅能室内行走>20°60°~90°伸直不稳定大于10°0~103讨论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对位良好、活动正常和无痛)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主要目的,即是要求治疗达到解剖复位关节软骨面、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恢复下肢力线,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术后并发症[3]。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Su等[4]对3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满意率为87.2%,赵文明等[5]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功能满意率为88%,这与笔者本组的临床随访结果相一致。本组除8例Ⅰ型骨折采用经皮内固定外,其余3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近关节部解剖形状类似不规则的三角形,解剖钢板是按照胫骨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外形与关节部位骨骼外形匹配,能与骨面贴附,易于保持骨折复位,术中无须折弯塑形,可节约手术时间。钢板近端扩张部有多孔,能充分利用胫骨髁部固定空间,钉孔的特殊性形状及位置能保证螺钉向各个方向拧入,维持坚强的内固定,同时,钢板厚度较薄,可减少切口闭合困难。另外,解剖钢板形成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笔者在手术中尽量避免广泛剥离,以减少血供破坏。Ⅰ型骨折闭合内固定,血供破坏较少,效果均优。Ⅱ型、Ⅲ型、Ⅳ型骨折采用C型臂X线检查关节面,尽量避免切开关节囊。Ⅴ型、Ⅵ型骨折避免使用双侧切口,不进行广泛剥离。对复杂性骨折行三维CT检查。本组中的6例复杂性骨折均行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程度。骨折复位后行C型臂X线透视,以确保固定位置及复位良好,避免二次手术。本组38例患者无一例因内固定位置不佳而行二次手术。对于年龄65岁以上骨质疏松者或有骨缺损者,均行植骨。尽管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疗效。通过本组资料的随访,结合国内外文献,笔者体会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骨折复位的问题这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相关。张贵林等[6]总结了7种骨折手术复位不佳的原因:a)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连续性已恢复,但中心出现凹陷;b)骨折块本身有压缩,而手术时未将压缩翘起;c)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d)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e)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f)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g)骨折端过多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笔者认为应用三维CT正确显示骨折的特征,准确判断骨折的性质和程度,是取得手术满意疗效的前提,手术时严格依据骨折的临床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彻底清理骨折创面、在直视下撬拨复位胫骨平台关节面并充分植骨,以提高骨折复位的满意度。3.2年龄与骨质疏松的问题骨质疏松不能形成坚强内固定,是高年龄患者术后疗效较差的原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时,骨折往往成粉碎型,关节面塌陷严重,内固定效果较差。Ali等[7]对42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9%,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则全部失败,而60岁以下的患者及无骨质疏松或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21.6%。Stevens等[8]的报告则认为40岁以下的患者疗效较好。另外,高年龄患者的软骨退化快,易发展为骨关节炎。本组随访的38例中,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尽管笔者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并植骨,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3.3膝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问题解剖钢板内固定能形成较为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但过早负重可导致关节面塌陷,甚至内固定断裂。Ali等[7]报告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负重,8例失败,而另外36例患者在术后10周开始负重,失败率仅为25%。本组资料中的38例均在术后第2天行股四头肌锻炼,第5天行CPM机被动膝关节小范围功能锻炼。早期CPM锻炼能增加膝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利于关节面骨折的磨合,促进软骨再生,消除黏连,防止关节挛缩。使用CPM机时开始活动度应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CPM活动范围。笔者认为,术后16周禁止[1][2]负重行走,3个月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及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才能完全负重。对于高龄的骨质疏松患者及严重塌陷型骨折负重较晚,年轻患者则负重较早,平均约5个月。笔者随访的38例患者,均未出现因早期负重而导致的并发症。【参考文献】[1]SchatzkerMcBroom,BruceD.Thetibialplateaufracture.TheTorontoexperience19681975[J].ClinOrthop,1979,(138):94104.[2]RasmussenPS.Tibialcondylarfracturesimpairmentofkneejointstabilityasanindicationforsurgicaltreatment[J].JBoneJointSurg(Am),1973,55(7):13311350.[3]HahnPM.Currentprinciplesoftreatmentintheclinicalpracticeofarticularfracture[J].ClinOrthop,2004,(423):2732.[4]SuEP,WestrichGH,RanaAJ,etal.Operativetreatmentoftibialplateaufracturesinpatientsolderthan55years[J].ClinOrthop,2004,(421):240248.[5]赵文明,郭晓山,王振文,等.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3(2):9496.[6]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9221.[7]AliAM,ElshafieM,WillettKM.Failureoffixationoftibialplateaufracture[J].JOrthopTrauma,2002,16(5):323329.[8]StevensDG,BeharryR,MekeeMD,etal.Thelongtermfunctionaloutcomeoperativelytreatedtibialplateaufractures[J].JOrthopTrauma,2001,15(5):312320.

查看全文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内外两侧平台关节面呈鞍形。侧位观,平台关节面略呈凸形。正面观略呈凹形,胫骨隆突位于内外两侧平台之间,为非关节面区。此处由前向后顺序附有内侧半月板前角、前交叉韧带、外侧半月板前角、胫骨棘、外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和后交叉韧带。胫骨上端周围皮质骨较薄弱。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髁相对薄弱,暴力使两骨相撞时,常引起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外侧容易遭受侧方暴力,故多见外侧平台骨折[1]。

因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同时又常合并有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该部分发生骨折对膝关节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性都有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容易引起膝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血管等的损伤,因而更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可造成永久性病变,处理比较困难,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论。如果治疗不当,常易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要强调恢复关节软骨面的平整,正确的固定,保持关节稳定,同时积极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获得康复。

目前常用的胫骨平台分型是Schatzker分类:(1)外侧平台劈裂,无关节面塌陷;(2)外侧平台劈裂压缩骨折;(3)侧平台单独压缩;(4)侧平台骨折;(5)平台骨折伴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和髁的移位;(6)平台骨折伴干骺分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3年5月—2008年6月,治疗28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9~61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高处坠伤6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伤8例,其中四肢骨折3例,半月板损伤2例,侧副韧带损伤及交叉韧带损伤3例,并有多例合并软组织损伤,受伤入院时间2h~4天。骨折分类,按Schatzker分类,1型4例,2型5例,3型11例,5型8例。

查看全文

胫骨平台骨折半环槽外固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法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采取自身取髂骨植骨,6例采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骨折均能达到功能复位,随访达到8~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个月。无骨感染及关节僵硬。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植骨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稳固的固定,不影响软组织的外科处理,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少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早。有效的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的改变,避免了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植骨半环槽外固定架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骨折不愈合、创作伤性关节炎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1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架加自身取髂骨植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例,坠落伤12例,压砸伤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3例,Ⅴ型7例,Ⅵ型8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3例,均为Ⅱ度损伤。合并伤:半月板损伤4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均无血管损伤,入院时间均为伤后1~8个小时,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常规行X线和CT检查,以确定骨折损伤程度和需要固定的主要骨折块部位。对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的患者采用跟骨骨牵引勃朗氏架抬高患肢,并配合消肿药减轻水肿,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好转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后再予手术。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患侧大腿上止血带,膝部垫高,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采用膝前外侧切口或内侧小切口,有限暴露胫骨,从半月板下方暴露外侧关节面,直视下检查关节面塌陷情况,通过在塌陷平台下方3cm骨皮质处开一骨窗或通过骨折本身的裂缝用小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使关节面平整,临时用几枚克氏针固定关节面,用点状复位钳牵引复位,配合螺钉克氏针做有限内固定,骨缺损部位取自身髂骨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恢复平台高度。经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置半环槽与平台部,克氏针于平台下方1cm交叉通过半环槽针道,术中应避开主要血管和神经组织,对严重粉碎骨折不强求解剖对位,只要维持长度、纠正成角或旋转畸型、对线良好达功能复位即可。严重性开放骨折先行清创,清除严重污染及失活组织,再行外固定。周振宇等认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除半月板对于平台软骨面不利,应尽量避免切除半月板。对术中发现的半月板损伤,均用3-0可吸收线修补。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用经胫骨前内侧克氏针钻孔后用细钢丝固定,对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用1~2校拉力螺钉固定。

查看全文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住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4例,Ⅵ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优良率为86.84%,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1例出现坏死缺损。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减少骨折块血运的破坏、采取正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若治疗不当,术后易致平台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疗效。笔者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闭合性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2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0~68岁,平均35.8岁。按Schatzker[1]分型,Ⅰ型8例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Ⅱ型12例为外侧平台劈裂加塌陷骨折,Ⅲ型5例为外侧平台塌陷骨折,Ⅳ型7例为内侧平台骨折,Ⅴ型4例为双侧平台骨折,Ⅵ型2例为双髁及胫骨干骺端骨折。合并伤:侧副韧带损伤3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6例。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7例,砸伤2例,平地伤1例。1.2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对于Ⅰ型无移位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Ⅱ型、Ⅲ型采取膝外侧切口,Ⅳ型采取膝内侧切口,Ⅴ型、Ⅵ型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侧或双侧切口。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检查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从半月板下方显示胫骨平台,切除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暴露骨折端,观察平台的塌陷情况,对关节面塌陷的骨折于胫骨近段撬起骨折块,整复关节面,临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缺损处嵌入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并行韧带修复。C型臂X线机观察复位满意后,取事先选好的松质骨螺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缝合冠状韧带,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及韧带。术后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1.3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于关节囊外放置引流,48h内拔除。所有患者48h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5d开始CPM机被动锻炼,有石膏外固定者3~4周后拆除行功能锻炼。术后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2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2]评分法,优20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6.84%(见表1)。1例差的病人为Ⅵ型骨折且伴开放性损伤,术后伴有骨折延迟愈合而造成膝关节僵硬,2例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皮肤坏死缺损,经皮瓣修复而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表1本组资料38例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n疼痛行走能力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分数(分)优20不疼正常正常正常正常27~30良13偶尔疼痛户外超过1h<10°>120°屈曲20°时不稳定20~26可3固定性疼痛户外15min~1h10°~20°90°~120°伸直不稳定小于10°10~19差2活动后持续疼痛仅能室内行走>20°60°~90°伸直不稳定大于10°0~103讨论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对位良好、活动正常和无痛)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主要目的,即是要求治疗达到解剖复位关节软骨面、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恢复下肢力线,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术后并发症[3]。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Su等[4]对3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满意率为87.2%,赵文明等[5]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功能满意率为88%,这与笔者本组的临床随访结果相一致。本组除8例Ⅰ型骨折采用经皮内固定外,其余3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近关节部解剖形状类似不规则的三角形,解剖钢板是按照胫骨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外形与关节部位骨骼外形匹配,能与骨面贴附,易于保持骨折复位,术中无须折弯塑形,可节约手术时间。钢板近端扩张部有多孔,能充分利用胫骨髁部固定空间,钉孔的特殊性形状及位置能保证螺钉向各个方向拧入,维持坚强的内固定,同时,钢板厚度较薄,可减少切口闭合困难。另外,解剖钢板形成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笔者在手术中尽量避免广泛剥离,以减少血供破坏。Ⅰ型骨折闭合内固定,血供破坏较少,效果均优。Ⅱ型、Ⅲ型、Ⅳ型骨折采用C型臂X线检查关节面,尽量避免切开关节囊。Ⅴ型、Ⅵ型骨折避免使用双侧切口,不进行广泛剥离。对复杂性骨折行三维CT检查。本组中的6例复杂性骨折均行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程度。骨折复位后行C型臂X线透视,以确保固定位置及复位良好,避免二次手术。本组38例患者无一例因内固定位置不佳而行二次手术。对于年龄65岁以上骨质疏松者或有骨缺损者,均行植骨。尽管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疗效。通过本组资料的随访,结合国内外文献,笔者体会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骨折复位的问题这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相关。张贵林等[6]总结了7种骨折手术复位不佳的原因:a)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连续性已恢复,但中心出现凹陷;b)骨折块本身有压缩,而手术时未将压缩翘起;c)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d)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e)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f)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g)骨折端过多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笔者认为应用三维CT正确显示骨折的特征,准确判断骨折的性质和程度,是取得手术满意疗效的前提,手术时严格依据骨折的临床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彻底清理骨折创面、在直视下撬拨复位胫骨平台关节面并充分植骨,以提高骨折复位的满意度。3.2年龄与骨质疏松的问题骨质疏松不能形成坚强内固定,是高年龄患者术后疗效较差的原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时,骨折往往成粉碎型,关节面塌陷严重,内固定效果较差。Ali等[7]对42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9%,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则全部失败,而60岁以下的患者及无骨质疏松或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21.6%。Stevens等[8]的报告则认为40岁以下的患者疗效较好。另外,高年龄患者的软骨退化快,易发展为骨关节炎。本组随访的38例中,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尽管笔者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并植骨,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3.3膝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问题解剖钢板内固定能形成较为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但过早负重可导致关节面塌陷,甚至内固定断裂。Ali等[7]报告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负重,8例失败,而另外36例患者在术后10周开始负重,失败率仅为25%。本组资料中的38例均在术后第2天行股四头肌锻炼,第5天行CPM机被动膝关节小范围功能锻炼。早期CPM锻炼能增加膝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利于关节面骨折的磨合,促进软骨再生,消除黏连,防止关节挛缩。使用CPM机时开始活动度应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CPM活动范围。笔者认为,术后16周禁止[1][2]负重行走,3个月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及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才能完全负重。对于高龄的骨质疏松患者及严重塌陷型骨折负重较晚,年轻患者则负重较早,平均约5个月。笔者随访的38例患者,均未出现因早期负重而导致的并发症。【参考文献】[1]SchatzkerMcBroom,BruceD.Thetibialplateaufracture.TheTorontoexperience19681975[J].ClinOrthop,1979,(138):94104.[2]RasmussenPS.Tibialcondylarfracturesimpairmentofkneejointstabilityasanindicationforsurgicaltreatment[J].JBoneJointSurg(Am),1973,55(7):13311350.[3]HahnPM.Currentprinciplesoftreatmentintheclinicalpracticeofarticularfracture[J].ClinOrthop,2004,(423):2732.[4]SuEP,WestrichGH,RanaAJ,etal.Operativetreatmentoftibialplateaufracturesinpatientsolderthan55years[J].ClinOrthop,2004,(421):240248.[5]赵文明,郭晓山,王振文,等.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3(2):9496.[6]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9221.[7]AliAM,ElshafieM,WillettKM.Failureoffixationoftibialplateaufracture[J].JOrthopTrauma,2002,16(5):323329.[8]StevensDG,BeharryR,MekeeMD,etal.Thelongtermfunctionaloutcomeoperativelytreatedtibialplateaufractures[J].JOrthopTrauma,2001,15(5):312320.

查看全文

异形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研究论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目前临床上大都采用Schatzker分型。本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对SchatzkerⅤ、Ⅵ型平台骨折患者21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7~48岁;车祸伤16例,重物砸伤3例,坠落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Schatzker分型:Ⅴ型17例、Ⅵ型4例。其中2例原有糖尿病病史。

查看全文

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加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今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加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2~83岁,平均63.3岁。致伤原因:车祸5例,高处跌落4例,自行摔伤7例,其他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6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骨折7例,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2例,均为股骨髁上骨折。18例患者均获随访,对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进行记录统计,对膝关节功能疗效按Lysholm评分表评估,得出优、良、中、差的例数及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按Lysholm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4.4%。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关节镜技术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加上微创技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镜;微创技术;锁定加压钢板TreatingFracturesAroundtheKneewithArthroscopeTechnologyPlusFixingCompressedSteelPlatebyMicrowoundFANZhongming,CAOYang,WUZan,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heShibeiHospital,Shanghai20043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oftreatingfracturesaroundthekneewitharthroscopetechnologyplusfixingcompressedsteelplatebymicroincision.MethodsFromAugust2006,treatingfracturesaroundthekneebymeansofthefracturereplaceunderthemonitoringofarthroscopetechnologyplusfixingcompressedsteelplatebymicroincisionin18cases.11casesofmaleand7femalepatients;aged32to83yearsoldwithanaverageageof63.3.Injuryreasons:fivecasesbytrafficaccident,fourcasesbythedropfromheight,sevencasesbylosingtheirbalance,twocasesbyotherreason.Allareclosedtypefractures.Tibialplatformfractureof16cases,thetypeaccordingtoSchatzker:sevencasesoffracturetypeⅠ,fourcasesoffracturetypeⅡ,fivecasesoffracturetypeⅢ,twocasesofdistalfemurfractures,allarecondylarfracture.18patientshavefollowupsurveywithcarryingontherecordandstatisticsoftheirshortandlongtermcomplications.Evaluatingthetreatmenteffecttotheknee′sfunctionaccordingtoLysholmchartandobtainingthecasesofexcellent,good,medium,badandtherateoffineness.ResultsAllthepatientshadnosignificant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Evaluatingtheknee′sfunctioninshortandlongtermaccordingtoLysholmchart:excellentin15case,goodin2cases,mediuminonecase,finerateis94.4%.ConclusionForthepatientswithfracturesaroundtheknee,arthroscopictechniqueisaneffectiveauxiliarytreatmentmethod,plusingmicrowoundtechnologyandfixingcompressedsteelplate,patients′fracturesaroundthekneecanbetreatedwithsatisfactoryresults.Keyword:fracturesaroundtheknee;arthroscope;microincisiontechnology;fixingcompressedsteelplate伴随着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由工伤、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创伤,尤其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明显增多。膝关节周围骨折,尤其是复杂性骨折,多伴有关节软骨、韧带及半月板等的损伤,同时膝关节周围骨折大多是直接暴力所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是创伤骨科的一个难点[1]。我科于2006年8月以来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加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8例,临床观察及随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2~83岁,平均63.3岁。致伤原因:车祸5例,高处跌落4例,自行摔伤7例,其他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6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骨折7例,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2例,均为股骨髁上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4h,最长10d,平均5.8d。1.2内固定材料本组18例,其中8例采用微创稳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与传统加压钢板相比,主要设计改进是螺旋帽和钢板孔都带有螺纹,是本内固定系统的典型设计。10例采用国产重建锁定钢板,其设计特点也是螺旋帽和钢板孔都带有螺纹。1.3手术方法术中根据病情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在骨科手术床上。先冲洗关节内血块及细小骨折碎屑,然后进行关节内检查,判定关节内结构损伤情况。本组病例中2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有6例伴有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用丝线捆绑后,经隧道固定在胫骨结节内侧;损伤半月板根据情况行部分或次全切除。进一步清理关节,然后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使用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nimalinvasiveplateosteosytheses,MIPO)将锁定钢板插入并安置固定,必要时植骨。经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认真止血及分层缝合切口。1.3.1SchatzkerⅠ型骨折麻醉完成后,常规消毒,铺巾,驱血后上止血带,常规膝前内侧和前外侧人路进人关节镜和器械,关节内灌注液不用水泵而靠重力注人,以减少灌注液外渗而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检查膝关节内软骨、韧带结构及半月板损伤情况,先行处理好。冲洗血凝块和关节内碎屑后进一步检查骨折处移位情况,是否有半月板嵌人。如镜下发现关节面不能通过手法复位,可于胫骨结节外侧2cm处作5cm切口,将骨膜剥离器插入骨折间隙向外撬拨,解除骨折块之间的嵌压或使嵌入的半月板从骨折块之间脱出,内翻膝关节以复位骨折块。抽出骨膜剥离器,由外向内平行关节面打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由胫骨结节外侧切口处使用MIPO技术将锁定加压钢板插入并安置固定,再次经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与固定满意,拔出临时固定克氏针。1.3.2SchatzkerⅡ型骨折关节镜下关节内检查及损伤结构的处理方法同上。另于胫骨结节外侧2cm作5cm切口,撬开骨折间隙,于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塌陷的关节内骨块并取自体骨或人工骨植于下方骨缺损处。再复位外侧骨块,平行关节面打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安置固定方法同前。若植骨块影响外侧骨块复位,则可先复位外侧骨块,以复位钳临时固定,另开骨窗以植骨,然后再行固定。1.3.3SchatzkerⅢ型骨折关节镜下关节内检查及损伤结构的处理方法同上。在胫骨结节外侧2cm作5cm切口,剥离骨膜,关节镜监视下于此处向塌陷的关节面中央打入克氏针,针尖露出关节面0.5cm,用直径6mm空心钻扩大克氏针入口处骨窗,根据塌陷关节面大小用不同直径空心顶棒沿克氏针打击复位关节面,拔出克氏针,以自体骼骨修剪成小块状或人工骨植人骨缺损处,用顶棒打实,再用皮质骨覆盖骨窗。于关节面下平行打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安置固定方法同前。1.3.4股骨远端骨折本组仅包括单纯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髁间骨折,关节镜下关节内检查及损伤结构的处理方法同上。股骨髁间骨折首先整复好髁间关节面的平整,于关节面下平行打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临时固定,注意勿损伤神经与血管。锁定加压钢板安置固定方法同前。对于复杂的股骨远端骨折建议还是切开手术。1.4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抗感染和抗血栓治疗。术后24h床上伸屈患膝、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72h可让患者采用半卧位,根据骨折类型、术后骨折的稳定性、有无骨质疏松以及术后X线片的情况决定何时部分或完全负重。对稳定性骨折、骨质质量好、术后摄片显示骨折固定牢固、内植物位置好的患者鼓励尽早下地活动,对不稳定骨折或骨质疏松者先在不负重状态下功能锻炼,根据术后摄片及临床检查决定何时扶拐或借助步行器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全部负重。2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对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进行记录统计,对膝关节功能疗效按Lysholm评分表评估(包括术后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情况、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按Lysholm评分表评估近远期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4.4%。典型病例:沈某,女,51岁,胫骨平台SohatrkerⅠ型骨折(见图1~6)。3讨论3.1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现状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如果不能良好的诊治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乃至肢体残疾等严重后遗症[2]。对于有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目前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常规切开手术的膝前方人路必须切开冠状韧带掀起半月板才能很好暴露关节面,这势必加重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延长术后恢复的时间。因此疗效难尽人意,易导致畸形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3.2微创概念和技术的发展在过去20年中,骨折治疗最重大的进展之一是“生物学固定技术”概念的提倡[4]。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膝关节周围关节内和干骺端骨折的治疗从机械固定模式转移到生物固定模式,不再强调骨片间加压和骨折坚强固定,转而力求间接复位,恢复长骨的长度轴线排列和旋转对位,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方式,其中心是保护骨折端局部的血供,为骨折的愈合维持良好的生物学环境[5]。为此,微创的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目前骨折治疗的重要原则和手段。3.3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和优点关节镜辅助下完成股骨髁间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与固定,一改传统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股骨周围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点,即发现关节内结构的病变并作出相应处理。关节镜对关节内的检查较切开手术更为全面、细致。对于伴随的半月板、韧带及软骨等结构的损伤能在不加重创伤的基础上进行清创、修复及半月板部分切除等手术。关节镜对骨折块和关节面复位情况的监测也较传统方法更为直接,无须切开关节囊和损伤冠状韧带,而且其操作精细程度远较关节切开时高[6]。由于对关节内结构的破坏较小,术后的疼痛也较轻,具有微创切口、创伤小、出血少、围手术期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精髓[7]。3.4微创稳定系统特点和优点为了适应用于治疗骨折的微创技术,用于固定骨折的内植入物也不断得到改良、改进和更新。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的研发及其在临床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力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同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8]。它一改普通接骨板通过加压在接骨板和骨骼之间形成摩擦而获得固定的原理,在螺钉的头部和钢板的螺孔之间设计了互相匹配的螺纹,螺钉旋紧后,螺钉和钢板浑为一体,为骨折提供很好的角稳定性,其作用犹如安置在体内的固定支架。锁定接骨板只要求贴近骨面,可以不与骨骼接触,因此不需要严格塑型,安置时不必剥离骨膜,安置到位后又不会对骨膜施压,从而避免对骨膜血管的破坏,达到保护骨骼血运的目的。LISS是一种新型的钢板螺钉系统,20世纪90年代由Frigg等研制并报告,是AO组织为MIPO技术设计开发的内置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9],属于锁定加压钢板。与传统加压钢板相比,主要设计改进是螺旋帽和钢板孔都带有螺纹,螺钉拧入钢板孔对骨折进行固定的同时,钢板和螺纹之间通过螺纹进行了固定。固定后,钢板可不贴服在骨表面,螺钉和钢板之间连接锁定成整体,螺钉和钢板之间不会产生晃动,其固定形式相当与内置的外固定架,所以LISS又有锁定内固定架之称。LISS钢板是解剖型设计,每个固定部位有其相应使用的钢板。目前股骨远端钢板和胫骨近端外侧钢板两系统应用较为成熟[10]。LISS结合了生物固定与自锁内固定两种概念,是预塑形钢板与自锁螺钉的有机结合。通过设计的改进,LISS产生了如下四大特点:a)固定钢板的解剖型设计,使钢板与固定骨表面形态一致,术中固定时不必再进行钢板的塑形和预弯。同时钢板形态本身也可作为骨折复位的参考标志;b)在钢板固定后由于钢板与螺丝钉之间角度的固定,对骨折端内外翻的稳定作用增加;c)由于钢板螺钉的锁定机制,螺钉的松动机会大大降低;d)由于采用经皮固定技术及固定钢板与骨表面存在固定空隙,对骨折端的血供干扰小,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了需要植骨概率[11]。因而,LISS钢板达到了两大基本优点:a)远端锁定装置提供了更好的固定及远端骨折块的复位,特别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及远端骨折块较短的情况;b)固定物经皮置于肌肉下,不要大范围的剥离软组织与骨膜,减少了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的概率[12]。3.5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最初关节镜技术主要应用在较为简单的单纯劈裂骨折病人(SchatzkerⅠ型)。随着经验的积累,目前已用于劈裂伴塌陷骨折病人(SchatzkerⅡ型)。但对于复杂性股骨髁间及胫骨平台骨折,即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一般不适合应用关节镜技术。由于这类损伤通常引起肢体的严重肿胀,而关节镜术中的灌注液可能顺骨折间隙流人小腿组织间隙,从而更加重肢体肿胀,甚至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所以术中避免使用灌注泵,减小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从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的角度来看,比传统的方法不占优势,因为关节镜技术本身是操作精细,不是追求操作速度。另外国人盘状半月板的出现率极高,常常妨碍了对胫骨平台的观察,要更好的显露胫骨平台,须先行盘状半月板的次全切除。加之,锁定加压钢板较传统的钢板贵,也加重了患者的费用。然而尽管采用该手术技术治疗比普通治疗方法所需手术时间一般要长,手术费用增加,但从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手段这一角度来说,该技术的应用是有价值的。综上所述,该手术方法是基于微创技术和生物力学固定理念,将关节镜技术与微创技术及锁定加压钢板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以期最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旨在临床上探究一种疗效更好、后遗症与并发症更少的手术方式,为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及方法。【参考文献】[1]赵刘军,徐荣明,朱文杰,等.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9):588589.[2]王琦,蒋篧.老年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3):248250.[3]王秋根,谭瑞星.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252254.[4]RuediTP,MurphyWM.AOPrinciplesoffracturemanagement[M].Stuttgart:Thieme,2000:23.[5]罗从风,姜锐,曾炳芳.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241127.[6]赵金忠,盛家根,蒋篧.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0,6(3):154156.[7]张长青,曾炳芳.微创技术与创伤骨科[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195196.[8]盛加根,罗从风,曾炳芳.掌侧锁定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7):657659.[9]FriggR,A[1][2][3]ppenzesellerA,ChristensenR,etal.Thedevelopmentofthedistalfemur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J].Injury,2001,32(Suppl3):2431.[10]张力丹,王满宜,贺良.应用AO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创伤骨科论坛,2005,34(1):1719.[11]朱献忠,黄富国.LISS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6,21(1):203204.[12]KregorPJHughesJL,ColePA.Fixationofdistalfemoralfracturesabovetotalkneearthroplastyutilizingthe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J].Injury,2001,32(Suppl3):6475.

查看全文

胫骨骨折手术论文

摘要:将确诊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使用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皆获临床愈合,优良率87.6%。临床中注意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手术能达到优良的疗效。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2005年4月~2007年2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分析了胫骨平台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几个相关因素,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7.9±5.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4例,压砸伤8例;按Schatzker分型[1]: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V型9例,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侧副韧带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1例。

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据骨折类型采用前外侧、前内侧及前内侧前外侧联合切口。采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带垫圈的松质骨拉力螺钉12例倒L型钢板固定,T型钢板和高尔夫钢板加骨栓.螺钉固定20例。12例关节面复位后其塌陷>10mm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垫起。术后予以抗感染,3个月后根据骨折修复情况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查看全文

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胫骨平台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采取细节化手术室护理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手术、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缩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及康复时间,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利于疾病转归。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细节化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由外力作用下导致胫骨平台骨质连续性中断,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如钢板内固定术等,通过植入钢板帮助患者恢复胫骨平台连续性,改善临床症状[1]。但由于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如在手术中未采取适当护理,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2]。采取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对手术室内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3]。鉴于此,研究通过观察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指导未来临床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的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采取细节化手术室护理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4]:27例Ⅴ型,21例Ⅵ型;男30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2.43±3.18)岁;。对照组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29例Ⅴ型,19例Ⅵ型;男28例,女20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42±3.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等。观察组给予细节化手术室护理(1)手术前1d,由专科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内容,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向患者展示手术过程,同时对于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由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2)手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药品等,如监视器、关节镜、刨削系统等,同时对探针、刮匙、探针等较小器材进行清点并消毒。(3)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如姓名、手术类型、病情等。手术开始前,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连接动态血压心电监护仪(北京老同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72210538),对手术室温度进行控制,稳定在25℃左右。(4)手术中,将监视器放置于医师对侧,方便观察信息。同时将关节镜(国械注进20153223105,锐适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镜头连接好,并安装好冷光电源,在手术过程中依照医嘱对光源进行调整,以保障医师视野。(5)手术完成后,采用加压包扎的方式对患者患肢进行固定,并将患肢适当抬高。同时对于感染风险较高者遵照医嘱采取抗生素干预,定时对患肢进行观察并更换药物,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1.3评价指标(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2)护理满意度:出院前1d,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重测效度为0.83)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包括护理技巧、服务态度、对患者的关爱与沟通以及健康宣教内容与频率四个维度,共计100分,且可分为不满意(<60分)、满意(80-60分)、非常满意(>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肢静脉血栓、关节粘连、切口感染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创伤骨科中CT扫描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创伤骨科中的诊断学意义和价值。方法:比较12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CT扫描、CT三维重建,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意义及价值。结果:X线片是骨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易漏诊,不易确定骨折类型;CT扫描可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但不够直观;CT三维重建可显示骨关节损伤直观情况,成像效果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有一定的诊断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骨关节骨折CT三维重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加,骨关节损伤在临床就诊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如何在手术前对病人较复杂的骨关节损伤作出全面、直观的显示,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诊断学意义,可使医生避免术前漏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作者收集了12例复杂骨关节损伤的病例,行常规X线片,CT扫描,CT三维重建(CT—3D)检查,结合手术资料,比较三者的诊断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1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71岁。其中髋关节损伤5例,膝关节损伤3例,胸腰椎损伤4例。治疗前均行X线片、CT、CT—3D检查,X线片为常规正侧位片,CT为横断面平扫,CT—3D采用表面轮廓重建(SSD)。CT扫描仪为皮克PQ600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