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标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16:17: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评估标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公共政策成败的评估标准
摘要:公共政策的成败要通过公共政策中的政策评估环节检验。公共政策评估要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即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环节通过不同的评估标准判断公共政策成效,依据成效来判断公共政策的成败。当今中国生产力评估标准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政策评估标准。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评估标准生产力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而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这一概念表述了公共政策的主体、手段、目的,尤其突出其目的性。
公共政策的目的性表现在公共政策的成败上,这就使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缺少政策评估,一项政策就不能称之为政策。公共政策评估如何进行,即公共政策评估都有哪些标准,以此对公共政策成败做出判断,本文试就其作些探讨。
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的界定
尽管目前对政策评估的研究很多,但对于政策评估的概念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被绝大多数学者接受和普遍认同的定义。
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安全评估标准是对信息安全产品或系统进行安全水平测定、评估的一类标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并对这些标准的特点、应用方式、适用范围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讨论;最后研究了安全评估标准中面临的问题及进一步完善方法。
关键词信息安全评估标准TCSECITSECCCBS7799/ISO7799GB17859-1999
0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已经做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9大战略重点之一【1】。
信息安全评估是指评估机构依据信息安全评估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方案)对信息安全产品或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2】。信息安全评估标准是信息安全评估的行动指南。在信息安全管理领域里,由于标准众多,对于标准的争论从未停息过,有ISO/IEC的国际标准17799、13335;西方国家,有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委员会(NIST)的特别出版物系列、英国标准协会(BSI)的7799系列;在我国,有风险管理、灾难恢复的国家政策。本文将对目前主要使用的标准:TCSECITSECCCISO15408BS7799/ISO7799GB17859-1999进行逐一介绍并进行比较。
1安全评估标准介绍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分析论文
1研究背景
伴随着春节的来到,春运大潮又向人们涌来,一张小小的车票再次牵动了中国13亿民众的心,“买票难、买票贵”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火车票作为一种垄断性的稀缺资源,一直沿袭限时限量的发售模式,多少年来,无论媒体曝光也好,民众提议也好,铁道部对此始终不作任何回应。
2008年,对于大多数房地产商而言,这个冬天来的有点早。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和我国房地产最新政策的推行,房价大幅缩水,老百姓持币观望,开发商惶恐不安,房市岌岌可危。面对如此窘境,如何对当前的房地产政策进行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政策,成为了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建设”,然而这个大建设却通常分三步走。最初制定方案时考虑不全面,不得已又重来一遍。试问最初对公共设施改造政策进行评估时,为何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若究其深层原因,不难发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2传统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保险公司风险评估标准化探究
一、引言
风险评估是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极易被忽略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频发,单一事故造成的损失巨大,虽然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根据保单约定进行了积极的赔付,但事前的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与各保险公司人员进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从认识上各保险公司都能够意识到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风控经费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管理的思路、流程以及方法认识不清,尤其是面对各种风险时,把握不住重点,存在畏难情绪,所开展的风控工作也仅限于现场识别风险,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估思路,所取得的成效不大。通过对保险承保风险特征的分析,保险风险存在大量风险与同质风险的特征。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的思路,将保险的风险评估过程标准化,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对于有效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的概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保险风险及标准化的概念特征
(一)保险风险的特征
保险是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或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个体对付风险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从而提高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经济补偿制度,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所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遭受的风险损失分摊给全体投保人,通过保险的补偿或给付行为分摊损失或保证经营稳定。保险风险的集合和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大量风险的集合体。保险在于集合多数人的保费,补偿少数人的损失。大量风险的集合,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要求,也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原则在保险经营中得以运用的前提。二是同质风险的集合体。所谓同质风险,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和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如果风险不同质,那么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就不相同,风险也就无法进行统一集合与分散。此外,不同质风险损失发生的频度、幅度也不同,若对不同质的风险进行集合与分散,极容易导致保险公司财务的不稳定。
(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地方行政立法评估标准维度
摘要:立法评估的目的在于实现良法之治。西方三大主流法学学派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良法的内涵,如法的价值要素、形式要素和事实要素。三者都具有可借鉴之处,依次从价值维度、规范维度和效果维度为视角确立地方行政立法评估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立法;立法评估;评估标准;地方行政
立法评估是立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手段。2015年《立法法》修订扩大了地方立法主体,同时确立了立法评估的法律地位,明确了立法评估的具体要求。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开展和地方立法权的扩大,广泛地开展立法评估工作是必然趋势,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突出。立法评估的目的在于实现良法善治,充分发挥法律的功能,形成良好的秩序和状态,满足公平、正义等价值需求,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但何为良法?对此,不同的法学学派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形式法治派认为只要是按照民主程序得到全体国民一致同意的法律就是良法;实质法治派认为,只有法律的内容体现了民主精神,体现了公平正义、维护了人的尊严的法律才是良法,那些反人类、反人道、反民意的法不能叫良法。”功能法治派认为,能够关注社会问题,促进和保护利益,发挥实际社会效果,促进社会发展之目的的法律才是良法。上述三种观点分别阐明了法的价值要素、形式要素和事实要素,都有其合理性。因此,从价值、规范和效果三个维度确立立法评估的标准对于提高立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价值维度
(一)理论基础。价值理论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价值问题是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价值既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即客观价值,又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即主观价值。一方面,客观价值决定和制约着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是对客观价值的反映,是以客观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客观价值上下波动;另一方面,主观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对客观价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对客观价值的诱导、强化或限制。自然法学派强调法的主观价值,认为“恶法非法”,“真正的法律离不开道德,必须具有道德性,法律必须与道德保持一致,否则不能成为真正的法律。”尽管19世纪开始,自然法的观念遭受到实证分析主义法学派“恶法亦法”的冲击,丧失了其理论权威的地位,但由于其思想所包含的正义、公平、权利等观念已经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之中,不可能消失。二战中德国纳粹战犯及其辩护人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以遵守现有的法律、服务于自己的国家作为无罪或罪轻的辩解理由。这促使了法律界人士开始对法律实证主义主张的“恶法亦法”的观点提出了反思和批判,注重法的价值。法的价值要素最为重要,是衡量“良法”“恶法”的重要标准,“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它会像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的周围,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鬼去吸允法律机体的血液。”(二)确立内容。1.秩序价值。无规矩不成方圆,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即使在今天看来比较野蛮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态复仇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追求并保持一定的社会有序状态。秩序是法最根本的、最基础的价值,是实现其他法的价值的基础,公平、自由、效率、民主等价值如果没有了秩序的保障就难以实现。但在现代社会,秩序本身又必须以合乎人性、常理,不得以牺牲自由、公平等为代价,否则秩序就是非正义的秩序。评价良法与否,要看该法制定能否改善现有的不良的秩序、促进未来良好秩序的形成,同时又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们的自由、公平等法的价值。立法中存在的“一刀切”往往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摒弃。2.公平价值。“人们都希望法律能够保障社会秩序,但人们同时还希望法律能够促进公平。”不能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律难以维持长久稳定的秩序,最终会导致秩序的混乱。公平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但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公平的界定是社会科学存在的难题。公平可分为形式的公平和实质的公平,理想的状态是追求两者的统一,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确保两者同时实现,这就需要立法者在立法时作出取舍。在立法中,公平可以表现为权利义务设定的一致性,参与立法主体的广泛性,立法适用的平等性等。3.自由价值。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的公平,往往需要公权力的介入,对社会关系主体的自由进行限定,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平等,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然而,权力有可能被用来不恰当限制个人的自由。过分地强调秩序和公平等价值,留给人们选择的余地较少,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抑,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一方面基于社会控制理论,对不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立法中要简化行政许可的程序,减少不当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的设定等,给人们更多的自由,以便发挥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立法评估标准中的规范维度
市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市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一、行政管理共15分
1、纳入档案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目标管理:三项须提供齐全的正式文件,每缺一项扣1分。
2、有分管领导、机构、人员:提供现任领导班子、内部机构及人员的正式分工、岗位职责的文件,缺一扣分;有专门培训机构加0.5分。
3、有专门的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提供正式的本局或内部机构的文件,有一项得1分。
4、继续教育经费:查上年经费情况,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占事业费5%以上,得满分,不足按比例扣分;申请有继续教育专项补贴加1分。
核心技术竞争力评估标准体系
学术界对于宏观层面竞争力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都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之初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各种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竞争力,如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之后开始有学者从动态的过程角度来研究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本文首先回顾了已有的宏观层面上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然后从博弈竞争力的角度构建了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竞哮力钓评价研究
国家竞争力显示了一国的综合竞争能力,以企业或产业竞争力为基础,但同时又与该国的制度、文化等凶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国际贸易指数、波特的钻石模型、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评价体系.
1.国际贸易指数国际贸易指数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不I司国家的产品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各个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一国可以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并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实现其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理论框架下,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对外贸易竞争力,可以用来测度的指数如净出口指数、贸易条件指数、生产要素密集度指数和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等.
2.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国家竞争优势理沦为基础,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企业或产业具有并能够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其企业、产业等竞争力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基于该思路,他建立了测度国家竞争力的钻石模型,通过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支持、企业战略与结构4方面因素综合反映国家竞争力.
3.WEF和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WEF每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截至2006年,WEF已包含125个经济体,参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占到世界GDP总量的98.1%.WEF竞争力指数体系包括3种基本指数:增长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侧重从微观层面考察竞争力,增长竞争力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更侧重宏观经济政策及制度。各类指数下包括若干基础性指标,评价过程中,首先对基础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按照指标的权数逐层汇总并得到竞争力指数值。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对全球核心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及预测。IMD认为,经济运行、政府效率、商务效率和基础设施4种基本要素决定了一国竞争力发展的环境,每个要素又分解成5个子要素。IMD国家竞争力评价中指标数值计算也是采用逐层加权汇总的方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公共政策评估概念的界定;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中国特色的评估标准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公共政策的目的性表现在公共政策的成败上、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政策的目标标准、政策的投入标准、政策的公平、公正标准、政策的效率标准、公民参与、回应政策的程度、生产力标准的内涵体现了效率标准和绩效标准的统一、生产力标准既是评价一个党、国家战略方针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最能体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公共精神、公众要求政府既是廉价的,又是有效的、生产力标准也涵盖和统率了公共政策评估的其他标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公共政策的成败要通过公共政策中的政策评估环节检验。公共政策评估要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即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环节通过不同的评估标准判断公共政策成效,依据成效来判断公共政策的成败。当今中国生产力评估标准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政策评估标准。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评估标准生产力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而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这一概念表述了公共政策的主体、手段、目的,尤其突出其目的性。
公共政策的目的性表现在公共政策的成败上,这就使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缺少政策评估,一项政策就不能称之为政策。公共政策评估如何进行,即公共政策评估都有哪些标准,以此对公共政策成败做出判断,本文试就其作些探讨。
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的界定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现有标准化领域试点示范考核验收机制的调研基础上,了解这些考核验收机制有共性和差别;通过设计针对现行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的调查问卷,对组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地方质检部门以及承担试点工作的单位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意见、建议和实施效果等有关数据,全面深入客观评估现行考核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研究修订《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建立能够更准确反映试点效果、可操作性更强、适用性更好的考核评估机制,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考核评估打好基础。
关键词: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
2011年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1],规定了考核评估对象、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内容、考核评估工作的程序、考核评估的结论和后续要求等内容。截至2015年9月,已验收24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为了更好地完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本研究通过全面深入评估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制度实施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
1考核评估方法的机制比较
本研究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的考核验收制度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见表1),以上考核验收办法的机制有共性,也存在差别。首先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验收内容大相径庭。验收形式基本包括试点单位申请验收、提交相关材料,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材料,审核通过的再提交组织单位,由组织单位组织验收会,召集相关评审专家,专家听取试点单位汇报或审核材料,提出验收意见或对照考核评分表进行打分,会后现场考核,得出最终得分,或由组织单位复核相关材料,对复核通过的单位进行网上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通过验收,未按时提交自查报告的试点单位确定为不通过验收。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可继续享受试点单位在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等。但是对于验收后续要求,涉及内容很少,只有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规定了试点后还将对试点合格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对不符合标准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做出了要求;并对获得“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证书有效期届满的单位开展试点的复查,经复查合格的试点单位,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换发“服务标准化单位”证书。
2现行考核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运用
摘要:对标准化病人的发展与功能、标准化病人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应用中的种类、课程设计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健康评估;护理教学;综述
健康评估是一门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护生通过学习问诊、体格检查、心理社会评估和辅助检查的技巧与方法,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相关资料,以确定护理诊断、书写护理病历[1]。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护生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问诊技巧和体格检查的操作技能。为了增加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机会,传统教学法多使用护生之间互相练习、去医院给病人评估、使用仿真模拟人分组练习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局限性。首先,护生多是健康个体,没有阳性体征,而且护生作为初学者缺乏相关知识,无法互相评价和提醒,且练习时缺乏临床情景,导致护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2-4]。去医院给真实病人评估虽然解决了阳性体征的问题,但因为现在护理院校护生数量庞大,病人反复作为被检者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感[5]。护生刚刚学习完就对真实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往往缺乏自信心,反而达不到训练的初衷[6]。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执业医师法》对病人保护的相关要求等,病人拒绝和不合作的情况时有发生[7]。模拟人尤其是专门用于体格检查的高仿真模拟人,往往设计有典型的临床体征,反复听诊、叩诊、触诊都不会引起疲劳,但模拟人毕竟不是真实的个体,护生无法与其进行沟通、采集病史,且仿真的材料与真实的组织结构的感觉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影响触诊、叩诊的真实性[5,8]。为了弥补护生、病人、模拟人作为被检者时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很多教育者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引入了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中[9-10]。现对SP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院校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SP的发展与功能
1.1SP的产生和发展。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patient)、标准化参与者(standardizedparticipant)、病人指导者(patientinstructor),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的正常人或病人[11-12]。同虚拟空间、仿真模拟人等一样,SP也属于模拟的一种[13]。1968年,Barrows[14]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神经学期间,为了改进学生的临床教育和评估方式,对病人进行了标准化培训,首次报告了“医学教学中的模拟病人”。自此以后,SP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医学专业教育、评估和考核中。1991年,PaulaStillman把SP引入我国,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资助下,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联合进行了以SP为基础的“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项目”,培养了国内第一批SP[15]。1.2SP的功能。SP自产生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中。在此过程中SP可以同时发挥被检查者、评估者、指导者3种角色功能[7,14]。作为被检查者,SP需要牢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病史,生动地表演出某些阳性症状和体征,如疼痛、呼吸困难等,必要时可以通过化妆技术进行装饰。其优势在于多位学生用统一的SP进行练习和考核,可以确保相同的考核标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不必担心SP的合作问题和反复检查引起的疲劳厌烦感[5]。经过系统化培训后的SP,对问诊和体格检查中的注意事项非常熟悉,能使用专业量表对检查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16],起到评估者的作用,使教学评价系统更加完善全面。有研究显示,SP对学生评分的准确度可高达91%[17],但也有研究显示,仅有57.14%的SP认为自己能胜任评估学生的工作[18]。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SP还可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做出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查体手法,起到指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因为面对的不是真实病人,在练习时不会太过紧张,被指出错误时也不会感到太大压力。
2SP在健康评估课程应用中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