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12:5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品德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品德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索

一、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其中,然后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这样可以将非常容易理解的生活当中的一些道理,向小学生们进行更好的讲述,在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将生活当中的崇尚思想品德引入到其中,是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多的还是懵懵懂懂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生活的实际进行着手,从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道理开始入手,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当中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生活中的实践,最好入手于小学生的课堂和课下,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收集小学生生活内容的实例,及时地发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好的和不好的思想品德的一面,并根据小学生在生活当中的这些行为,和教材上小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对小学生展开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育。比如,在《保护环境卫生》这一节的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环境卫生,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学生自己的环境卫生,以及小学生生活环境卫生。因为小学生对生活意识上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这个时候教授可以拿两块抹布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看学生是选择干净的还是脏的抹布,最后学生选择的都是干净的抹布,而这个时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的好机会。

二、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实现的课程,为小学生创设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环境,由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参与,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的好处。采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教材当中的内容,同时对于生活当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也能够让小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了,这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团结合作》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边是一个人,另外一边的三个人,通过两边之间的明显差距,让学生明白在一个团体活动当中,团结合作具有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团结合作》这个课程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中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小学生感受到所创设的生活情境,给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最终实现教师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领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应该受到课堂的束缚,在课堂安排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让学生的行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锻炼,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明显的提高。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环境,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作为教师方面而言,应该对学生开展统一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内容,让学生对好的思想品德在生活当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领悟。在双休的日子里,教师可以带领全班的学生一同参加“献爱心给敬老院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小小爱心举动,给其他人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是一个多么可贵的思想品德,以此让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充分利用教材,往生活教学方向发展教材是支撑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动力,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来说,教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开展的前提。但是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将教材当中的内容搬入到课堂上,那根本无法实现小学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而言要给予教材充分的支持,不但如此,更要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只有这样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具有科学性。

查看全文

小学品德教学战略综述

本文作者:廖世华工作单位: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八德小学

拓宽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讲,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主体需要在学习中实践,才可能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教师为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性,将思想品德的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首先要借鉴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激发正确的道德动机,使其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了《承担家务劳动》一课以后,可安排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按照课本上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学做馒头和炒白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野炊活动,以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督促学生的自觉行为,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务活,如收拾房间、洗衣服、拖地等。这类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利用家校合力帮助、督促学生。可以采用给每一位学生发放“我是家庭小帮手”记录卡,要求家长帮助做好记录,月末评选“好帮手”,进行表彰鼓励,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家务负担,也使孩子们在劳动中学到了生活的本领,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主动承担家务活的好习惯。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安排在授课之后,也可以安排在授课之前,如教学《参加公益劳动》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打扫院落、房间、擦玻璃等。在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公益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后你有什么体会?然后学习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认识什么是公益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热爱公益劳动的感情。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同学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并感受到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益处,也能使自己的身心获得愉悦。

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把思想品德课展示道德结论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真理的过程,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整个探究的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活忽略过程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探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体验、感悟,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动情、明理和导行。例如上《团结协作》一课,教师采用分组制作食物拼盘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种种体会,比如做得好的愉悦、成功感;做得不好的焦急、羡慕感等。与此同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同样的时间,为什么有的组做得好,有的组做不好呢?老师马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在集体中,完成好任务需要团结协作,如果不注意合作,事情就难以办好。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时间体会,对比得失,从中领悟团结协作的含义,总结出:与人合作完成某件事时,既要发挥个人特长,有分工,又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完成好任务。以上结论的得出,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体验感悟,探究发现得出的,容易形成稳固的道德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主体性”的魅力

查看全文

小议思想品德教学的培训

本文作者:王春玲工作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王务中学

有了好的态度和方法还怕学生们学不好吗?所以现在学校的教育政策需要改变,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多开展一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学习能力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有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课后生活,又能对学生们思想品德课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在品德课上学习的内容得到深化。首先,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思想品德课的竞赛,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发送奖品;其次,学校在重视学生品德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再次,要引导学生把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比如,学校一定要举办春、冬季运动会,运动会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的东西,它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不放弃,也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运动会还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通过运动会得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道理,对学生们学习品德课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学校活动获得人生的哲理,同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品德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有很多的帮助,在实践中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品德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好教案备好课,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讲课时应该以课本为依据,但是不应该按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念一遍。因为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学生们既要认真学好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又要善于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课本上的理论,看其是否正确,这样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课上老师要多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留给他们宽松的发言空间,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下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是书面上的作业,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比如帮父母做一顿饭。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对培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老师的上课方式应该有所改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对此,品德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这时就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做好笔记。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找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是教育性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放一段视频,让他们通过这个事例来明白某个道理。

如果课本上的内容有很多的对话,可以让学生课下自愿分组并排练,等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愿表演。这样不仅增添了课上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是讨论性的章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做最后的总结工作。如果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作业,让他们去实践。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说一下或者展示一下自己的实践成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让一些原来不喜欢品德课的学生喜欢上品德课,当然也会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品德课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气氛活跃。这里讲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它不仅适用于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工作中。

查看全文

试议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以往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及良好个性的培养者。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打破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既能够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学到知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惑释疑,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

3.创新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多且非常抽象,如果教师仍然沿用简单陈旧的教学方式,这对知识面不太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及电视等传媒,查阅、收集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查看全文

品德教学与政治的联系

本文作者:杜弘扬工作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口头坝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学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启发人,教育人,引导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因为他宣传的是科学的理论,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趋势的真理。思想政治工作有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浩繁艰巨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以,对一个人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事入手。这不仅需要社会的培养,家庭的熏陶,更需要学校的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开设思想品德课。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政治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征地。在编写教案和讲授课时,都要自觉的认真的把德育原则融汇贯通于各个章节。思想政治工作同思想品德课教学本来就同出一源,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去教化人,说服人,感染人。但二者外延大小不等,思想品德课教学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理论修养,也包括实践上的反思;既有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风细雨式的诱导;既有强大的攻势,又有温和的渗透,等等。具体到教学上就是要体现德育原则,以思想教育为目的,以课本为材料,以教学为手段,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始终以思想教育工作为宗旨,并为之提供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二者不可偏废,不可脱离。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它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实,而且能够、也必须从理论上、逻辑上予以阐明。它的作用是客观的、巨大的、不可否认的。从根本上说,这种作用是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否认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但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作用范围的大小,效果的好环,时间的久暂,程度的深浅,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正确,方式是否恰当,还取决于条件配合是否协调,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而这一系列问题也是哲学研究的范畴,是需要在政治课上解决的理论问题。例如,老师给学生讲矛盾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讲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讲一分为二的观点,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党史等,无一不是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的极佳方式。学生会把对知识的渴求、人生的信念,对社会的责任的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等等都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为将来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政治课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改革品德课教学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程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完全统一思虑教程目标,从而在思品教程中实施创造教育。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优秀代表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德育实践的机会。总之,只有把二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其特点,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查看全文

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试议

紧接着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播放20世纪早些时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抛石子、跳皮筋、丢沙包、录音机、老式自行车等。教师:在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都很简单,这些都是我们以前非常奢侈的玩具。教学开展到这里,学生已经被年代差异不一的娱乐活动产生了兴趣,而且学生对那个久远的年代也充满了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感受社会变化”等相关内容带入教学。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要调动起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找到正确的入手点,才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以说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则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关于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初中阶段有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内容,这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相信很多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关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科目的知识,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来谈一谈自古以来中国的分裂、统一历程。通过这种科目之间的融合教学,学生对分裂、统一问题就有一个具体而准确的认识,进而进入到思想品德中的“统一、分裂”问题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被点燃,学生在课堂上会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二、适当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之外,这一教学同样重要。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外开展相关的活动,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步骤。此外,课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也将实现。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辩论赛,可以辩论为促进台湾回归应该不应该使用武力,为什么。还可以辩论为什么社会注意发展到了今天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等。

查看全文

初中品德教学的魅力透析

本文作者:李艳荣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变注入为引导,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行为准则,并使学生将这些道德准则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只是道德准则,往往是提问时他们知道怎么样,却不会用道德行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会很好地将思想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这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提出要“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那么如何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呢?其关键就在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变注入式为引导式,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感性材料中进行观察、比较与提炼,形成道德的内化,将道德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与以往的资料搬上课堂,可以为学生展现大量形象直观的事实,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加深对道德准则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能够将教材上的书本知识真正用于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实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时,如果教师只是运用教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书中的一些案例阅读一下,学生根本不能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需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道德精神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理解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做成课件,多选取相关的生活案例播放,因为这些案例是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能很快使学生融入这些情境中,所以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表示以后遇到遗产问题要本着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来处理。

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树立大的教学观。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与综合处理功能,运用多媒体可以跨越古今,连接中外,让学生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打破学科限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联系,要建立各学科、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促进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中的某些内容与地理、历史相结合,使学生以多种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时事热点,让学生在教室里能感受到社会的热点,做到身在教室,心知天下。例如,选取神舟九号的报道片断,选取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个人的见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经过主动思考、积极动脑,将所学知识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千世界搬到课堂上,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也搬上课堂,使学生真正树立大的学习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思想品德教学的综述

本文作者:陈火琴工作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素质教育要求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得到学生的成绩,而是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明辨是非,做个有责任感的人。进行多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教学是在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共同要求下孕育而生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改革也要符合历史的要求,实现多元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开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介绍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应用的多元化教学的模式:1.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听教式授课方式,即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针对一个问题或者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查阅资料、辩论等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深一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从而达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班内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论题可以设置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正反双方的举例论证,以及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形式,达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见解组织成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并向大家言简意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交际能力。在辩论中,要尽可能地维护本组的论点,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2.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可供教师利用的多媒体资源也日益增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使教学的内容不再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在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但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不只是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同样也需要加强学生对多媒体的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媒体,搜集对课程知识相关的知识,再对知识做相应的分析与处理,最终获得有效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学生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分辨能力。例如:以“祖国终将实现完整统一”的一课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投影中播放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在课前先让同学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以及图片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带进课堂,和同学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同学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理清历史线索与知识内容,从思想上认识到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性与责任感。在这样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过程;分析处理资料,理清历史线索就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的多元化教学,是在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是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统一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实施是一种历史必然,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逐渐过渡到这种模式上来,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读报在品德教学的运用

本文作者:王如年工作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西圩初级中学

让学生从社会中认识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的现实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有情境性。教学中,我通过读报直接将情境生活化,对于课文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生硬的东西,因为学生会从通过报纸上所看到的社会百态,自然明白了许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每天接触很多事情。在转思品教学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让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他们学习,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读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善于选材,恰当地运用读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可以统一学生的认识,把学生的满腔热情调动起来,并且引导到具体的学习中去。我们要为学生树立参照目标,运用革命家、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及学生身边勤奋好学的典型事例,特别是教师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勤奋学习、风华正茂的少年让我们佩服不已。我读了一篇相关报道,让收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学生进行班级交流、探讨。学生从中受益匪浅,许多学生纷纷效仿在吵闹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他惜时如金。我还多次阅读介绍《关心下一代周报》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读报可以树立伟大的人格榜样

查看全文

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试议

一、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进行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会暴露出自己在学习态度、情绪处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心理通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卑、懒惰,具有畏难情绪等。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表现,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与观察学习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法,提高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体验、思考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他们对未来学习成功的期望和成就动机水平,设法引发学生情感反应的积极变化,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其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其二,果断性有所发展,但容易冲动行事,部分学生则优柔寡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