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12:54: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品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品德

小学生品德不良

一、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二、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

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

党性品德素养体会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这一根本性质,以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在坚持这一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是我们党的党性,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党性。品行,是一个人品质德行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品行,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能够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表率,是强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党性、品行、表率三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党性是前提,失去党性就失去根本;品行是基础,没有好品行就无以谈党性;表率是结果,不讲党性不重品行,表率就是空谈。我们组工干部只有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担负起党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创造出新业绩,树立好新形象。组工干部要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只有将党性熔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进行锤炼,才能不断地推进个人品德素养的提升和表率榜样作用的发挥,在党员、人才、干部中作好表率,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组工干部讲党性,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上级领导和县委集体的意图在组织工作中能得到充分实现。当前,中央正在部署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组工干部,应该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将科学发展观融入日常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培养干部,去选拔干部,去教育党员,去建设组织,推动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

组工干部讲党性,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党的组织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要从就组织工作而抓组织工作的单向思维中走出来,使组织工作主动融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面向基层群众,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增强组织工作的时代性。刚刚召开的中共咸丰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将我县建设成为鄂渝边区的绿色产业示范园、休闲度假后花园、土苗风情大观园和武陵石材之都的“三园一都”目标,就是我们需要服从和服务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我们应在工作中主动为“三园一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组工干部讲党性,必须认真把握好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组织工作天天与干部、人才、党员打交道,决定干部的升迁,人才的去留,是县委的要害部门,组工干部必须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从权力干扰、利益诱惑和各种不正之风的侵扰中解放出来,清白做人,公正处事,廉洁奉公,坚持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增强组织工作的公信度,才能在干部、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让组织满意,让党员认可,让群众放心。

组工干部讲党性,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增强公仆意识,以党员群众的需求、满意和信任作为组织工作第一追求和目标,使组织工作在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参与和监督之下,在工作中要敢于抵制歪风邪气,要敢揭问题,敢讲真话,勇于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组工干部讲党性,必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要求全县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先行者,组工干部要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争做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带头人。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创新。组工干部要从长期形成的保守自满、墨守陈规、畏首畏尾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把创新贯穿于整个组织工作的始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培育出生动活泼的鲜活典型、总结出成功的做法、提炼出可推介的经验,以增强组织工作的创造性。当前要主动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查看全文

思想品德培训通知

各县(市、区)教县局教研室、市局直属各中学:

为了进一步研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教学,提高复习课效率,引领教师认真研究学业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动向,发挥好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县举行**市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复习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3月14日(星期五)会期一天。上午9:00前报到。

二、会议地点:**县灵溪镇第一中学(灵溪镇江滨路,电话:

三、主要内容:

1.上午(9:10—11:35)课堂教学展示:

查看全文

当代武术对品德的影响

本文作者:张亚蒙任超姜敬敏工作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武术教学对于学生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勿庸置疑的共识。武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弘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武术教育不同于语文、历史教育,它是身体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的知、形、意教育的统一体。郑楠在《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探析》指出了武术对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扩大古老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规范公民行为和提高整个民族的民族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邱丕相先生在《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武术传授中也有不少反映,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虚惊自然、舍己从人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无论从文化角度、战略角度还是教育的角度,都必须把武术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武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开展武术训练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儿童少年时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力量、反应、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人体最主要、最常使用的人体身体素质。笔者通过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有针对性的论述了武术教学对于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作用。武术训练对中小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即: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速度素质对于练习武术套路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武术教学适当的增加一些速度动作相比较其他体育项目而言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性,让学生在快乐中通过独特的速度动作来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武术训练对中小学生耐力影响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保持特定运动负荷的能力。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项目,通常表现为动作较多,强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耐力素质去克服专项负荷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中小学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不同于武术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所以在中小学体育课上适宜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锻炼方法,有目的地去发展包括耐力素质在内的各项身体素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对学生进行素质补缺,再加上学生持之以恒,在一定程度而言对于学生的耐力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更上一个台阶。武术训练对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中小学时期由于正处于身体发展时期,儿童少年骨密度小,不当的运动会导致骨头的扭曲,从而影响身形。武术教学中适当的增加有关柔韧素质的动作练习会预防不良的身体形态。比如武术的基本功之一的正踢腿,要求挺胸抬头,身体一条线,时间越久便可让学生养成抬头挺胸的好习惯,从而预防学习中的驼背现象。此外,还有武术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动作来预防其他不良的身体姿势。针对于此教师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确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其柔韧性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武术训练对灵敏及协调素质的影响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可通过各种复杂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对应的应答动作表现出来,要求学生的技术动作在空间、时间以及用力特征上相互协调配合。在体育课上通过一些武术动作来提高学生的灵敏及协调素质可以使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在身体上、品德上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我国当之无愧的国宝武术,更应该在新时挥自己的优势,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及巧妙的动作等通过特定的适宜人群来发扬光大。

查看全文

学生品德测评系统改革论文

【内容提要】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尝试建立“生态—激励性”品德测评系统,有可能将品德测评的科学化进程推进一步。现代品德测评的特点是发展性、主体性和生态性。

【关键词】德育评价/品德结构/品德测评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

(二)现行学校品德测评的误区

查看全文

品德形成滞后性研究论文

透视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品德的形成总是落后于知识的掌握,甚至学习极富于教育性的知识,也未能使学生随之产生相应的行为。

教师的苦心仿佛已付诸东流,这种现象动摇着教师的信心,甚至使教师放弃应有的努力,因此研究品德形成的滞后性,对于加强德育是很有意义的。

一、品德形成滞后的原因

1.品德形成的过程性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行为系统相互作用,和谐发展,达于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稳定的统一。只要三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三系统的和谐发展,最终导致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统一,品德就必然形成。在这个意义上说,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内容。

从三个系统考察,学生获得知识,即使是极富于教育性的知识,也不等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当学生用知识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主张时,知识才融入学生的思想,或曰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思想是在人们思考问题时产生的,问题本身和主体的价值关系不是纯然单一的,正价关系和负价关系同时存在,使主体产生肯定性的、否定性的双重思想,因而思想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和思想相联系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同样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然而正是这种分散的、不稳定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主体获得不同体验,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的比较和对认知与行为的调节,逐步走向集中和稳定形成信念。信念不是别的什么,信念就是坚信不疑的思想。信念具有集中性和稳定性,和信念相联系的情意和行为同样具有稳定性和集中性,这样主体的主观特征和自身的行为系统稳定地统一起来,主体便形成了特定的品德。

查看全文

乡区小学品德教育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和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山区小学有相当学校领导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不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在行动上。一是没有建立学科教学的督导评估制度,任其自流,无人问津;二是教研活动都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把品德与社会作为副科看待,没有教育计划,更没有教研课题,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三是评选优生只重视语文、数学分数,不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四是不安排班主任兼课,而是安排上不了语文、数学主科或年老教师上课,应付了事。

2.教师认识不到位

许多老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观念不能转变,认为该学科是考查科目,缺乏认真备课和上课思想,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应该学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回答不清楚,认为品德教育不是自己的事。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3.评价机制片面性

查看全文

小议思想品德教学的培训

本文作者:王春玲工作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王务中学

有了好的态度和方法还怕学生们学不好吗?所以现在学校的教育政策需要改变,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多开展一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学习能力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有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课后生活,又能对学生们思想品德课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在品德课上学习的内容得到深化。首先,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思想品德课的竞赛,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发送奖品;其次,学校在重视学生品德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再次,要引导学生把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比如,学校一定要举办春、冬季运动会,运动会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的东西,它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不放弃,也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运动会还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通过运动会得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道理,对学生们学习品德课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学校活动获得人生的哲理,同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品德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有很多的帮助,在实践中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品德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好教案备好课,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讲课时应该以课本为依据,但是不应该按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念一遍。因为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学生们既要认真学好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又要善于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课本上的理论,看其是否正确,这样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课上老师要多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留给他们宽松的发言空间,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下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是书面上的作业,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比如帮父母做一顿饭。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对培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老师的上课方式应该有所改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对此,品德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这时就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做好笔记。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找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是教育性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放一段视频,让他们通过这个事例来明白某个道理。

如果课本上的内容有很多的对话,可以让学生课下自愿分组并排练,等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愿表演。这样不仅增添了课上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是讨论性的章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做最后的总结工作。如果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作业,让他们去实践。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说一下或者展示一下自己的实践成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让一些原来不喜欢品德课的学生喜欢上品德课,当然也会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品德课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气氛活跃。这里讲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它不仅适用于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工作中。

查看全文

学生品德得分研究论文

(一)随着年级的增高品德得分逐年递减。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劳简朴、孝敬父母、文明生活项就是如此。在遵纪守法中有一道情景题“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并没有车辆通过,你会怎么做?”从低到高给出三个答案:“没有警察管就过”、“别人通过就跟着过”、“待绿灯亮时再过”,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平均得分依次是:2.8549、2.7755、2.7509、2.6699、2.5732、2.5060,从得分可以看到,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年级得分都是依次递减的。

(二)随着年级的增高品德得分多呈递减。包括热爱祖国、遵守公德两项。在遵守公德中有两道情景题:“有人拾获钱物不交,认为‘反正不是偷的’,你如何看待?”、“看到有人在公共绿化地折枝摘花,你会怎么办?”,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在前者上的平均得分依次是:2.9688、2.9184、2.8768、2.9091、2.8330、2.6071,除初中一年级得分高于小学六年级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依次递减的。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在后者上的得分依次是:2.7238、2.5460、2.6246、2.3525、2.2406、2.4048,除小学六年级得分高于五年级、初中三年级得分高于初中一至二年级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依次递减的。

(三)毕业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最高。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勤奋学习的得分依次是:9.399、9.355、9.457、8.888、8.728、9.137,从得分可以看到,从小学四年级到五年级、从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均呈下降态势,不过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毕业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最高。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品德得分随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总体上小学四年级学生品德得分最高、初中三年级学生品德得分最低,这种情况同我们在座谈会上听到的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看法十分吻合,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和领导认为:“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虚假”、“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得出学生品德水平随年级逐年下降的结论,因为学生品德问题相当复杂,品德的内容多种多样,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结论。

三、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而下降的原因

对于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逐渐下降这一现象,下面我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其原因做一些探讨:

查看全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小学生对什么都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必需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教学关系着学生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现在的要求。而在新课改中就提出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将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根据这一新课改的教育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思想教育的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思想品德的有效性,而且还阻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因为思想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在教室里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的建设达不到要求,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生活氛围不明显。还有就是这种室内教学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二)教学方法不新颖,教学方式单一。虽然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也有课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上课的氛围比较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以学生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演变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灌输,这是不符合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要求的。(三)教学评价缺乏综合性、全面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过于重视对学生目标的评价,不仅没有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反而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样离不开生活,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小学思想教育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高对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和实践,通过生动的场景体会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主动与学生交流以学习合作者和教学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体验教学。通过这种真实环境的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并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三年级有一节课讲的是《我的角色与责任》,在讲解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关系图谱的方式。把学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图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看,再分别向学生介绍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根据新课改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以往的理论教学,教育学生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据,促进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二)把生活化运用到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教材,对于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前提。但是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肯定是不够的,这不利于小学思想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以课本为教学基础,不能把教材作为全部。教师要做出适当的变通并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创造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书本上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教育是有限的。这部分只能作为基础,重点则在于课外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三)扩展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平台。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本,如果要丰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对课本做足够的了解,还要把课堂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做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拓展的同时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四)促进思想道德课与生活结合,改进教学评价。从以前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以成绩为依据,过于重视学生的考验成绩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也不利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我国教育方面在不断地改善,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小学的重点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小学思想教育应该重视人们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创建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课本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最终达到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作者:郑虹 单位:江苏省徐州星源小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