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10:10: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偏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偏瘫患者康复监护认识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大约8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是一种能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临床常见病,大约50%的脑卒中幸存者伴有明显的偏瘫后遗症[1,2],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患者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因此,做好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是脑中风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对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2006年7月~2011年8月对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7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3.9岁。经CT和临床诊断得知:52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其中15例脑栓塞形成,13例脑血栓形成。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探索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单纯康复组采用Bobath疗法,早期综合康复组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针刺和按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综合康复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运动功能;并发症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预后较差,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病因的疾病。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率显著提高,但是致残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研究早已证实了现代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住院接受康复治疗4周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各30例;年龄30~70岁,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CT或MRI证实)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无进行性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肝炎及精神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护理干预对偏瘫失语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得到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早期护理干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护理满意度
脑梗塞属于突发性脑部疾病,是一种急症,死亡率较高,以恶心、瘫痪与头晕为主要表现。脑梗塞是因局部脑组织供血功能阻碍,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神经功能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脑梗塞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增加,但这也使得功能障碍患者不断增多,如脑梗塞偏瘫、失语等,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有研究指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选择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4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为对象,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9~62(48.73±5.35)岁,病程0.5~8(4.14±1.12)年;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18例;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8~64(48.56±5.43)岁,病程0.5~8(4.08±1.16)年;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纳入标准。资料齐全;以2015年国际神经脑血管疾病有关资料为诊断依据,确诊疾病;病情稳定;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者;不配合研究者。1.4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常规体检等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在患者发病初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生活护理、偏瘫训练,语言功能训练。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保持态度和谐,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关怀、支持与鼓励,并讲述成功案例,树立自信心,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医师,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认知护理: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巩固学习,同时注意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升认知水平,掌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等知识。③生活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恒温恒湿、文献舒适的住院环境,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饮食,食物应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均需为清淡食物,禁烟忌酒,确保排便通畅,同时需要预防其他疾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确保睡眠充足,不可过度劳累。④偏瘫训练:按摩患者足部与全身,辅助患者行翻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病变组织肌肉进行刺激,指导患者弯曲与旋转关节,促进灵敏度提高,指导患者站立与行走等训练。开展生活能力锻炼,内容有更衣、如厕与洗漱等,给予患者鼓励,并针对患肢开展系列活动;练习行走,内容从下床行走,到单腿行走,随后为独立行走等。在患者能够缓步行走以后,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包括穿衣、梳洗、用餐等。除此之外,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⑤语言功能:指导嘴唇的开合与伸缩,与舌头的伸缩和上举训练,治疗师为患者做示范,由患者进行对镜练习。发音练习,包括辅音、元音和结合练习。另外,通过吹乒乓球、吹蜡烛等训练,提高气息的控制能力和气流的引导能力。1.5观察指标。①语言功能[3]:使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言语失用、探索行动、错语等,分数越高表示语言功能越好。②运动功能:使用FMA评定表[4]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上肢坐位(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协同运动的活动等),下肢仰卧位(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协同运动的活动等)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③护理满意度: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5]进行评估,内容有基础知识、操作实践、护理态度等8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其中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90分),不满意(0~70分),其中满意与比较满意之和为护理满意。1.6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均由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小儿急性偏瘫研究论文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侧肢体突然完全或部分出现活动障碍的综合征。由于婴儿和儿童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甚为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到现在收治的15例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3个月2例,~3岁2例,~6岁3例,~12岁8例。发病情况:暴发起病2例,急性起病10例,轻型起病3例。数天或数周前有上感史者6例,腮腺炎病史1例。
1.2临床表现右侧偏瘫9例,左侧偏瘫6例,中枢性面瘫4例。发热4例,惊厥7例,意识障碍5例,性情改变3例,头痛呕吐9例,吞咽困难2例。
1.3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13例,MRI检查5例,腰穿查脑脊液6例,血常规检查15例,凝血酶原时间测定3例,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测定2例。
1.4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控制惊厥、营养神经细胞、改善脑血管循环,应用抗凝剂,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康复治疗(运动疗法、针灸、按摩等)。
偏瘫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
1震惊期
1.1临床表现
1.1.1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VTE发生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干预前、干预5d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观察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5d后,两组FMA评分中仰卧位评分及总分、FAC评分、aPTT、PT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D-D、PLT、WB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下肢VTE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从而恢复步行能力。
【关键词】预见性理论;精细化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运动功能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的特点。有学者指出,80%的偏瘫由脑卒中造成,是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丧失行走能力的罪魁祸首[1]。有研究发现,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较少、长期卧床,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回流缓慢,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影响康复而威胁生命[2]。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根除脑卒中偏瘫所致VTE,但临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VTE发生率。有研究显示,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可提高高危下肢VTE产妇生活质量[3]。此外,王新娟等[4]发现,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基于此,学者提出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预见性”“精细化”理念,针对性给予患者人性化主动预防,旨在以预见性理论为基础,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有效预防,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且该模式已充分应用于高龄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与生理状态[5]。但国内采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相关报道尚且较少。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我们对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6]者;②首次发病,伴有下肢偏瘫者;③心、肾功能良好者;④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已确诊VTE者;②合并坏疽等其他下肢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血栓病史者;④患有周围血管病变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2~78(55.49±17.38)岁;病程3~27(14.39±4.68)d;左侧下肢偏瘫52例,右侧下肢偏瘫48例;脑梗死63例,脑出血47例。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33~76(53.98±16.24)岁;病程4~29(15.67±5.32)d;左侧下肢偏瘫49例,右侧下肢偏瘫51例;脑梗死61例,脑出血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中风偏瘫患者中医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中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通过QO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FMA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QOL评分、FMA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中风偏瘫;肢体功能
恢复中风通常是指患者因体内气血逆乱、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功能障碍,常见功能障碍如突发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以及偏身麻木等,患者出现偏瘫会直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此病发病急,且多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颈椎病等疾病相关,治疗相对复杂,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打击[1]。本病除受到上述疾病影响外,还受到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血液瘀滞等因素影响[2-4]。本文在对接受完治疗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17±10.64)岁,其中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者26例、内囊性偏瘫患者19例、交叉性偏瘫者15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92±11.31)岁,其中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者22例、内囊性偏瘫患者24例、交叉性偏瘫者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40~75岁;(2)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精神状态正常且护理依从性高;(4)无危及生命病症。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脏器存在危急重症者;(2)抗拒中医护理或依从性较差者;(3)患者无民事能力;(4)预计存活时间<6个月。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以及健康知识宣教等;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中药热敷:将适量伸筋草、威灵仙、续断、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川芎置于25cm×25cm中药用布包内,使用白醋以及黄酒深度浸泡,24h后从浸液中取出,将取出后的布包置入锅中,隔水使用小火慢蒸1h,取出后冷置片刻,将布包置入患者患侧腰部、脖颈位置,对部位进行热力刺激,热敷时间保持在15min,1次/d,4~5次/周,1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4个疗程。(2)穴位刺激:对患者患侧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如患者上肢出现偏瘫,选取上肢相关穴位按摩刺激,如肩井穴、肩贞穴、手三里穴等,按摩同时手动帮助患者腕关节以及手指关节活动,可对手指进行来回捻动;如为下肢出现偏瘫,则选取绝骨、环跳穴或风市穴等,患者采取俯卧位,按摩患者相应穴位同时,护理人员将手置于患者脊柱两侧,沿脊柱适当力度按压,同时缓慢移动,从脊柱上端到脊柱下端来回按摩1~2次,可采取中医用按摩滚轮,对背部适当力度滚动按压;而患者若是面部偏瘫,则可对地仓穴、太阳穴以及下关穴等穴位进行刺激,将双手置于相应穴位,按摩力度需轻缓,适当按压,采取拿捏法或轻拍进行按摩。对穴位进行按压时,单个穴位按摩时间控制在2~5min,按摩每日3次为宜,每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停止1~2d,按摩共持续4个疗程。(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保持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部分患者病因与情志郁结相关,通过沟通了解该部分患者情志郁结的原因,通过说明病症原理,告知患者治疗机制,同时重点讲述治疗后防护目的以及防护方法,告知其热敷原理,取得患者治疗配合度,同时讲述说明按摩穴位的作用,以及选取相应穴位的目的。加强患者对病症的了解程度,从根本取得患者信任,同时加强患者治疗信心,对于心理抑郁或焦虑患者,引导患者间保持娱乐活动,如纸牌或观看影视节目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心态平和,稳定情绪。1.4观察指标。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估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含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生理机能4个维度,各维度满分2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通过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好。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很满意=85分以上、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很满意率+满意率。1.5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探索透刺法治疗顽固性脑卒中偏瘫92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92例的机制和体会。方法:体针透穴取上肢瘫选取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选取伏兔透髀关,梁丘透血海,阴陵泉透阳陵泉,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留针30min。穴位交替使用,用2寸以上毫针透穴后行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可休息3~5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基本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率为95.65%。结论: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透刺法;顽固性脑卒中偏瘫;脑卒中
脑卒中,又名中风、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极高。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特征。针灸治疗脑卒中大致以体针、头针、眼针、舌针、皮肤针等治疗。针灸作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由来已久,其疗效确切可靠,操作方便、经济,用针虽少,但功效多、见效快。透刺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效果显著。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92例入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基础上,按入院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92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年。均为单侧偏瘫,均由CT确诊。临床表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肢体无力,语言蹇涩,口眼斜,舌体不正,患侧颌唇沟变浅,额纹变浅或消失,重者闭眼露睛,并伴有患侧手足水肿、气短或腰膝酸软。肌力:0度7例,Ⅰ度11例,Ⅱ度52例,Ⅲ度13例,Ⅳ度9例。肌张力略高或正常,肌腱反射略强或正常,病理反射阴性。既往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影响运动功能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脑血管病者。
康复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资料统计显示,两组干预前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统计显示,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精细化管理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精细化管理;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
力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后遗症,其发生率在60%~80%[2]。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已经逐渐意识到良肢摆放在对抗错误模式,预防挛缩方面的意义,但距离康复精细化管理尚有一些距离。为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分组研究。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1个月;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签署研究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通过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63~71岁,平均67.2岁,病程1~5周,平均(2.9±1.5)周;对照组(n=40)男26例,女14例,年龄66~72,平均67.7岁,病程1~4周,平均(2.7±1.7)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指标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①根据患者的偏瘫肢体安排病床,将呼叫器、房门、床头柜放置在患者的偏瘫侧,以促使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进行基础活动;②针对外展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可适当的将柜子放置在靠前位置,随着治疗的推进及挛缩情况的好转,逐步移至侧方位,以诱使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③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护操作时,尽量在偏瘫侧进行;并要求家属在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时,也尽量在患者偏瘫侧进行,以加深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④心理引导:偏瘫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不定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提升患者漫长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⑤音乐刺激:在患者的床头柜放置音乐盒,于每日清晨播放中低音量且节奏感较快的歌曲,以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度。1.3评价指标:①采用FMA(Fugl-MeyerMotorAssessmen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反射活动、伸肌协同、反射亢进、手腕活动性、手指活动性、上肢协同与速度;总分14分;评分与患者上肢功能呈正比[3]。②借助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60分提示生活实现基本自理,40~60分提示轻度生活障碍;20~40分提示中度生活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4]。③采用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率=(完全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均数±标准差(x±s)作计量资料;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采用t检验;两组满意率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P>0.05表示结果无明显差异。
2结果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两方面,一般资料及专业技能需求。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医院级别等条目。专业技能需求设置了为4个方面,25个条目,主要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7个);物理疗法(6个);认知障碍的康复(6个)及康复评定(6个)。每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分别为非常需求、需求、一般、不需求,分别计4、3、2、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4份,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份。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