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路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07:54: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培育路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培育路径

会展经济培育路径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中心,带动商贸、交通、宾馆、餐饮、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一种综合经济形态。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会展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如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品牌,促进沟通与交流。江西省的会展活动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展会主要集中在南昌市的展览中心、八一广场等地,进入二十一世纪,江西省会展业进入市场活跃期,许多省外知名会展企业纷纷来江西投资办展、设立公司。2006年10月第一届军乐节使江西会展经济与国际会展产业接轨,2008年10月第三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在江西举行,2009年5月中国中部(南昌)国际汽车文化节隆重开幕,2009年9月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大型节庆、会议、展览等活动在南昌上演,进一步推动江西会展经济的形成并日益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迈进。作为正处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现在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可展览的资源也很多,会展经济还有差距,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加强对江西会展经济培育的分析。

一、江西会展经济培育的障碍

(一)会展经济发展理念障碍

由于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政府、旅游行业仍然没有树立现代会展经济意识,缺乏对会展与旅游关系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会展业的带动功能,从而导致了对会展业的发展定位、措施都不够明确,不少人认为会展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或政治接待,是把旅游活动的副产品,没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和竞争措施与旅游活动联系起来,这就导致了江西的会展经济发展道路定位认识不够明确,对着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的研究不够,大部分会展活动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会展规模、质量不高,不少会展档次低,大多数展览公司的办展规模不到100个展位,有的有名无实,有些挂着“国际展会”的头衔,但实际却与讨价还价的集贸市场无异,恶性竞争严重,会展品牌化程度不高,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会展经济发展保障障碍

每一次大型的会议或展览活动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接待、餐饮、翻译、邮政、保安等诸多服务项目,这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形成一个科学的分工协作体系。江西省会展业尚未形成良好的专业分工协作体系,参展商和观展人员享受全方位配套服务的通道还不够。旧场馆设施老化,新场馆配套服务不够完备。江西省展览中心位于南昌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是江西省重要的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的窗口。该中心共有展厅7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00个,但设施设备相对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层次的会展需求;2005年新建成的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位于红谷滩新区的中心位置,它是江西省唯一的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展览中心,拥有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及7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会议区,集展览、会议、信息交流、商贸洽谈、购物中心、外商服务中心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周边拥有大型高档餐饮美食城和五星级酒店,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适应会展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服务商圈,公共交通也不够便利,令展会组织者感觉无法最大限度吸引公众参与,从而扩大展会在市民中的知晓度。

查看全文

谈道德情感培育路径

大学生处于临界社会阶段,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表现出思想空泛,面对抽象问题时表现出空前自信,而在具体情境中,却显现出与实际情况相悖的特点。宋争辉的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缺乏感恩情感,当问及“你有没有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情”时,有31%的学生选择没有帮父母做过任何事情,这其中有46%是“没有想到过”,54%的大学生则是“没有时间”;当问及“你的同学需要帮助时,你会怎样做?”有47%的大学生选择“有能力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帮助他”,而53%的大学生选择了“关系好才帮”、“心情好才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当问及“当你遇到有人行凶、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你会怎么办?”仅有24.6%的大学生选择了“上前制止”,有17.2%大学生选择“求助警察或他人”,但是58.2%的大学生选择“看事态发展再决定自己怎么做”或“想管但怕自己吃亏”,48%的大学生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惹麻烦”[4]。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行为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知行合一特点。

自身道德情感逐渐走向内敛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加强,大学生的情感经历渐渐丰富和发展,有别于中、小学生,他们对于情感的认识,由最初的自我关注、自我调节,到自我抑制,由过去崇尚自我表现,转变为低调内敛,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青春魅力和开朗活泼的个性。

自身道德情感存在情绪化与矛盾性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经常表现出内心与行为的矛盾性。由于环境影响,感性大于理性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性大,时常凭借自己的感觉做出价值判断。他们在接受美好事物熏陶的同时,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内心情感的矛盾性。比如自信与自卑,同情与厌恶,服务意识与享乐主义,积极与消极等现象交替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显现。从个体道德意识的角度来看,道德意识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意识中,包括个体的理性、意志和情感,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构成个体道德意识的完整心理机制。任德新和张芊认为,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意志三者之中,道德情感对其它两者的发生发展也起着驱动作用。[5]因此,当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出现各种问题时,其道德意志和道德理性都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影响,从而回遏制大学生个体道德意识乃至道德行为产生。当大学生受到现代社会中各种权力、金钱、欲望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失德行径,主要表现为:1.诚信缺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主要包括:(1)考试作弊。无论期末考试,还是英语四六级、会计证、司法考试证、公务员等不同性质的考试,大学生通过用购买答案或者请人代考等不正当方式,企图蒙混过关,破坏了正常考试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2)骗取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甚至恶意拖欠学费。许多家境殷实,生活富足的大学生,为了骗取国家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不惜开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审核人员的同情,然后恣意挥霍。某些大学生甚至恶意拖欠学费,将学费用于吃喝玩乐等消遣。(3)论文和作业抄袭。论文和作业是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可许多大学生却将其视为任务,通过复制和粘贴等形式完成之,混淆教师的判断能力。(4)编造简历。简历是大学生在求职中展示自己的方式,能够让用人单位看到其亮点和特长,但是许多大学生为了顺利就业,不惜伪造工作经历、等级证书和荣誉证书,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2.道德冷漠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由于道德情感缺失,诚信沦丧,大学生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不轻易信任他人,缺乏服务、感恩和信赖意识。凡事对自己有利的就作为,不利的则不予理睬。面对社会的不公现象,大学生也不再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或者“自家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3.价值观扭曲大学生本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受外界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影响,价值观开始偏移正确方向,例如大学生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整天上网聊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以至于真正求学者少,逐渐沦为权力和物质的附属。他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经济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或者社会公德。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缺乏丰富的道德情感经历作为学生,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他(她)们始终都生活在象牙塔,接受者正面的教育,在知识文化上大学生可谓是“富有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这一相对狭小、单纯的环境,加之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导致大学生成为了欠缺实践能力和体验能力的“贫穷者”。而且,现在许多大学一般建立在郊区,大学生四年的活动范围一般五点一线,即教室——饭堂——宿舍——图书馆——球场。由于这种地域和对象的限制,使得大学生更加束缚于书本与师生的简单交流之中,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经历匮乏,当进入社会时,就表现出格格不入和难以适应的现象。王建华和牛浩的研究就表明,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这些主观因素,决定了他们对道德情感大多数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层面和实践层面,即使有时有对某些具体道德情感体验的经历,这些体验也是一种浅层次的体验。[6]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对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缺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学校是教育的最主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成长、成熟的培养皿。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长久的影响。有研究人员就认为,家庭教育中,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教育观念和方式以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方面对个体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培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7]作为与家庭教育协同教育大学生的学校,其教育的方法、方式、体制也都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都偏重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家长希望子女“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忽视了道德情感教育;学校则强调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意无意忽视或弱化道德教育,导致学生虽然对道德观念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缺乏行为与意识的协调性,不能做到知行合一。[8]因此,当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表现出很奇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独立适应的大学校园。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材生们,专业知识丰富,道德情感却极端贫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失败难辞其咎。

查看全文

化学兴趣培育路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理,教师应该从化学课的起始就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初中化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化学实验教学,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实验现象有色彩的变化、状态的变化、气味的变化,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做好化学实验。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到碱溶液里,溶液颜色会变为红色,再慢慢加入盐酸溶液,红色会慢慢减退至无色,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一瓶事先准备好的集满氧气的瓶子里,木条会复燃,这时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瓶子里到底是什么气体?”当知道瓶子里装的是氧气时,学生就会想到氧气是可以支持燃烧的。除了教师做演示实验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时兴趣会更高,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事先准备好一瓶澄清石灰水,找一个玻璃管,让一位学生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发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根据这个实验,学生会回答吹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根据实验现象就可以得知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还比如在讲催化剂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进行验证,在两个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会发现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而另外一个木条不复燃,由此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二氧化锰起了什么作用?”思考后会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当然,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要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停留在只看热闹的肤浅的兴趣上。

二、注重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可见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那么我在课堂上就可以举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熟石灰时,告诉学生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由此得出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又如在讲到酸和碱时,就可以告诉学生家里的水壶用一段时间后,里面就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就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酸除去:2HCl+CaCO3=CaCl2+H2O+CO2↑,2HCl+Mg(OH)2=MgCl2+2H2O。

三、及时解决重难点,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查看全文

培育幼儿创造力路径

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类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其灵魂。幼儿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在幼儿的终身发展中,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这种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为此,我们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强调教育活动过程中渗透幼儿“试一试、创一创”精神的培养,这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全面开发,着重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的培养,其主渠道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挖掘教育活动内容中的创造教育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模仿力也很强,普遍具有创造的智慧活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有助于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而且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学习和探索科学。及时适当的培养,能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况下学习,以满足、保护、引导、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成长后对事物产生并激发探索精神,进行创造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则是幼儿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1)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理解孩子的需求。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并非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育路径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是广电媒体的行为主体,其创新思维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广播电视编导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培育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从培育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在结合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育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很多线上娱乐形式涌现出来,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播电视编导要在历史洪流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加速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发展。培育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是增强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力、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育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程度高低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育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度比较低,很多高收视率的节目都是对外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借鉴和搬运,缺少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另外,很多节目在正式播出前会播放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画面,以提高节目的话题度,甚至其中不乏恶意剪辑的情况,给节目嘉宾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吸引公众目光的同时,也会败坏节目的声誉[1]。因此,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加强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培育,促进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产生,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查看全文

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育路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阐述培育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化措施,旨在不断扩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新农村建设

1提供政策扶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受到城市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下,农民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在回到农村之后,农民想要进行创业,但是受到了层层阻碍,创业之路十分艰辛。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的帮扶与支持,通过政策的制定,提高农民创业的信心与动力[1]。国家要对返乡的农民开展技能指导和职业法律教育,让农民能够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政府要对农民的创业项目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农民的创业需要提供针对性帮助。另外,乡政府可以开办农民教育的培训学校,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可以进行意见交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假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多途径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经验丰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2给予经费支持

要想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国家还需要加大经济投入。首先就是对农民教育学校的投入,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要保证农民贷款渠道通畅。当前,农民想要进行创业,大力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就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贷款困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民没有可供抵押的财务,贷款就很难批下来。因此,国家对创业农户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鼓励银行、事业单位也参与进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查看全文

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育路径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开展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一直以来,美术学科都没有受到学生重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美术课程也日渐完善。然而,目前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探索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路径,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育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社会竞争趋势日渐明显,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初中学校开展美术课程就是基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考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质量不高。初中生由于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然而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学偏向于传统照本宣科式教授,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较为吃力,再面对重复统一的美术教学,会降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二)教学实践性不强。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学灵活程度和实践指导达到要求。实践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但美术实践指导不够充分,只是教给学生实践操作技巧和方法,例如,美术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然后放映一些简单操作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就算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精神意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便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三)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因为急于将自己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导致整节课都在讲授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认知不足,认为美术课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在繁忙的学业中获得放松身心的机会,根本无暇顾及教师的讲课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美术课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路径

查看全文

试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摘要:抽象性与逻辑性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特点。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外,还应该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其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起认知世界的一整套方法与规则,是其将来走出校园、适应社会的关键素养。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探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为教师提供参考与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数学一直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小学生在心理、年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顺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潮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社会综合型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下,从小学阶段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并深入分析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了思维习惯、数学意识、品质、行为和兴趣等等。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应该从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态度精神和应用意识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与能力等,将会在其将来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

查看全文

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路径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骨干,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水平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要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培育路径。通过分析研究,可以从国家、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寻求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培育路径,并使各种路径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可以有效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路径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廉洁素养培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07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1]2010年《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再次明确把青少年廉洁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我国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都是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引进的,俗称“缝进必考”,对学历、专业都作了硬性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走上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将是国家工作人员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中有些人还要成为国家的领导干部,他们自身的廉洁素养将影响整个国家的清正廉洁社会氛围,如果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腐败了,就会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势必会影响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二)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是打造清正廉洁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大学生也将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体社会成员,此时,大学毕业生的廉洁素养会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清正廉洁、和谐有序会产生“势”的作用。大学毕业生的廉洁素养越高,越会促进社会环境产生良性循环,反之,则会产生恶性循环,从而加剧社会环境的腐败恶化。(三)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是关乎大学生本人人生道路顺利行进的大事。廉洁通常与勤劳、刻苦、踏实、努力相伴而生,廉洁素养高的人更愿意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朝着目标迈进,即使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致使自己的目标不能实现,他们也不会气馁,他们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让下一代来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目标。而腐败往往会与懒惰、贪婪、投机取巧为伴。倘若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不高,就会在考试、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三金”的取得等方面动脑筋,侥幸实现目标以后会加剧自己的懒惰、贪婪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形成不学无术、不劳而获的品行,并会把这种品行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中,最终极有可能会因为贪腐而葬送自己的人生前途。此外,自身廉洁素养的高低,还有可能会影响下一代。

二、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的现状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特征及融合路径

摘要:“众创”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并产生了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具有“以完整项目为载体,强调项目的创新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强调指导的差异性”的特征。在未来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应改革“双创”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双创”合作、优化“双创”师资队伍,以及打造“双创”校园文化方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内涵;特征;融合路径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关系到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当下社会对于未来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职教育要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为高职院校在“众创”时代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201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明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可见,以创新创业为表征的创造性元素已经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双创”这一大背景深化对职业素养内涵与培养的认识。因此,在理清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内涵基础上,指出以“双创”教育为载体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特征,进而探讨“双创”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

一、“双创”背景下职业素养的新内涵

(一)传统的职业素养内涵。职业素养可划分为通用职业素养和专用职业素养,前者是指作为一名合格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后者则是本行业特定的职业素养的体现。在传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为了迎合“刚性化”“单一流水”的机器大生产方式,高职院校更为强调培育学生对某种具体职业和岗位的熟悉程度及其胜任力,[1]而形成既定的职业品质。具体来说,传统的职业素养常常指的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强、遵守操作规范、守时、细心等,因此,传统的职业素养培育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培养目标呈现出“标准化”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确定性。但机械制造加工行业从业者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餐饮行业从业者如何研发新菜品?设计行业从业者如何根据顾客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完成这些工作则需要从业者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见,传统的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职业素养内涵的新发展。随着“众创”时代的到来,使得“创新”不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专利,“创业”也不再仅是“资本家”们的特权,在产业链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每一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有可能进行创新或创业。2015年6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尤其是“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家当前急需一大批能够引领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和一大批能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创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能仅满足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能够熟练地进行标准化操作、遵守工作规范的合格工人,更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即应从培育学生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的传统的职业素养转变为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素养。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外创业”意识,即学生需在复杂、易变的时代环境中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开辟新的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新的企业、岗位、业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内创业”意识,即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创新方法、改进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2]

二、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