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07:4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培育工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双培育示范工程报告
根据提出的全力打造“个十百千万”双培育示范工程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开了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结合街道和社区实际,确定双培育示范点如下:
1、打造1个国家级水平的示范化社区是南路社区。
2、打造1个省级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社区是社区。
3、打造4个管理示范楼院,分别是社区的天骄小区,东社区的兰雅小区,东路社区家属院,南路的2765家属院。
4、打造4个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示范点,分别是社区的电市场,东社区小区,东路社区东岗新家园小区,南路的2765工厂。
5、开展60个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妇女救助活动。
工程材料创新才能的培育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材料科学对于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关键领域,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在讲课中,列举南京长江大桥、年产30万吨乙烯工程、大庆和大港油田的建设成就等生动例子,以及在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研究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结合授课内容,密切联系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科研成果,潜移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让每个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意识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二、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启发渗透式的教学方式
工程材料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针对机械类学生,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基本理论部分。简要阐述工程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自治州东北部,全县幅员面积5286平方公里,耕地8万余亩,辖12个乡(镇)、100个村10个社区,常住人口8.13万人,农业人口5.5万人。
二、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按照发展与规范、规模与质量、示范与创新、指导与管理并重的要求,以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努力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实现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工商注册登记27户,已实现12乡镇、23行政村中有家庭农场,组织申报州级示范家庭农场3户。
三、工作目标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探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越来越关注生态保护工作,因此加强林业工程综合管理成为了相关部门探索的重点问题。本文探究了目前林业工程中的育苗现状,着重围绕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管理;移植培育
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的实现是重要的关注点,也是新时期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林业工程育苗培育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落脚点,该工作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技术性工程,涉及很多环节,需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林木种类等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整体管理质量。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苗木培育方法及移植造林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业工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探索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当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实施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林业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看到国家工农业生产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公众对林业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为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林业管理的过程中也涉及很多问题,现有的育苗管理技术、相关的管理模式以及队伍素质等都是影响育苗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这些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切实推动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分析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研究
【摘要】林业工程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林业工程建设中苗木培育以及造林技术应用是重要环节。做好这两个环节操作,能保障林业工程质量全面提升,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本文基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分析,拟订完善的技术操作措施,强化林业工程建设。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造林技术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选取育苗地。在林业工程发展中对苗木进行培育要合理选取育苗地,是全面提升苗木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育苗地选取中,要将能保障苗木稳定生长发育作为基本标准,种植地区选取在适宜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管理部门要对种植区域土壤环境深入探查分析,可以在壤土、沙土壤、轻壤土环境中进行种植。如果育苗区域为盐碱土、沙土、粘土要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对种植区域排水条件进行分析,选取排水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育苗,能避免区域种植中产生积水问题。其中育苗地要补充充足光照与水源,还要对苗木生长现状进行观察,全面提升苗木生长成活率。1.2播种技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在最佳时间段对苗木进行播种。结合苗木基本生长要求以及气候特征进行栽植,合理应用规范化的栽植技术。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区域气候现状进行分析,合理应用栽植技术,在苗木栽植中,判定具体栽植季节。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全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依照苗木生长性能要求选取苗木种植培育方式,提升苗木生长成活率。相关技术人员要通过地膜以及浇水方式来调控种子基本萌发温度,在高温和干旱状态下做好种植监管工作。1.3施肥管理。在育苗操作中要注重补充充足肥料,肥料稳定供应能为林木幼苗稳定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促使其全面生长发芽。在苗木培育中,将苗木放入到育苗地进行育苗,强化施肥管理,在施肥中要定量定时施肥,对肥料数量、种类合理判定,避免施肥量过多诱发烧苗问题。在整地操作中应用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全面提升土壤基本肥力水平,结合苗木出苗生长现状及时做好追肥操作。
2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应用
2.1掌控造林时机。在林业工程建设中造林主要是选在每年3至5月份,此阶段苗木处于萌发阶段,随着自然环境温度不断上升,此阶段苗木栽植能全面提升造林种植效率,提高造林整体成效。2.2确定造林规格。目前在林业造林工程开展中,从技术层面上要对两个环节进行控制。首先是苗木基本规格,在造林工程中移栽苗木胸径为4±1cm的3y生苗木,小型乔木苗木栽培中基本高度控制在40cm范围内,大型乔木苗木高度选取在120cm。针对部分特殊行业造林活动开展,树种选取中要结合工程设计、种植条件、树穴分布等要素合理调整。其次要对造林活动基本规格进行控制,造林规模可以依照1:20比例进行确定。造林面积为10000㎡,林业工程建设中苗木需求量为500株。2.3明确技术要点。在林业工程苗木造林中要注重各项技术应用,提升其成活率。在苗木移植中要提升安全性,避免苗木根部受到严重损伤,对苗木采取规范化种植,提升根茎枝干完整性,便于苗木稳定生长。在移植中做好针对性灌溉操作,构建促进苗木生长的水环境,便于提升造林质量。2.4苗木病虫害防治。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各类病虫害数量与种类较多,当前要注重对病虫害采取差异性防治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成效。针对各类食叶类病虫害,在幼虫破茧阶段要及时喷施乐果乳油400倍液进行针对性防治,全面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针对各类腐烂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对菌体以及袍子进行处理,选取911乳油2000倍液进行综合防控。在造林阶段冬春季节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春季苗木是病虫害萌发阶段,要全面改变病虫害外部生长环境,这样能起到防治目标。冬季自然环境温度较低,此时要及时喷施药剂,对有害菌滋生进行控制。苗木生长中发生病虫害要及时进行修剪,选取广谱药物,杀虫苗木病虫害。冬季各类病虫害发生处于固定阶段,大多数病虫害通过冬蛹、冬卵、菌丝体、孢子方式合理越冬。在林业工程生长环境中,林木工程苗木培育土壤中存有大量病虫害,此时消毒操作要喷施适量波尔多乳剂,对病弱枝体合理剪除。或是涂抹石灰水等方式控制病虫害越冬繁殖路径,杀死病虫害,促使苗木能稳定生长发育。
双培育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是我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建立“大人口、大计生、大服务”的人口计生理念,切实加强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促提升,“四轮驱动”拓未来的新格局,全面推进我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计生工作,突出实践特色,开展“个十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打造“个十百千万”双培育示范工程。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个十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示范”这一要求,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面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生育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活动目标
实施典型培育,提高整体水平。紧紧围绕“三示范”建设要求,营造温馨的人口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计生工作的优越性,强化措施,利用好时机,全力以赴打造出“三位一体,四轮驱动”的计生格局,进一步畅通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的渠道。
三、标准和内容:
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
——某某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随着集团公司外出创业圈占资源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他们有的进行劳务输出,有的则整体“迁徙”,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的职工队伍,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当前政工干部面前一道既绕不开又甩不脱的难题。某某煤矿政研会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把“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作为一项重点工期作常抓不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采取理念教育和先进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观念和创大业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
开展好“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开设创业栏目、组织职工撰写创业论文、征集创业格言,利用《政工天地》、《政工信息》等内部刊物编发专题宣传材料,把走出去创业发展的目的意义讲深讲透,让职工明矿情,知行情,让职工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使职工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把走出去创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加强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宣传,营造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扭转长期以来在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开展了以“三克服三树立”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即克服“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要想富走出去、走出去海阔天空”的观念;克服“怕苦怕难、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业由人创、事在人为”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不创业就无法生存,只有创业才能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唯条件论”,实现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的转变。与此同时矿在三井工业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充分利用画廊、专栏、宣传牌板、黑板报等阵地对广大职工进行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创业》、《首席执行官》、《血总是热的》等创业题材电影,开展“建设我的第二故乡”征文和演讲活动。全矿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致富”、“怎样才能创好业”的创业大讨论,使职工在讨论中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树立创业信心。
发挥好党员干部“走出去”表率带头作用,培养职工创大业意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去了,行动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而解放思想、变更理念是企业创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牢固厚实的关键则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放思想,变更自己的理念。我们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课、干部学习以及办班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清思路,自觉变更理念。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思路和动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创业发展工作中来。矿以迎接建党83周年为契机,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五个模范”活动:即争当与时俱进、变革理念的模范;争当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模范;争当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模范;争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模范和争当实践党的宗旨、争当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模范。通过教育春节刚过首批10余名党员干部抢先报名,离乡背井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程。
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根据市生态环境守护行动,围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家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三大方面的工作任务,配合市委农工办、市环保局、建设局等部门,做好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立足建设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和环境水利“四大水利”,卓有成效地实施了五大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从2005年5月起,先后实施了下塘河全线清淤工程,石桥水利枢纽工程和中桥节制闸工程,金花河向东、下坵河向东、电胜河向南延伸工程,下坵河排涝站增容,六吉圩二站新建和小柘荡排涝站扩建等工程。目前,城区防洪除涝能力最为薄弱的河东洼地治理基本完成,该区总面积26.79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25.8%。此外自去年下半年来,又组织对2004年通过的城市防洪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城市防洪范围由原来的104平方公里扩大到122平方公里。修编稿已于6月1日通过专家评审,有待市政府市长办公会批准后实施。
二、全面完成通航河道护岸工程建设
按照三年规划,我市自2007年以来,组织实施了通济河、薛埠河、香草河3条主要通航河道护岸工程,原计划护岸51.2公里。今年是最后一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儒林中河段护岸,完成16.7公里,至此,全市的通航河道护岸三年规划已全面完成,实际完成58.4公里,流域性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机械工程培育创新能力的路径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机械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本课程是以机械工程材料为研究对象,阐述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性能特点,具备合理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并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一、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其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堂中可列举同学们熟悉的实际事例,结合授课内容潜移默化、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材料科学的奇妙性和材料的重要性,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习内容做成课件,以图片、文本、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微观物体宏观化、复杂的过程条理化,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对学习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针对机械类的各个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说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重点讲解渗碳钢、调质钢和工具钢等;对于模具专业不仅重点讲解模具用钢,还要讲解有色金属。由于工程材料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所以对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各种机械工程材料的特点及适应场所,能够合理选用材料并制定正确、经济的加工工艺路线,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放开思考,扩散思维,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意见,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其次,重视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与训练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平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方式参与课堂讨论时,教师须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引导讨论不断深入,并使学生们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另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渗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疑、质疑,要特别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在倾听学生的讨论后再和他们一起分析,从而自然地得出回火的重要性及应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评价,组织专业讲座
国际化工程人才培育方法
近年来,中国工程技术领域逐渐与国际接轨,急需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人才。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工程技术教育领域却仍在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进行,导致了我国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人才短缺,培养不断适应具备国际化需求的人才的任务十分迫切。针对这些培养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提出了国际化办学的理念,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视办学的国际化,进行有效思考和探索。
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发展已逐渐与世界融为一体,而传统方法培养的人才同国际化需求的人才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素质不足。人才培养的个体特点不明显,发展过于均匀,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优势不足。第二,职业化素质不足。缺乏强烈的职业精神,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承担和管理大型项目或大型工程的能力。第四,缺乏创新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第五,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足。缺乏持续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的能力与习惯,也缺少自我发展与实现的动力。另外,国内外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以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员为主,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进入外企高级管理层的比例偏低,欠缺创新国际化思维、欠缺工程技术国际化的应用技能、英语水平较差是阻碍中国大学毕业生获得外企工作的主要原因。本土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使已经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以及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遇到困难,企业越来越难在关键的服务和管理职位上找到合适的员工,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国进一步成为经济强国的进程。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1.树立国际化培养目标。第一,要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从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第二,可以确立培养方向基本一致的国外目标高校,从培养方法到课程设置直到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学习,高起点高标准地引进目标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标准。
2.引进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取决于是否具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因此,拓宽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职、兼职和交流的渠道,才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内部的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积极建立措施让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提高;与国外的同类院校建立校际关系,通过互相访问、考察与进修,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经济竞争的形势,才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