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04:02: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配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西药配伍研究论文

1.1含甘草的中药与阿斯匹林配伍,会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与西药硫酸镁、硫酸亚铁配伍,会把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导致毒性增加。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三七与酶制剂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发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疗效降低。含有大黄的中药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合用,会影响大黄的导泻作用。

1.2含鞣酸较高的中药如虎杖,大黄及其含大黄的中成药等不能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士的宁、硫酸亚铁等同用。因鞣酸的吸附作用,可使之与西药在肠道内结合,而不被吸收并影响药物排泄,如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合用,可与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的肽键或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差等症状。

1.3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药神曲,麦芽等,若与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坏酶而影响中西药的疗效。

1.4含有金属离子如钙、铁、镁、铝等的中药,如牛黄上清丸、防风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同用。因上述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形成络合物,致使肠道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同时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

1.5酸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碱酸性西药同用,如中药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都是碱性强的药物,这类药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胃蛋白酶合剂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如乌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药的山楂丸,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胃舒平等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降低中西药的疗效。

1.6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中药草乌、附子、马钱子、乌头等均含有生物碱,而这些药不宜与氨茶碱、阿托品等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毒性,导致药物中毒。

查看全文

中西药合理配伍运用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中医中药的重视,一些患者对中药的疗效也越来越认可,在临床中中西药物联用也越来越普遍,并且能收到比单纯用中药或单纯用西药难以达到的疗效和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但也有一些因配伍不当而降低疗效的,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为此,研究和总结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合理配伍,增强疗效

西药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中药则能宏观调控,疗效稳定、持久,两者合理配伍在疗效及作用时间等方面有着相互调节、取长补短的功效。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为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血药浓度升高,疗效增强。安络血、维生素K1与三黄泻心汤合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单用西药有明显加快止血的作用。在乳腺炎的治疗中选用青霉素、链霉素与通络散结、清热解毒的中药连用,如:金银花、蒲公英、丹参、连翘、赤芍、鸡血藤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黄芩、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时,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中药及其制剂与一些抗生素应用,效果会显得好些。很多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穿心莲、双花等有清热解毒、抑菌作用,黄连中的小?\硷、黄芩中的黄芩甙、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穿心莲中的穿心莲内脂均有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板蓝根、大青叶、柴胡、等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与西药配伍治疗流行性感冒、肝炎疗效都比较好。

有的药物可通过影响排泄过程,使疗效增加。如黄芩、砂仁、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维生素B12、灰黄霉素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应用庆大霉素治疗尿路感染时可与硼砂联用,使尿路PH值升高,可明显增强庆大霉素的治疗作用。

查看全文

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1降逆止呕

半夏其性主降,《神农本草经》谓之“下气”;《别录》说其能止“呕逆”,可知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尤常与生姜配伍善疗寒饮(痰)之呕吐。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伍,可治各种原因之呕吐:与黄连、橘皮、竹茹同用,可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可治胃热呕吐,如《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可治湿热霍乱之呕吐,如《霍乱论》中的连朴饮;与竹茹、竹沥、胆南星配伍,可治痰热呕吐;与人参、大枣等配伍,可治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可治阳明腑实之呕吐,如《伤寒论》大柴胡汤;与茯苓、橘皮、旋覆花等配伍,可治妊娠恶阻之呕吐,如《备急千金要方》半夏茯苓汤;而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上逆之“气逆欲呕”,又可与竹叶、石膏、麦冬等相伍,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2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正如《医学启源》所载:“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方中以半夏与陈皮相伍,佐以茯苓、甘草,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伤寒论》中治疗表寒里饮之寒痰咳嗽的小青龙汤,半夏与干姜、细辛、五味子合用,以温肺蠲饮,化痰止咳平喘。然而配伍恰当,半夏可用于治疗多种痰证咳嗽,配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可治热痰咳嗽,如《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配茯苓、枳实、天南星等治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喘急咳嗽,如《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3消痞除满

痞证是患者自觉心下痞满窒塞不舒的病症,常因邪气内陷、或湿热蕴伏、或痰热互结、或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于中而导致气机痞塞、升降失常所致。本品辛开散结,化痰消痞,适当配伍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之痞。若因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出现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气机痞塞,阴阳失和之痞,可与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等合用,如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辛温,散结除痞,与干姜一起与芩连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使升降调,寒温平,阴阳和而痞满消。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之效。故成无己曰“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生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伤寒邪气侵及少阳三焦,而致少阳经气不利,三焦气机不畅者,当治以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利少阳经气,畅达三焦气机,为主药。半夏辛温,辛散温通助柴胡以疏理气机,调畅三焦。全方合用而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其他如痰热互结之痞,可与黄连、瓜蒌配伍,如《伤寒论》之小陷胸汤;若湿热蕴伏,清浊相干之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可与厚朴、黄连、芦根、石菖蒲等相伍,如《霍乱论》之连朴饮;若属于中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又可与旋覆花、代赭石、生姜、甘草等相配伍,如《伤寒论》之旋覆代赭汤。

查看全文

仲景配伍乌头减毒方法论文

【摘要】通过对仲景创立的含有乌头方剂的配伍分析,探讨仲景通过合理配伍以减低乌头毒性的方法。

【关键词】乌头;金匮要略;配伍;减毒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乌头的临床应用广泛,尤以祛风湿止痛见长,在众多疑难病证的治疗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又因其有大毒,加之品种混杂、炮制缺乏规范、配伍不合理等原因,故历史上不乏乌头中毒的记载,直到今天还见到此类的临床报道。本文从方药配伍的角度,分析了仲景通过合理配伍以减轻乌头毒性的方法。

一、与蜂蜜配伍

乌头大辛大热,有剧毒,早在《神农本草经》中针对这类有毒药物就提出配伍减毒的原则:“药有阴阳配合……若有毒宜制”。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凡使用到乌头时均与蜜搭配使用,即以蜜制乌头。蜜在《神农本草经》中称石蜜,性同今之蜂蜜,言:“石蜜,味甘、平。……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本草备要》云:“(蜜)甘缓可以去急……和百药,与甘草同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蜜者,采百花之精华而成者也…花之精英,酿而为蜜,和众性则不偏,要去糟粕而不滞……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气之所聚,生气旺,则死气不能犯,此解毒之义也”。可见,蜂蜜的确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乌头汤、大乌头煎和乌头桂枝汤三个汤剂的使用中,仲景均采取乌头与蜜同煎,且三方乌头用量大致相同,蜜的用量也趋于一致,均为二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能和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结合成盐,使其易溶于水,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低毒性。同时,仲景还强调乌头与蜜同煎的时间要长,且都经过蜜煎、水煎两道不同的工序。如乌头汤先蜜煎,后水蜜同煎,大乌头煎先水煎后蜜煎,乌头桂枝汤先蜜煎后与桂枝汤“解之”。这样的煎煮方法似乎显得过于繁琐,但现代研究表明,水煎和蜜煎对于乌头的毒性有其不同的效果,实验表明蜜确能以多种形式解乌头的毒性,并且以加水同煎解毒效果最佳。

二、与甘草配伍

查看全文

半夏方剂配伍研究管理论文

【关键词】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en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兹就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总结并阐述如下。

1降逆止呕

半夏其性主降,《神农本草经》谓之“下气”;《别录》说其能止“呕逆”,可知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尤常与生姜配伍善疗寒饮(痰)之呕吐。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伍,可治各种原因之呕吐:与黄连、橘皮、竹茹同用,可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可治胃热呕吐,如《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可治湿热霍乱之呕吐,如《霍乱论》中的连朴饮;与竹茹、竹沥、胆南星配伍,可治痰热呕吐;与人参、大枣等配伍,可治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可治阳明腑实之呕吐,如《伤寒论》大柴胡汤;与茯苓、橘皮、旋覆花等配伍,可治妊娠恶阻之呕吐,如《备急千金要方》半夏茯苓汤;而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上逆之“气逆欲呕”,又可与竹叶、石膏、麦冬等相伍,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2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正如《医学启源》所载:“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方中以半夏与陈皮相伍,佐以茯苓、甘草,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伤寒论》中治疗表寒里饮之寒痰咳嗽的小青龙汤,半夏与干姜、细辛、五味子合用,以温肺蠲饮,化痰止咳平喘。然而配伍恰当,半夏可用于治疗多种痰证咳嗽,配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可治热痰咳嗽,如《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配茯苓、枳实、天南星等治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喘急咳嗽,如《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查看全文

寻骨风的药物配伍方法论文

摘要:目的测定中草药寻骨风中Fe,Cu,Zn,Mn,Mg,Ca的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Fe,Cu,Zn,Mn,Mg,Ca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回收率为99.07%~101.05%,RSD为0.2503%~0.9676%。结论寻骨风中Ca,Mg,Fe含量极高,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配伍使用。

关键词:寻骨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量元素;药物配伍

寻骨风HerbaAristolochiaeMollissimae为马兜铃科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全草,别名清骨风、猫耳朵、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白面风、兔子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疟疾、胃痛、睾丸肿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肿瘤作用。寻骨风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已被确定,但对其无机微量元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对中草药治病机理的研究中,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测定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相对比值能够为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探讨中西药配伍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寻骨风中Fe,Cu,Zn,Mn,Mg,C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分析寻骨风的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一、仪器与试剂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Fe,Cu,Zn,Mn,Mg,Ca空心阴极灯(威格拉斯仪器有限公司);NewHumanUp900(韩国)超纯水器,WX-4000型微波快速消解系统(上海屹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浓硝酸、氯化锶均为优级纯;双氧水为分析纯;Fe,Cu,Zn,Mn,Mg,Ca标准溶液,1000μg·ml-1(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寻骨风采自**地区。

查看全文

医学毕业论文: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关键词】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en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兹就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总结并阐述如下。

1降逆止呕

半夏其性主降,《神农本草经》谓之“下气”;《别录》说其能止“呕逆”,可知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尤常与生姜配伍善疗寒饮(痰)之呕吐。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伍,可治各种原因之呕吐:与黄连、橘皮、竹茹同用,可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可治胃热呕吐,如《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可治湿热霍乱之呕吐,如《霍乱论》中的连朴饮;与竹茹、竹沥、胆南星配伍,可治痰热呕吐;与人参、大枣等配伍,可治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可治阳明腑实之呕吐,如《伤寒论》大柴胡汤;与茯苓、橘皮、旋覆花等配伍,可治妊娠恶阻之呕吐,如《备急千金要方》半夏茯苓汤;而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上逆之“气逆欲呕”,又可与竹叶、石膏、麦冬等相伍,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2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正如《医学启源》所载:“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方中以半夏与陈皮相伍,佐以茯苓、甘草,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伤寒论》中治疗表寒里饮之寒痰咳嗽的小青龙汤,半夏与干姜、细辛、五味子合用,以温肺蠲饮,化痰止咳平喘。然而配伍恰当,半夏可用于治疗多种痰证咳嗽,配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可治热痰咳嗽,如《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配茯苓、枳实、天南星等治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喘急咳嗽,如《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查看全文

中药疗效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中药临床应用,其疗效的发挥有诸多因素决定,主要有辨证因素、患者因素和药材因素三个方面,在药材因素中又涉及到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贮存、炮制、配伍、剂量及剂型、给药途径等,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中药疗效;影响因素

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经过中医药理论化了的作用。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一、药材品种

中药计数的传统单位称“味”,而一味中药的来源虽然有人主张一物一名一基源,但实行还有困难,目前一味中药的来源既有只涉及一个品种的,也有包括多个品种的。

一味中药如只来源于一个品种,则不存在品种优劣问题。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中医古籍与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283首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组方配伍方法有19种,并对其中常用的8种配伍方法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治疗冠心病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其中扶正法依次为补气、养阴、补血、补(肾)阳,祛邪法依次为活血、化痰、理气。这些法则常常相互参合、交互为用,形成冠心病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冠心病/中药疗法方剂配伍文献研究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显示较好疗效。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我们对中医古籍中与现代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及方法

方剂的来源主要涉及两大部分:(1)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治疗胸痹、心痛有效的名家名方。我们搜集了从汉代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20部经典医籍中有关胸痹、心痛治疗的有效方剂。包括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民国时期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2)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1979-2007年间40余种中医药刊物中所涉及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期刊包括《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药杂志》、《河北中医》、《浙江中医药杂志》等,以及各中医药院校学报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以"胸痹"、"心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2结果

查看全文

方剂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中医《方剂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方剂学》教学应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重视介绍方剂的毒副作用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教学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习者必学的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培养的中医人才素质息息相关。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重视下述问题。

1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透彻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让学生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1.1君臣配伍君臣配伍是方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互作用决定该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如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为治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柴胡为君药,配伍黄芩为臣药,和解少阳,为治少阳证的代表方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分析方中的君臣配伍及君臣配伍的形式,除了相须、相使的增效配伍形式外,还包括去性取用、治疗主证和主要兼证、治疗主因和主证及特定的君臣配伍形式,通过分析君臣药在方中的作用,让学生抓住方剂药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理论认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