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03:5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配套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年,**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03年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九龙坡区又是市里批准的“先行试验区”,要建设好这个试验区,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义。中央为什么让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从四个方面理解。第一、小平同志曾强调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战略;一是东部战略,二是中西部战略。当东部战略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时候,中西部发展战略开始启动。第二、“试验区”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工业革命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我国关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的探索。第三,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第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又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重庆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如果能够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探索和积累经验,对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九龙坡区的统筹城乡改革已经初见端倪。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试验区”,就是要“率先”、“带头”、“引领”。先行试验区就是风险区、探索区、创新区、开拓区、引领区。半年多来,我们开展了全方位的探索:首先按照“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的思路,形成“1+12”总体方案及配套制度体系,在各镇成立了规划建设办公室、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其次,在探索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1200元/年。城乡全覆盖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同时,坚持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是把所有农村都变成城镇,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城乡一样化。统筹城乡发展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体现,是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社会共识和奋斗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贵在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惟有创新才能找到出路,但它与任何改革一样,都具有风险。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面临许多需要破题的问题,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需要自身的思考、探索、突破。第二,重庆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没有享受到特别优惠的政策,这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无法相比。第三,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本身要消化的矛盾太多,而统筹城乡发展更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这给统筹城乡增加了新的矛盾和压力。通过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我们要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胆识和善于创新的本领,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当好先行者、排头兵。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思考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它预示着重庆经济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掀开了重庆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崭新的一页。
统筹城乡发展,从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也不是一项新的实践活动。但是就其所处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就重庆这种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西部现象与东北现象叠加、大城市与大农村同构一体的特殊市情来说,却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有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需要探讨。例如,如何构建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问题;土地制度创新的问题;城市容纳能力的问题;老少边贫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重庆深入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去解决,并且交出一份令重庆、令全国、令党中央都满意的答卷。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问题。即需要解决如何有机地实现城乡发展的联动并进,彼此呼应中的制度性问题。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在促进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为重庆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新村运动,以“农村工业化”模式带动城乡发展,建立起了农村与城市联动并进,合作发展的桥梁;我国陕西省宝鸡市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城乡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起城乡互助、工农相扶、优势互补、综合开发的格局;四川省成都市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为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引导集中聚集最佳案例城市。这些成功经验无不显示出机制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对城乡特别是对农村的要求很高,包括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城乡各种资源自由流动与配置的机制;统筹安排的决策、规划、联系机制;城乡信息传递及响应机制;城乡互动的组织、推进、协调机制;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并由此形成符合重庆新阶段特征,能够完成新阶段任务要求的发展模式。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着力于土地制度的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创新土地制度,使土地资源能够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有效地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多年来,我国在土地制度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特别是今年人大审议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年限等做了新的规定,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这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物权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遵循法律的规定,尽快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进行新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立,积极探索与《物权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如农田股份制、家庭农庄制、公司承包制等,以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的有效集中,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的现象,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要积极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要求,按照“三个有利于”和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原则,对土地制度进行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在扩大城市容纳能力上寻求出路。重庆拥有近2000万农民,农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2亩。根据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农民所拥有的人均土地面积,其产出率起码要达到城市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这样才能产生比较效益,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按照**年重庆市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来看,一个农民要想通过种地来达到这种收入水平,按照现在的耕作水平和种地收入水平(**年农民种地人均收入约1600元),最起码农民人均土地面积需要达到20亩以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人均占有土地至少数百亩,有的多达上千亩)。因此,按目前人均拥有耕地面积20亩的最低要求计算,至少有1500万农民需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这么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必然会对城市造成极大压力。这样,城市能否扩大容纳能力,大范围地接受进城农民,就成为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重庆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特殊市情,重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渝经济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文化产业创新等,在扩大城市容纳能力上探寻新出路。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把激励、创造、责任、智慧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对企事业单位还是市民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举措。这种激励机制,主要应包括对组织和个人创造性思维活动和行为的鼓励支持;对自由创业环境的培育和倡导;农民自觉学习的鼓励等等,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3100万重庆人的能动作用和主人翁责任感、创造性。创造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但更需要拥有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和重庆现实状况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方法。只有弘扬创造精神,鼓励探索创新,激发出全市人民的创造热情,才能做到这一点。重庆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对国家、对重庆,对3100万重庆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领导责任、行政责任、组织责任等。统筹城乡发展,涉及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全市3100万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之在城乡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交流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审慎地推进,从而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统一认识,解决“为什么改”的问题
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进行这一改革,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紧迫需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分配关系逐步规范,新的农村税费制度初步建立。但从长远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突出的是财政供养人员多。如果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农民负担势必反弹。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无法回避的“坎”,是必须闯过的“关”。
二是改革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紧迫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工作效率低;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得过多;行政执法随意性大,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势必背离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危害党的执政基础。从体制创新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证,已成为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
三是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的紧迫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这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农村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问题研究
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乡镇运行机制,根据省和黄石市要求,*市选定在刘仁八镇进行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今年4月初开始至7月底基本结束,历时近5个月。期间,市委常委会两次召开专题会研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市委书记3次深入刘仁八镇调研,市委、市政府和领导小组共发各类文件近20份,印发工作简报4期,召开各类讨论会、协调会30多次,解答各种咨询100余人次。
4月25日,*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在刘仁八镇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整个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得有序、积极、稳妥。刘仁八镇党委、政府有效地做到了工作和改革两不误、两促进,坚持把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执行配套改革政策相结合,保证了整个改革进程不走样、不变形、不变味。通过*市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和刘仁八镇四个多月来积极有效的工作,目前,刘仁八镇新届领导班子已调整到位,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进行了确定和工作安排,分流人员已离岗,借用人员全部退回,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已正式挂牌办公,摘牌收章工作已完成。经历改革“瘦身”后的刘仁八镇政府逐渐呈现出精干、积极、高效的新气象。
一、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4月25日,*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在刘仁八镇召开了镇机关和镇直部门全体干部职工以及村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把省市相关文件和*市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到人手一册,做到了宣传发动到位,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到组。镇党委、政府通过办专栏、挂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和纪律。
(二)摸清底数。4月中旬,我们对刘仁八镇所有涉及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分门别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力求做到“两个清楚”。一是刘仁八镇所有人员身份清楚。经核查,刘仁八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人员176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107人,非在编人员29人。其中机构性质保留单位实有在编在岗68人,非在编人员3人;转制机构实有在编在岗人员39人,非在编人员26人。4月28日,我们分别在刘仁八镇政府和各单位对人员的档案信息进行了张榜公布。二是刘仁八镇所有机构性质清楚。刘仁八镇行政事业单位17家(含企办和流动人口管理站),按这次改革要求,需保留行政或事业单位性质的单位5家(财政、经管计为1家,含计生办);转制单位10家(含计生服务站);撤销的单位2家(流动人口站和企办)。
(三)清产核资。4月16日至4月22日,我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我市国资办、审计局等单位人员对刘仁八镇8家转制单位(水利站、工商联分会属政府机关统一管理,无资产、无账务)进行账务清查,重点是清查资产、债权债务、现金和银行存款。通过清查,截止4月22日,8家转制单位账面资产总额为98.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5.76万元、流动资产32.51万元、负债62.79万元、净资产35.98万元。截止4月18日,8家转制单位共有现金及银行存款8.8万元、应收款13.7万元、借入款项13.9万元、应付款46.6万元、未挂帐债务10.7万元、未挂帐债权1.8万元、净债务46.9万元。8家单位中,债务大于债权的(净债务)有7家计51.56万元,如广播站11.5万元,动检站5.7万元,农机站1.8万元,劳动所10.1万元,农技站19.1万元,城建办3万元,文化站0.2万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动员会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同志分别就我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新云同志宣读了严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的管理规定。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2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县为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县。7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动员会,对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的协商讨论,科学地处理各项改革间的内在关系,把重点放在“结合实际”上,经数易其稿,制定了具有一定指导性和操作性的“5+1”改革方案,8月19日,市长戴道晋、市委副书记李新泉率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召开了全市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现场办公会,对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修改和确定。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方案》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确保我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紧迫性。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继、家庭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变革,事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农村社会长期稳定。我县被定为改革试点县后,部分干部群众对此心存疑虑,犹豫观望,有的甚至表现出了畏难抵触情绪。现在大局已定,不得不发,我们面临的问题已不是“搞不搞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改革”的问题。为此,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改成果的需要。我县自2002年全面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全县农村税费改革由“减轻、规范、稳定”转向全面免征农业税,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村和社会大局稳定。农村税费的取消只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破题之举,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改成果,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干群关系的需要。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使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由经济管理和行政指导逐渐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乡镇政府的职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一方面,政府干了一些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应当由政府做的事又没有做好,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又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通过农村税费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快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小康农村的需要。从我县来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运转困难,乡村债务沉重化解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缺乏稳定的途径。我们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明确工作要求,增强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针对性。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但是就某项具体改革而言,都有特定的环境和阶段。要抓好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必须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思路,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一要做到有序推进。要吃透上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入掌握改革政策,把握改革方向,明确改革要求。要学习外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学习长沙县的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慈利县的农村改革试点、隆回县和汝城县的“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沅陵县的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试点、津市和临澧县的化解乡村债务试点等省内外各地试点工作经验,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要摸准下情。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广泛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数据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二要做到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面促点,要统筹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要齐头并行而不能“单兵突进”。当前,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重点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除抓好以上三项重点改革外,还要抓好与之相关的包括农村村组区划设置改革、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乡村债务化解在内的各项改革,做到协调推进。三要做到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本身是一次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在具体工作中,要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前提,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农村村组区划设置的改革,一定要按照群众意愿,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凡是群众不愿撤消合并的,其行政区划一律不作变动。要通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乡镇领导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呼声,排查问题隐患,面向广大群众把改革的意义、目的和任务讲清楚,让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领导在林权配套改革动员会发言
同志们: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表彰的会议,动员部署工作的会议,更是一次深入学习温总理重要指示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认识的会议。孟书记、吴省长在讲话中,全面阐述了温总理重要指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指出了温总理的重要指示,不仅是对前几年林改工作的肯定和鼓劲,更是对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鞭策;对我们进一步搞好配套改革,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套改革比主体改革的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工作任务更重。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松劲。全面贯彻落实温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实际上是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上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温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推进“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全面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上来。要把统一思想真正落实到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上来。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根据温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孟书记、吴省长、陈秘书长在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这就是“巩固、深化、发展”。所谓巩固,就是要通过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成果,即进一步巩固明晰产权的成果,巩固减轻税费的成果,巩固放活经营的成果,巩固造林绿化的成果,巩固林区社会稳定的成果。所谓深化,就是围绕深化林权主体改革,在保护林农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以放活森林经营和扶持发展林业产业为重点,进一步调动林农参与配套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政策效应;要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履行林区管理职责为重点,调动乡村两级适应分山到户之后新变化,努力搞好林业社会化服务和森林管理的积极性;要以扶持山区综合开发为重点,进一步调动重点林业县加快林权配套改革,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所谓发展,就是要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增强林农持续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保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的山更绿、水更清、农民更富。各地要认真领会好几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把握好工作目标,并根据的总体目标,确定自身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措施。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林权配套改革高度重视,会前吴省长亲自协调,明确了完善配套改革的5方面14条措施。这些措施,既有政策性扶持,也有资金的投入,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会上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指示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把吴省长讲的5个措施都包括进去了,会后将会尽快下发,请各地务必结合自身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把这些措施落实好。
关于这次会议的贯彻,请各地、各部门做好四件事:一是迅速将这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孟书记、吴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党委、政府作一次汇报,组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领会温总理视察时对林改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为全面深化林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各地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林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地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着力解决深化林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体改革尚未扫尾的县,要集中搞好扫尾,规范化地把林权证发到农户手中,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已经按去年省两办文件开始了“一个中心、六大体系”建设的地方,可以根据本地进展情况,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步骤,扎扎实实地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三是请各地专门召开一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重要讲话和这次会议的精神,部署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把温总理的重要指示和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到乡村,在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四是切实加强林改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林农挖掘林改的潜力,努力在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上下功夫,巩固发展林改成果。要注意总结这方面的典型,组织好宣传报道,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当前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完成林权证的发放,制约林权证发放的主要矛盾是山林纠纷。各地要把这作为当前林权制度改革一项重要任务,尽快把能调处的林权纠纷调处好。这几年来,各地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统计,已调处林权纠纷62792起,调处面积达507.87万亩,调处率分别为94.3%和92.4%。其中调处了跨县、市、省界的山林纠纷170宗,调处面积2.88万亩。这些纠纷的调处,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作出了贡献。目前尚未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有3822宗,涉及面积41.67万亩。其中县内山林纠纷2777宗,涉及面积15.91万亩;跨县山林纠纷602宗,涉及面积9.76万亩;跨设区市山林纠纷344宗,涉及面积10.13万亩;跨省山林纠纷99宗,涉及面积5.87万亩。未调处纠纷起数比较多的设区市有、、和,未调处纠纷面积比较大的设区市有、、、;未调处纠纷起数比较多的县有区、市、县、县、县、县等,未调处纠纷面积比较大的县有县、县、县、县、县、区。刚才,、、三个县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请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努力改变工作被动的局面。为进一步加快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我提三点要求:
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州委研究决定,今天在建始召开全州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暨“950”工程的座谈会,刚才,各县市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推动这两项工作非常有价值,各县市之间也有了比较好的借鉴,就这两项工作,州委、州政府都经过反复研究,召开过高规模的会议安排部署,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曾召开过几次座谈会,关于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意义和作用大家都十分清楚明白,我就不再讲了,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和后四个月的主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27日全州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座谈会以后,各县市迅速行动起来,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州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陆续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会议,明确了相关职责。各县市委常委会议都集体听取了省、州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会议精神传达,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置了办公室,有的县市还在试点乡镇召开了动员会议,传达贯彻省、州会议精神,宣传改革政策。各县市基本上都建立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清产核资三个工作专班,在试点乡对现有党政职数、公务员身份及编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供养方式、债权债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清理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