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3 03:3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配送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索企业物资配送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对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煤炭企业特殊的区间和空间布局以及长期形成的固定供应模式所致。因此只有对企业内部物资配送系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效、快捷的企业内部物资配送系统才能真正实现“供应好,周转快,效益高”的目标。
关键词:物资配送
1物资配送含义及特点
1.1含义所谓配送是指按照用户要求和生产过程的需要,在流通和供货点对物资的数量、品种、规格等进货配齐后,定点、定时、定量地送交用户的物流方式。配送的目标就在于要用最省的费用、最短的路线、最少的环节实现多批次、小批量、品种规格齐全、适用的均衡供货。配送可分为社会配送和企业配送,煤炭企业的物资配送属于后者,是指在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由其物资供应部门组织货源,按照各生产单位的需求进行分货、配货并将配好的货物送到各单位,它是配送制这种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在企业内部的运用。矿务局作为一个企业,下属各矿隶属矿务局,由局供应部门组织给各矿配送物资正是内部配送。
1.2物资配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与一般的送货有区别。配送是有固定渠道、有组织、有技术装备和管理力量、有制度的供应管理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送货形式。配送将“配”和“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管理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②配送是现代化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它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还要经过流通加工环节才能得以实现。③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因而配送处于一种服务地位。
2建立配送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探讨
摘要:生鲜产品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对生鲜配送方面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就要求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应当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当前,我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还并不是十分科学,其配送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配送的效率不高,所以做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就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管理对策
一、当前我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鲜冷链物流方面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需要一定的冷藏技术以及保温技术等,因此其成本要高于普通配送的成本,不过其配送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好的,能够降低生鲜产品的损耗,使得生鲜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配送中,部分物流企业往往不注重送货方式的选择与安排,无法对配送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会导致车辆在配送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这就不利于其成本的降低,加之冷链物流配送的成本本来就比普通配送要高,就会导致很多企业对其望而却步,宁愿选择普通配送,损耗掉部分产品,也不愿意选择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生鲜产品的配送,从而不利于生鲜冷链物流的良好发展。2.缺乏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导致配送的质量较低。当前,我国政府还没有针对生鲜冷链物流制定科学化的法律规范,导致该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没有规范的法律体系做参考和依照,从而使得行业发展混乱,不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所运用的生鲜冷链配送标准基本上都是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虽然有更多的部门以及协会等开始参与到该方面配送标准制定中,但是其标准并不统一,甚至部分标准存在相互矛盾,这就导致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健全,严重影响了配送质量的提升。3.生鲜冷链物流配送设备较为落后。当前,我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往往采用普通卡车,生鲜的装卸以及整理都是在室外进行,加之储藏方式较为简单,无法对温度进行合理地控制,因此会导致生鲜产品有较大的损耗,不利于生鲜产品的保鲜。同时,我国很多生鲜冷链物流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没有做好先进设备的引进,仅仅是采用较为简单的设备对产品进行冷藏或者保存,能够满足产品短时间的保鲜,却无法长时间为产品保鲜,这就不利于产品寿命的延长,导致生鲜产品损耗较大,服务质量十分低下。
二、推动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更加高效的策略
要想推动生鲜冷链物流配送更加高效,离不开该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相关的企业领导应当做好各项管理,并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为生鲜冷链物流配送质量的提升做好基础。具体而言,推动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更加高效的策略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1.做好配送成本的管理,推动配送成本的合理下降。当前,我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送货方式存在问题,相关的企业没有做好送货方式的分析与安排,因此为了降低其配送成本,就应当从送货方式方面入手,合理进行方式的选择与安排。比如,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送货的方式以及集中送货的方式推动送货更加科学合理。约定送货,主要是指双方提前进行送货时间的约定,企业依据约定的时间进行送货,降低送货中所面临的不确定问题,避免时间被浪费。而集中送货主要是指企业将送货的工作交给专业化的物流公司进行,通过物流公司实现集中的运送,从而避免浪费时间以及资金。这两种送货方式都能够降低企业的配送成本,节省大量的送货时间,为生鲜冷链物流行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2.做好行业法律的制定。只有做好行业法律规范的制定,使得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有更加规范的体系作参考,有统一的标准做依据,才能够推动其配送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部门应当仔细分析生鲜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尽快制定冷链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规范和配送标准,对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规范和监督,推动企业能够在规范化的标准下合理开展配送工作。同时,企业领导还应当认识到规范化配送的重要性,积极在企业中进行配送规范的宣传与教育,使得员工能够了解具体的配送标准以及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推动生鲜冷链配送更加科学,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3.做好生鲜冷链物流配送设备的更新。生鲜冷链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落后,只有做好设备的有效更新与引入,提升设备的先进化水平,才能够为配送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一方面,应当鼓励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做好各类冷藏、保鲜等工作,创新生鲜产品运输方面的温度控制技术。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配送车辆方面的技术引进,普及全程自动温度控制设备,推动配送车辆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生鲜产品的温度控制,确保生鲜产品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提升配送的质量。另外,我国该方面的企业还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生鲜冷链物流配送方面的技术,积极进行先进技术的引入和运用,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
企业物流配送管理论文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限制,传统的连锁企业在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给物流配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通过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设备、软件系统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守信地按用户的门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中心,其建设越来越引起零售连锁企业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与物流配送中心这个第三利润源泉中心有效对接,形成比较优势,值得零售连锁企业思考。
1传统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连锁门店不通过配送中心,而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另一部分是连锁门店向配送中心发出要货订单,配送中心再根据要货订单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连锁企业传统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配送。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我国许多大型的连锁公司需要尽快的进行商业上的转型,将物流、知识流和现金流三者之间进行互相的融合以及创新,形成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流通道路、一架以市场管理为中心的线现化桥梁。本文以此为中心,以软件工程法为例,对当前国内大型连锁公司配送中心管理系统简要分析。
关键词: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是指在货物流通领域中明确的指出对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详细的了解发展中产生。配送这一环节作为物流活动中算是比较重要且内容比较丰富的一种形式,它将装卸、打包、装运、运输等物流的所有职能都囊括在内,并通过职能内的这些流程来实现将物品运送给收货人的目的。要实现物流的实时配送必须要依靠物流配送中心才能完成。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出现和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不仅仅是配送中心与物流发展不断前行和进步所必须要做的,更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他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三者整合为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先进的技术加以运用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更好地促进了物流配送中关于提高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进步。
1管理层次分析
在现代电子商务内开展配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占有关键地位。面对着广大的供应商和日新月异的新市场,我们不仅面临着要及时满足不同供应商的需求还要不断的接受新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对配送中心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关于配送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接受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经过决策分析,快速做出正确决定,进而确保连锁经营企业效益不受亏损。其中业务运作层信息管理的目标是对日常作业进行整理,然后把配送中心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便在上层领导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主要包含:①对收集到的相关单证信息进行适当的传输和处理;②在成交价格上最终确认;③维护与利用车辆搬运等设备信息;④及时了解货物的入库和出库信息;⑤及时报关出口货物;⑥完成订单后的财务情况;⑦追踪、查询无发出后的信息。实现日常运作并及时计算、整理是规划业务管理层信息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实际情况为准,管理存在合作关系的客户信息,完善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另外,在战略决策层方面,其信息管理以相关配送中心的外部信息为主。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模型来模拟并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并以此评价配送业务,实现对综合资源配置的深入性的调查和研究,解决配送中心所存在的问题。除了解业务运作之外,进行科学预测,明确如何发挥经营战略在业务上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业务。
2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特征
城市配送现状发展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商业活动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集中生产和分散销售,由此自然地发展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运输行业。
配送是运输的升级,特别是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买方市场,要做到合理的配送,需要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那么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这个发展趋势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论点。
关键字:配送,管理,管理技术,城市运输,经济范围规划
城市配送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过剩促成交换的出现,这就是早期的商业活动。历史的见证商业活动的发展引起了进一步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生产的集中化同时销售消费的分散化,消费的分散引发的商品空间位置的移动运输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运输行业。早期的运输只是简单的将物品从生产场地运送至销售场地的简单搬运活动。
作为配送,是运输活动的升级,现行市场由于过剩的商品而逐渐发展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多了,自然消费要求就提高了。那么,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到合理的个性配送,就需要花费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作为一个城市的配送中心规划城市的配送往往会通过对城市幅面地域进行划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区域等等。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商业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运输线路的重新规划和运输路线的增长、人力物力的增加对一个商业性配送中心来说就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整合资源管理现代城市配送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城市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途径探讨;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商品经济带现代配送业发展、城市配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大型生产和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配送企业发展滞后,城市配送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革新观念,加强物流配送业行业行会的作用和地位、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新型伙伴合作关系、培养供应链中配送企业的主导地位、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物流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年来,配送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解决现代城市配送发展问题,使得配送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城市配送业研究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共同配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供应链
0前言
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对我国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构建现代化城市配送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启示。实践证明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着很大优势。共同配送对解决城市配送问题有哪些作用,在我国主要城市内实施共同配送,对配送业和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其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和步骤,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分析。
一、城市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模型设计研究
1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中条形码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RFID的优势
1.1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中条形码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利用条形码对货物进行信息读取和识别的基础之上的,条形码技术也一度对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其应用的实践深入和信息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新要求,其存在的局限和问题越来越多。首先条形码的易损性使得其兼容性和可读性较差,造成了物流配送中心货物信息和相关物流信息较低的采集率和准确率,订单数据不规范,货物盘点周期较长以及库存货物损耗较高等;其次,条形码技术不能有效的满足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配送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不能为物流配送业务中相关主体间的业务协调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得物流配送中的配送能力相对于动态变化的客户需求来说缺乏应有的弹性和柔性。
1.2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中RFID的优势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建立在无线电技术之上,其在货物信息读取和识别中具有很多优势,诸如可以读取不可见的货物标签,可以不在精确对位下实现快速读取,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货物标签的信息读取、写入和修改,同时在数据防伪和数据安全中还有很多优良表现。建立在RFID基础之上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经营运作成本的降低和运作效率的提升;可以为库存中的每件货物提供一个唯一编码,防止货物假冒行为的发生;大幅度提升货物配送过程中物流信息的准确度;可以在供应链环节上下游成员中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将货物当前物流状态和空间形态快速存储下来。因此,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实现物流信息精确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流配送的快捷和柔性反应。
2面向供应链的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分析
电子配送模式管理论文
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深入企业运作的今天,以往许多企业交往的规则都被重新改写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B2C电子配送模式,以解决电子商务的需求配送对企业带来的压力。
一、电子配送的内涵与外延??何谓电子配送?对从事电子商务的许多企业,将因特网上的客户订单变成产品实体交付给客户,实施这一过程是企业通过现有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对订单管理、呼叫中心管理、在线信用检查和信用卡处理、库存管理、储运、以及利润的使用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综合处理。电子配送是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基本连接点。由于在绩效、速度和精度这三个方面,客户对电子交易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对传统交易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使得在线零售企业认识到电子配送能力的重要性。电子配送正成为电子商务的关键能力。电子配送能力是一个强大的市场区分器,优质而可靠的服务可不断获取订货,而劣质的服务只会丧失信用,减少未来的销售机会。在今后,测评电子配送服务的主要因素将是电子配送执行的完善程度和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而不是平均业绩。电子配送需提供的增值服务应包括:
1.实时库存可见性和产品可获得性,包括生产能力。
2.通过程序包的跟踪能力实时获取订单精确状态的可见性。
3.实时在线支付核定。
4.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方便的、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和支持。
建筑钢筋加工配送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钢筋加工配送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加工配送
1.项目背景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钢筋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2年我国建筑用钢材总量超过8900万吨,接近我国钢产量的一半,是我国冶金行业的最大用户,其中螺纹钢消费量占钢材总量的20%左右。但是建筑用钢筋规格形状复杂,钢厂生产的钢筋原料往往不能直接在工程上使用,一般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要求经过一定工艺过程的加工。现行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混凝土、钢筋和模板。商品混凝土配送和专业模板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而钢筋加工部分发展很慢,钢筋加工生产远落后于另外两个部分,已经成为制约施工现代化程度提高的一个瓶颈。所以,提高建筑用钢筋的工厂化加工程度,实现钢筋的商品化专业配送,是建筑业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用钢筋长期以来依靠人力来进行加工,随着一些国产钢筋加工设备的出现,才使之变为半机械化加工方式,加工地点主要在施工工地现场进行加工,由于所使用的钢筋加工机械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和加工能力较低,严重制约建筑施工现代化的提高,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并且这种加工方式具有劳动强度大,加工质量难以控制,加工效率底,材料和能源浪费高,加工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占地大,噪音大等缺点。
2.国家政策支持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文章在分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本课程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的基于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及实施措施,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校内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仓储配送管理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物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发展,围绕仓储与配送岗位职业能力,基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
1《仓储配送管理实务》原有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高职院校强调理实并重,一般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要求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为5∶5,但因高职物流教学理论体系较为薄弱,缺少对物流行业深入性、持续性的研究,缺乏对最新行业动态的掌握,导致所学理论无法对物流实践起指导作用。(2)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是在模拟仿真环境下操作的,其中出入库作业、盘点、分拣、配货、包装等作业是在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完成,整体的教学环境还是以教室、实训室为主,学生没有得到身临其境的在工作岗位情境中的训练,缺乏工作责任感,操作有时会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不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认真思考,不能真正的掌握实训项目要求的相关技能。(3)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相匹配。原有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基于教材划定的模块,从认知习惯出发,内容由浅入深,由内涵概念扩展至原则方法,而非企业物流岗位工作流程,导致实训的内容单一,当学生面对真实物流企业综合、复杂的业务流程以及多样化的工作环境时,对物流技能的应用缺乏应变能力。
2基于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