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20:08: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欧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欧元展望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终于发行,经过2个月与欧元区国家本国货币的双币流通期之后,从2002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取代12个欧元区国家(德国、奥地利、卢森堡、法国、比利时、荷兰、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本国货币,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一、欧元启动后的表现

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正式货币,世人称这是20世纪末欧洲人在国际金融史上奉献的一份厚礼。回顾历史,人们清楚地看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抗争,终于有了今天的硕果,这不是历史的巧合,它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正是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人民以期待、关注的眼光观望欧元的发展进程;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投机者)拭目以待,探求新的商机。可是,欧元启动以来的四个多春秋中,它走过的是一条曲折之路,兑美元的汇率起伏较大。从启动时的1:1.17,1999年底突破1:1的大关;2000年一度下跌历史最低值1:0.82;进入2001年后,虽时起时伏,但也持续在1:0.90大关徘徊;进入2002年,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欧元正式投入流通、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以及美国公司诚信危机的影响,欧元呈现强势,多次突破1美元;2003年以来,欧元更表现强劲,令世人瞩目。

然而,欧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汇率出现低靡不振是正常现象,不能把主观愿望对新生事物的希翼,与现实形成的反差看作是欧元的不正常现象。尽管欧元汇率曾不断下跌,但并没有出现剧烈的震动,这几年来,它的增长曲线是平滑的,亦没有引至投机冲击,对于一种新货币的诞生,这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事实上,尽管欧元机制存在着缺陷,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配套,但不能由此而视之为货币疲软的原因所在,况且欧洲央行亦不是不能进行干预,任何一种货币不能由其坚挺或疲软而判断其好坏。

二、欧元对欧盟的影响

查看全文

浅析欧元货币地位

[摘要]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取决于欧元区内部环境,如欧元区作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各成员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的良好表现等。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外部环境,如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增强、欧元汇率呈现走强趋势等。

欧元作为一种独立的超国家性质的法定货币于1999年1月1日在其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启用。它的诞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金融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的启用无疑对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国货币对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尤为深远。

随着欧元的出现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真正走向“多元化”格局,美元的垄断地位必定会弱化,当今汇率体系中过分依赖美国的现象将有所改变。美元、欧元占统治地位而日元扮演“小伙伴”角色的多元化货币体系,将会取代以美元占垄断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美元仍是主导货币,但欧元决不是附庸,它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国际事务、全球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内部环境是影响欧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

1、欧洲经货联盟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奠定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十年间,官方外汇储备结构发生丁很大变化。美元份额从1993年的56.6%上升到1999年的67.9%,随后便维持这一水平直到2001年末。然而,2002年美元所占比例降到64.3%,而欧元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在2002年所有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为14.6%,略高于199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另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发表的储备构成显示欧元的份额在上升,而一些亚洲新兴国家也更大比例地增加了欧元的储备。日元所占比例从1993底的7.7%降到1997年的5.2%,2002年以前一直在这一水平上下浮动。英镑一直维持3%—4%的水平,瑞士法郎不足1%,其他货币到2002年升至11%.

查看全文

探究欧元区欧元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和制度缺陷,欧元区部分国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尽管危机给欧洲经济复苏和欧元前景蒙下了阴影,但欧洲仍可通过积极应对危机,加快结构性改革,扫除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最终助推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主权债务危机;欧元

2010年伊始,以希腊为起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被下调主权评级,欧元大幅贬值,希腊不得不向IMF与德国申请贷款援助,这是继冰岛之后发达国家再次发生的破天荒的求助行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前景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欧元崩溃论”与“局面可控论”两相对立,甚至有人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终结。欧元崩溃的论调难免危言耸听,短期内欧元地位必将受到一定冲击,欧洲将经受经济结构转型与低迷增长带来的阵痛;长远来看,欧洲各国可能借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特别是财政纪律的约束与政策的统一与协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欧元仍将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一、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成因

如果说希腊自曝债务问题成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那么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则是危机的根本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则将欧洲经济结构问题暴露出来,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则对危机产生加速与放大效应。

(一)经济结构失衡是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欧元作为共同货币冲击国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三大因素左右“二次探底”;各显其能应对“二次探底”;中国需两手应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风险之一:赤字与债务危机阻碍经济复苏、希腊等国债务赤字压力巨大、自身融资偿债能力不足、欧元区债务危机引发外部投机、欧盟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危机扩大局面的出现、风险之二:经济较快复苏积累通胀风险、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复苏推高需求扩张型通胀压力、上游原材料与中间品价格上涨推高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推高货币型通胀压力、风险之三:宏观微观领域复苏未能同步、欧盟:削减赤字公债提升就业水平、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刺激就业、“二次探底”冲击较小情景下的应对策略、“二次探底”冲击较大情景下的应对策略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从欧盟全局来看,如果任由PIIGS五国和英国的债务货币危机不断恶化,那么最终势必通过欧元这一共同货币通道冲击其他国家,从而引发波及整个欧盟的二次探底。从欧美日三大发达经济体的状况来看,目前主要是欧盟内部PIIGS五国与英国经济复苏乏力。而法德两国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其中法国的经济恢复较快,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恢复至-0.3%,德国的恢复速度基本与欧盟整体水平保持一致,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在-2.4%。

关键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债务危机,新兴市场

一、三大因素左右“二次探底”

1、风险之一:赤字与债务危机阻碍经济复苏

首先,希腊等国债务赤字压力巨大。前期危机干预时期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与欧元的融资便利大大增加了政府支出和财政负担。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两项指标均大幅提升,部分国家已经逼近或者超越欧盟规定的临界值。PIIGS五国与英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早已远超3%的上限,其中希腊超过13%,达临界值的4倍之多。

查看全文

欧元与福利资本主义思考

摘要:如果说全球化已经开始挑战欧美的福利资本主义,那么欧元的运行和发展则进一步侵蚀了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本身的建立与发展就是以国家掌握货币主权为前提条件的。欧元区成员国失去了货币主权后,也就失去了继续推行福利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这对高福利的欧洲国家来说,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调整成本。然而,当代福利国家的制度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机制,如采取过于激进的社会福利改革措施,有可能导致欧洲货币联盟的失败。

关键词:欧元货币主权福利资本主义非相容性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促使市场具有全面性的主导力量,改变着国家、资本和劳工三方之间的关系,力量平衡开始向资本一方移动。资本在与国家的谈判关系中提高了其迫使国家降低税收、取消管制和降低成本的讨价还价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劳工与资本的抗衡能力削弱。“强资本”与“弱劳工”成为全球化的伴随物,使欧美的福利资本主义面临考验。①欧美国家近年来刮起的减税风和劳动市场弹性化改革就是明证。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洲民众也经常担心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会出现大幅削减社会福利的现象,导致福利国家的成果难以保持。②欧元七年多来的运行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似乎验证了人们的这一担忧。作为欧洲一体化重要成果的货币一体化给欧洲福利国家的传统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福利制度的改革更加迫在眉睫。

一、欧元区成员国的公共财政紧缩问题对福利制度的压力

欧洲货币联盟把遵守趋同标准作为加入欧元区的条件,对成员国的公共财政产生了紧缩性的效应,使成员国不得不压缩财政赤字,削减福利开支。这既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也给各国的福利制度带来了很大压力。

查看全文

欧元对我国的影响论文

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就将作为12个成员国的唯一合法货币正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事实上,欧元的影响范围将远远超出这12个成员国,仅欧元发挥直接决定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就约有40多个。有些国家或地区已单方面宣布以欧元为法定货币,如欧洲的3个独立国家圣马力诺、梵蒂冈和摩纳哥以及安道尔和南联盟的科索沃与黑山共和国,还有涉及14个非洲国家的法非金融合作区将直接与欧元挂钩。就欧元的影响程度而言,欧元诞生的意义也许在欧元刚启动之初尚未充分体现出来,但欧元的实际流通将会使其得到充分体现。正如意大利前总理阿马托曾经说过的那样,欧元的价值只有在进入流通后才能定论。

欧元的启用是国际金融史上重要的一页,对中国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洲需要研究借鉴,中国应该积极应对。

欧元启动与流通对中国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欧盟在里斯本承诺要使“欧洲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实力的知识经济”,欧元的启用无疑是欧盟做出该承诺的最大信心保证。欧元的启用对区内各经济体来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样,欧元的诞生与流通对中国贸易金融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欧元诞生后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随着欧元的流通,将会形成国际货币结构格局中极其重要的一极

欧元诞生后,迅速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和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一大主要货币,形成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结构新格局。例如中国大陆通过金融机构发生的国际收支交易结算货币中,2001年上半年欧元占的比重为2%.

查看全文

逆向发展欧元论文

一、逆向发展的欧元

统一的货币往往是在统一的市场(包括商品、产品、劳动力、和资金市场,下同)、统一的财政和统一的政权前提下自然产生的。但是欧元却是在一个名义上完全不统一的市场、财政和政权下,但实际上又部分统一的市场,部分统一的财政及有协调的政权下产生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煤钢协定到共同市场,欧盟区内60%的贸易是在区内交易的;但是欧元区的商品市场仍然是不统一的。由于各国社会福利制度和文化、语言的差别,欧洲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低,欧洲经济共同体从80年代开始放宽资本流动的约束,但欧盟区内的资本市场仍然是分隔的,资本在欧元区内流动仍然有很多约束,45家股票市场的存在既是一个证明。在三项趋同原则下,欧元区11国的基本财政状况比较相近,但欧元区仍然没有统一的会计系统,没有统一的税收和工资系统,没有统一的财政制度;欧元区新的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只是在维持物价稳定上是统一的,利率政策仍然是协调式的;更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欧元11国要依靠欧元去推动市场、财政和政权的统一。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推出来进一步增强市场透明度,更进一步促进区内的贸易、金融、投资和劳动力往来,从而增强欧洲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消除汇率风险、降低货币兑换成本,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减少交易成本,避免汇兑风险,促进企业兼并和重组,增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形成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和第二大股票市场;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以进一步控制各国公共财政支出,削减政府预算,改革税制,由此创造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有利于欧盟经济的稳定增长。“先经济、后政治”是贯穿欧洲合作的主线。《马约》提出了欧洲政治和经货联盟的目标,并把建立经货联盟作为建立政治联盟的基础。欧元作为欧洲经济合作的最高阶段,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增进欧洲人休戚与共的感情,增强他们的欧洲意识,以极大地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11个欧盟成员国放弃了已使用数百年之久的、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象征的本国货币,取而代之以“欧元”,这种经济主权的转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主权的转让。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内的居民将使用同一种货币,大大方便了区内的交易活动和人员流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增加欧洲大家庭意识。再次,为了维持欧元的稳定运行,欧元区各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合作。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后,必须要求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更紧密的协调。欧洲联合正是在成员国一步步地主权让渡后,获得质的飞跃,渐渐向合众国的目标靠近。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向欧盟区外扩张。欧元希望在非洲的法郎区正式取代法国法郎,成为区域的基准货币;欧元希望地中海国家为准备2010年启动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中使欧元将尽快用作发票通货;欧元希望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那些钉住马克或一揽子货币(其中马克占很大份额)的国家转向欧元,欧元希望部分中东、北非的货币也将率先与欧元挂钩,而以色列、土耳其和摩洛哥已经扩大了欧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并且后两个国家还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意愿。亚洲''''97货币危机的冲击,使亚洲货币与美元和日元的关系已开始弱化,日元已不可能成为该地区的目标货币,在储备多样化的历程中,欧盟希望欧元的弹性会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欧元对内会遇到欧元区内增长和平衡的矛盾及由此而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矛盾、社会福利政策的矛盾、失业和就业的矛盾等等,归根到底是国家主权和欧元统一的矛盾。欧元对外会遇到和美元的矛盾,与美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矛盾等。欧元区的实力和全球金融动荡决定了在长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和理念的,欧元的逆向发展过程决定了在短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而欧元的金融风险是实际的。

二、欧元的金融风险

1.欧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1月1日,欧元启动。随即欧元与各成员国货币间永久汇率确定,欧元兑美元的开盘汇率为1欧元兑1.1665美元。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推出欧元1年期存款利率为3.0780。中国银行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及我国的实际,推出了欧元兑人民币的开盘汇率为1欧元兑96805元人民币,欧元的1年期存款利率为2.1875,贷款利率为4.3125。随后几天,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一路上扬,一度升到1欧元兑1.184美元,又跌到1145再回到1167。于此同时,国际外汇市场美元的汇率有所下降,美元兑日元由12月30日的1美元兑115日元降到31日1美元兑11320日元,并一度跌到1美元兑110日元。欧元在第一个十天的汇率波动有投机的影响,有清算系统运作困难的影响,有国际金融市场对全球特别是拉美经济的关注,但它显示了欧元的不稳定性,而在中长期内,欧元可能会经历一个“先强后弱又变强”的过程。欧元启动时兑美元的汇价可能会高于其真实价值:一是欧盟拥有100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二是欧盟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银行的兼并重组将使其更具竞争力;三是人们对美国泡沫经济仍有隐忧,从而使美元趋软。此外日本经济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日元的升势受到影响。但由于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困难,政治联盟能否实现仍有疑问;这可能导致欧元的波动,所以欧元开始会强;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又会使得欧元弱化;一定时期之后,欧洲经济实力的强劲,支付习惯的改变又会最终使欧元趋强。在欧元开始实施的头一、二年内,欧元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归根到底,这是和欧元逆向统一市场和财政的困难相连的。

查看全文

论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协调

内容提要:欧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货币联盟需要共同的货币政策,但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工具在欧盟出现了不协调,即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相伴。因此有必要对各国财政政策进行协调。这对欧盟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顺利发展、对欧元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欧盟成员国实现财政协调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财政协调的目标选择。本文分析了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并对协调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协调可供选择的几种模式。关键词: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模式,财政约束在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里,当受到某种外部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汇率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转移支付和减税等财政政策来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减轻冲击造成的失业率上升和收入下降的负面影响。然而在欧洲货币联盟内部,应对非对称冲击的主要手段就只有财政政策协调了,即独立财政政策的趋同化,因此协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一、财政政策成功协调共同的政策目标及信誉保证在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联盟(EMU)发展中,存在统一货币政策与多个分散的财政政策相搭配的矛盾,使财政政策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政策协调主要强调各国政策之间适当的调整,在宏观领域涉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作。这就使得政策协调成功与否,不仅涉及各国经济目标的差异程度,而且也与经济的预测、预算周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财政政策的协调与货币政策相比更为重要。为了使EMU下各国财政政策协调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各国政府有共同的协调意愿及共同可靠的经济预测与分析为使协调财政顺利实现,区内各成员国首先必须有协调的意愿,这才有可能使各国政策制订者坐在一起进行谈判,否则协调无从谈起。这种协调意愿的产生,一方面在于协调能够给参与国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基于对未来经济状况有共同的经济预测和分析。财政政策协调的产生,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首先根据本国经济状况提出协调的意向,经过谈判达成一致。而且,由于政策时滞,财政政策协调具体产生效果的时间至少在6个月甚至12个月之后。为了切实保重财政政策协调的效果,必须在进行财政政策协调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有一个可靠的预测。在这个预测的基础上,政策制订者确定具体的协调手段和方式,弥补财政政策时滞效应较大的缺点,这也是财政政策协调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不同点。货币政策调整相对比较方便,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速度比较快,财政政策则不然。当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有一个可靠的预测,与各国进行预测时依赖的经济模型有关。如果各国政府对经济模型的选择不同,其预测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辨别经济模型的适合与否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势必会影响各国政府协调的愿望及对协调方式的选择,所以政府决策依靠的模型是未来预测的结果对财政政策协调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二)财政政策目标的趋同性众所周知,一国的经济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但各国政策目标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会对这四个目标进行排序,因为这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此,政策目标上的协调包括两方面,即国家之上的政策目标协调,对于欧盟来说,各国必须在超国家层次,也就是各国必须在超国家层次对政策目标达到共识。首先要保证欧元的稳定,在这个共同的目标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财政政策协调。此外,国家之间的政策目标要协调一致。欧洲一体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间经济政策的协调从行业协调深化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使各国有更高程度的趋同。目前,欧元区各国经济目标大大接近,但由于历史、文化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各国政府的目标偏好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会导致在协调谈判过程中出现冗长未果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各种改革来使本国经济状况与其他国家更加接近,这样国内政策目标就易于一致,财政政策的协调也就易于达成。(三)财政政策协调中各国的信誉是重要保证在经济政策协调中,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保证协议始终贯彻执行,达到协调的目标,为下次各国政府之间的协调奠定基础。这种信誉的保证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各国政府在协定的执行过程中遵守诺言,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否则,如果一方违约而另一方以回到纳什均衡点来威胁,将使对方损失惨重。这就对参与国家有一种潜在的约束。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协调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化,主要在于各国政府在多次合作中已经拥有了很强的信誉积累。虽然在一些政策协调的谈判中,可能由于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使协调颇费周折,但一旦签订了协议,彼此就能信守,不会出现违约、失信的现象。共同农业政策的协调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欧洲货币体系等协定都是制订后被坚决执行,若出现经济危机,就对体系进行调整。所以,信誉为协调的深化提供了保证。很显然,在EMU机制下,财政政策协调的成功也有赖于信誉的保证。信誉可以使欧洲中央银行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使货币政策保持动态的一致性,使私人预期具有理性,工资物价比较稳定,这就有利于财政政策协调时采取的一些措施更加有效,而且也增加了对未来经济预测可靠性的程度。所以,信誉是协调协调成功的重要保证。二、协调的可能性分析欧元区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已经经历了一段时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需要在欧元区范围内采取共同的财政政策,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同时协调各国的财政政策。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乃欧元区的必然趋势。(一)集中财政政策协调可能性分析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成员国越多,集中政策协调的难度会越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现代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工具,两者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的不断深入,欧元区内,以价格稳定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由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执行,需要一种相对集中的财政协调机制来应对不对称冲击。但现实情况却是,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部门,财政政策基本分散在成员国国内。财政领先下的斯塔尔伯格均衡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中央银行也不会对单一财政主体的行为进行反应,且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进一步的政策协调可谓难上加难,建立一种相对集中的协调机制比较困难;在欧洲货币联盟的设计上,《马约》也没有对集中财政做出任何制度安排,而欧盟财政预算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27%,离真正统一财政政策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因此建立集中的财政政策协调将非常的困难。(二)分散的财政政策协调可能性分析在经货联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统一货币政策与多个分散的财政政策相搭配的矛盾,这使各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协调显得尤为重要。欧元区各成员国间实施财政协调,就是运用财政政策对本国国民经济施加影响,以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实现财政协调成功与否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经济目标的差异程度、经济预测、预算周期等因素。(三)共同的协调意愿欧元区内各国首先必须有协调的意愿,才有可能进行谈判。否则协调无从谈起。欧元区各个参与国的基本经济情况并不一样,经济周期也不尽相同,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肯定也不一致。各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因此,各成员国在财政协调过程中,收益的不均衡成为一个突出障碍。只有认识到协调能够给参与国带来利益,对未来经济状况有共同可靠的经济预测时,协调意愿才可能产生。三、财政政策协调路径的探讨(一)短期财政约束由于欧元区分散的财政制度与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不匹配,也远非最佳的制度选择,但成员国财政趋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财政约束以替代相对集中的财政政策协调对确保欧洲央行单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及最终实现欧元区内物价稳定的首要目标却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强财政约束有要求成员国严格恪守欧元区的相关财政纪律之意外,还有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财政约束或财政规则,加强财政规则与现实的适应性之意。通过实施财政约束,最终促使欧元区各国财政结构趋同,为在欧元区内实现统一的财政政策,建立统一的财政体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在欧元区成功推行财政约束,有几点是不可忽视的:1.把握好财政约束的弹性,保持好平衡既不能采取过于宽松的财政规则,导致欧元区的成员国恣意使用财政政策,使约束形同虚设。也不能实施有悖于现实的、过于严苛的财政规则,致使成员国大范围触及规则的警戒线。欧元区内应设立专门独立的委员会,客观评判财政约束的适应性,在不影响财政约束稳定性的情形下,根据实情进行相应修改。这是保持财政约束弹性的一个良方。一旦财政规则被确定下来,那就用铁的纪律来保障其实施。随意地破坏财政纪律,会导致欧元区信誉下降,不利于各成员国的财政趋同,还会降低公众对货币联盟的信心。2.将“赤字许可证”引入《稳定与增长公约》,正向激励财政约束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界定明确,行为人之间的交易就能导致外部效应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如果产权界定明确,各种机制能允许人们进行适当的谈判的话,那么人们就能以他们交换生产和消费一般商品的权利的方式,交换他们产生外部效应的权利。如果在财政约束当中引入“可转让的赤字许可证”,每一个成员国都分配到了数量相当的若干财政赤字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可以自由转让。如果某一成员国的赤字超过了它所分配到的赤字配额,那么它必须购买额外的赤字许可证。这与《稳定与增长公约》中的规定有所不同,超过财政赤字限额的额外支出不是固定的,也就是罚金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其他成员国拥有足够的许可证,其价格就会很低廉,若是没有足够的许可证,其价格就会很昂贵。当许可证价格低廉时,一个成员国受到非对称冲击时,它可以只花相当低的成本运用财政政策抵消冲击的影响。不突破财政赤字规定的国家也可以为其稳健的行为得到回报,因为成员国可将用不上的许可证卖掉。[1][2][][](二)长期协调路径从长期来看,欧元区必将出现单一财政体制的格局。不仅财政当局间要进行必要的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协调,建立相对集中的财政政策体系,这样才会提高整个货币联盟的福利水平。目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情况的许多差异决定了财政协调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欧元区的财政协调向更高层次迈进应遵循持续渐进的原则:先从总量进行控制,在结构上容许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逐渐过渡到对各成员国的总体财政政策予以控制和指导;先从加强各国财政政策协调入手,逐步过渡到财政一体化。从加强各成员国财政政策协调开始,积极建立各成员国之间财政政策协调机制,以切实保证财政政策协调的效果:在进行财政政策协调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要有一个可靠的预测,政策制订者根据预测来确定各国具体的协调手段及方式,弥补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行各种改革促使国家间政策目标的一致,保证各成员国之间财政政策协调的成功。在向更高层次的财政政策协调递进时要注意:在欧元区范围内采取联合行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给予相应的配合;当欧洲中央银行的利率处于很低的水平,货币政策面临失效的情况下,需要在欧元区,乃至欧盟范围内采取联合行动,促进经济增长;出现经济衰退,物价上升时,共同财政政策需配合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经济出现过热时,为避免利率急剧上升,在欧元区范围内共同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在一部分国家经济过热和财政大量赢余的同时,另有部分国家可能出现经济衰退和严重财政赤字,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实行顺周期财政政策,也需要在欧元区内进行政策协调。争取在欧元区率先实现统一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转移,重新配置资源,帮助成员国吸收不对称冲击的影响,从而缩小成员国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财政政策协调可供选择的模式(一)财政联邦制是较为理想的政府组织形式分散化的财政决策体系必将导致公共产品生产数量的不足分散化的决策体系下,每个地区在进行边际单位的公共产品生产决策时,往往仅仅考虑区内居民将从这一边际单位产品中获得收益如何,而不考虑这种公共产品编辑单位增加的整体社会收益。这就是说,欧盟的个体成员都有一种在尚未达到帕累托最优之前停止公共产品生产的动机。因此分散化的决策体系必将导致公共产品生产数量的不足。相对而言,在统一的财政政策体系下,公共决策者追求区内全体居民的福利最大化,整体区域内公共产品的边际价值就会得以实现。然而,分散化的财政也有其自身优点:可以实现公共产品多样性。地方政府可以针对本地区居民公共产品消费的特殊提供相应的地区性公共产品,以此适应各个地区居民的消费偏好。公共产品生产者的多样性还能够形成公共产品生产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压力,提供更大的技术进步的可能性,驱使生产者采取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因此,统一的中央财政与分散化的地方财政两种方式都有着各自显著的优点与不足,从财政联邦制和次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旅行稳定经济,实现最适收入再分配及提供特定公共产品的三大基础职能,次中央政府提供满足各自管辖区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避免了公共产品消费方面的福利损失和技术浪费。所以,联邦财政制度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是理想的组织形式。(二)统一管理与分散自主相结合财政体系在财政政策协调的实际操作中,采取财政纪律、财政自治与财政合作相均衡的财政模式不失为一种基本思路,其中:财政纪律的核心是保持公共部门预算赤字及公债水平在长期内处于一种可持续的水平,以免对联盟整体的货币目标造成负面影响;财政自治是为了各国应付可能的非对称冲击,缓解因这种冲击造成的失业并进行经济与国民收入结构性调整预留必要的政策工具;财政合作则是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各成员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此外,区域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超国家机构之间必须畅通沟通渠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方式多方位保证成员国的财政当局和央行保持紧密的联系,特别是注重为成员国财政部门了解区域货币政策搭建一个多层次、高效的沟通平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采取的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即中央集权的货币政策和分权的财政政策。经济上的趋同使得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权的财政政策成为了可能。因此,在区域层面上应形成统一的财政规则,确保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在制度设计上体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和。(三)财政的一体化模式在这种财政协调形式下,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目标的制定和手段的管理,都是财政一体化所形成的财政共同体当局的事物,并要求各成员国统一财政制度,表现为一种超国家的财政干预。这种方式很显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有效地对付非对称冲击,而且可以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实现欧盟的经济目标,消除单一货币政策与12种分散财政政策协调不一致的矛盾。这种方式是最佳的选择。但如果变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由于欧盟仅仅实现了经济一体化,还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国家仍然存在,民族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的矛盾依然存在,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各国必须拥有一定的主权,否则国家名存实亡。而且,就目前从国际经济秩序及谱盟本身的发展状况来看,实现财政一体化无异于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如果实现财政一体化,就必须在欧盟内部效仿美国的财政联邦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最优分工,既实现了财政效率,又兼顾了社会的公平。而目前在一个12国的欧元区内,建立如此复杂、完备的一套财政体制,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使各国从政府官员到社会民众在心理上完全认可这套制度,所以,财政一体化模式从经济效果角度也许是最有的选择,但实践中实施起来则有些难度。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必然走向规范化、对称化,单一的货币政策和逐步统一的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将会继续带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由货币政策的统一到共同财政政策,这是欧盟国家和欧元区市场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欧元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欧元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区域货币合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特别是欧元的实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合作提供了典范。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已经走向世界,与欧洲经济、金融合作日益密切,欧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欧元实施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欧元的实施在使欧洲金融市场扩张与发展,对全球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考验和新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直接导致新型欧洲金融机构的产生,为了效益和竞争,德国的全能型银行制度将流行于欧洲市场,能够全面提供银行、保险、证券服务的金融机构将大大增强欧盟成员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欧洲又是我国金融跨国经营的中心区域,这对我国稚幼的金融业的冲击将在三层次展开:在欧盟内的经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盟外部,例如在东南亚、北美、东欧或中东,欧盟金融机构都将增强业务开拓的力度;在我国国内,必然进一步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将作为一个集合体,对我国金融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二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现有欧币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外汇业务面临着调整,银行的货币兑换收益受到影响,各商业银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货币兑换来赚取可观的中间收入。三是使我国银行业额外增加一笔技术、设施更换费用,原有的欧币业务要转换为以欧元计价的对应业务。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支付因电脑程序、收付清算、会计系统的修改,统计、税务等方面的变更以及员工培训费用等。

二、我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1目前针对全能型银行制度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根据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放松或解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的分业经营限制。当前,出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我国严格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并且通过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上述行业实行分业管理。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预警、监管水平的日益提高,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适当放松或解除银行兼营证券、保险业务的限制,逐步实现银行的全能化、综合化经营是适应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

查看全文

试论欧元对国际金融法制影响

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区域货币合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特别是欧元的实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合作提供了典范。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已经走向世界,与欧洲经济、金融合作日益密切,欧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欧元实施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欧元的实施在使欧洲金融市场扩张与发展,对全球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考验和新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直接导致新型欧洲金融机构的产生,为了效益和竞争,德国的全能型银行制度将流行于欧洲市场,能够全面提供银行、保险、证券服务的金融机构将大大增强欧盟成员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欧洲又是我国金融跨国经营的中心区域,这对我国稚幼的金融业的冲击将在三层次展开:在欧盟内的经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盟外部,例如在东南亚、北美、东欧或中东,欧盟金融机构都将增强业务开拓的力度;在我国国内,必然进一步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将作为一个集合体,对我国金融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二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现有欧币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外汇业务面临着调整,银行的货币兑换收益受到影响,各商业银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货币兑换来赚取可观的中间收入。三是使我国银行业额外增加一笔技术、设施更换费用,原有的欧币业务要转换为以欧元计价的对应业务。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支付因电脑程序、收付清算、会计系统的修改,统计、税务等方面的变更以及员工培训费用等。

二、我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1目前针对全能型银行制度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根据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放松或解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的分业经营限制。当前,出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我国严格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并且通过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上述行业实行分业管理。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预警、监管水平的日益提高,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适当放松或解除银行兼营证券、保险业务的限制,逐步实现银行的全能化、综合化经营是适应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