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区域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9:32: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欧盟区域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欧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一、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
1.完善的机构设置,为跨界治理提供制度基础
当今世界组织间网络合作的成功典范莫过于欧盟的区域合作。在纵向上,欧盟区域合作的组织体系形成了超国家、国家、跨境区域、地方等多个等级层次,实现了各个层次的权利平衡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就横向看,欧盟的区域协调组织名目繁多,在整个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三部门的“合力”作用。在这些组织群体中,区域协会、银行、利益团体、政策联盟、政党、公共舆论等形成几股重要的力量。这一系列区域合作的制度框架,形成了一套稳固的制度基础。
欧盟是一个“特殊政体”,一种远远超过国际组织,但又不符合联合国国家思想的政治体制。这一“特殊体制”显示了欧盟在协调跨界行政主体方面的能力,其能力是由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目标和工具以及执行政策目标和运用政策工具的组织形式所构成。欧盟共有5个主要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其他重要机构还有欧盟审计院、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区域委员会、欧洲警察局和欧洲军备局等。
2.坚实的法律基础,保证了合作组织与政策工具的合法性
政策是行为主体制定的,而且还需要由行为主体来运用,行为主体制定和运用政策工具还要有相应的合法性。因此,组织机构及法律框架构成了欧盟经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是欧盟的法律基础,它规定了欧盟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行为主体的组织架构。根据这个法律,欧共体的行为主体形成了主要由欧洲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及区域委员会等组成的组织架构。欧盟的区域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其合作的法治文化和健全的法制规则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起初的《欧共体共同体条约》还是在后来的《欧盟条约》中,区域合作法制化的思想一以贯之。欧盟及成员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且文本内容非常详细,操作性很强。据欧盟官员介绍,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规划和法律法规文本,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居民和政府的意愿,并能使企业、居民和政府有章可循,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欧盟各项政策实施的每一方面和每一步都遵循严格的定义、规范和量化标准,以保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高效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由定义、规范和标准构成的机制指导援助决策可以避免长官意志,避免地方与决策机构间的纠纷,以及避免由此造成的决策拖延,同时也有可以铲除腐败的根源。
欧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从区域化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是当今全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正与日俱增。本文以欧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研究欧盟的区域均衡经济政策,探讨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落后地区,均衡区域利益分配和资源流动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盟经验教训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至今已经进行了6次扩大,现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区域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
1.完善的机构设置,为跨界治理提供制度基础
当今世界组织间网络合作的成功典范莫过于欧盟的区域合作。在纵向上,欧盟区域合作的组织体系形成了超国家、国家、跨境区域、地方等多个等级层次,实现了各个层次的权利平衡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就横向看,欧盟的区域协调组织名目繁多,在整个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三部门的“合力”作用。在这些组织群体中,区域协会、银行、利益团体、政策联盟、政党、公共舆论等形成几股重要的力量。这一系列区域合作的制度框架,形成了一套稳固的制度基础。
欧盟区域经济的经验与教训诠释
摘要: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从区域化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是当今全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正与日俱增。本文以欧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研究欧盟的区域均衡经济政策,探讨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落后地区,均衡区域利益分配和资源流动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盟经验教训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至今已经进行了6次扩大,现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区域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
1.完善的机构设置,为跨界治理提供制度基础
当今世界组织间网络合作的成功典范莫过于欧盟的区域合作。在纵向上,欧盟区域合作的组织体系形成了超国家、国家、跨境区域、地方等多个等级层次,实现了各个层次的权利平衡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就横向看,欧盟的区域协调组织名目繁多,在整个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三部门的“合力”作用。在这些组织群体中,区域协会、银行、利益团体、政策联盟、政党、公共舆论等形成几股重要的力量。这一系列区域合作的制度框架,形成了一套稳固的制度基础。
金融危机对欧盟区域经济的影响论文
摘要: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政策阻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在剧烈的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际金融和经济组织的声音仍比较微弱,作用尚不足道。相比之下,区域合作力度上升,地区大国协调和主导作用进一步突出。欧盟作为当前世界发展较为成功的一体化组织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经历了各自应对和联合行动两个阶段,金融危机对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
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由资产证券化、疏忽的监管与盲目的全球投资者共同造成的。20世纪90年代允许混业经营后,新型衍生工具频频催生,信用消费门槛大幅调低以扩大市场,而巨大的市场自然成为全球投资的热门。“9·11”以后的2002年至2004年,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上,这一政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大大鼓励了商业银行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危机前,信贷市场已经普遍采用将同质按揭贷款集中打包成新的债券(即次级债),在二级市场出售,这种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对冲信用市场日益高涨的风险。
二、欧盟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由于欧洲各国在危机爆发早期对形势判断有误,导致对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欧洲后令各国措手不及。欧盟应对危机的过程也因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金融危机对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论文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
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由资产证券化、疏忽的监管与盲目的全球投资者共同造成的。20世纪90年代允许混业经营后,新型衍生工具频频催生,信用消费门槛大幅调低以扩大市场,而巨大的市场自然成为全球投资的热门。“9·11”以后的2002年至2004年,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上,这一政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大大鼓励了商业银行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危机前,信贷市场已经普遍采用将同质按揭贷款集中打包成新的债券(即次级债),在二级市场出售,这种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对冲信用市场日益高涨的风险。
二、欧盟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由于欧洲各国在危机爆发早期对形势判断有误,导致对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欧洲后令各国措手不及。欧盟应对危机的过程也因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成员国各自为政应对危机。9月底开始,危机蔓延至欧洲初期,各国纷纷自扫门前雪,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行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应对措施也是五花八门,如9月28日,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宣布各自出资68亿、59亿和37亿美元,分别持有富通集团在三国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财政部将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的部分资产国有化等等。
欧盟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成员国间金融、经济联系密切,联手应对金融危机至关重要。为此,10月4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布朗、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集团主席容克等欧盟领导人在巴黎召开紧急峰会,但会议成果让人大失所望,与会领导人虽然达成多项原则共志,但未出台任何具体措施,“泛欧救市基金”也因德国、英国的反对而不了了之。危机初期一段时间,欧盟各国救市行动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未能挽救市场信心,股市持续下跌,危机不断恶化,各国也因此意志到了协调行动的重要性。
探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实践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经济一体化中,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区域性的,尤其以区域性的发展最迅猛。各国之间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联合起来组建区域性经济,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它们都在区域性经济组织建构的法律制度中运作,在这些中又以它们构建的法律组织为依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制度尤为突出,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为顺应这种趋势,一改排斥的态度并积极安排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参与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与东盟成员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分别开展的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国与欧洲、南美地区经济合作等外,还特别考虑了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间密切的经贸联系以及都是WTO成员方的实际情况,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最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内地与澳门最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CEPA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也为构建“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的法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可以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而从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来看,我国学者樊莹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了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达到最佳配置生产要素的目的,以政府的名义,通过谈判协商而建立经济贸易联合的过程,实现成员之间互利互惠及经济整合的制度性安排。
而我国学者杨丽艳则从法律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进行论述,指出法律角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国际区域内的诸个国家或关税领土,以一定协议建立一定机构以确立某种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在某些特定经济领域内有效实施统一规则的整合过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条约的支撑性;(2)领域的特定性;(3)机构的必备性;(4)规则的向导性;(5)机制的强制性。
(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区域经济的法律解决机制探索
本文作者:张文龙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法学系
1主体资格问题
欧盟及其成员方在WTO中的双重正式成员资格,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根据5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6的规定: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于WTO协定,及协定的附件1下的货物贸易协定、服务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附件4下的各项诸边贸易协定。该争端解决机制对欧盟及其成员方与其他WTO成员方的法律关系的适用因而存在疑问:当争端解决涉及欧盟及其成员方共同缔结的上述协定时,争端解决机构应把欧盟作为独立当事方还是把欧盟成员方作为独立当事方?这必定在实践中产生疑惑。虽然目前只有欧盟这一区域经济集团出现此类问题,但随着区域经济集团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也有可能朝这种方向发展,WTO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现实问题,对其进行规定。
2管辖权问题
从国际法惯例来说,一般争端的解决首先要穷尽本地救济后才能求助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但WTO争端解决机制否定了这一条款。争端解决机制第23条规定,成员国在WTO项下权利义务的争议只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强制管辖权的确立是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一个大的发展,从而维护了WTO的权威性。但随着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各个区域经济集团内部都有自己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且,根据这些协定,衍生出许多与WTO协定相类似或相平行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国际法惯例,按照5世界贸易协定6组成的争端解决机制只能管辖WTO项下的争议,而不能排除依区域贸易协议建立的各类争端解决机制对其区域协定项下争议的管辖。而大部分的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也都是WTO的成员,在出现争议时应该诉诸哪种规则和程序成为可能影响到成员实质性权利和义务的关键。这就造成了区域协议的缔约方之间出现的/选择法院0的现象,即当事方都试图争取适用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和程序。从实践中看,区域经济集团的争端解决机制多采取以下几种管辖模式,第一,强制管辖,如欧盟,欧洲法院1994年的司法意见表明,WTO协定属于欧共体法上的/混合协定0,即指协定的主体事项部分属于共同体权限,部分属于成员国权限。欧洲法院从维护共同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主张在欧共体内部统一适用和解释WTO协定,并通过欧洲法院的先行裁决制度,对这些领域保持着一定的管辖权。第二,规定磋商和仲裁为解决争端的方法。这类的区域贸易协定并没有规定该协定争端解决机制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但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以磋商和仲裁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第三,排除法,即在区域经济集团内规定可选择适用WTO或区域协议的规则。但一旦启动其中一个机制,就自动排除了另一个机制的管辖。近几年,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一些案例使这个问题越来越为突出。不难想象,游离出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外的区域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及结果极有可能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要求不符,从而构成对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的又一严重挑战。另外,如果一方要求诉诸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一方却诉诸区域集团的争端解决机制,这种矛盾该如何解决?是区域集团的管辖权优先还是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权优先?因此,在新的一轮谈判中,多边贸易体制必须完善这些制度并谨慎界定其争端解决程序与区域争端解决程序的分工和衔接。
3受案范围问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
为借鉴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经省政府批准,由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苏北农村人才市场办公室和无锡、徐州、苏州、宿迁、江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单位派员参加的考察组一行12人,于2004年12月赴英国、法国考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历时12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组在外期间,先后拜访了苏黎世金融投资公司英国分公司、法国欧中贸易及文化交流协会,与当地投资公司基金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投资基金的运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英国和法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是较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历史较早、积累的经验较多、政策的制定比较成功,区域政策的运作也比较规范,成效明显。通过考察,我们对欧盟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有了一定了解,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研究和制定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苏北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法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英国、法国一直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不同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英国和法国通过参与欧盟地区发展基金、社会基金、农业指导保障基金等方式对欧洲欠发达地区进行了援助和帮扶,使生活在欧洲最不发达地区的10%的人口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占欧盟平均水平的67%上升到79%,初步达到了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全球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合作;金融信贷短缺;经济衰退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的总结,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从金融资本和经济实体的角度剖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由于世界贸易的不对称发展,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虑,纷纷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东盟资源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随着以世界贸易、跨国投资快速发展和全球要素资源的加快流动为特着经济全球化的的升级,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新的挑战。
1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1.1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1)美元仍是世界主要的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三大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相互之间自由浮动且大幅波动;(2)世界货币(主要是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限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建立的国际组织,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论文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和补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之后,建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近来也呼声高涨,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所特有的一些状况依然对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一、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分析一下外部因素:(1)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与风险加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巨额游资充斥其间,如果某个国家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就有可能使投机者有机可乘,从而给该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动荡。而东亚地区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其金融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风险,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东亚任何一国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紧密合作来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2)作为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过渡和补充的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汹涌澎湃,加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它们对区域合作的信心。当初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该地区形成了约3.6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部贸易额达到2250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而东亚地区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则会形成约19亿人口的更大市场,内部贸易额必定会大幅度上升,运行良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取得超过NAFTA的成就,这极大地诱惑了东亚各国。
在外部因素驱动的同时,东亚各国自身对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东亚整体意识”在区域内达成了共识,寻求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很长一段时间,东亚被“割裂”为东南亚和东北亚,两者之间来往很少,个体意识较强,东南亚国家更多的是寻求内部合作。从1967年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到1992年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到如今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得有声有色,其内部贸易确实做得不错,但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却十分有限,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发现东北亚国家也被波及,这让它们了解到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其实是较高的,加上中国在危机期间毫不犹豫地向东南亚受灾国伸出援手以及所表现出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让东盟国家转变了地域观念,将自身置于东亚整体区域之内,转而谋求区域合作机制以提高整体竞争力,这种主观意识的转变奠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其次,由于美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姿态以及操纵IMF对援助方案提出苛刻条件的所作所为,让受灾国从惨痛的经历中意识到必须依靠东亚内部自身的合作才能生存发展,外部的力量并不一定靠得住。而在2001年美国经济的衰退导致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东亚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更加深了东亚国家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才造成了如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