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9:22: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欧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欧盟研究论文

欧盟,人们似乎已经熟悉和更多的以多极世界的一极来看待它,然而欧盟又实实在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欧洲人从氏族、部落、城邦、王国、民族国家逐步演变为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区域性联盟。虽然人们已经从历史、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这个演进过程予以了广泛关注,但还可以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盟的步伐,分析欧盟的理念和民族国家所赋予它的权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欧盟。

首先是一种理想

欧盟是什么?欧盟的理念是什么?它的权力有多大?这是我们在谈及欧盟这个话题时难以回避的问题。

可以比较肯定地说,欧洲联盟首先是一种理想。大欧洲建设者的理想是结束千百年来各国的分裂,实现欧洲的统一,建立欧洲联邦。欧洲共同体的创建者们从一开始便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持否定态度,他们提出的舒曼计划宣告了一个新欧洲的诞生。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一次次地向更高的整和层次迈进。

主导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盟的观念即所谓“欧盟的理念”,有人也称之为欧洲观念或欧洲主义。它是一种欧洲人处理民族国家关系问题的新观念,主旨是告别传统民族国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构建联盟大厦。

欧盟既不等同于欧洲政府,也不等同于欧洲大市场。它处在介于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人称之为“似与不似间的矛盾统一体”。在欧盟条约的修订、共同外交与安全等关于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上,政府间会议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将欧盟机构视作一个现代国家的政府吗?人们大多难以持肯定态度。政府间谈判不能完全涵盖欧盟政治的复杂性,也不意味着欧盟已经成为一个等同于国家政府的实体。

查看全文

欧盟航空碳税及影响

本文作者:曾静静曲建升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引言

欧盟理事会一再重申,欧盟致力于将欧洲转变成一个高效节能、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体,并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至少使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由于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将会抵消其他部门的减排成效。因此,遏制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欧盟兑现其减排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没有涵盖国际航空业。国际航班所使用的航空燃料历来也是免于征税的。根据欧盟官方数据[1],2006年航空排放量几乎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且由于没有考虑其环境成本,选择飞机出行变得更加便宜,这使得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自1990年以来已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摘要:根据当前欧盟征收国际航空碳税政策的国际环境,介绍欧盟航空碳税的历史沿革、具体政策、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方法,就各国反应及其国际影响进行分析。欧盟航空碳税可能会导致全球航空业成本增加,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欧盟航空碳税对发达国家航空公司影响较小,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公司影响较大。鉴于欧盟航空碳税对中国航空业的影响,建议尽早制定相关的碳排放标准,维护中国应有的发展权与话语权。关键词:欧盟;航空碳税;碳排放;排放配额经增长87%。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与其他工业部门温室气体减排的显著成效形成鲜明对比,这为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提供了看似合情合理的依据。

1历史沿革

欧盟计划征收航空碳税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该计划自提出到开始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争议与质疑。2005年9月2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有关减少航空业气候变化影响的意见》(CommunicationonReducingtheClimateChangeImpactofAviation),其关键结论为鉴于空中交通未来的快速增长趋势,减缓航空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好办法是将航空部门纳入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2006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首次提出将民用航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纳入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立法建议。委员会认为,将民用航空纳入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控制该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并且得到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认可。2008年11月19日,欧盟议会通过新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该指令从2011年起涵盖欧盟境内所有航班的排放量,从2012年起包括进出欧盟机场的所有航班,欧盟和外国航空运营商都将包括在内。各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减情况,决定出售其剩余的排放配额或者购买额外的排放配额。欧盟委员会指出,这一举措导致的机票成本增加的影响预计将十分有限,并显著低于近年来油价变化产生的影响。2011年12月21日,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盟法院宣布:尽管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强烈反对,但欧盟将要实施的这一政策并未违反国际法和欧美开放天空协定,欧盟关于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税的政策如期生效。

2具体政策

查看全文

应对欧盟倾销论文

【摘要】

1979年欧盟首次对华发动反倾销,这也是中国在世界上遭受的第一起反倾销指控。此后,欧盟又频频对中国提起反倾销指控,而且数量不断增多,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也不断扩大,反倾销税率也是一直增高。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1978年,中国与欧盟签订了第一个中欧贸易协定,至今已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中国已成为欧盟十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也成了首当其冲的反倾销对象。“从1979年至2002年12月,欧盟对中国商品反倾销调查共立案94例,所涉金额55亿美元”。因此,有必要进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相关分析。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

从历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来看,其对华反倾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欧盟是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地区

查看全文

欧盟汽车型式制度综述

该技术指令运行了10余年,在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和技术进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日渐成为全球汽车型式认证的典范。目前,已被2009年4月29日实施的2007/46/EC指令替代,新指令将认证范围从M1类车拓宽到M2(座位数超过9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车)、M3(座位数超过9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kg的载客车)、N(至少有4个车轮并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和O(挂车)类车。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同时涉及整车产品和车辆零部件与系统的型式批准,其中整车产品按照车辆种类分为汽车产品(M、N、O类车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产品(L类车辆)、轮式农林拖拉机产品(T类车辆)。欧盟对这3类整车产品分别制定和实施了不同的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技术指令(见表1)。2007/46/EC出台后,逐步废除和替代了原有的70/156/EEC及其修订本,欧盟对所有M、N、O类车辆实施统一的整车型式批准制度,所有的M、N、O类车辆在欧盟27个成员国的任何一国所获得整车型式批准,其他欧盟国家都予以承认,无需再进行其他的认证或批准。除了上述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外,原欧共体和现在的欧盟还针对这些车辆产品的零部件和系统制定了涉及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EEC/EC技术指令,并根据这些技术指令开展对车辆产品的零部件和系统的单项型式批准,这些车辆零部件和系统的单项型式批准既单独存在,同时又构成其整车产品型式批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完成欧盟的整车型式批准,必须首先完成各单项汽车零部件和系统的型式认证,合格后才能获得欧盟的整车型式批准。单独进行并通过欧盟车辆零部件和系统型式认证的产品粘贴“e”标记,在欧盟27国范围内相互承认。目前,欧盟针对汽车产品(M、N、O类车辆)的零部件和系统共实施60项技术指令,其中涉及M1类车辆的技术指令共计51项。

欧盟整车型式批准修订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4月16日法规(EC)371/2010,该法规是2007/46/EC的最新修订本。它更新了2007/46/EC中的4个重要附件,即:附录五(欧盟车辆行驶批准规程)、附录十(生产一致性规程)、附录十五(企业可被指定为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指令目录)和附录十六(企业或技术服务机构可使用虚拟实验方法的技术指令目录)。(EC)371/2010进一步明确了欧盟的车辆型式批准程序(如技术服务机构的评价规程、试验报告的格式及生产一致性规程等),在2007/46/EC的基础上对企业和自行进行认证试验和虚拟试验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完善。(EC)371/2010的和实施,意味着欧盟整车型式批准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并有了新的发展,对汽车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企业认证工作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企业可自行试验的单项零部件和系统EEC/EC技术指令17项单项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EEC/EC技术指令可以由企业自行试验,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单项项目的型式批准工作中,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被欧盟成员国的车辆行驶批准主管机构认定为技术服务机构,这样欧盟汽车型式批准制度中的技术服务机构范围将大大扩展。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运行,(EC)371/2010明确规定了技术服务机构的评价规程和应满足条件,企业如果要申请成为技术服务机构,需要满足标准EN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获得符合该标准的认可。符合该标准要求并被欧盟成员国主管机构认定为技术服务机构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自身的试验设施进行17项欧盟单项指令的试验,也可以将试验分包给第三方机构,并对试验进行监督。作为技术服务机构的企业可以直接将试验报告和相关结论报送型式批准主管机关。表2为企业可作为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试验的17项单项欧盟技术指令项目及内容。2.虚拟试验的单项和EEC/EC技术指令15项单项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EEC/EC技术指令在型式批准过程中某些试验项目可以进行虚拟试验,即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来验证车辆、系统和零部件是否满足技术法规的要求。这是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发展趋势,2007/46/EC开始在欧盟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中引入这一新的试验模式,(EC)371/2010则进行了具体的贯彻和实施,确定15项单项汽车零部件和系统的EEC/EC技术指令可以进行虚拟试验,并规定了相关的条件。表3为虚拟试验的具体项目、适用范围和特定条件。

欧盟汽车型式批准制度的发展趋势

从欧盟对汽车整车型式批准制度的新发展可以看出,欧盟在政府着重管理的汽车产品上市前的认证检验工作中,开始将一些工作和权限“下放”给企业,企业可以申请成为有权开展认证试验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同时根据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认证试验,其结果同样被政府主管机关认可,这一切都将大大减轻企业获取汽车型式批准的成本。实际上欧盟在其汽车型式批准制度中已开始吸收美国自我认证制度中的要素。今后,欧盟还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型式批准工作中自行检验和管理的范围,同时也将参照美国自我认证制度,加强政府在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后的监管,如欧盟已在2007/46/EC中明确产品召回的相关规定,今后将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由此可见,欧美之间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将日益走向融合。欧盟在汽车产品认证制度和法规技术内容方面的修订往往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了解和掌握欧盟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法规,不仅是针对欧盟市场,也是把握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制度和技术法规的发展动向,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本文作者:钱春雷陆文斌昝可信工作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查看全文

欧盟品牌全球营销研究

摘要:国家品牌效应不同于原产地和国家品牌形象,它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品牌形象对某个企业的品牌形象产生的影响。文章以两个在中国市场上的欧盟品牌为例,分析它们在中国市场成功运用国家品牌效应的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二是消费者能够清晰地识别国家品牌形象。

关键词:国家品牌形象;国家品牌效应;形成条件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营销势在必行。中国企业如何运用各种资源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纵观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品牌形象也是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性竞争资源。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营销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消费者对这些国家的产品或品牌的整体认知比较积极,印象良好,使这些跨国公司更加易于被东道国消费者接受。

一个国家以外的消费者对于源自这个国家的品牌形成的整体印象被称为国家品牌形象(nationalbrandidentity)。当跨国公司开拓新兴市场时,国家品牌形象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国家品牌效应(NationalBrandEffect,NBE),显然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查看全文

欧盟贸易壁垒论文

论文关键词:欧盟;绿色贸易壁垒(GBT);REACH法规;国际标准;“绿色护照”

论文摘要:欧盟(EU)是极具吸引力的发达经济市场,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地。EU近年来出于产业市场保护等多方面的考虑,了“绿色”系列指令,构筑起“合法”的“绿色屏障”,即绿色贸易壁垒(GBT,GreenBarrierstoTrade)以限制进口。我国出口因之损失巨大,对EU的出口在成本、技术方面,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要保持我国对EU的出口优势,需要多方联合行动、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国际趋势,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极其有限,传统的非关税政策也仅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于是,因技术体制、经济技术水平差异等产生的技术性措施以其“合法性”、隐蔽和灵活性演变成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将成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共同目标使得以环保标准支撑的GBT成为了TBT的核心。

近年来,欧盟了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绿色指令”,包括:PPW指令,《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DirectiveonPackagingandPackagingWaste);WEEE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Directiveon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DirectiveontheRestrictionoftheUseofCertainHazardousSubstancesin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ELV指令,《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End-ofLifeVehicle);REACH法规,《化学品登记,评估及授权法规》(RegulationCoveringtheRegistration,EvaluationandAuthorizationofChemicals);EuP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DirectiveonEnergy-usingProductDesign),这些指令构成了EU整合性产品政策的基础,对外形成了GBT。

一、欧盟系列绿色指令的动机

1、利用WTO协议绿色规则缺口构筑贸易壁垒

查看全文

对欧盟投资贸易效应研讨

1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外直接投资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表现主要有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贸易效应。其中贸易效应是指FDI与贸易的关系是一种替代还是互补关系也即FDI对于一国或地区的贸易发展是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项本武基于引力模型,对我国1999~2001年间的FDI与贸易数据进行合成回归,得出了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该国的出口,但对该国的进口有替代效应的结论。陈发平对我国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采用ADF检验法和协整分析法,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快FDI能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更快发展。王喜平基于1982~2003年FDI与贸易数据采用VAR模型法,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FDI与出口贸易呈正相关关系,但两者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显著。从上述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我国对全球领域或发展中国家的FDI与贸易来考察贸易效应的,而对于我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FDI的贸易效应研究较少。因此,这种区域差异化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与欧盟作为东西方的两大世界经济主体,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发展无论对于双边经贸关系的提升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欧双边的贸易和双向投资发展更加的迅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同时根据《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为29.66亿美元,同比增长535.1%,占流量总额的5.3%,较上年增长5.35陪,直接投资存量62.77亿美元,占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的72.3%。基于中欧双边投资与贸易发展趋势,本文对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作了一次实证检验。

2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2.1实证分析模型

在以往研究对外直接投与贸易关系的模型中,有进出口估计模型、协整检验模型等,本文借用引力模型,对其加以适当的变动来研究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因此在变量的选取中,我们选择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总额作为因变量,用T加以表示,而对于自变量,我们选取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历年存量与流量,分别用fc和fl来代表。除此之外,由于距离也是影响两国或两地区之间贸易流量的一个因素,但同时它也受到诸如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独立于模型的恒定量,因此在对模型的变动中我们引入了一个虚拟变量Dij。该虚拟变量用来代替传统模型中的距离变量和涵盖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同时该国家虚拟变量衡量了母国与各东道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强度。因此,引力模型变动为:Tij,t=kflαij,tfcβij,t-1Dγij(1)对方程(1)取对数,将其转换成多元线性模型,如下:lnTij,t=lnK+αlnflij,t+βlnfcij,t-1+γlnDij+εij,t(2)其中:Tij,t为中国对欧盟的进口或出口;flij,t为t时期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流量;fcij,t-1为t-1时期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存量;Dij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的虚拟变量;εij为随机误差项;K、α、β、γ为待估参数。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情况,所以距离可以看成是固定的,我们将其与K进行合并,再有i始终代表中国。同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双边的贸易流量也会受到两国人均国民收入(PGNI)的影响,以往诸多研究也有证明这一点。因此,对于方程(2),我们再对其进行改变,得到新模型为:lnTj,t=Cij+αlnflj,t+βlnfcj,t-1+γlnDj+θlnPGNIj,t+εj,t(3)其中,PGNIj,t为t时期欧盟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Cij=K+γDij。据以上推导的模型,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系数α、β为正数,那么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创造性的,系数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大。而如果系数为负值,那么说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替代性的,而且系数绝对值越大,替代性越强。

2.2模型数据与方法

查看全文

欧盟经济提速之后展望

不断刷新的成绩单已经明确无误地表明欧盟经济在2006年从长期疲软走进了上升周期的转折点,也使长期环绕在其周身的各种唱衰言论失语遁形。然而,由于许多正常和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欧盟经济试图保持今日的亢奋状态似乎还应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告别“欧洲病夫”

对于过去5年的经济生态,相信任何一个欧洲人都不想去回忆: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大国赤字严重超标等等。日益壮大中的欧盟板块显得是那么地无力与苍白。不过,负重的欧盟经济肌体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在历经了艰辛的挣扎之后,终于迎来了大病初愈的时节。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整个欧盟地区的经济增长达到了2.8%,高于2005年的1.7%,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达到2.6%,高于上年的1.4%。这不仅是欧盟和欧元区6年以来的最高年度增长,也是它7年来追近美国、日本年增长率的首次记录。今非昔比,如此乐观的结果当然让被美日等国嘲笑为“欧洲病夫”的欧洲国家好不解气。

其实让欧洲人高兴的并不只是GDP。资料表明,整个2006年,欧盟地区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核心通胀指数一直在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目标之下;经济敏感指数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

欧盟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被欧洲老百姓和国际舆论广泛诟病的话题。幸运的是,借助经济上行的力量,失业人口快增的趋势如今已经得到了明显的钳制或者开始好转。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欧元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7%,整个欧盟地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8%,如果分别与各自18个月前的10%和9%相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至2008年间,欧盟将产生600万个就业岗位,增长步伐几乎相当于之前3年间的两倍。

查看全文

民族学视野中的欧盟

欧盟,人们似乎已经熟悉和更多的以多极世界的一极来看待它,然而欧盟又实实在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欧洲人从氏族、部落、城邦、王国、民族国家逐步演变为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区域性联盟。虽然人们已经从历史、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这个演进过程予以了广泛关注,但还可以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盟的步伐,分析欧盟的理念和民族国家所赋予它的权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欧盟。

首先是一种理想

欧盟是什么?欧盟的理念是什么?它的权力有多大?这是我们在谈及欧盟这个话题时难以回避的问题。

可以比较肯定地说,欧洲联盟首先是一种理想。大欧洲建设者的理想是结束千百年来各国的分裂,实现欧洲的统一,建立欧洲联邦。欧洲共同体的创建者们从一开始便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持否定态度,他们提出的舒曼计划宣告了一个新欧洲的诞生。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一次次地向更高的整和层次迈进。

主导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盟的观念即所谓“欧盟的理念”,有人也称之为欧洲观念或欧洲主义。它是一种欧洲人处理民族国家关系问题的新观念,主旨是告别传统民族国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构建联盟大厦。

欧盟既不等同于欧洲政府,也不等同于欧洲大市场。它处在介于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人称之为“似与不似间的矛盾统一体”。在欧盟条约的修订、共同外交与安全等关于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上,政府间会议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将欧盟机构视作一个现代国家的政府吗?人们大多难以持肯定态度。政府间谈判不能完全涵盖欧盟政治的复杂性,也不意味着欧盟已经成为一个等同于国家政府的实体。

查看全文

欧盟反倾销法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1.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世界经济史表明,每当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要盛行,通常,反倾销案变化比世界经济趋势滞后一年。也就是说,全球反倾销案增减是受上年世界经济状况影响的,或者说世界经济状况是国际反倾销的超前指标,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通货紧缩,国外对我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一步增加,欧共体也不例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贸易额已呈十几倍地增长,2003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并且欧中贸易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的经济事务官员在2004年召开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产品大量涌入欧洲,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增多也在意料之中”,“欧洲国家需要中国产品,中国的产品成本较低,在欧洲市场具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的确给欧洲企业带来不少压力”,随着关税额普遍降低反倾销因为其使用方便、任意性、不易遭到报复性等特点而越来越成为各国用来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欧盟也不例外。

1.2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欧盟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倾销规则时区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虽然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排除出去,但是以符合其提出的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才能适用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反倾销规则。实践证明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寥寥无几,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政治姿态。因此,“类比国制度”、“一国一税制度”仍然是适用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一般规则,用这些办法来衡量中国的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导致了许多我国没有倾销的产品被裁定构成倾销或本来之轻微倾销的产品被裁定存在高幅度倾销,目前,俄罗斯已经获得了市场经济待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市场经济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2我国出口产品的自身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