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办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3:5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综合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综合办

县农业综合办年终工作报告

年,我办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永碧湘现代农业示范区与新农村示范村,打造三湘名县目标,狠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深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的学习教育,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促使干部职工勤政廉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省、市综合评价高

省、市农开部门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评价较好,认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农发队伍配备合理,开发效益显著。因此,省、市决定我县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由年度的699元/亩,提高到845元/亩;同时对我县争资立项给予大力支持,今年10、11月,市农开办领导亲自带队,赴省农开办为县争项目,为县中南三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争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个,争取到财政补助农民合作社项目1个。

二、工作任务完成好

(一)项目建设成效好

今年,我办主要抓了湘阴渡镇和油市镇中低产田改造、利用世界银行扶持县冰糖橙种植协会、县冰糖橙无病毒苗木基地等项目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按照百亿投资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全面完成了湘阴渡镇和油市镇中低产田改造的各项任务。扩建小型水库2座,修建拦河坝3座,电灌站4座,衬砌渠道27公里,修建机耕路3公里,推广稻草还田4000亩,开展科技培训1000人次,水稻轻简栽培示范1000亩,改造中低产田8500亩,均为计划的100%。项目效益明显,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改善除涝面积250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6万公斤,农民增加纯收入76万元,今年5月顺利通过了市农业综合开发验收组的验收。二是湘阴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续建)建设进展顺利。我办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永碧湘现代农业范区目标,在年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再次对湘阴渡镇的滩头、滩洞、荷叶、松柏等村立项,继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并且克服上级项目资金到位迟的困难,早宣传、早发动、及早收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激励施工单位先行垫资,于10月初全面铺开项目工程建设。目前,已衬砌渠道12公里,制作水泥构件3万多块,完成投资440万元,占计划投资736万元的60%。三是计划投资154万元的世行项目,已经进入扫尾验收阶段。共发展冰糖橙专业合作社3家,开展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为县冰糖种植协会购置办公和生产设备56台套,带动果农增收400多万元。四是争资立项取得显著成绩。今年,省农开办预留了100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全省10家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1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我办党组在市农开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做好严格筛选、认真准备申报资料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农开办领导汇报情况,得到了省农开办领导的首肯。11月29日,我办及时向省、市农开办报送了县中南三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该项目计划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8万元,公司自筹20万元。同时,我办还向省农开办争取到了财政补助项目1个,财政资金40万元,拟扶持县萃香冰糖橙合作社兴建冷库。项目于11月25日在《省日报》上公示,2011年实施。算上2011年度正常土地治理项目,我县2011年项目财政资金将达1000万元。

查看全文

农业综合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较好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适应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调整完善政策,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从2002年的7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7亿元,翻了一番。在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调整完善投入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其他渠道投入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03—2008年,全国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类资金1894.2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1065.7亿元,农民及企业自筹资金691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资金137.5亿元。

集中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2003—2008年,中央财政在粮食主产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6.3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投入的60.6%,改造中低产田近1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8.9亿斤。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查看全文

涉农项目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项目建设机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开发方式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整合项目、资金,创新管理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做到科学选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计,归口申报、用途不改,县级负责、部门实施,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规模开发、验收考评,分别利用、各记其功。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的涉农项目整合,建设一批水田林路相配套的标准农田;开发一批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种养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业科技园区。各县(区、场)整合涉农项目,建设规模农业示范园区任务:*县8—10个,新建县、进贤县6—8个,安义县4—7个,涉农区(场)3—5个。在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为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新时期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总的看,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农业执法由分散走向综合,农业执法日趋规范,农业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9个市(地)、1762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市(地)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916个县(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监督等法律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队伍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

二是农业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也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大方便了申请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农业行政审批行为,农业部在中央国家机关中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将原分散在各司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明确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

三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至20**年底,已建成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农产品等各个环节,检测技术人员达1.96万名,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总的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农业执法由分散走向综合,农业执法日趋规范,农业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9个市(地)、1762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市(地)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916个县(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监督等法律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队伍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

二是农业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也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大方便了申请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农业行政审批行为,农业部在中央国家机关中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将原分散在各司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明确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

三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至20*年底,已建成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农产品等各个环节,检测技术人员达1.96万名,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意见

根据党的*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业执法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农业执法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二)加强农业执法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危害了人体健康。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

(三)加强农业执法是转变农业部门职能的迫切要求。目前由农业部门负责执行的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共有38部,总体上看,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得到了较好履行。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及时、全面地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有些职责履行不到位。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权,也是农业部门的法定义务。农业执法是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法定职责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农业执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农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二、加强农业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查看全文

农业推进综合执法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业执法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农业执法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二)加强农业执法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危害了人体健康。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

(三)加强农业执法是转变农业部门职能的迫切要求。目前由农业部门负责执行的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共有38部,总体上看,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得到了较好履行。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及时、全面地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有些职责履行不到位。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权,也是农业部门的法定义务。农业执法是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法定职责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农业执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农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查看全文

农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在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积极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应遵循的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县情,实事求是,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县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我县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坚持以土地治理为重点,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菜、果、药、畜”四大产业及优质米生产和加工,以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培育发展农产品种养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开发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科技推广的示范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

(三)遵循的原则:坚持政府统筹、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

查看全文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防止耕地抛荒,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目标任务

查看全文

县农合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一、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止,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97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8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市级试点的有3个、县级试点的有5个,共涉及果业、蔬菜、生猪、水产、农业机械和粮食等6个产业,共有农户350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

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一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四是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五是实现了农民增收。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

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一是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如新大地专业合作社等;二是依托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如生猪产业类合作社;三是依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与农民联合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如农业机械服务类的合作社;四是农村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本地产业情况牵头兴办,如蔬菜(香菇)专业合作社;五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创建合作经济组织,如粮食专业合作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