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2:49: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院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探索
摘要:在农业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具有培养学生美学素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乐观性格作用。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给予充分重视,优化教材内容,提高师资水平,采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使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美育教育作用逐渐凸显。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奠定理论基础[1]。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未按《方案》要求设置公共艺术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地位亟待提高。目前学界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研究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内涵、特征等理论性研究,如林玉恒、鲁士发提出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四个原则,即人文性、普及性、多样性、参与性[2];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功能、必要性的分析,如李莲香指出艺术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3];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如冯兰芳从师资、课程建设、艺术学科群建设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分析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针对具体艺术选修课的微观研究,如陶冶分析《戏曲鉴赏》课程建设的实践及存在问题[4]。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提出艺术教育培养形式主要包括开设艺术类选修课与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5]。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艺术类选修课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取得一定成效。农业院校比综合类高校更需重视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学生渴望艺术教育。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较多且农村户籍生源比例较高,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学习经历与艺术活动体验,因此在艺术学习与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热情与积极性。二是相关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如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在宠物医院从事宠物美容与服饰搭配等工作;园林与园艺专业毕业生在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种植、场地规划等活动中需要具备空间造型、色彩运用、景观构图等艺术知识。通过对艺术选修课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仅10篇文献与农业院校艺术选修课研究有关,其中5篇文献研究内容较具体:3篇是针对具体课程的微观研究,分别是洪勇辉研究论述农业院校园林植物绘画实验创新课教学;岳敏、施芬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维度探讨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6];孟媛媛从个案出发,分析某学校的艺术课程[7]。另2篇分别是张立波、程贵铭从理论上指出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唐圣菊根据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的艺术教学实际,提出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综上,加强农业院校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一、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语言教育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美术、戏剧和园艺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艺术评价、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培养气质,完善人格,促进个性,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乐观向上精神的高素质人才[8]。农业院校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在艺术教育中完成审美与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研究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着关键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备教育、科研、推广三大方面的优势,通过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优势,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作用
1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作用
1.1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农业科技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2]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二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三是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对应本专科生教育,后两个层次属于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人才高地”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和农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上。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涉农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3]1.2农业教育培训。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必须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农业推广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农业推广员、农民,开展农业教育培训。农业推广员是农业科技的传递者,而农民是农业科技的接受者,二者都是农业推广活动中的两大要素,无论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还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推广员必须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才能快速地吸收新知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给农民。而农民也需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推广员传递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只有在二者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才能快速地将最新成果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非常注重对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比如美国、日本除了对推广员制订了严格的筛选制度以外,还十分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定期组织推广员和农民培训,向他们传递最新的技术和农业生产信息,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接纳新知识。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结合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必然使得农业推广工作顺利快速地开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基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的效率。
2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作用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研究的中心,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是各类高等人才的聚集地。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在学校担任教师,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此外,还在农业生产一线承担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能力。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新品种、棉花控制栽培技术、酿酒葡萄简化修剪技术在全国各地应用分别增收4000余万元、4亿余元、2000万元。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所研发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都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增量增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或专家也可以在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推广服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找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虽然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数目众多,但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科研成果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的科研项目属于重复研究,并且很多项目缺乏创新性。因此,高校在对教师的课题申请方面一定要严格审查,注意剔除重复研究的课题申请,并保证所申请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且符合农民对技术的实际需求,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效益。如此一来,可减少课题申报的数量,也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质量,提高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经费,确保科技研发任务顺利进行。
谈论加强农业院校就业指导的思索
摘要:地方农业院校在推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既有其它各类院校同样存在的普遍问题,又有自身独特的矛盾困难。本文从地方农业院校存在的各类问题出发,探讨加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及对策。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对策高校
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并称当前高校学生三大压力。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就业水平和质量成为衡量教育回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学校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检测指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江西农大近两年来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结果,提出加强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关对策。
一、地方农业院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凸显的特殊问题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剧增,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的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起的人才需求变化,高校与社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等,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除了面临这些普遍的困难和问题,还存在不少特殊的矛盾和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与不被看好的现实矛盾
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探讨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必然要求。
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就业教育思维模式,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既可以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成为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力量。
(二)创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小议农业院校的音乐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其社会责任为普及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本文分析了现今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的概况,针对目前农业院校音乐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1]审美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因此,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理想乐园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其特殊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农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
校园音乐教育是指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它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音乐素质教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今天,人们对音乐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等神圣的使命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紧密相连。进入21世纪,现代人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
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
1档案信息所管理是档案工作发展与改革的必要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档案信息化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即档案信息化最核心的要素,转为电子档案,以磁盘、光盘等作为介质进行存储,从而为数字化、网络化目标和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作为未来档案信息资源主体,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是验证其能否长期安全地提供有效阅读现利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既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3]。
2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高等农业院校档案管理机构通常容易被忽视,不受领导重视的部门,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2.2专业人才不足在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影响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目前,各高等农业院校档案馆缺乏统一的发展标准和规划,而要实现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
有关农业院校音乐教学的探析
摘要: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其社会责任为普及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本文分析了现今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的概况,针对目前农业院校音乐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1]审美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因此,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理想乐园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其特殊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农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
校园音乐教育是指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它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音乐素质教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今天,人们对音乐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等神圣的使命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紧密相连。进入21世纪,现代人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
农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农业院校应将职业能力作为培养核心,加快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形成完善的农业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地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分析了农业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前农业院校存在的困境,结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对农业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从多维度进行构建,以加快农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农业院校;英语课程;必要性;内涵
高等院校之所以能在众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其先进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相比其他普通院校更为专业的人才。因此,农业院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思考。另外,还需要考虑院校自身概况、学生情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高素质人才[1]。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各国人才竞争的加剧,加强人才培养是关键。就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来看,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极其紧缺,大多数在大学主修英语的学生,都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2-4]。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融入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出适合农业院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农业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和社会经济来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2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然方式。农业院校学生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内必须的专业课程,还需要掌握就业所必备的英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就业。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现已经成为全世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之一。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十分关键,如运用流畅的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贸易洽谈,可以使用英语推销所在企业的产品,运用多渠道、多手段推广企业产品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保证,另外,还有许多方面都会涉及英语的运用。因此,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1.3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培养的必然趋势。近几年,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辟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大学英语是农业院校培养新型复合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农业院校广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农业院校应该抓住国家政策带来的契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将职业能力作为培养核心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使得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2存在的问题
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目前,部分农业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创新精神不足。该文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特色学科,在长期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科研实践案例研究得出四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指出针对农村市场需要、瞄准地方产业背景、征集企业需求、依托农业工程特色学科等进行科研实践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科研实践的带动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2009年起,我国大规模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专硕数量显著增长。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专硕招生数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8.5%[1-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4]。在专硕培养模式方面,谌炎辉等[5]提出依托地方产业背景,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与实践体系、双导师合作指导机制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改革等方面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李钢等[6]提出一条多元协同、内外整合、优势互补、学研融合的优质育人路径;孙付春等[7]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席文奎等[8]对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田勇[9]分析了国家大力发展专业硕士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苏俊宏等[10]探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牵引、科研赋能、课程改革”培养模式,指出科研反哺教学可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学敏等[11]分析了我国涉农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困境,提出“三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然而,由于长期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部分院校的专硕培养模式沿用学硕培养模式,没有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硕培养要求。农业院校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不强、自信心不足,学校的创新氛围也不够浓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特色学科的特点和多种农业装备研发项目,围绕如何通过科研实践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四种特色案例,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精细化。
1农业院校科研实践特色案例探索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2],但农业院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较少,对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缺乏了解。因此,亟须改革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更多的科研实践案例,扩展研究生培养模式。河南是农业大省,我们发挥农业院校工科技术优势,在各种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四种特色案例:
1.1针对农村市场需要,参与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