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2:1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信息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试析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
摘要:浙江农民信箱系统共有涉农注册用户280万,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信息服务新常态下,浙江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主体和服务渠道等方面不断探索出新,本文侧重分析浙江农民信箱123456全途径农业信息服务实践,总结浙江农民信箱信息服务特点,以供完善浙江农业信息服务,满足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浙江农民信箱;全途径;信息服务
浙江农民信箱建设12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三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浙江家喻户晓的服务品牌,现系统日点击量200万次左右,年发送信件9亿封,短信8亿条,已成为浙江农民的网上社会,深受农民欢迎[1-3]。随着浙江农业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渐增长,在服务内容、渠道和载体上都呈现多样性,在这样的新常态下,针对浙江省农业、农村现状,以及不同层次农民的经济条件、知识结构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完善,构建了信息服务综合体系,初步实现了123456全途径信息服务。
1农技云1朵(即1个平台)
以浙江农民信箱云为基础,建立1个针对广大农户的农技云平台,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浙江农民信箱作为网上综合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是一个集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三农”的公共服务平台。所有的服务从浙江农民信箱开始,所有的信息先汇聚到浙江农民信箱,再发送出去。
2线上线下O2O同步
农网农业信息服务工程方案
“移动农网”农业信息服务工程,是以移动手机为传输载体、以手机短信为主要服务方式,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新型服务形式。为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乡村基层延伸,面向“三农”搞好信息服务,根据**市“移动农网”正式启动新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政府职能,面向“三农”,以信息服务为目的,以移动手机为传输载体、以手机短信为主要服务方式,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工作目标:县农业局和县移动公司建设“移动农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工程完成后,全县所有拥有该业务的移动用户,均可通过短信咨询和语音咨询及时获取农业信息,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作原则: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需求导向,整合资源的原则,以农业生产经营者急需的实用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为重点,整合其他涉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系统设计,严格做到科学、实用,易于扩展升级。
二、实施内容
农业信息服务站管理通知
各市、县(区)农(牧)业局:
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某市农村信息服务站变相搞营利“黑网吧”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政府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的声誉。为规范和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站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站服务农民的信息窗口作用,满足农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切实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对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监管
各市、县农(牧)业局要加强对辖区内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监管力度,完善管理办法,发挥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切实抓好对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工作。要狠抓基层信息管理员队伍建设,培训好基层信息服务站专(兼)职信息管理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要注重发挥政府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主渠道作用,坚决杜绝以服务“三农”名义,从事网络其他活动和违法活动,要确保农业信息服务站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设备完好,运转正常,制度健全,为农民及时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请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农业信息服务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管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及时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
二、扎实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利用多种载体,把政策、科技、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实用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要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和制度,扩大信息采集范围,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活动,切实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进入农业新阶段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关键在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的活动工作。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应重点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对用户群体采取分类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三电合一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工作在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省广大农民,仍是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新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就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农业信息服务,能够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农业信息服务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职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是市场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由信息引导的经济。中国农业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因此,要适应国内国际统一的大市场,必须有成熟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做支撑。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强化对农户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发展,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农民作为我国农业市场中主要的主体,需要更好地认识并适应市场,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用市场机制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并处理好生产、分配和消费间的关系。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创建状况与发展
陕西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定省情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信息化始终是陕西省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然而,农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是构建起一个完备、高效,由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网络、服务内容及利益分配等诸多要素按照一定运行规则和制度所组成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与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解决信息服务滞后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中的瓶颈问题,是当前陕西农业和农村工作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与农业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先后实施“村村通电话”、“乡乡有网站”及“信息入村”等工程,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广播电视及电话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已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448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14万户。电话用户突破360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780.7万户,移动电话2841.3万户。在互联网的建设方面,光纤通信线路已通达全部行政村,宽带数据网覆盖了所有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1]。据《2010陕西互联网发展报告》,截止2010年12月底,陕西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85万个,省内域名总量超9.6万个,网民数量达1295万人[2]。另外,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已搭建起了以省、市、县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为枢纽,以专业性网站及镇、村信息服务站为支点,纵横交错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例如以“陕西农业信息网”、“陕西省农村经济信息网”、“杨凌兴农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以及以陕西省种业信息网、陕西省果业信息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专业性网站。
1.2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农业部门为主体,龙头企业、经销大户等相关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省农业厅及全省11个市区、100多个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并配备了一批固定的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实施“乡乡有网站”及正在实施的“信息入村”等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乡镇政府门户网站1220多个,累计建设完成2791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并且这些村级服务站均达到了“一套设备、一个场所、一个网络、一个队伍、一套制度”的村级服务站“五个一”标准配置[3]。另外,通过引进、培训等途径陕西省已初步建成一支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拥有各类农业信息员4000多人,中级职称以上者占到总数的1/3,其中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有2000多人。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与人才保障。
议先进技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
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意见
为了推进我市“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水平,努力使农业信息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根据《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规划(20*-20*年)》建设内容和要求,今年我市将积极组织实施和推进以“四电一站”、“*食用菌特色网站”两大内容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就今年全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题,提高对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极其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被经济学家称为第四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各级政府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正确制订农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做好当前农业信息工作,是加快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引导农业生产者进入市场最快捷的途径。当前全市农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是历史赋予我们政府部门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市上下的工作重心,因此,各镇(区)农服站、广播站、局属科(室)站必须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工作在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三农”中的重要性和突出作用,积极推进我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二、突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局属科(室)站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上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多数信息能够快速上网传送,并也能及时从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与新时期的快速发展要求还相距很远,因此要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省厅“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组建特色农业网站、引导和鼓励农户上网等全方位服务。根据省“四电一站”项目建设要求,各镇农服站将增挂“☆☆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牌子,并落实专人负责。同时,积极配合电视“乡村季风”、电台“希望的田野”两个栏目的制作,及时宣传农村致富典型、报道农时农情,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逐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起高效、便捷、迅速的信息网络系统,使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真正担当起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三、加大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逐步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剖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指导精神,在我市农口部门、各乡镇、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按照推动农业信息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平台,延伸服务网络,放大服务窗口,一年来,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经过今年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目前软、硬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原有某农网热线电话、网络中转平台、100部ic卡电话的基础,今年又开通了拥有1000个固定用户的手机农业短信服务平台,在农业产业集中的专业村建立了10个与信息中心相配套的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全年农口各部门报送信息6016条,中心各类涉农信息1万多条,发送手机农业信息近10万条次,涉农新闻1500条,供求信息1000条,价格信息2200条,通过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解决疑难问题近200个,处理率达98%以上,召开农业科技和信息交流会10次,参加群众500多人,累计发放科技资料和书籍近万册,信息的传播提高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科技信息意识,信息户年均增收2000元,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仅为“三农”服务,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在我市举办“首届郑氏文化节”、“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首届象棋文化节”期间,某农网与政府网站和宣传部对外宣传网互通互联,全面推介某,日访问量在200次以上,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为推介我市优势农产品,我们制作的“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和某柿子专题版块,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点击率在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河阴石榴?中国”也在中国互联网中心成功注册了网络品牌。今年11月15日,某农网在中国农博网举办的万个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大型评选活动中位居249位。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年终总结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和服务
1、积极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解释指导。成赤高速路建设及黑龙滩长岛旅游开发项目,都是我县的重点项目工程,为配合项目顺利进行,农经站和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及时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解释指导工作,多次向项目指挥部及乡镇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多次到项目群众中就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向群众作正面解答,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还正在编印《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法律法规及政策汇编》资料,印制了《县土地流转合同样本》等,以便更好地为基层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者提供业务指导。
2、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调查和统计工作。为及时掌握全县土地流转动态信息,县农经站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对土地流转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季收集全县土地流转情况,汇总上报相关土地流转信息,特别是土地规模流转情况信息,采取对每个业主进行了逐户登记。
3、积极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的调处工作。随着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农村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导向,因过去土地小调整操作不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时有发生,这类问题由于时间久远,基层干部及当事人员的不断变化,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难度。对此,县农经站积极做好政策解释,查阅相关政策、资料,并主动配合乡镇做好信访当事人的纠纷调解、及情绪稳控等工作,避免了纠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二)及时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