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0:55: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示范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生产示范区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规范,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现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探索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模式、管理机制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
全市建设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一个,年。面积5.9万亩;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一个,面积3.8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一个,面积2万亩。各乡镇(办)分别建立水稻、油菜、蔬菜1000亩示范样板片。示范区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销对接,订单生产面积达90%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率达100%
三、建设内容
(一)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创建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政办发〔〕42号)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农〔〕9号)精神,种猪养殖被列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打造城郊农业示范区交流材料
近年来,镇紧紧围绕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城郊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33亿元,同比增长20.2%;农民人平纯收入达7965元,同比增长20.1%。
一、把握城郊农业特点,准确定位特色农业目标
镇地处城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我镇在认真分析镇域的区位、产业、设施等方面优势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努力把镇建成高效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地。
(一)区位优势。镇与枝江的中心城区约隔14公里,随着我市“两市一极”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镇位于全市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域,工、农业发展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沿江大道建设、迎宾大道西延工程的实施,使镇已经完全实现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在建的汉宜铁路、即建的新318国道等竣工后,将使镇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具有良好的物流和信息流条件。这些区位条件的改变,必将促使镇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农业生产的功能从农产品生产向农业多功能转化,农业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功能将不断拓展。
(二)产业优势。近年来,镇经过长期不懈的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资源特征明显、地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2年,全镇已发展柑桔2.3万亩3.2万吨,白瓜7600亩7500吨,蔬菜7000亩,草莓300亩。年出栏生猪14.5万头,年养殖淡水鱼458吨。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镇先后成立同富生猪专业合作社、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社19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三合冷鲜鱼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顺利。镇要以现有农产品基地为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努力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地。
(三)设施优势。近年来,镇先后争取各级各类资金780余万元,新建各类末级渠系7.5千米,兴建和整修堰塘512口,除险加固了太白水库、维修了云盘湖排灌站等水利基础设施,争取了油菜板块基地项目,涉及泰洲、金龙、曹店、石坪等4个村,项目资金达600多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9个村2个社区,6004户受益,硬化通村公路100%覆盖到村。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创造了条件。
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报告提纲
尊敬副主席、市政协提案督办组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督办工作安排,我就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基本情况向各位作如下汇报:
一、概况
(一)基本县情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傣族彝族自治县,属山区、半山区县,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全县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35个村(居)民委员会、1943个村(居)民小组。民族众多,辖区内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总人口29.7万人,农业人口26.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6.3%。是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宝地,县内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森林、矿藏、热区、能源等自然资源,全县土地面积1128.53万亩,其中:非林业用地占22.47%,林业用地占77.53%,森林覆盖率74.7%,活立木蓄积量4800多万立方米,是云南省重要的林化、林纸基地;全县大小河流共有94条,水能理论蕴藏量76万千瓦,水资源总量6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35万立方米。
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28亿元,农业总产值13.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亿元,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涨幅6.5%,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城镇化水平26%,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85‰和4%以内。
现代农业示范区情况总结
下面就青海省市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根据会议布置。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县基本情况
辖9镇11乡,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35.6万人,占总人口的79.2%耕地面积69.6万亩。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8.6%设施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规模达到12990栋,设施蔬菜年产量12万吨。全省的工业县,境内有工业企业19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户,已形成集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和铝锭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占省、市的比重分别为12%21%全省的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38.1%水资源总量6.9亿立方米,承担着市70%乡村供水任务,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鹞子沟、老爷山、娘娘山风景区等特色生态景观。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的民族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舞蹈纹饰彩陶盆、皮影、刺绣、农民画、剪纸、六月六”花儿会等享誉省内外。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县紧紧围绕“将建设成为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做强,近年来。服务”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成套规范化生产技术,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效益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构建“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被定为青海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种养殖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业等方面,全省区域内发展迅速,效果显著,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区。为此,以设施和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平安畜禽养殖发展为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立足本县,面向,辐射全省,走向全国,与青海省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提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并于2010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下一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农业示范区十四五工作要点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效
(一)重点项目全面提速。总投资4000万元的安农大试验站综合大楼、智能温室、500亩试验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50万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3000亩;谭家大院精品民宿项目已顺利建成投入营业,燕窝里民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京环科所研究基地已完成重点实施室建设,实验室设备采购配置到位,230亩试验基地土地流转等,并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区立足山区特色,认真落实“五个一”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符合区情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建设350亩茶博园、150亩茶花园、180亩竹博园、200亩名木园、70亩水产养殖园、500亩天目小香薯、120亩瓜蒌、380亩玫瑰园、1000亩蔬菜及6000亩超级稻和高产油菜等特色产业基地。
(三)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系列改革,坚持做好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先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32个,区域规模经营面积近万亩,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明显增强。
(四)科技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引进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地、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示范基地、安农大综合试验站等三大平台,建成全市首个农业物联网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积极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合作成立了水稻、茶叶、竹业等“八大产业联盟”,加速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先后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座谈、培训和现场指导40余场次,建立科技示范点20多个,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农户2000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农业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
(五)体制机制有效创新。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建成了示范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在全省首创建试点建立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预流转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风险保障防范机制,实施了8个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试点项目,示范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3月,示范区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科技厅批准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全县农业示范区构建方案
根据省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第五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农标办[]4号)文件精神,为推动县省级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全面实施,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年底前完成省级“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通过验收,促进示范区项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使农业标准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减少资源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证措施
农业局推进现代示范区先进参考资料
成功争取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新建农村沼气池实事工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先后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蔬菜标准园和农业部早稻、棉花、油菜高产示范创建基地,由于该区农业工作卓有成效。全国健康养殖小区。打造了全省首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市区、全省秋冬农业先进单位,全省十佳农机局,全省十佳蔬菜办等。
一、明确思路优结构
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年初。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思路,并重点以“两岸现代农业合作核心实验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为平台,确立了高效种植示范区、高效养殖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等四大产业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区”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针对文件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全区上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热情空前高涨。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年农业生产在经历了低温、强降雨、连续高温、寒潮等频繁自然灾害后,区农业局坚持“抓主线、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工作思路。实现了扩面、稳产、增效、优结构”目标。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90.30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8.09万吨,蔬菜总产51.4万吨,油菜总产0.27万吨,出栏牲畜43万头,水产品产量3.5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36元,高于全市水平。水稻、棉花、油菜等土宗农作物全面普及优良品种,棉田立体间套种,瓜稻轮作面积达10多万亩,香葱、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增加2.2万亩;豆角、辣椒、大棚西瓜等特色、精品、高效农业有了新的起色。
二、科技兴农迈大步
广泛地开展了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君山区农业工作者在科技兴农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注重全面普及农业科技。每年都张贴大量的主导推广的农作物品种》宣传图片和发放《惠农政策及春耕生产技术资料》配方施肥建议卡》3年来。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上千场次,开办订单农业培训班;利用“农事通服务平台”现代农业短讯平台”免费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广兴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实施了全省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完成1500台植保器械更新换代;西城办事处创建了国家级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广兴洲镇、良心堡镇分别实施了万亩早稻、棉花、油菜三个国家级高产示范片建设。
农业示范区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三区四村”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以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工程和农村新五件实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但是,按照中央和省、盐城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市“领先苏北,争先苏中,打造苏北第一县(市)”的发展定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需亟待提高。以典型引路,集中精力打造“三区四村”,高标准、高起点启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全市上下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区四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步伐,确保按序时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真正让“三区四村”成为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成为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推进器,成为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东台特色的新路子。
二、科学制定“三区四村”建设规划
“三区四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全面规划和分步推进的原则,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开发“三化”发展要求,突出新农村示范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整体形象改善“三大”建设重点。规划制定一定要充分体现“远、全、实、新”的四个字总要求,即规划必须着眼长远,涵盖的内容要全,考虑的问题要实,要有新思维、新目标、新动作。要紧紧围绕全省有名、苏北一流的发展定位,在充分调研论证、正确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意见,精心制定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根据本地实际,高起点、大手笔、超常规编制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建设规划必须涵盖总体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工程、基础设施配套、整体环境改善和建设质量标准,以及组织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内容。要按照年年出形象、确保2009年达标的建设时序,全面细化年度实施计划,将建设内容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工程、时段和责任人,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挂图作战、逐项推进,努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要严格执行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修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进一步加大对“三区四村”政策支持力度
市政府决定,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专项用于“三区四村”建设的奖励扶持。相关镇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市奖补的项目,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套补助。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路道桥梁改造、农村新五件实事等项目资金,统一由市扎口,向“三区四村”倾斜投放,倾力打造示范亮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三区四村”建设。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运作程序,强化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要用足用好现行土地政策,对“三区四村”引进的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建设用地国土部门必须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对不破坏耕作层的畜禽饲养用地、农业生产配套用地,应按政策规定视作农业用地,办理土地临时用地使用手续;鼓励农民通过转让、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三区四村”项目建设。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四村”境内形成的地方税收,以上年为基数,超基数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四村”,由所在镇负责安排用于其加快发展。要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凡是“三区四村”建设涉及的各类证照办理、行政事业性规费收取,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予以优惠。国家、省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下限标准收取,其他费用一律免收。“三区四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重大事项需要协调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提供支持和服务。
镇委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八大战役”的工作部署,推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突出抓好三大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动力,以打造蔬菜产销专业镇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我镇现代农业再上新水平,立足我镇传统优势,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围绕蔬菜、花生、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坚持点、线、面结合原则,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五化”、“六提高”,即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效益最大化,粮油产量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打造集先进性、示范性、创新性于一体,特色鲜明、沿海典范、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年度目标:完成全镇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坚持点线面结合,“点”重点突破精品农业示范基地、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线”重点突破二条特色交通产业带,“面”重点突破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带动全镇农业步入生态、健康、绿色发展轨道。
二、重点项目支撑及推进计划
1、抓好五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是、两村300亩冬暖式大棚蔬菜示范区,村建成市政府部门放心菜直供基地。二是1000亩大刘家大拱棚瓜菜示范区。三是养鸡有限公司5万只蛋鸡养殖示范区,完成蛋鸡产销专业合作社培训接待中心楼及1000吨冷库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建设家1000亩无公害山药生产基地。五是食品有限公司的10000亩花生无公害生产基地。
2、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年—年每年新发展设施农业200亩,新建成等设施栽培小区八个,十二五末全镇设施农业达到3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