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10:48: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生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生产安全预案
一、总则
(一)为了预防和减少因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农业生产事故发生,迅速有效处置农业生产事故,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农业法》、《产品质量法》、《省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凡本县区域内发生的农业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工作适用本预案。
(三)本预案所称农业生产事故主要指因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作物损害的突发性农业事故。
(四)根据农业生产事故发生程度分为三级:
1、县域内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0亩,或成灾面积5000亩,或绝收面积3000亩以上的为Ⅰ级;
农业局农业生产计划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区”建设、现代农业为抓手,以打造“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为发展导向,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工作。
(一)狠抓农业科技推广。逐步完善新体制下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架好农业新技术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物资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抓好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狠抓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加大基层机防专业队伍建设。
(二)狠抓大小春粮食生产。立足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认真抓好2012年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力争全年粮食面积达到92.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9.65万吨,稳定或超过2010年水平。一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现场示范、大面积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示范展示水平。二是积极抓好双杂良种、优良马铃薯品种的调运及改良工作;三是抓好结构布局、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重点做好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三)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围绕“四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以马铃薯、茶叶、特色水果、食用菌为重点,助推万源农业上新台阶。马铃薯方面,以生产种薯为重点,兼顾菜薯发展,把万源打造成川东北地区、重庆种薯基地;茶叶方面,突出生态、富硒、有机特点,搞好精深加工,抓品牌,增效益;特色水果方面,重点放在已栽青脆李的管理上,同时加大基地建设规模,做大特色水果产业。食用菌方面,引导业主建大棚,发展设施食用菌产业,生产优质对路的新品种。
(四)狠抓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化责任,进一步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认真规划、实施省100亿斤粮食增产项目。四是牢牢把握国家“十二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动向,抓好农业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五)狠抓农业行政执法。继续做好农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切实抓好种子、化肥、农药(特别是毒鼠强的专项整治)等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搞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保障全市农业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切身利益。
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思考
[摘要]粮食生产依赖农业,农业生产的水平如何,决定着粮食产量的稳定,关乎着粮食安全。如果粮食安全出了问题,将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关系社会稳定。文章深度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中影响粮食安全的农村土地闲置、粮经结构调整缺乏有力引导、化肥农药监管等问题,提出了在高起点上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利用率、提高科技利用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耕地红线;土地闲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取得了以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显著成绩,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如果粮食安全出了问题,将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关系社会稳定。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当前农业生产现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农业生产中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近年来,在粮食质量安全抽样检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脱贫攻坚挂钩帮扶等工作过程中,对当前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1城市扩张冲击基本农田红线影响粮食安全。改革开放近4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6年的57.35%(国家统计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1]。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大广场、大马路、大建筑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大手笔推动下,毫无疑问地让许多农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用地,耕地总量正在逐年减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单独两孩”政策的施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人左右,每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人,到203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3亿人。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按人年消费粮食400~500公斤计算,粮食总产需达8亿吨,而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16亿吨,这就意味着今后13年粮食产量还需增加近2亿吨,如果耕地得不到保障,那么粮食安全问题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尽管国家一直反复强调必须严格“保卫1.2亿公顷耕地红线”,但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个别地方未经批准,在耕地甚至在基本农田里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有的地方以土地流转为名,违法占用农地搞非农化;有的地方租赁设施农用地,变相搞农用地非农化……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耕地却呈现出加速流失的趋势,据估计,1978-1996年耕地流失442万公顷;1996-2003年耕地流失672万公顷,2003-2009年耕地流失832.3万公顷。国土资源部指出,我国人均耕地2009年就下降到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顷的一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其他因素,我国人均耕地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很不平衡[2]。这些现象,不仅影响设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而且诱发农用地管理失控,冲击耕地红线,影响粮食产量,甚至危害粮食安全。1.2农民离村进城致土地大量闲置影响粮食安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就业面越来越宽,城市劳动用工的严重紧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促进了大量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即便不离开家乡,很多农民也选择了放下农活、就地务工。在某些地区,由于农副产品长期处于低价,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利润空间极小,特别是自然条件差,必要生产技能缺乏的高寒冷凉山区,利润空间几近于零,而就地打工的劳动力日工资都在150~200元,远比务农来得划算、实在。据统计,我国现有5.8亿多农村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的就达2.8亿左右(国家统计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人口58973万人,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而且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大量的土地被闲置[3]。在我国这个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土地的闲置给粮食安全埋下了隐患。1.3粮经结构的无序调整影响粮食安全。什么赚钱种什么,对于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是无可厚非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指导,导致土地种植结构的调整随意性很大。加之一些大型企业开始瞄准农业加大投入,大片连片农田被集中流转、租用,进行集团化生产,而这些大规模流转、租赁的土地,大多用于林果、药材、工业原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或畜牧养殖,用于粮食生产的几乎为零。在逐渐减少的土地上,粮食种植的比例仍在降低,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1.4种子农药化肥监管影响粮食安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虽然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有关部门也不断出台文件,加大监管力度,但从公开披露的案件来看,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坑农、害农案件屡见不鲜。如果不持续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严厉惩处制假售假不良商贩,不仅会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破坏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也必然给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1.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粮食安全伴随着全球生态和气候的变化,农业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据模拟计算,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模拟的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到2050年全国粮食产量的损失将分别高达16.3%(约6354.17万吨)和14.9%(约5794.81万吨)。其次是水的缺乏,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5~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2016年人均水资源约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且分布不均,81%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仅占全国耕地19%的土地上,占全国耕地42%的黄、淮、辽流域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的9%,这些地区干旱缺水,每年受灾面积0.20~0.27亿公顷,且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第三是土地资源的退化。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然而实际可以使用的土地却相对较少。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国土为草原和难以被利用的未开发土地,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6%,农业用地占16%,其中耕地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13%。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总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加之,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使耕地等资源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又因为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导致地力不断下降。农业部在2014年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上指出,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我国农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2012年使用总量比2008年增加了616.97万吨。同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75.1万公顷。数据显示,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在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的同时,严重污染了土地和水资源,成为我国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显示13%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受城市废弃物、工业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其中重金属污染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仅重金属污染一项每年造成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粮食产量需要增加,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这一矛盾,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极大挑战[4]。
2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几点思考
农业生产环境成本情况
1农业环境成本的内容
农业环境成本与企业环境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顾问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见,企业环境成本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属于会计范畴;农业环境成本不仅包括预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农业生产行为实际对环境造成损害,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环境代价,属于公共环境经济问题。农业环境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农业生产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上游与下游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化肥、农药的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秆造纸等。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农业环境成本还可以分为种植业环境成本、畜牧业环境成本、水产业环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农业环境成本是指种植业部门的直接环境成本,包括动植物资源成本、土壤资源成本、水资源成本、大气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2农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环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预防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间接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等。不同的环境成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2.1动植物资源成本核算
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无价的,同样,各种动植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核算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复费用法和维护成本法。
县农业生产通告
冬季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一季。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对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菜篮子供应,确保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五冬”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冬季农业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计划,努力扩大面积。各乡镇要按照县农业局下达的秋冬季农作物面积指导性计划,采取宣传、引导、扶持等各种有效措施,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田。要发挥区域优势,抓好冬季主要农作物种植,努力扩大冬种面积,为明年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要坚持分类指导,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示范点建设,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重点针对当前设施蔬菜种植管理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三、发展高效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推进高优冬季作物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以及专用优质农产品,重点抓好果蔬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冬种经济效益。要把扩种马铃薯作为促进粮农增收的重点,提前做好种薯调运等工作,提高冬种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效益。要针对当前部分蔬菜价格走高的问题,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冬季蔬菜生产,切实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提高珍稀食用菌现代化生产水平,丰富市民“菜蓝子”供应,稳定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要扩大紫云英等冬季绿肥种植面积,培肥地力,为明年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要继续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冬种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搞好高产高效栽培,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要大力推广实用增产技术,发挥技术整体效应,提高冬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要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分作物、分品种建立冬季农业生产示范片,引导粮经综合开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冬季农业开发模式,促进冬季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努力把冬种示范片办成冬季高效农业的宣传展示基地,农民观摩学习的重要场所,提高冬季农业开发水平。将示范推广脱毒马铃薯作为冬季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深入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辐射带动全县0.5万亩马铃薯栽培技术上新水平。
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冬种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民精耕细作,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科学管水、科学防治病虫害。要积极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等,提高冬季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水平。要引导农民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确保冬季农产品市场供应质量安全。要以加强果茶园田间管理为重点,恢复树势,主抓良种良法,调整品种结构,抓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果茶丰产增收和品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利用冬季有利气候,以高接换种为主要形式,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的早熟和晚熟果树品种,进一步优化果树品种结构,提高种果经济效益。要抓住冬季有利时机,通过深翻改土、施足基肥、适时修剪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低产果茶园的改造和管理,鼓励改植具有区域优势的果类品种和茶树品种。
农业生产分析汇报
为及时分析全州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研究抗伏旱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州“三农”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年7月19日下午,州委副书记、州长同志在州政府一楼会议主持召开州当前农业生产座谈会。会上,州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民政局、财政局、气象局和州烟草公司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做好农业生产和抗伏旱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在各有关部门发言的基础上,同志对全州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下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现汇报如下:
一、全州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今年4月降雨与历年相比较多,加之4月是全州农业物栽种的最佳时期,农业物播种进度较快,为全州大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今年全州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科技增粮措施到位,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等科技示范推广面积大幅扩大。三是针对今年严重的干旱,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加大对全州农业生产的投入。四是由于前期严重的旱情,农业生产得到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农业生产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州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二)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前期严重干旱,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群众把大量资金都已投入抗旱救灾,对大春生产投入不足,加之受严重干旱影响,部分农业物长势不好。二是今年立夏以来,全州8县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平均雨量偏少,创历史同期最少记录,导致全州伏旱严重,持续时间长,给全州大春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由于今年长期干旱,病虫害呈现大面积暴发的态势。四是由于受畜产品价格特别是生猪价格走低的影响,全州牲畜的增栏、补栏形势不容乐观。五是由于受旱灾影响,年栽种的油茶、核桃大面积死亡,全州油茶、核桃苗长势也不好、合格苗比例低,导致油茶、核桃栽种进展较慢。六是由于受旱灾影响,全州夏荒期间缺粮人口增多,增加了农村维稳工作的压力。
二、当前要切实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认真抓好当前灾情调查、统计、分析、评估和上报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估灾情,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灾害影响程度,及时、准确、全面地查灾、报灾,全力组织抗灾救灾。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务、气象、烟草、民政等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认真评估、分析,在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要到上级部门专题汇报,并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到实地调研指导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材料,上报州政府汇总后报省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救灾救济资金投入。
农业生产发展报告
*县地处塞外高原,国土总面积250.35万亩,共有可耕地面积116万亩,其中水地面积5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蔬菜、甜菜等,是全国523个粮棉生产大县之一,也是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我们初步确定了全县农村工作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重点。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任务,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开局良好。
一、春耕生产情况
为了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春节前,我们就抽调全县农技干部下村入户搞调查,了解今年农民种植计划和农资市场供给情况,及早动手抓好农资供*工作。截至目前,全县调入化肥4.8万吨,地膜200吨,农药20吨,种子1200万公斤(其中玉米75万公斤,蔬菜种子5万公斤);各农经部门加大资金调度,信贷资金已到位3000万元;水利部门做好了渠道清淤、机电安装等项预备工作,河灌区已完成春汇地2万亩;农机部门认真抓好了农机具检修、配套和供给服务工作,共检修保养农用机械900台(次),已完成春耕地6万亩;全县组织农口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乡村蹲点包片,做好了春耕生产的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工作。今年春播计划面积达到了9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2万亩、蔬菜面积22万亩、油料5万亩、甜菜作物面积7万亩,订单作物面积15万亩。目前,全县22万亩蔬菜、7万亩甜菜、1万亩大麦的种植计划已全部落实到位。特别是玉米种植,今年落实面积46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亩;在此同时,我们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骨干农技人员下乡入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场,培训内容涉及无公害蔬菜栽培、高产玉米种植、甜菜纸筒育苗、大麦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移动大棚技术、品种改良等,发放资料4000余份,播放音像21场(次),重点引导推广玉米、蔬菜等优良新品种120多个,推广少耕穴灌、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10多项;为了保障今年的农业生产,除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外,县政府还推行了多项支农惠农措施:一是项目支持,涉及农业、畜牧、水利、开发等部门的工程项目,集中整合,重点向增产潜力大的粮食主产区倾斜。二是奖励支持,新品种玉米每亩奖励全部种子款,甜菜每亩补贴15-90元,大麦每亩补贴40元。三是资金支持,涉农生产贷款全部满足发放,并累计下发生产救济救灾资金90多万元;四是技术支持,技术培训优先面对农民,技术力量全部下到农村,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
去年,省厅确定我县为玉米优势农产品基地县,为我县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基地县建设项目实施上,我县计划今年建设1个万亩高产示范园区、10个千亩示范丰产方、1个百亩品种展示园区,现在实施方案已经确定,项目区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由于资金到不了位,整个项目的基础建设工程还没有展开。一旦资金到位,即可马上实施。现在,我们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准备在07—10年规划实施千亩玉米丰产方的29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村开展项目培训,每个村确定40名玉米种植户作为培训对象,保证集中培训15次,现场指导15次。对07年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园区内的实施农户,无偿供给优种5万斤,作为建设高标准丰产园区的激励补偿,最大限度调动区内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力争实现玉米单产量达750公斤以上的目标。县领导已多次研究,县财政一有好转,马上拔付项目配套资金。目前,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我们加紧工作,已高标准编制完成了08年—10年玉米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此外,我们把其他项目的跟进落实作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辅助手段,义井、望岩的盐碱地改良项目正在规划实施。少耕穴灌聚肥节水项目,准备由农机局牵头,开发推广机具,在旱地甜菜种植上做点文章。
三、农产品市场和农资市场情况
农业生产多元统计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比很大,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中逐渐应用多元统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多元统计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如气候、土壤和水分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有些地域地势复杂、土壤质量差,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多元统计能够弄清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来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统计分析概述
(一)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当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时,通常要用到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通常要将多个统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农业生产条件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充分掌握各种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化肥、农药等条件因素,找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各条件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制订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从而保障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多元统计的重要性。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为了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的多元统计意义重大。农业多元统计包括影响农业经济的诸多因素,如土壤情况、气候条件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应用多元统计数据来指导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多元统计的结果来改善土壤、规避恶劣气候,保护农业生产,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农业多元统计的过程也是优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过程,合理配备农业生产人员,配置或更换农业设备和设施,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
秋冬农业生产大会讲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在全国从南到北推进秋冬农业生产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表彰年度秋冬农业生产先进乡镇,安排部署今年秋冬农业生产。月初,县农业局组织部分种植大户,前往县参观了油菜免耕种植现场,、、等兄弟县市秋冬农业生产来势很快,带给我们的启迪很多,下段,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迎头赶上,动员全县上下奋战2个月,打一场秋冬农业生产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对秋冬农业生产高度重视。会前,县政府县长、县委书记专门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等会,他们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对秋冬农业生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
今年是全国农业的多事之秋,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在这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秋冬农业生产已是“国运所需、农情所系、民生所求”。基于众多因素综合考虑,中央、省、市各级对秋冬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大家务必深化认识,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1、秋冬农业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来势较好,但受上半年早稻减产,生猪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距同比增长8%的年度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农民增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除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之外,仍应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年内,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全国市场油菜籽需求量节节攀升,现均价已达2.7-2.9元/斤,每亩油菜纯收入可达400元以上,全国63%的油菜籽油需从国外调进,年缺口达1500万吨左右,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已连续22周上涨,秋冬农业生产获利空间持续拉大。按照“夏秋粮损失冬种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的思路,大力发展油菜、蔬菜、马铃薯等秋冬种作物生产,极力消除水稻“双改单”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不高的影响,把握全年农业生产最后一个增长空间,确保农业生产总量,已经成为确保今年农民增收预期的有效载体。我初略估算了一下,如果今年冬种实现目标,将为老百姓增收2亿元以上。
2、秋冬农业生产是提升耕地地力的重要手段。耕地地力水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广大农户最容易忽视的一道关口。全国知名蔬菜大棚基地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因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大棚种菜难以为继,不得不花巨资从黑龙江挖取黑土(有机质)更换土壤。这一事件凸显出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有机质失衡、有毒物质残留过高、耕地地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的基本现状。当前,我县农户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十分普遍,火土灰、厩肥、草籽等传家宝已经逐渐淡出农民的视野,全县耕地地力和理化性状不如从前,高产田面积不到35%,中低产比例不断增加,耕地地力较快下降,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日益加剧,耕地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如果顺其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田土,不再长庄稼,我们将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负子孙后代。说得严重一点,这是砸子孙后代的饭碗。为自己着想也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更要倍加珍惜每一寸土地,并从当前做起,想方设法改变耕地地力下降的状况,积极实施秸秆还田,发展冬季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就绿肥而言,亩产2000公斤相当于27.4公斤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和32公斤硫酸钾,且能产生300公斤地下根系,肥田作用明显,是提高耕地地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农业生产现代价值
石建军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大量涌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明显。突出的表现在毕业生缺乏服务基层的社会意识、实践能力不强以及与农业所需人才不吻合等方面,这集中体现了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还缺乏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研究刘瑞龙“以农为本”的农业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大力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刘瑞龙“以农为本”农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为了使农业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三方面紧密结合,国务院将高等农业学校交由农业部领导,刘瑞龙作为当时主管农业的副部长,他的“以农为本”的农业教育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农业教育的职业性,具有农业职业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彰显“以农为本”的价值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瑞龙在高等农业学校转移领导关系会议上的发言中就指出:“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完成,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迫切要求把培养干部的工作同生产指导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农业教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加速农业生产发展。”在当时,我国培养农业干部的工作主要在于农业院校,而农业干部的培养最终是为了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随后,刘瑞龙又进一步指出:“今后从高等农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应首先分配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国营农场等基层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劳动观念”。在这里,刘瑞龙对于农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了明确的界定,即:培养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合格的农业人才,这充分凸显了农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彰显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农为本”的价值取向。
- 上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范文
- 下一篇:农业市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