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综合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9:58: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科学综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科学综合

论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技巧

农业科普的具体任务就是把先进的科学思想、方法、知识、技术与技能,通过科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培训等媒介或途径传播到广大农村。使在农村工作的干部、技术人员、知识青年、专业户与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并掌握。只有在提高他们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各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所具备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是农业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于语言文字通过科技刊物等载体,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深入浅出地向农村广大读者进行传播、普及的一种有效形式与手段。为了认真总结交流写作经验,现就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基本要求与提高途径,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认识。以供从事农业科普写作的同志们参考。

一、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

以传播、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为目的的科普文章,在写作上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较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鲜明的地域性,高度的综合性与继往开来、不可间断的连续性等特点。

(一)广泛的群众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任何一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生产者去付诸实施。因此,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与半文盲占到总人数的35%左右,80%的村、乡级干部和农技人员,只有初中、中专或高小文化程度。鉴于上述情况,从事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时,首先必须考虑读者的广泛性,并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定要按农村广大读者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写作,根据他们的迫切需要进行选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作。其次,我们所写科普文章的主要读者对象,应当是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干部、技术人员、知识青年与科技示范户,并将他们作为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二传手”,再以口头方式或现场示范方式传播给文化素质较低的广大农民群众。

查看全文

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预算工作为单位目标服务,为促进科学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关键词: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科研、开发、经营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的总体计划,是把一个单位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从而保证单位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过程[1],其核心是资金管理[2]。文章将以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为重点,分析探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关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日臻成熟与完善[2]。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能考评、追溯[3]。由于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是以科学研究与科研应用开发为主,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活动,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还较少,但是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持续不断。全面预算管理已被各种组织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4]。随着国家对部门预算编制与审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迫切需要科学事业单位从原来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在保证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2全面预算管理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技术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科学、公正地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业科学技术奖各奖项的推荐、评审、授予等有关活动。

第三条省农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实行公开、公平、科学、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干预。

第四条省农业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农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组织。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仅从事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或者组织不得作为获奖者。

第五条省农业科学技术奖是授予科技工作者和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查看全文

农业部门个人年度工作报告

一年来,本人在航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一年来,本人坚持抓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种党的基本理论,认真领会刚刚闭幕的党的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业务方面。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农业政策和法规,经常性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针对我镇耕地锐减的情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

充分利用“三石”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石燕、石屏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强化信息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本站工作人员,做好推广示范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一师一项目”工作,做到年初有方案,年终有总结。

一年来,本人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三农”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查看全文

种业人才发展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思考

摘要: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在种业人才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中采取的新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种业科研成果评估难、缺乏种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种业科研成果评估体系、强化人才培育与科研团队建设、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等加快试点工作推进的建议。

关键词:种业人才;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性产业,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最高的基础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1-2]。发展现代种业,关键在科技创新,核心在科技人才。种业人才的发展及其科研成果权益保护,是推进种业发展的关键[3]。2011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确立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明确指出要“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为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2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提出“要研究确定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4]。2014年,原农业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选择4个中央级科研教学单位实施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为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2016年试点工作扩大到10个重点省市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安徽省农科院”)被安徽省选为首批试点单位后,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经过近3年的有序推进,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落实试点工作的新举措

1.1完善制度,为试点工作保驾护航。为全力推进种业人才发展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的落实,安徽省农科院相继制定出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新品种、新技术信息制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关于种业人才发展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激励办法(试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等相关措施和制度,结合之前出台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现已初步建立了种业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和科研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的新机制,明确和优化了院所与成果完成人在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中的比例。1.2实施科研人员分类管理、评价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力需要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来激发[5-6]。根据科研人员的职级职责,按照分层分类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规范科研人员兼职取酬、成果作价持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兼职取酬、离岗创业、持股、奖励等。根据岗位职能定位,明确各类人才聘期岗位责任和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出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人才管理办法》,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激励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7];设立人才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及引进工作。1.3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和公开交易。充分发挥安徽省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利用成果交易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规范并制定审批、公示等一系列程序;简化知识产权交易程序,知识产权经议价或竞价后,公示15天,即可签订合同(协议),并报科研处备案[8]。1.4制定激励政策,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意义[9]。科研收益的合理分配是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安徽省农科院出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励管理办法》,明确对通过审定(认定、鉴定)的动植物新品种、遗传资源,以及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植物新品种进行奖励;对权利人发明专利授权进行奖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定,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与作价入股所得收益分配原则为:55%奖励给在知识产权创造与转移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和团队[8]。科技人员在知识产权转化工作中开展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工作的收益参照执行。对在成果获得及转化中有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让科研人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知识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同时,将知识产权的授权量及转化作为职称评审条件之一。2017年,安徽省农科院成功争取到院内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正高、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并将高级岗位比例由原来的35%增加至47%,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7]。

2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单位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探讨

摘要: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网络舆情的定义和分类,讨论加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对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加强省级单位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农业科学院;管理;应急预案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做好突发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掌握网络舆情应对和宣传的主动权,对提升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网络舆情的定义和分类,讨论加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对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加强省级单位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网络舆情及其应急管理

1.1网络舆情定义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其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新闻跟帖和转帖等)于互联网上。现提及的网络舆情主要指社会公众在网络公共空间对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某种现象、事件、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情绪、意见、看法的交汇与综合,也包括省级农业科研单位职工通过网络平台就公共事务、社会热点、单位相关事项等发表的观点、态度总和,是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与使用

1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任务与要求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我国的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位处农业生产第一线,立足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掌握区域社会条件,把握基层农业科研方向,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科研。长年来,通过示范基地的多项试验及大面积生产应用,对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技术装备、劳动力状况等农业生产要素作准定性、定量上的调查,并作为基层农业科研的依据和基础,及时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宣传政策、提供信息,解决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及科技入户难等问题。目前,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已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平台,以科技服务带动、支撑着区域内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科研与服务并重是当前基层农业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在我国农业生产分散式经营的历史条件下,技术成果的应用要由千家万户来实现,目前现实的状况是农业劳动者技术水平偏低和农业行业效益普遍较低。农业经营与劳动的分散性,反映了科技服务和科技入户的必要性。科技服务不同于科学研究,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的紧迫性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是改革开放后,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跻身农业生产第一线面临发展区域内农业生产而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中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一场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一个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体,以集体的部分统一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两翼的崭新的农业经营结构,在我国农村中展现出来。农业科学技术的接纳者转向了直接生产者。农业生产格局是分散经营的,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现象日趋严重。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各项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相继出台,农业科技服务使科技入户,农业专业化区域化生产焕发出了生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打破了闭门造车搞科研的老框框,探索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科技服务的内容要求经济性实用性好,服务模式优,服务力度强,决定着基层农业科研在服务工作中成与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大幅提升,而科技成果转化率却很低。现各区域农业科研单位,在总结科技服务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形势下,制订各项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农业科技成果都蕴藏着巨大的效益,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能确切地把握,也要求对科技成果本身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有充分地认识,才能循序渐进地把科技成果的价值充分的表现出来。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是以农业科技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为前提的。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有效地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被破坏等农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3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状况现代农业势必对科研、教育、应用等各方面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农产品的生产从数量向质量方面转变,农业的主攻方向从高产转向高质高效,加速应用高新技术,拓展产业化生产规模,探求各区域内农业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在农业科研领域,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学科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管理上集中现有人、财、物等各方现有资源,充分挖掘科研潜力,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举措。学科建设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一大要务,引领农业科技向纵深发展。目前,由国家、省、地市三级农业科研体系组成的农业科研力量,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了一批重点农业实验室和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繁育中心,形成了我国农业科研的主体力量。通过出国深造、学者互访等多种形式的跨国科技交流,培养出一批外向型具有现代农业观念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模式研究,以科技下乡、田头讲座、现场观摩、示范推广、视图宣传的方式,为农业生产服务,也造就一批应用型具有生产与科研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现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研究生约1/10,本科生占1/2,大专生约占1/3,学历结构较为改善,初、中、高级职称三者比例较为均等。但,农业科技人才总的来说,仍欠缺。据资料表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人,而我国每万亩耕地拥有5人,差别不小。据统计,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1169所,其中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647所,占总数的55.3%。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从业人员计3.26万人,是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总数9.56万人的34.1%。解放后,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研的获奖等级与数量上,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上,以及领办兴办的大型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上,都取得巨大的成绩,在各地方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我院是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从我院人才队伍的发展变化推及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我院原名全称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2012年增挂镇江市农业科学院。始创于1958年5月,组建初期所内科技干部仅5人,至1966年科技干部编制扩充到14人,“”时期遭受重创,农业科技专业人员减少近一半左右,农业科研工作被极度破坏。“”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增员28人,且每年有计划接纳农业院校毕业生,至1988年年底,拥有专业人员67人,科研队伍发展迅速。目前,全院在职人员91人,其中在职人员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20人。专业配备较为齐全,年龄结构趋于年青化。这样人才队伍状况从全国基层科研机构应当是类同的,发展过程是整个国家形势的缩影。农业科技服务是近年来基层农业科研机构提出来的,这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仍有待尝试和努力。

3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极大的鼓舞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劳动积极性,结束了农业长期徘徊的局面,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与农业科研相脱节,农业科学研究中存在“闭门造车”,农业生产上“科技入户难”等现象。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科研管理的办法措施出台与实施,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在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基础上,大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呈现出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科技服务并重的新格局。科技进步靠人才,科技服务也需要人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部门设置与专业分类,大多围绕着动植物培育培养、繁殖、管理以及农产品加工贮运,选用人才也在这些专业范围内。涉及到农业科技服务,则要求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了解与掌握,知识范围要扩展到农业经济学、农业经营管理学、运筹学等内容。对介于农业生产与农业科研的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应该是专业知识面较广,实践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对这一类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是目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刻意打造和追求的。农业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大致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统一认识,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要明确基层农业科研目前面临的形势,农业科技服务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基层农业科研的重要内容。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与使用,认识到搞好科技事业的关键是人才。(2)建立部门,营造农业科技服务氛围。很好地解决“科技入户难”,有力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求在学科建设中对陈旧的基层农业科研专业结构进行改造,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从原专业队伍里或招聘调用多方面人才组成团队。及时搞清区域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了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探索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的科技服务模式。(3)改善条件,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每年度划拔部门资金,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订各项措施与管理办法,在农业科技服务中,强化科研与生产的链接,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体制与机制,激发科技服务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

查看全文

个人工作总结(农业系统)

一年来,本人在航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一年来,本人坚持抓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种党的基本理论,认真领会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业务方面。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农业政策和法规,经常性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针对我镇耕地锐减的情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充分利用“三石”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石燕、石屏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强化信息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本站工作人员,做好推广示范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一师一项目”工作,做到年初有方案,年终有总结。

一年来,本人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三农”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查看全文

农业部门个人年度总结

一年来,本人在航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一年来,本人坚持抓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种党的基本理论,认真领会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业务方面。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农业政策和法规,经常性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针对我镇耕地锐减的情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

充分利用“三石”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石燕、石屏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强化信息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本站工作人员,做好推广示范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一师一项目”工作,做到年初有方案,年终有总结。

一年来,本人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三农”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查看全文

个人工作总结农业系统

一年来,本人在航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原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一年来,本人坚持抓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种党的基本理论,认真领会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业务方面。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农业政策和法规,经常性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针对我镇耕地锐减的情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充分利用“三石”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石燕、石屏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强化信息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本站工作人员,做好推广示范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一师一项目”工作,做到年初有方案,年终有总结。

一年来,本人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三农”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