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院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9:5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科技院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科技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论文

摘要: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是必然和必要的,非营利院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基金会,健全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NPO农业科研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是农业科学院,非营利的农业科学院(本文简称非营利院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力。其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都是提供纯公共物品。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避免“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都要求非营利院所建立非营利组织。本文将非营利院所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而从事科技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农业科技物品及其服务的社会组织。

有人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和法律地位,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官方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人根据服务本质,以及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对各种社会组织定性。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根据这样的定性构架,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组织分为四类:公共性弱而市场性强的运营型组织,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志愿者组织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弱的自治型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型组织;公共性强而市场性弱的保护型组织,如农业科技院所,这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不使任何个人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研究论文

摘要: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是必然和必要的,非营利院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基金会,健全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NPO农业科研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是农业科学院,非营利的农业科学院(本文简称非营利院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力。其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都是提供纯公共物品。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避免“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都要求非营利院所建立非营利组织。本文将非营利院所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而从事科技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农业科技物品及其服务的社会组织。

有人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和法律地位,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官方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人根据服务本质,以及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对各种社会组织定性。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根据这样的定性构架,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组织分为四类:公共性弱而市场性强的运营型组织,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志愿者组织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弱的自治型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型组织;公共性强而市场性弱的保护型组织,如农业科技院所,这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不使任何个人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研究论文

[摘要]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是必然和必要的,非营利院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基金会,健全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NPO农业科研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是农业科学院,非营利的农业科学院(本文简称非营利院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力。其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都是提供纯公共物品。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避免“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都要求非营利院所建立非营利组织。本文将非营利院所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而从事科技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农业科技物品及其服务的社会组织。

有人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和法律地位,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官方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人根据服务本质,以及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对各种社会组织定性。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根据这样的定性构架,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组织分为四类:公共性弱而市场性强的运营型组织,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志愿者组织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弱的自治型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型组织;公共性强而市场性弱的保护型组织,如农业科技院所,这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不使任何个人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查看全文

浅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作为重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发挥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科技成果是否能够得到转化决定着农业科技是否能够成为实际的生产力。因此,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农业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中介组织主导型等[1]。其中,科研院所主导型是指以科研院所为农业科技成果主要提供者的模式。科研院所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人才资源、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示范上都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是一种高效的重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是科研院所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目前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成果转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还有待提高。因此,从全方面分析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乃至推动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成果缺乏市场竞争力。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有选育的品种、集成的栽培种养技术、研发的农用投入品等。以选育品种为例,近年来,随着优质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多,农作物品种的成果转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导致了科研院所有大批育成品种无法得到转化,成果转化价格也越来越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科研成果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一些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导致育成品种缺乏特色优势,难以在层出不穷的品种中脱颖而出。1.2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之前,首先要对农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然而,在农作物品种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一些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还存在不足。一是农作物品种权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很多科技人员都把精力放在农作物品种权申请上,但在品种权申请以后,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却缺乏对品种保护措施的落实。二是专利权保护力度不足。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利权申请和授权数量都有大幅上升,但很大一部分的专利权没有进行专利保护续费,从而导致专利保护失效。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专利的实际价值不高,申请专利是以完成科研项目目标任务或争取相关奖励为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将专利权保护的意识落到实处。1.3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开阔的成果转化思维。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及其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培育、成果转化方式、成果转化途径等方面缺乏开阔的市场思维。近年来,在种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大多是在育成品种通过审定后,以品种经营权许可方式通过协议定价将成果转化给种业公司,由种业公司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因此,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式较为单一,转化途径也很局限。在集成栽培种养技术方面,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的合作形式也缺乏多样性,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方面,也未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优势。1.4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存在2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部分地方科研院所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科技人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在科技成果宣传与推广、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力不从心。这需要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进行管理和对外转化,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二是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在人员安排上未能做到人尽其用,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1.5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管理不到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未能做好整体规划与管理。单位内部的各个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工作主要由团队负责人安排、团队内部人员实施,包括育成农作物品种的成果示范推广与宣传,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与合作等基本是由科研团队内部人员自行处理。整个单位在成果转化方面缺乏统一管理。二是部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缺乏协同合作。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平台资源有限,因而在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上,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更应该加强内部各团队之间以及与政府、企业、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

2对策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科学发展观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厅发〔20*〕101号)精神,为学习外省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经验,9月22日至27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编办、*农科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外省)调研组,到*省、*省、*省进行考察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了解外省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情况。调研组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保证,农业科研院所属公益性机构,需要进行调整,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将调研情况及体会启示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

了解有关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投入等情况,探讨我区农业科研体制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和对策,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调研方式

实地考察*省、*省、*省的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召开相关座谈会,听取相关省科技厅和农科院有关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经验介绍。

三、外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院分析论文

摘要: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是必然和必要的,非营利院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基金会,健全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NPO农业科研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是农业科学院,非营利的农业科学院(本文简称非营利院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力。其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都是提供纯公共物品。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避免“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都要求非营利院所建立非营利组织。本文将非营利院所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而从事科技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农业科技物品及其服务的社会组织。

有人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和法律地位,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官方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人根据服务本质,以及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对各种社会组织定性。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根据这样的定性构架,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组织分为四类:公共性弱而市场性强的运营型组织,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志愿者组织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弱的自治型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型组织;公共性强而市场性弱的保护型组织,如农业科技院所,这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不使任何个人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院非营利组织论文

摘要: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是必然和必要的,非营利院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基金会,健全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NPO农业科研农业科技院所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是农业科学院,非营利的农业科学院(本文简称非营利院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力。其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都是提供纯公共物品。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避免“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都要求非营利院所建立非营利组织。本文将非营利院所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而从事科技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农业科技物品及其服务的社会组织。

有人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和法律地位,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官方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人根据服务本质,以及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对各种社会组织定性。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根据这样的定性构架,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组织分为四类:公共性弱而市场性强的运营型组织,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志愿者组织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弱的自治型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性和市场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型组织;公共性强而市场性弱的保护型组织,如农业科技院所,这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不使任何个人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查看全文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1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1.1内涵定位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指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较多的科研创新成果、先进的院所制度体系和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科技支撑引领有力,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特定生态类型区的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地市级农科院所与高校、企业等之间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从省内来看,区域创新中心在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能够主导区域农业创新发展方向,引领区域农业创新发展进程。从全国来看,区域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在国内农业科技领域有一定话语权、在某个领域有主导权,能够体现河南省的农业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对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1.2基本特征

1)技术原创性。区域创新中心是河南农科系统的技术创新高地,在应用研究、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高新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并持续推进,在区域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2)创新集成性。区域创新中心不能局限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而要顺应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衔接配套,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效能。3)示范综合性。区域创新中心是区域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术研究主阵地和科技进步主渠道,能够加快构建完善创新治理体系,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了一套有活力、有效率、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体制框架和制度创新成果,在河南农业创新发展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区域主导性。区域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在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河南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的重要主体,是河南省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先机的骨干力量,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占重要地位,引导着区域农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5)影响全国性。区域创新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重要成员,是地方参加国际国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在全国农业科技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3主要功能

查看全文

农科院科技管理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1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统计的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而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由于缺乏主体地位,其应有的作用提升缓慢,使得其对科技投入和产出不能提出明晰的统计指标,导致科技支撑容易丧失准确方向和适宜力度,严重影响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科技统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象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工作具备产出性,因而极易被忽视。目前90%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没有专职的科研统计人员,均以其他管理人员兼职,科技统计力量极为薄弱。同时,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统计活动多是由兼职统计人员单独完成,科技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容易造成指标间的概念混淆。科研统计主要是为制定规划和政策,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没有规范、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就不可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但科技统计工作涉及面广,耗时长,尤其是规模较大、成果较多的农业科研院所,每年的统计报表工作量大,表间关系及其复杂,只要统计指标稍微变化,就会影响科技资源在科技活动的分配和合理利用。统计指标内容繁多,指标的连续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中国在对科技活动、特别是R&D(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定义方面,存在地区之间统计对象主体差异较大、与国际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现象[3]。每一农业科研院所每年均需针对不同的上级部门报送相似又不同的科技统计,更换表头、形式或改换一两个指标的统计报表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统计工作中尤为常见。此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统计管理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各项科技统计调查之间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和工作关系协调,难以实现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

2科技统计的设计原则

OECD是最早开始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笔者结合目前科技管理创新需要,在遵从以下指标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现有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统计指标进行调整和改进。

2.1科学性

所设计的统计指标应响应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科技活动,从而为当地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导向性信息服务。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及策略

农业科技档案作为真实记录农业科技研究活动的历史凭证,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在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科研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内容紧密联系,其管理内容涉及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设备及科研数据等,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归档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科研院所整体发展规划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脱离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农业科研单位领导及研究人员将工作精力集中于科研项目研究、立项结项及成果转化应用上,忽视了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另外,档案管理专门人才的缺失也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1.2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职责较多,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服务科研,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只有一级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才能有效的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而提升工作效率。1.3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尽管当前通过采用“双套制”归档,提高了档案资源管理的安全性和可利用性,但是深度开发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突破口。如何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档案资源利用相结合,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潜在价值,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4缺乏有效的奖励及管理机制。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价值很容易被忽视,导致农业科研组在申报奖励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其产生的价值,导致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存在感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对于研究人员的绩效考核仅涉及到科研及课题相关工作,归档工作的要求不能落实到位,人员归档工作管理力度不大,导致归档工作的效率较低。

2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第一,农业科研院所必须结合社会环境及其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发展规划,以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为重点,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从而为科研院所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分管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分管领导应积极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完成档案整理及利用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认同感。第三,加大档案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落实,更新工作理念。管理人员必须按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2.2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第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当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加强与其他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必须要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及工作考核标准,对于档案内容、档案标准及工作任务指标量等必须要进行精细核查,切实落实农业科技成果资料的归档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2.3加大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第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档案资源数据库,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帮助农业科研院所建立统一开放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共享平台,进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第二,深度挖掘分析档案数据,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创新服务职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档案资料,为科研项目的进展及评价考核等工作提供相关支撑数据,也有利于提升工作决策的科学性。2.4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第一,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与科研院所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第二,细化考核指标,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要素、全环节管理,将工作职责细化到每位工作人员。

作者:孟彦红 单位:灵寿县农广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