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9:5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科技园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闽台农业科技论文

1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投资力度不足福建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制约了科技创新发展和公共科技平台的建设。从图1可以明显的看出,福建的科技资金的投入要远低于台湾地区,特别是早期,福建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当的有限,2000年闽台科技研发投入相差达20倍。经过10多年的发展,福建的科技研发投入正逐步与台湾缩小距离,但总体上仍远低于台湾地区。而园区的发展离不了资金的投入,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平台的建设上的投入有限,加上园区中企业对科研投入也相对较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园区发展后劲。

1.2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园区企业的务工人员进行人才结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专及以上文化的比例较小为34%,而初、高中及以下文化仍占较大比例为66%。正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制约了闽台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导致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阻碍园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3机制尚不完善,机构管理不明确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主要反映在园区台资企业与农民合作的利益协调,双方的合作缺乏严谨的合同制度,从而使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其次,目前园区管委会的建制还未完善,机构管理不明确,日常的管理只靠管委会办公室,势单力薄,园区发展的推动力量微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2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发展的对策

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是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大优势,应以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契机,解决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兴阶段。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其根本内涵是农业模式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现代化、物质装备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等4方面的内容。国家高效农业生态园区的设立和建设正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需要,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示范窗口,通过试验示范、产品展示、科技培训及成果转化,实现辐射扩散效应,带动同区所在地的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我国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了中国农业与农村进入了快速转型期。国务院历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内容,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十二五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开始兴起。在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生产、农业新技术推广与示范、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企业的极力重视,出现了模式各异、类型多样、迅速跟进的发展良好态势。获得成绩的同时,设施重复建设、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相同、带动能力差、运行机制与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上诸多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还没有实现可依循的方法、可靠的建设模式和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早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盲目地模仿国外的或者其他地区的园区规划方案,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区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一些问题频频出现。加上农业科技园区又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园区有着自身功能多样性、生产的易变性、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市场变化的波动性等特征。农业科技园区的开发与规划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产业、土地、农民和国家政策等多个因素,涉及推动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复杂化。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吉林省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项目,以此来判定园区5~10年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确定思路,必须做好园区的功能布局的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是政府、企业、学术界必须面对的一项研究课题。

2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发展

查看全文

浅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决策

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发生改变,我国农产品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显著贡献。

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第一。农业科技园区现在只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第二,由于政府是投资主体,园区生产经营的机制不够灵活,直接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保证,多数属于“形象工程”。第三,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园区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

1.实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应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原则,使园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政府应高度重视,确实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事来抓。在投资机制上,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营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格局。在管理模式上,都有园区地方领导小组和形式多样的、职能明确的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促进*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农业工业化与产业化,依据《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市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第二章管理及职责

第3条*市科技局负责市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科技与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编制实施园区的发展规划及专项计划,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查看全文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分析论文

一、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论文

一、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SWOT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并对其发展进行了SWOT(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发展机遇、威胁因子)分类分析,发现园区拥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和众多机会,应实施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型战略。

关键词: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SWOT分析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2015年12月由科技部批复建设的第七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当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板块。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各类技术集成推广的载体,强化引培市场主体,积极构建营销体系,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连通市场、产销对接、完善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地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为了发挥优势,避开威胁,消除劣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对园区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

1园区建设概况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16年建设以来,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建设原则,按照“一区双核、一园三区、四大基地”的规划布局和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装集成各种科技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叠加,种植、养殖、加工三产融合,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要素聚集、竞争力强且优势明显的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建设模式,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探索多种经营机制,打造“园区+公司+基地+农户”“农-工-商”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园区规划面积6万hm2,目前已累计投资40多亿元,集中流转土地1.373万hm2,建成高标准农田0.841万hm2,引进农业企业288家。在核心区建成占地3.733hm2的高标准智能化连栋温室1座,在先锋、土桥、尹集、刁祁等乡(镇)建成日光温室5126座,鑫河州塬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自建钢架大棚6050座;各蔬菜生产基地、土桥农贸市场和尹集农贸市场共建成库容500t以上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46座;在先锋乡、土桥镇各建成育苗中心1处,年育蔬菜种苗2500万株以上,满足了周边蔬菜生产的需求。2021年园区内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0.707万hm2,马铃薯生产基地0.42万hm2,特色林果基地1.053万hm2,标准化养殖场214个,饲草料加工企业3家。

2SWOT分析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论文

一、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查看全文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方案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园区的智能化建设也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针对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的智能应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平台方案设计,利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科技园区长期面临的服务体验感知差、综合安全性较弱、运营效能较低、管理难度大、业务创新困难等问题。智能平台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感知,而且能够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利用智能平台,可以使农业科技园的相关业务系统更加开放,通过数据融合共享到业务功能集成,帮助用户解决使用传统技术手段难以甚至无法解决的业务问题、管理问题。

关键词:5G;云计算;农业科技园;物联网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更加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变成了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的风向标。智慧城市建设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的高科技与最前沿的技术,这些科技信息技术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化,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方便了城市的外来人员,使城市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人们使用新的科技与最前沿的技术指导城市的发展规划,管理城市更加便捷,使城市服务更加便利化,让城市能够充分利用与调配资源。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园区的发展便成为了城市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表现形式。产业园区作为新型战略性的产业重要实现途径,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也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天地,因此产业园区需要引进新技术指导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园区更加智能,更加智慧,所以发展集聚性的产业与园区成为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与焦点[1]。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园区的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东南沿海的城市与其他一些大城市把园区的发展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程。智慧园区的发展视情况而定,在园区的发展形式上,智慧园区的建设主体内容与架构有所不同,同时智慧园区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2]。在智慧园区发展当中,特别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成为了国家布局中一个重要的战略,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了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的板块、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的要求,要重点建设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业智慧园区。

2智能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园区建设的整体设计融合了尖端和最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根据当地农业科技园区的现状,同时也要符合当地农业现状与农业生产及销售需求,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的建设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及当地信息化建设状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重点考量的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及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业务办理等。智慧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在底层要考虑数据的收集、上传、处理,同时也要考虑使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建设智慧园区要根据建设模块、建设重点内容的目标定位及实施流程进行设计[3]。智慧园区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包含多个模块,设计方案中的大数据平台的模块建设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及现状进行,设计方案要满足不同的人的需求,要满足不同的单位及群体的需求及现状,同时也要参考单位与政府的规划。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的信息化现状及不同单位、部门的现状和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智慧园区的大数据平台规划的重点定位是指在智慧园区的总体规划中对重点建设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管控。智慧园区建设重点包含园区基础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及数据库的建设、智能应用的建设。首先,智慧园区的基础网络建设是园区重要的基础,基础网络建设包含5G网络建设、园区宽带网络建设、园区大楼的弱电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涉及到农业生产及销售的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其次,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业生产涉及到土地资源、环境监测与管理、企业管理、车辆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收集整合类似应用数据,根据需求建设响应数据库,如土地资源数据库、环境监测数据库、企业管理数据库、车辆管理数据库等。最后,要建设的是智慧园区的各种智能应用,如建设便民服务系统、一卡通系统、环境监控监测管理系统等。根据建设的紧迫性,分阶段制定和实施智慧园区总体建设方案。智慧园区的建设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步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初期),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对涉及的相关机房与基础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升级改造,同时对紧急应用的基础平台与紧急使用的应用系统进行小量的建设与规划;第二阶段(完善),在上一阶段基础上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开发与创建园区成熟的智能应用;第三阶段(拓展),可以拓展智能应用的前期开发建设,挖掘深度、拓宽范围,实现全方位的智能服务;第四阶段(开发),智能园区可不断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园区内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相应的功能应用,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后,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用于指导智慧园区的相关决策,同时要建设领导驾驶舱,便于对各项事务进行分析与决策。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国内外研究进展

摘要:农业科技园建设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它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我国农业科技园创建10年来,走出了中国农业的特色之路,并创建了诸多的经营模式,如潍坊模式(企业化模式)、顺义模式(政府+企业模式)、唐河模式(院地联营型运行模式)等等,为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它既适宜都市农业的发展,又适宜山区农业的发展。各园的建设模式及特点归纳如下。

1.国内建设模式

1.1企业化模式农业高新技术走廊运行模式(即潍坊模式):该模式有4条高新技术走廊,总长达250km,集中了27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积达12万hmZ,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各类项目区和示范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