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7:39: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合作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合作社

新一代合作社对农业合作社融资启示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尤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农业合作社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实有农业合作社40.76万个,比2010年年底增长7.54%;出资总额5024.38万元,比2010年年底增长10.53%;实有成员总数3200万名,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8%,比2010年年底增长9.05%[1]。其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是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约束制约、投资融资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学习借鉴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合理选择适合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发展及融资概况

(一)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北美地区农产品价格下跌,极大影响农民收入,削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当时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欧洲国家和亚太地区农产品竞争,北美地区农产品出口减少;而国内农产品需求降低,居民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出现了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下跌的情况。为了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美国许多州出现了农民自己筹资建立的合作组织,主要从事具有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2]:1992年1月,北达科他州农民成立以小麦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面食食品加工公司;此后,明尼苏达州、南达科他州等纷纷建起创新的合作组织,被称为“新一代合作社”(NewGenerationCooperative,NGC)。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明尼苏达州的美国方糖合作社、南达科他州的大豆加工合作社、北达科他州的通心粉种植合作社、北达科他州的北美野牛加工合作社以及爱荷华州的火鸡养殖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也很快在加拿大南部地区发展起来。

(二)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融资特点

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与传统的合作社模式有较大区别,融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美国的新一代合作社的融资特色表现为[3,4]:第一,社员入社的股本出资额较高。为了满足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新一代合作社实行交易份额制,每位社员必须按照交货量来支付相对应的股金,每股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一般来看,社员的入社支付股金在5000~15000美元之间。社员也会因为入社费用较高的关系而更加关注合作社的发展。第二,对社员持有的股本有最高与最低等诸多限制。社员不能自由退股,但允许股份转让,合作社一经建立,成员数就基本稳定,不再吸纳新社员。社员持有的股本占总资本的40%~50%,其余资本通过发行优先股,吸收外部投资而获得。第三,社员持有股本与非社员持有股本的权益不同。社员缴纳股本之后,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社员须按自己缴纳的股金数额交纳数量充足的初级农产品,如果交货不足必须补偿合作社的损失。社员资格受限制,但社员的交易权在经过董事会同意后可以转让和买卖,不仅可以转让给社内社员,还可以转让给社外人员。非社员可以购买优先股获得投资入股的报酬,但是没有投票权。第四,发展新项目需要增资,增资方面主要通过发行新股由原有社员认缴,或是通过向外借贷的方式获得。由于合作社的资本存量固定,它就可以获得银行的优惠贷款。第五,在特定条件下社员有赎回权。社员死亡或者达到一定年龄,可以由合作社赎回其股权或是转让交付。赎回义务履行的前提是该合作社的董事会愿意购买会员权益,以及有明确的规章政策规定。董事会的决议对于赎回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会员之间很少见。加拿大新一代合作社尽管各社利益联结机制不尽相同,但是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也采用权益融资方式,发行两种具有不同权益的股票,给社员的返利一般根据社员的惠顾额进行,分红则按照股份分配[3]。如萨斯喀彻温省的小麦合作社对外发行A、B两种股份,A股为社员股,持有者具有投票权,但没有参与分享投资收益的权利;B股是上市股,社员和非社员都可以认购,持有者没有投票权,但有参与分红的权利,任何持有者的持有量不能超过B股总量的10%。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为小麦合作社带来巨额资本,也稳固了它的资本存量和社员构成,便于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北美新一代合作社通过高额入股、股金和交货合同可以转让、社员的进入和退出有一定的限制等做法,一方面使得合作社有了数目可观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使合作社有了固定的资本存量,从而有效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它以权益融资为主、负债融资为辅的方式筹集资本,在权益融资的基础上向专门的金融机构进行借款,这样既能以固定优质的资本存量获得银行贷款帮助,又能多渠道的扩大资金来源。新一代合作社还积极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取得了农业产业经营上的较大成功。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思路分析

摘要:农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之一。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民群众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容乐观,所以农业合作社就重新进入到当代人的视线之中。这是因为农业合作社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自我组织、管理、谈判等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交易的成本,切实提升农民群体承受市场剧烈冲击与应对市场风险之能力。当然,因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其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问题,亟待实施新的经济管理思路加以改进。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思路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民群体却因为不善于进行经济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从而让农业合作社再次引起关注,并且受到了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在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具有的服务职能。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合作社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农民群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之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但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尚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研究分析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

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全面改变了以往全体民众都在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将所有的田地均分至每家每户,农民群众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耕作,而且还需做到自负盈亏。这一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地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广大农户提供了相应的激励体系,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实力,同时这也是当时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持续提升与农民群体收入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但是,当时间推进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我国加入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生产也展现出产业化的新趋势,这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形式出现了大量让人觉得始料未及的新状况:一是个体的农户在变化多端的市场面前无法做到妥善地应对,因而也就不具备强大的抵御风险之能力。二是市场经济当中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等,农产品的价格总体偏低,竞争力也比较差,农民群众自然也就很难得到对其有利的化肥、种子以及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与此同时,个别农民只有能力卖出初级的农产品,也就在根本上无法对农产品实施加工,更谈不上进行流通了。三是个别农户的生产形式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农产品在生产上的成本,而且影响到了生产的效率,无法全面发挥出农业经济所具有的巨大效应。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我国农业的基础相当薄弱,农业方面的科技信息流通途径不够畅通,因此,如今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影响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取得新的提升。在此状况下,健全的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思路即可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能够运用更多的途径来收集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并且为具有需要的农民群体提供其所需要的咨询与帮助,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切实避免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盲目行为。

二、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路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社经济运营改良思考

1844年产生于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揭开了世界现代合作社发展的序幕,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合作社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践证明,农业合作社是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最理想的发展形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合作社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包括农业本身的变革,也包括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组织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变化,甚至农户本身也在发生改变。为此,我国农业合作社必须参考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机制变革,不断进行经营理念、运营机制的调整与改良,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农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加剧,以及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给各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带来挑战。

WTO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已使农业经营活动在国际范围内开展,除了国内竞争者之外,农业合作社将面临来自国外经济组织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态度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直接涉入逐步减少,如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的日韩农业合作社正逐步从政府的直接干预中摆脱出来,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美国联邦政府则减少了对农户的支持,力图建立一个市场主导的产品经济框架等等。如此环境变化使农业合作社在减少农产品成本和开拓产品销售市场等方面面临更大压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农业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二是农业技术发展较快,对农业合作社的影响越来越大,给各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带来挑战。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促进了新产品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能为工业提供更好的原料。但是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农户和合作社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加大,导致了更高的工业化集中度和农业技术相关领域的垂直整合。在这个供应链中农业生产部分变得不再重要,农业合作社将面临着更多地来自于其他组织形式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如何重新定位参与竞争是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三是农业工业化的趋势,对传统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带来冲击,给各国农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在现代农业阶段,消费终端成为决定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利益的决定力量。尤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链条上,零售终端(超市和大卖场)正取代加工商成为供应链链条上的核心力量,它们规定着与供应商和企业的贸易条件,包括生产量、品种、交易地点等等,从而保持货源的稳定性,迫使供应商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销进行一体化管理。由此,契约成为联系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零售终端的主要方式,迫使农业合作社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不同农产品供应链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中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科学组建“农业+”合作社模式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乡村工作者要抛开私利、务实探索,因地制宜、全心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系“三农”,服务乡村,助力全国农村经济蒸蒸日上、生活幸福美满,带领全体农民一起奔小康,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模式

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全国开展合作社改革,探索适合促进农村农民致富,推动三农加速一体化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保持农村发展活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乡村基层工作者要深入农村,探索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牢牢把握属地特点,抓住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的引领、平衡和协调作用,解决当地突出矛盾,在改革中实现乡村振兴。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为农、务农、姓农”新使命,成为“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经济支援服务坚定追随者。

一、郭城镇基本情况

烟台海阳市郭城镇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左右。2019地方财政收入5000多万元。国税税收完成1409.00万元,地税税收完成1245.74万元。拥有三山六丘一平原,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全镇耕地面积8.5万亩,是花生、小麦、地瓜、玉米的主要产区。镇境内黄金、石灰石、磷矿石、铁矿石等矿藏资源有一定的开采量。干水果生产是郭城镇的特色产业之一,素有烟台“果城”之称。目前,全镇板栗面积达到2万亩,主要有“石丰”、“处暑红”等优质品种。有8000多亩进入盛果期,年产板栗300多万斤,收入1000多万元。全镇苹果种植面积约3万亩,总产量约1.2亿斤,总收入1亿元左右。从资料看该镇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可利用助力发展的条件较多,对全镇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较好的自然属性条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在国家宏观政策及调控下,实施快速发展。发展农村农业合作社,集集体智慧、物力、财力,打造一支干部职工配伍专业化、细分化队伍,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的有效合作社运营模式是镇领导的最佳选择。

二、合作社运营坚持的原则与发挥的角色

查看全文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趋向分析论文

摘要:农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之一,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政府;运行机制

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这几年也出现了个别农业合作社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导致难以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很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思考。在财务管理上,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参照有关企业财务制糜运行,加上有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迫在眉睫。农业合作社大都过多地强调对社员的收益分配,而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一些合作社过多地强调按股分红,而不是以利润返还为主,甚至一些地方的合作社根本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使得合作社“按交易额进行盈余返还”的基本原则未得到很好地贯彻,而难以体现出合作社的“交易的联合”的本质特征。

1.2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查看全文

浅议农业合作社发展计策

调查显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8758元,高出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5%。双惠果树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以后,产品销售效益明显提高,社员每亩收入高出非社员2000元。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贷款10万元,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为果农购买农药、化肥,以每斤高出市场普通苹果20%的价格为社员及周边农户销售产品等措施,不仅为社员节约生产成本7000元,而且为社员销售苹果15万公斤,实现收入70万元,使较早入社的18户社员的人均收入达到了9000余元。

一、临猗县苹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

部分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处于体制监管外,既难以规范合作社的发展,也难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少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注册登记,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管理上不规范。刘泽民:“合作社登记在工商局,但经常上到民政局管社会团体也要办一些手续,农委会、果业局也想法参与影响进来,以致很多小的合作社就没有登记注册,太麻烦。”如在扶持合作社过程中,微观层面的组织运行干预过多;在合作社过程中,搞强迫命令;在指导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有的部门搞代替包办,行政捏合;在推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只重多样化发展而忽视了规范化建设。

(二)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由于合作社是基层农民的草根组织,并且自愿加入,自由退出,使得合作社组织约束力明显不足,这是合作社制度本身的不足,也与我国目前农民的知识水平,整体素质有关。这就需要合作社对社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否则,将影响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合作社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由社员参股,涉及“盈余返还”等一系列关系社员经济利益的环节,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就很难得到广大社员的信任,就很难发展壮大,获取长远利益。有权利就必须有监督,否则,就会滋生贪腐,破坏合作。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基层政府或相关部门“领办”的,导致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社发展调查报告

农民民专业协作组织是增强新乡村建立,推进农业财产化运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气和生力军。为更好的指导我县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加速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办组织专门力气就全县农民专业合社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申报如下:

一、我县农民专业协作社近况

(一)基本状况

经查询,截止岁尾,我县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协作社共44个,个中,按注册时间划分,2007年3个,年8个,2009年16个,年17个;按行业划分,栽种业23个,占总数的52.27%,养殖业20个,占总数的45.4%,农机服务类1个,占总数的0.23%;按成员规划划分,20人(户)以下30个,占总数的68.2%,20人(户)以上3个,占总数的6.8%,30人(户)以上4个,占总数的9%,50人(户)以上5个,占总数的11.4%,80人(户)以上0个,100人(户)以上2个,占总数的4.5%;按注册资金额划分,30万元以上6个,占总数的13.6%,50万元以上8个,占总数的18.2%,100万元以上12个,占总数的27.3%。

(二)首要成效

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协作组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主要工作,遵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则,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大力指导和推进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农民专业协作社从2007年注册的3个,已敏捷发展到44个,协作社尤如雨后春笋的涌入到我县经济发展海潮中。参加专业协作组织的农户大幅度添加、带动财产发展的掩盖面越来越宽、发扬的效果越来越分明、农民收入添加的长效机制正在构成,全县涌现出一批机制比拟完善、带动才能较强、助农增见效果好的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如凉水井镇王家岭专业养殖蛋鸡协作社,从成立之初由领头人王铁刚发起18户村民投入资金287万元,养殖蛋鸡2万羽,到岁尾,存栏40万羽,完成产值5600万元,带动农户40户,户年均增收十余万元。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社经验交流考察报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抓好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日前,我市组织了赴浙江省温州、绍兴、台州及我省宣城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氛围。浙江省是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地,2003年,该省最早被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浙江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608家,注册资金已近5亿元,固定资产达37亿元,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入社社员33.6万人,带动农户245万户,产业门类涉及了各大主导产业,经营领域涵盖了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各个环节。

(二)政策扶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引导,加强配套政策扶持且措施到位、落实有力,那么该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层次就高、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2004年11月率先出台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随后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若干意见》明确经工商登记的性质为“合作社”,把合作社从企业法人中单独列出。与此同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纷纷落地,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7年该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千社五化”建设列为农业工作十件实事之一,不少合作社都实现了“五有”运作。

(三)规范运作,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浙江省温岭市是全国大棚西瓜之乡,该市狠抓西瓜这个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扶持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指导该合作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行业管理功能,帮助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生产的西瓜优质率达到95%以上,并直接带动该市东南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带的形成。其“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其西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开展贷款授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方面,浙江省有两种模式:一是温州模式,即对合作社授信。2006年12月,浙江省首批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订协议,共获得贷款授信2304万元。二是温岭模式,即对合作社法人和社员同时授信。2006年12月,温岭农村合作银行与该市44家合作社签订贷款授信协议,合作社法人代表和1380户社员分别获得贷款授信2068万元、3769万元。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社社长先进事迹材料

,男,藏族,现年52岁,中共党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乡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他为了群众的增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身士卒,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走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将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发展为全县经济发达、群众致富、和谐发展的先进村,为乡的“三农”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实施特色水果产业项目,示范带头大家乐

2003年,乡上鼓励并扶持农户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水果——甜樱桃,许多人都在等待观望,他给村民们讲解了赴茂县观摩学习的所见所闻和甜樱桃发展的前景,还掐起指头给他们算起了增收对比帐:“种植玉米、小麦与甜樱桃相比,玉米亩收入不超过1000元,除去化肥、籽种、机耕等费用,净落600元,这还不算农民的劳动力。定植11年的甜樱桃,亩收入近10000元,至于到丰产期,收入更高,可达几万元,是玉米收入的10倍。”他的增收对比帐和热情深深的打动了村民们,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栽植甜樱桃的信心和热情。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群众发展甜樱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该村这年种植甜樱桃达到200余亩。为了不负众望,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决定下点功夫学点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县上、乡上的农林技术人员请教,该修剪了、该打药了、该施肥了他都会及时把技术员请到地里做现场指导,跟着边学边干。但是由于6年了甜樱桃也还没有见到经济效益,村民们着急了,有的已经安奈不住了就砍了,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又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请大家在等一年,村民们信任这位一心为大家着想的村支书,就放弃了砍掉树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9个年头,的甜樱桃丰收了,每亩地产量达到200斤。

二、带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销服务

随着生产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诸如技术、物资、销售、贮藏等难题,为使农民在生产经营环节、产品流通环节有保证,他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入会会员200余人,理事5人。合作社成立后,及时把果农生产所需的肥料、包装箱、农机具等送货到门;同时还帮助提供果树修剪等技术服务,并在现场指导手把手的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果农的栽培技术。在销售环节上,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2015年,合作社产量达12000余斤,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同志主动对接,合作社与吾果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全村的甜樱桃由吾果公司统一收购后在网上进行销售,不仅甜樱桃销路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提高了销售价格,每公斤最高卖到了80多元,最低26元,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

三、任劳任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查看全文

诠释从资金可持续的角度看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合作社导致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并且造成这种资金的不可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但来自于其所处环境更来自于其本身,主要集中在合作社本身设计、合作社资金来源、合作社产权不明晰和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可持续

根据已有文献和现实情况,我们都不难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但是从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资金可持续已经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合作社导致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并且造成这种资金的不可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但来自于其所处环境更来自于其本身,主要集中在合作社本身设计、合作社资金来源、合作社产权不明晰和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

1合作社定义及性质

合作社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1844年在英国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市郊的罗虚代尔镇诞生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被称作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此后各种合作思想就与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行、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近一个半世纪国际合作社运动的发展史。我国最早的合作社可以追述到20世纪的民国时期,有一些留学欧美的开明人士创办的农村信贷合作社。但是,随后因为全面抗战的爆发,这些合作社纷纷消失了。到了建国后,经过“一化三改”,在1957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合作经济。到1958年,开始把传统的农业合作化发展到。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也逐渐走出了历史舞台。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为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合作社又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

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对于合作社的定义被学界广泛认为最具权威性,该定义指出合作社是由自愿联合的人们,通过其共同拥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及理想的自治的联合体,从而强调合作社是一种兼顾共同体和企业两种属性的社会经济组织。我国学者杨坚白等人,同样认为合作社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独立生产者和普通消费者为适应经济生活的高度社会化和追求社会进步,在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某种共同拥有的要素为纽带,在经济活动的某一过程或某一环节所建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是劳动群众自己的劳动集体经济组织(杨坚白,199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