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7:36: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小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提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制度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原则制度变迁制度创新

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

合作社制度是指包括体现合作社性质、宗旨、目的、价值的合作社原则以及合作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内的规则体系.研究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应以研究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

(一)合作社的历史发展.合作社在各国的发展进程虽不尽相同,但就世界范围内,以合作社原则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

史前期:1844年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诞生前.该阶段的合作社从今天所研究的合作社制度内涵角度讲都不具有典型性,可称为史前期.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讨论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大农民群众培训力度、规范运行机制、强化组织合作3个方面提出促进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经济;第一产业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与基础性产业,在任何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均与社会经济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为了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推进农业创新发展。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经济规模,实现横向经济联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被称作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群众自愿分工合作为主,凭借主观能动性实现的联合,农民群众利用资源结合的形式使农业技术、资金与劳动等成为入股农业合作社的资本,按照民主管理与自主劳动等多元化模式,实现经营与生产管理,并且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查看全文

农业经济组织改革与劳动力关系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利于推进劳动力转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合作社经营与劳动力转移;制度与劳动力转移;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兼业劳动力彻底转移;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人才流失;转移劳动力的流动性不利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稳定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非适度规模经营会加大劳动力转移难度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建国以来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的联系,然后着重分析了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提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合作经济组织;劳动力转移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来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劳动力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是相互作用的。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制度是游戏的规则,组织是游戏的角色”(诺思),分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同时分析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发展和同一制度基础上组织的发展。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发展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制度决定了劳动者是否有择业的权利和自由转移的权利,因此建国以来几次大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变迁使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而建立在不同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方式、组织数量和组织规模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劳动力转移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

建国后我国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也发生着阶段性变化。为了便于分析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联系,本文划分了三个时期。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这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自主、自治的产物,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农民的分散性及农业产业自身的脆弱性,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无法发展壮大。从目前政府部门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到位,担心影响农村稳定或影响基层党政组织的管理权威,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不及时、服务力度不够;

二是存在急于求成、行政干预的情况。

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政府或职能部门创办,由行政领导担任会长,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人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如何认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农村一直是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国家对农村的组织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对农民的组织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进程,这一阶段农民组织从农户过渡到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直至高级合作社,到1958年起开始了农村化运动,农民被高度组织起来。

但由于这种组织是建立在国家强制基础之上,缺乏农民的主动参与,农民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生产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广大农村在改革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查看全文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研究框架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研究思路是以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国际农业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发展农业合作历史的回顾,分析现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归纳和总结出大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及其发展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合作理论、组织理论及有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世界各国农村台作经济实践及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发展的经验,以供本研究参考。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通过对50-60年代开展合作运动的回顾,总结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与目前所提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4、现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根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组织形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选择几个具体样点进行实际调研,并就其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各自的优缺点及现存问题,并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

5、现行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现存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对各种合作组织模式分别进行绩效分析,提出各自的存在条件、发展阶段、优缺点、地位及发展方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研究框架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研究思路是以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国际农业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发展农业合作历史的回顾,分析现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归纳和总结出大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及其发展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合作理论、组织理论及有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世界各国农村台作经济实践及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发展的经验,以供本研究参考。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通过对50-60年代开展合作运动的回顾,总结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与目前所提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4、现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根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组织形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选择几个具体样点进行实际调研,并就其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各自的优缺点及现存问题,并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

5、现行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现存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对各种合作组织模式分别进行绩效分析,提出各自的存在条件、发展阶段、优缺点、地位及发展方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农业合作经济制度的创新诠释

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

合作社制度是指包括体现合作社性质、宗旨、目的、价值的合作社原则以及合作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内的规则体系。研究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应以研究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

(一)合作社的历史发展。合作社在各国的发展进程虽不尽相同,但就世界范围内,以合作社原则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

史前期:1844年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诞生前。该阶段的合作社从今天所研究的合作社制度内涵角度讲都不具有典型性,可称为史前期。

初创期:从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产生至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创建。该阶段合作社大量涌现,消费、生产、信用、农业合作社在这一时期均已形成。各国有关合作社的最初立法基本完成。

发展期:从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成立加强了各国合作社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各国政府也开始更为积极地扶持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立法大多从综合性合作社法转向了各类专业合作社法。

查看全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强化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有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农村经济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其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因为适宜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民自身的特点,政府部门也要合理强化管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此保障其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农业产业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广泛,然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整体发展起步相对较迟,因此组织管理并不成熟,尤其是运行模式以及资源等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现状展开介绍,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方法策略,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完善,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特别是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们为了改善个体的生活生产条件,基于自愿平等的基本原则之上,遵守各项法律规章以及制度规范等,联合起来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有着合作经济组织应有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即以家庭经营的前提下进行协作经营,启动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微观经济基础的优化改进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以及混合型的公共类产品[1]。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更无法适应入世的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农民松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就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才能“使八亿农民市场风险最小化”。

一、发展农业合作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农业产业化更是我国农业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趋势。而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论题重大,涉及面甚广,比如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保护力度,发挥企业家的骨干作用等等。本文仅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已对原有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我们对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必须深化。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所谓农业产业化,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谋求经营效益为目标,把种、养、加联结起来,把产、供、销等环节串联起来营运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制。从纵向看,它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起来,形成一条龙型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条龙生产经营,其实质是农业生产者和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或合约,来代替市场中相应的一系列临时交易关系,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从横向看,各个供求环节依照各自的专业分工,涉及到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涉及到农业与加工业、商业乃至金融、运输等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体化经营系统。它的组织结构犹如一张活动的网,其中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既相对独立动作、相对独立核算,彼此之间又相互协作、有机结合,形成自行调节、自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经营机制。由上可知,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创新,又是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它既需要专业分工,更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相应的合作经济为载体,为依托,那么农业产业化就将成为“空中楼阁”,流于空谈了。

(二)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是顺应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必然趋势。早在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必须有二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同志这一“两个飞跃”的论断,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实际情况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增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逐步提高。在肯定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新问题:(1)以家庭联产承包为特点的小农户和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和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如何相适应问题;(2)分散的农户生产、小块的承包田地和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矛盾问题;(3)小农户和科技兴农、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要求如何相适应的问题。以上这些不适应,既涉及到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问题,又涉及到农业生产由现在粗放型耕作到集约型发展的转型问题。要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紧密结合的问题,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中提出的“发展适度规模、发展集体经济”,实质上就已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方向,在基本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合作化程度。因此,创建新型的合作经济,是实现农业发展新飞跃的客观要求。

(三)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突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其中原因也相当复杂,其主要因素如下:一是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由数量需求到质量需求的转变,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供不合求,致使相当部分农产品滞销,甚至卖不出去,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二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也影响了农民收入提高。三是目前农业尚属于弱质产业,抗灾能力不强。一旦遇上旱、涝、虫灾等自然灾害,则出现减产减收,甚至颗粒无收,遇到灾害的农民脱了贫又返贫。四是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的流程来看,许多农民仅仅作为一些企业的原料供应者,其生产利润大部分被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流通企业占有。农民得不到生产农产品的平均利润,也构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之一。五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增收问题面临的竞争更加严峻。一方面,农业科技的发展,一些农业企业集团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市场上“名、优、特”农产品增加,许多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民在优质化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既面临本地区、本国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又面临国际上多国农产品进入的竞销压力。分散的个体农户面对如此强烈的双重竞争的压力,如果不提高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把这些农户引入农业产业化的合作经济之中,那么则难以增强竞争力,解决其增收问题,则难以奏效。当然,农民增收问题,还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涉及到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等等。

查看全文

合作经济发展是做好三农的重要基础探讨论文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了,它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步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

笔者认为,当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一、重新审视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因此,它最接近农民,最了解农民的利益和诉求,这就决定了它在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政策,实行科学决策、科学施政,提高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合作经济组织的广泛发展也就是民主管理形式的广泛发展,必将大大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此外,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将从直接组织和管理经济转变到主要承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而直接组织管理经济的功能将转由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承担。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农业和农户实施的各项支持保护政策大都是委托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的,并且取得了比政府直接实施还要好的效果。如日本和韩国的大米政策性收购就是政府委托农协进行的,政府扶持农业的资金由农协发放并负责收回,政府给予补助。因此,可以预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将大大推动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合作经济组织也将逐步发展成为政府实施农业政策的得力助手。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经济上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结构,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体制性基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