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6:46: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工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工程

农业工程研究论文

[摘要]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加快,大规模的围垦工程相当密集且处于无序化状态。虽然增加了耕地,却使珠江水系的水利形势恶化;广东地方当局为此不得不加强对珠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在南海、顺德的低洼地因水患加剧,采用了具有防涝作用的基塘工程。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围垦工程、基塘工程与水利工程和珠三角的水患有密切关联;并对今后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围垦工程;水利工程;基塘工程;生态平衡

一、前言

珠江三角洲不象长江、黄河三角洲那样是单一河流冲积而成,而是由西、北、东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状态的三角洲。平原原为漏斗状的古海湾,珠江水系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沙洲或沙坦。沉积方式有海湾回流处的淤积发育,沿河岸发育,沿岛屿台地发育,以及两主流之间发育等类型。最后形成平原上河水纵横交错、纠缠复杂的状态。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的历史,就是当地人民与水争地的历史。他们运用围海工程改变了珠江平原自然冲积的状态,使沧海变成良田;为了与洪水、潮水作斗争,他们不断地修筑水利工程,捍卫民居田土;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塘生产系统。

农业工程是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对农业环境的改变,它不是单家独户的农户行为,而是

有目的、有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围垦活动,水利设施的兴建与维护,连片基塘区的出现都有这样的特征,可称之为三大类型的农业工程。

查看全文

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毕业设计是农业工程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毕业设计的时间、选题形式、团队配置、设计内容、过程检查、答辩形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保障“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在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工程类专业20和2020届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工程;毕业设计

“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研讨,我国工程教育翻开了新工科建设的新篇章。农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工程类专业是工程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因此,农业工程类专业理所当然的成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的排头兵。毕业设计是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保证,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时间基本都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对于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为涉农领域,工程设计之后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毕业设计时间固定化,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应根据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农作物生长、收获季节,适当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以满足涉农类毕业设计的需求。另外,农业工程类专业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较前三学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偏少,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大四第一学期的业余时间,做一些适合秋季或对季节性要求不高的毕业设计题目,第二学期在签约企业或相关企业集中进行毕业实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个性化

查看全文

农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分析

摘要:毕业设计是农业工程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毕业设计的时间、选题形式、团队配置、设计内容、过程检查、答辩形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保障“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在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工程类专业20和2020届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工程;毕业设计

“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研讨,我国工程教育翻开了新工科建设的新篇章。农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工程类专业是工程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因此,农业工程类专业理所当然的成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的排头兵。毕业设计是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保证,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时间基本都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对于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为涉农领域,工程设计之后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毕业设计时间固定化,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应根据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农作物生长、收获季节,适当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以满足涉农类毕业设计的需求。另外,农业工程类专业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较前三学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偏少,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大四第一学期的业余时间,做一些适合秋季或对季节性要求不高的毕业设计题目,第二学期在签约企业或相关企业集中进行毕业实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个性化

查看全文

农业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探讨

摘要:农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农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应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由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系列改革内容构成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业工程专业;创新;改革;探索

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新教育是时展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作为综合性学科的农业工程专业,应该培养综合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1]。如何使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和重要研究课题。

1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农业工程教育的不足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培养内容相对滞后,培养过程形式单一,具体表现有“填鸭式”满堂灌和“封闭式”循环,过程形式化明显,没有正确认识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较为普及和大众化,一般农业工程类院校存在扩招任务较重、各高校生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出现下降趋势等问题,使农业工程院校对教育的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2]。

1.2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薄弱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研究

1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1.1产业兴旺。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全产业链开发不够;乡土特色产业挖掘不足,乡村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重产量、轻质量,重产值、轻生态的现象仍然存在。乡村产业兴旺,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以及服务“三农”的乡村服务业和服务城镇居民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注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尽可能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1.2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些年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6年底,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不到一半,80%的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短板。生态宜居,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3乡风文明。乡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村民对待生产、生活、家庭、社会和自然的态度。当前,部分乡村陈规陋习仍然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成为农民小康路上的拦路虎。移风易俗要树立价值引领,突出文化熏陶,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推进农村文体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培育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社会风气。1.4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农村基层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各种诉求和纠纷不断增多。原有的治理手段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治理有效,要以公平正义的法制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差异化自治为核心,注重激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发挥政府、社会、个人的协调配合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1.5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近年来,农民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增长幅度,农民生活水平已有很大改观。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逐年加大,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比2012年增加了8895元。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农民生产创业的积极性,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1.6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根据党的十八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中国在建立农村社保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二元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打破,城乡之间要素市场仍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1.7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在观念上、认识上、工作部署上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要体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并将其全面落实到工作部署、规划引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上来。1.8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当前,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工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现代化程度差距更大,全国还有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硬化。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腿和短板,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小康,实现与工业和城镇协同发展,同步迈入现代化。1.9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是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到2050年中国仍将有1亿左右的小农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促使两者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构建“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新模式,更好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1.10责权一致的管理新格局。责权一致是履行职责、提高效能、考核问责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农业农村管理职能分散,不同程度存在“九龙治水”现象。2018年在原农业部基础上,新组建农业农村部,将分散在国家发改委、财政、国土、水利等诸多部门的农业投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项目的管理职责整合到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形成了“三农”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2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推广了一大批农业工程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1农业机械化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高效、精准、节能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不断突破,169kW以上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量产,高端农机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逐步打破,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9.88亿kW,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2004~2017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110万台增加到670万台,每百户农民拖拉机拥有量从6台增加到13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2.2农业水土工程促进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水土资源不足并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条件趋紧的状况,针对上述问题,农业水土工程长期以来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农业绿色高效节水、农业旱涝灾害预防消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为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土利用效率、改善水土环境、确保粮食安全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1350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678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0.2%,比2012年提高了8.5%;节水灌溉面积3432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0.6%,比2012年提高了9.9%。农业用水量3766亿m3,比2012年减少了3.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84万hm2,比2012年提高了22%。可以说,在中国耕地资源、水资源等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农业水土工程科技创新为实现农产品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装备基础。2.3土地利用工程促进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中国人多地少,优质耕地不足。2016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973m2(1.46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且中、低等级的耕地占比达67%以上,50%的耕地无有效灌溉条件。近年来,土地利用工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在耕地质量变化快速评价、耕地保护监控预警技术、区域基本农田保护技术、砒砂土与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井工煤矿边开采边复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全国整理农用地3533万hm2,建成高标准农田2687万hm2,补充耕地185万hm2,其中,补充耕地70%来源于土地整理复垦,保证了全国耕地数量基本稳定。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单产平均提高10%~20%。2.4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在农户储粮、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与加工干燥、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发、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示范应用,为农产品减损保质、节本增效和附加值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升到2.3∶1。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5农村能源工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十二五”以来,农村能源工程以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生产和生活节能为主攻方向,在生物质发电与热电联产技术、生物质燃气技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和太阳能、地热能利用技术,以及生物质炉具研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行业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户用沼气4057万户,年总产气量97.6亿m3;规模化沼气工程11万处,年产气量26.1亿m3;省柴节煤灶10676万台,节能炉2769万台;70020万t秸秆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得到有效利用。2017年全国生物质发电量约798万kW•h,比2015年增长了60%。农村能源工程的不断发展,为大幅提升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有力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2.6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畜禽粪污沼气工程和堆肥发酵技术模式研究,“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养殖等种养循环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据行业统计,2016~2018年,全国建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00余个,项目区内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可达到90%以上,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可达到30%以上;有力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守住绿水青山提供了坚实支撑。2.7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近年来,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快速发展,形成了日光温室主动蓄热放热系统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工艺、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与配套控制装备、畜禽新型健康养殖技术与工艺、池塘陆基和浅海设施养殖以及网箱工程技术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中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设施园艺面积370万hm2,占世界设施园艺面积的80%;连栋温室面积99.9万hm2;作为装备水平最高的玻璃温室,全国有9000hm2,位居世界第二。全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00万hm2,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17%;设施蔬菜产量近3亿t,占蔬菜总产量的38%,产值98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9%。与露地生产相比较,设施农业通过稳定的环境调控,实现了周年生产,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以设施园艺为例,单位面积的年平均产值比露地生产高3~5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2.8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智能农业发展。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十二五”以来,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时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应用。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农业图像识别技术、农作物遥感监测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研发推出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产品。智能农牧场、智能渔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车间相继建立,智能农业蓬勃发展。2.9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长期以来,为科学确定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和重点工程,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重点举措,扎实推动“三农”事业全面发展,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包括全国和区域的五年发展规划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工程等一批专项规划。这些规划既是“三农”工作的路线图,又是有力的工作抓手,为有效统筹各方资源、集中各方力量,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

3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课题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振兴”的主要任务,其中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对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课题,也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3.1产业振兴对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课题。3.1.1迫切需要提升农业水土工程技术水平,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实现藏粮于地。2016年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仅为49.7%。中低产田占比仍然较高,高标准农田只占耕地总面积23.8%。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农业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限制因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确保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7×108hm2(10亿亩)。这给农业工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积极研发适宜不同地区的水土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及改土培肥等工程技术、模式和装备。3.1.2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技术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当前,中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美国低20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比美国低1.8个点。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及销售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着重在农产品减损、商品化处理、副产物综合利用、保鲜冷链运输、精深加工等重点环节上开发出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3.1.3迫切需要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设施农业等农业工程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依然不高。据相关测算,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德国的1/5、日本的1/9、韩国的1/5;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这亟需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设施智能生产、农业遥感与监测技术、精准农业和智能装备、农业大数据等农业工程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现代装备和信息技术提升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3.2生态振兴对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课题。3.2.1迫切需要提高资源利用工程技术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化肥施用量全球第一,但平均化肥利用率仅为35%,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农药平均单位面积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以上。畜禽粪污约38亿t,40%以上未有效利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物质投入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适用装备,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装备支撑。3.2.2迫切需要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技术水平,促进生态宜居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的硬仗。2018年,中国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在继续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农村改厕、清洁生产、村庄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提升技术装备研发和工程集成创新的能力和水平。3.2.3迫切需要提高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水平,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积极开展农村水生生态修复,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加强矿区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等。这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重大修复治理项目涉及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亟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围绕生态环境修复,提出适合不同地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实施路径。3.3人才振兴对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课题。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给农业工程提出了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这些都是亟需破解的难点课题,需要大批农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集中攻关,才能得到解决。当前,农业工程人才明显不足,全国高校中仅有70余所设置了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8所高校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亟需加强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查看全文

高等农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持续上升,传统高等农业工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在时展中,高等农业工程教育开始向着跨越式发展,现已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及多学科的教育体系。阅读由高志强和官春云编写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现,优质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新时代建设发展的重难点,必须要从机制入手进行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获取更多优质农业人才的同时,为后续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研究近年来国内外高等农业教育实施情况,分析不同时期提出的质量保障措施可知:

第一,发挥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促进作用。

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工程教育革新步伐越来越快,但针对专业认证提出的科研项目并不多。构建具有国际等效性的专业认证制度,一方面能优化国内农业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促进农业工程教育的继续革新。

第二,做好校企联合的创新工作。

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高等农业工程教育教学的重难点,利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培训,不仅能在彼此配合中向学生传递更多专业知识和理论技巧,而且可以构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对我国农业教育而言,有关实践能力的课程或培训活动占比很少,在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中没有形成根据课程需求形成产学研相互协调发展的教育机制。因此,在实践中无法合理的锻炼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向着国际化稳步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础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各国高等农业工程教育也要根据这一变化进行调整。通过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最终可以得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教育需求的全新教学体系。本书作者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建设发展和科技环境,推出了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当前农业工程院校人才培养薄弱点进行了深层探索。比如说,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探讨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主要内容,在阅读时读者可以在了解知识经济时展需求的基础上,从互联网时代入手对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等理论模型进行探讨,并从中找到未来农业人才培养革新方向。具体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人才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农业工程类人才而言,知识储备与技能应用缺一不可,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要重点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其中,实验室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实践训练的主要平台,加强这一区域的教学监管力度,安排专职员工进行资金、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并基于实践教学要求构建督导小组和质量管理团队,安排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专业教师实施活动设计和效果监管。例如,高等院校在遵守育人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为农业工程技术类专业生构建了创新教育体系,这样既能为农业高校生传递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又可以结合不同条件设计多样化的实践环节。第二,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督导制度。一方面要从多渠道聘请优秀的督导员,突破传统结构单调的教育管理模式,科学分配实践农业教学的督导工作。例如,从行业中聘请专业,在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等,都能为高等农业院校督导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监督和督导之间的关系,将工作重心放在“引导”上,并提出科学的指导目标,以此促进高等农业工程教育更快发展;同时,还要保障督导制度可以稳步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每位师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三,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评价体系。

查看全文

政府开展农业工程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组织化、产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实施农业“工程”。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型专业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发展和农业新技术应用的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农业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并培育形成一些有相当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是培育扶持1000名新型专业农民;二是培育扶持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培育扶持30家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农业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四是培育打造5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商标)。

查看全文

农业工程项目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简述

1.1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土壤质量的相关研究开始深入开展,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土壤质量的概念。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土壤质量概念是:在生态系统边界内保持作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由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根据土壤质量的定义,土壤质量评价综合了三类不同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功能属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土壤质量评价还具有目的属性。由于评价者目的不同,侧重的土壤功能不一样,导致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差异。

1.2土壤质量的评价尺度

土壤质量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土壤质量评价首先必须确定空间和时间尺度。在空间尺度方面,Karlen等建立了包含5个基于不同目的的土壤质量评价尺度框架。第1尺度为点尺度,用于研究土壤变化的机理;第2尺度为面尺度,用于研究土壤质量随土地管理方式变化的规律;第3尺度为田块尺度,用于依据土壤特性开展土壤管理;第4尺度为农场尺度,用于监控土地使用情况,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第5尺度为地区尺度,用于开展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第1和第2尺度为微观尺度,对其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土壤质量;第3至第5尺度为宏观尺度,对其研究可以监测土壤质量的变化。在时间尺度方面,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作物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土壤质量,土壤质量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评价的时间范围也很重要。研究土壤质量变化必须有时间和起点的概念,否则很难确切说明土壤质量的升高和降低,肥力的熟化与退化。国际农业工程项目一般是在国外某地区规划并开垦出几千公顷至几万公顷不等面积的土地,为所在国政府建设大型农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提高所在国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水平。因而在空间尺度上主要为农场尺度和田块尺度,在农场尺度提供项目用地的规划和设计,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田块尺度提供具体作物种植的土壤管理。在时间尺度上,项目开发阶段土壤保持其“初始状态”,项目所在地可能是草原、可能是灌木林、可能是矿区复垦地、可能是沼泽地、也可能是早已荒废的曾经的农田;项目建设阶段土壤要经历开垦、耕地、整地、种植等人为活动,造成当地土壤耕层状态的较大改变;项目运营阶段,由于每一个种植季对土壤管理措施的不同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土壤质量也会随之改变。

1.3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查看全文

农村建设与农业工程半年报告

经历了方方面面考验,今年的新农村建设是过去几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的基础上顺利推进的说顺利二字。市乡村三级干部群众付出极大心血汗水之后达到效果和目的这样讲是因为在晋中十一个县(区、市)中,受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受到冲击最大的所以说前半年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是极其不易的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1-6月份,全市GDP完成61亿元;财政总收入13.64亿元,增长11.35%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7597元和3137元,增长16.2%0.6%具体来讲,力抓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困难形势下尽最大努力使全市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质的变化。

一、力抓三项重点工作

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思想,第一。紧紧围绕农民保收增收主线,致力在生产发展上谋求大突破。从中央、国务院到各级都提出了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从我来说,尤其从农村来讲,保民生的任务尤其艰巨、尤为重要、尤为迫切。晋中各县市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乡村,多年来,农民就业主要依靠在企业务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工收入,但是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以焦炭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受到入口受阻的严重影响,可以说的整个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为强烈的冲击,因为的主导产品是焦炭,主要以出口为主,而前半年出口的焦炭寥寥无几,尤其在五月份更是零出口,整个山西都是零,焦炭入口受到严重影响之后,焦化企业都是最长时间地延长结焦时间。上游产业洗煤企业多数都被迫关停,煤矿产业由于市场影响加之资源整合不能正常开工生产,所以,支撑经济主力的煤焦产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冲击。企业的严重开工缺乏致使全市有23万农民从企业回到农村,回到农村在短时间内一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或者找到一份好的职业,而且从农村来讲,也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这样下来,就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劳力闲置,农民保收增收压力非常大。这种严峻的形势也促使我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的农业,重新把农业的位置、农业的级次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今年前半年,市委、市政府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倾注的精力、花费的心血,投入的资金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在农业上做文章?历来讲,靠激进农业发展的路子肯定行不通,经过慎慎、全面考察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致力在提升农业发展级次、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提升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上谋求大突破。具体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力推温室大棚大发展,力争使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成为促动农民收入提高的增长极,农业级次提升的加速器。2000年,就曾提出百村万棚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当时日光能温室的产出效益和企业务工收入没有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辛辛苦苦一年搞一个日光能温室的收入和一个成年劳力在企业就业的收入差不多,甚至不如在企业就业收入多。因而老百姓发展温室的积极性不太大,效果很不理想,全市农业依然是处于激进农业的级次上,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非常有限,加之耕地非常有限,其中还有一半是旱地,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较高的效益必需在高效设施农业上大做文章。而时至今日,晋中其他县市尤其是榆次、太谷发展得非常好,以温室大棚为主的高效农业提供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高效农业完全可以在农民就业增收中发挥重大作用。老百姓收入的重要份额是来自于高效农业,历来讲,为了破解闲置劳力就业难题,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从2007年开始营造氛围,2008年典型先行,以星星之火的势头率先打造出了一批发展的亮点,推出了一些典型,类似于张兰镇孙村,去年发展了45个日光能温室,每个日光能温室的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4万元的收入对现在老百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一个成年劳力在2008年收入最高的时候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只有2万元左右,但是今年能够收入1万多元也就很不错了所以4万元相对于务工收入比较效益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老百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我市将在高效农业上谋划做篇大文章,经过层层发动、逐级申报、认真落实,今年要搞15002000个日光能温室,土地面积约50007000亩(现在日光能温室和过去的不同,现在一个日光能温室的棚地面积为1.21.5亩,加上露地面积总计一个大棚占地约3.5亩,搞1500个就要占地5000亩,搞2000个就要占地7000亩。现在已经围绕15002000个的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已经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但是时下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日光能温室绝不强硬摊派,也不硬性下任务,主要缘于充分宣传发动的效果,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主要让有发展欲望的村主动申报,15002000个的任务是申报的结果,而且我还很理性地把今年计划发展10个以下的村剔除出来,因为发展太少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市场,也不会体现出很好的效益来,所以今年搞日光能温室的都是10个以上的村。值得注意的过去的一个温室占地6-7分,现在一个温室相当于过去的一个甚至一个半,所以现在10个温室就相当于过去的20至25个,这样形成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市场,销售也比较方便,效益也就非常理想,因此我提出发展日光能温室首先就是要考虑适度规模,规模太小暂时不发展。为了确保把1500个日光能温室真正建设好,发展好,近日我组织了50人的考察团赴山东青州、寿光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有10个农业局的技术专家,25个村的支书或者村长,还有局部乡镇领导,都是一线上真正操作这件事情的同志,共同到日光能温室最发达的地方进行了考察学习。青州、寿光考察之后,效果大大出乎我意料,考察第一天我依照观光路线看了三元朱村,看了几个市场,第二天随同寿光市蔬菜局局长又专门深入到和非常贴近的乡村进行了考察,大家很受触动,深受启发。三元朱村通过发展日光能温室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今年要达到1.5万元,马寨村全村680口人,发展了437个日光能温室,户均三个,这个村老百姓住的统一规划设计,自己投资新盖的别墅,家家户户有轿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发展,刚开始发展了17个日光能温室,之后逐年推广,发展到现在437个。通过采访几个老百姓了解到一个大棚除去一切开支后的纯收入能够达到5万元,毛收入能够达到10万元,专门采访的一户村民,一家有3个大棚,毛收入达到25万元。这个村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轿车,这个村的例子对考察团的支部书记们抚慰和震撼非常大,大家都实地入棚进行了观赏,大棚的构造和的大棚也差不多,但就在于发展的理念,马寨村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当推进到一定地步老百姓认可之后,就成了发展的主力,现在山东寿光市已经发展到45万个日光能温室,80余万亩蔬菜,寿光也有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物流市场,销售的蔬菜不只来自当地,还有哈尔滨、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蔬菜都要到这个市场进行交易,蔬菜产业带动了整个寿光经济的腾飞,寿光现在全国百强县市的第43位,寿光市去年的可用财力为22亿元,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工业强市、农业富民”发展路子。马寨村、韩家村都是和的农村很贴切的村,但是这些村给大家的启示非常大,应该说考察之后大家消除了顾虑,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动力。坚信,今年15002000个日光能温室完全能够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因为到目前为止,发展这些温室的土地已经全部落实到户,而且这次考察团中25个村的支部书记扛着日光能温室发展的大头,考察之后他都纷纷表示还要增加。发展日光能温室我还有诸多优势,譬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需求优势、区域经济发达优势等集聚形成的市场优势,老百姓消费蔬菜是靠外调,自身蔬菜消费市场很大,再加上灵石、孝义等周边市场也很大,所以固有市场的潜力很大,只要我抓好利用好,定会大有作为。二是继续推动养殖业扩规上档升级,力争使畜牧业在农民就业增收中的份额实现快速提升。综合评价的农业,如果说能够拿进去和榆次、太谷、平遥相比拼的那就是养殖业。得益于工业企业比较发达,随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引导企业调产转型,有相当一局部企业把发展的目光盯到农业上,尤其是养殖业上,所以现在已经发展了12个万头猪场,这些万头猪场大部分都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普遍的特点是规模比较大,建设档次和科技含量也比较高,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平安型、健康型的大型养殖企业,前两天晋中市畜牧工作会也参观了荣凯、帅达两个万头猪场。着眼于如何破解今年金融危机对老百姓收入带来的冲击,推动大型规模养殖业的同时,把着力点同时放在鼓励扶持适度规模养殖上。所谓适度规模养殖就是通过搞养殖的农户不再需要搞其他产业就可以实现全家收入的稳定增加。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需有一定的规模,具体规模要求比如生猪饲养一年出栏就需达到200头,那么一个家庭的收入就比较可观,如果一年出栏50头,这个产业就不能保证一个家庭的生活。所以面对今年劳力闲置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提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对饲养量300500头的猪,包括一定规模的牛、羊,政府将通过协调贷款,财政补贴利息进行扶持,目的就是通过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增收渠道。截止目前,市畜牧局签字同意给老百姓支持给予贴息贷款的户数已经达到2500户,将解决6000万元贷款,补贴500余万元利息,2500户就能解决1万人的保收增收问题,15002000个日光能温室相当于也是15002000户,这样下来,通过发展日光能温室和畜牧养殖就可以解决2万人的保收增收问题。保证适度规模养殖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大型规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这段时期,养殖业效益极度下滑,已经到盈亏的平衡点,这种情况下,保住的规模养殖场也就保住了畜牧业的大头,所以我也采取协调解决贴息贷款的方式予以扶持,关于这些事情我都已经和信用联社进行了对接。三是大力发展高效干果经济林,力争使这一潜在富民产业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一个保证性产业。丘陵山区的面积比较大,这里的农民如何实现增收,发展日光能温室条件所限,搞规模养殖靠自身实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也比较困难,但是发展以核桃、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是非常有潜力的尤其令人欣慰的有全国最大的新鲜核桃仁加工企业,这个企业位于连福镇西杨屯村,一年加工新鲜核桃仁1200吨,新鲜核桃仁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直接带动解决5000余户妇女劳力的就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买山西、卖全国的格局,即在全国范围内收购核桃,加工成新鲜核桃仁之后销售到全国各地,这个产业一年的销售产值能够达到2亿元,剩到收入能够达到1亿多元,这块收入非常大,现在正在规范引导其进一步做强做大。但我有了加工销售的龙头,却没有基地,所以要依托这一优势加快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基地,今年新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1.3万亩,成活率能够达到85%以上,通过继续几年发展之后,完全可以达到10万亩,按每斤8元计算,每亩可以收入1500元,今年老百姓发展的积极性非常大,而且我将继续几年搞下去,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政府每亩补贴200元,200元基本就够苗木款,以后逐年再补100元,连续补三年用于管护,这个产业既然发展起来就要发展好,使其真正发展成为老百姓的富民产业,按20万农民来讲,10万亩核桃干果经济林就是人均半亩,那么人均就会有600700元的核桃干果经济林的收入。四是充分依托乡村积极发展能够使广大农民充分就业增收的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力争使农民在务工务农之外寻求一条新的重要增收渠道。农民的收入渠道来源很单纯,主要是务工收入这个大头,农业只是补充。服务业发展也不充分,随着乡村规模的扩大,可能就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特别是近郊的农民、城中村的农民就可以依托乡村发展服务业来实现自己的就业,现在城区面积框架已经拉大到50平方公里,10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成为城郊乡镇,有50个村成为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所以乡村化进程的推进速度相对其他地方肯定要快一些,依托发展服务业也包括休闲观光农业,也有很多地方有条件发展。总之,就是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实现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力保证农民收入困难形势下能够平稳增长。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惠农惠民政策,第二。紧紧围绕提高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主题,全力保证“五个全覆盖”落到实处。关于“五个全覆盖”任务进展情况:一是实施8所中小学的校舍平安工程,总面积14059平米,投资1445万元。目前已有5所学校工程完工或部分完工,完成投资600万元。二是实施2个村、6.5公里的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0万元。万关线至北山头村通工程,已经完成路面工程3.2公里,完成投资90万元,5月下旬前路面工程将全部完工。三是实施10处饮水平安工程,总投资637万元,解决14个自然村,14255人,142头大畜的饮水平安问题。目前全部完成了实地勘测工作,初步设计完成70%已批复的工程全部开工。四是投资150万元,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建的30个村卫生室已基本竣工,等待卫生部门审核完毕,予以挂牌。五是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已制定了实施方案,今年将完成159个行政村的入户工程。关于沼气建设情况:市的沼气建设从2006年起步,2007年实现了大的突破,2008年继续巩固,2009年又有了新的内容,毫不夸张地讲,全省范围内,户用沼气发展数量是最多的今年底,激进地讲的户用沼气将达到2万户,全省也是独一无二的2007年我力推沼气建设,带领农业局一班人,和人大、政协分管农业领导共走过了83个村,因为当时老百姓对发展沼气不认可,村干部对推进沼气建设也有抵触情绪,乡镇干部感到很为难,这种情况下就逐村进行推进,一个村一个村地落实,而且打破惯例,提前发放启动资金,极大地调动起了老百姓的积极性,2007年当年就推广7000余户。此基础上,2008年继续推进,今年已经发展到老百姓推着干部搞,甚至有些村民直接找到农业局主动要求搞,老百姓真正地看到沼气这种清洁能源的好处,加之随着洗煤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不时提高,发生煤泥的质量越来越差,可燃物越来越少,也刺激了老百姓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所以现在户用沼气推广非常顺利,仅连福镇今年已经发展到700多户,市财政在这方面力度也很大,每个补贴500元。今年在农村新能源发展方面又有新亮点,现有2个大型沼气和4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全部竣工之后,将有7个村,近2500余农户享受到类似乡村集中供气带来的便利。尤其是东大期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园,建设起一个万头猪场,一个300头牛场,一个大型沼气(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50个日光能温室,一个初具雏形的农业循环园。

坚定不移地推进“创三优”工作,第三。让广大农民继续地尽享优美的生存居住环境。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方面我去年付出了很大代价,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去年因为农村环境整治起步阶段整治不到位,效果不好,遭到张璞市长的批评,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因此免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件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大大抚慰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的全面开展,去年,市乡村三级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仅市财政投资1500万元。之所以会拿出这么多资金整治农村环境,因为多少年来老百姓是通过燃用煤泥取火,燃用煤泥之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农村随处可见的垃圾,垃圾解围村庄、垃圾沿路堆放、垃圾沿河堆放、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农村不境整治上是下了大决心的环境整治上我提出了煤泥入院、粪堆出村、垃圾根治、绿化跟进、美化提升”思路,而且专门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相当于乡村环卫局,有专门人员全天候在农村巡查,还配备了照相机、摄像机等专门仪器,对问题严重的地段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逾期不改严厉处罚。今年我重点是考虑长效机制的落实,现在正在依照晋中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法措施深入推进,近期我将举行乡镇环卫所,农村环卫站的挂牌,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这件事情。对于一个村来讲,首先是煤泥入院,农家肥送到田间地头,垃圾做到日积日运日清,也就是当天发生的垃圾当天清运,送到山头、沟边用于填沟造地,对于清理煤泥、垃圾后腾出的空闲地,迅速跟进,用绿化占领,如果绿化不占领,那么形成反弹之后煤泥又会原处堆放,要立即采取行动,美化提升就是去年我搞了60个园林村,这些园林村有别于其他地方,这些园林村普遍都搞了能够给老百姓提供公共活动、休闲娱乐这样的小公园、小广场,今年我仍然是这个规范,尽管经济条件不允许,但是有些自身实力很强的村自己搞园林村,搞公园广场,比如西大期、穆家堡、板峪等村等村今年搞的比去年的规模都大,规范也高,这就说明园林村建设确实是老百姓拥护支持的一件大好事,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是如何坚持长效机制,实现持久的效果,这项工作正在依照晋中市的安排稳步扎实地推进。

二、落实四项保障措施

查看全文

农业工程学院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在学校组建10周年,学院成立25周年的重要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周济部长所提的十个思考要求,围绕学校提出需要解决的5个主要问题,全面总结过去的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机制,不断探索,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推动学院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我们要以“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载体,围绕创建国际知名学院的目标,与国际知名的马里兰大学食品学院,国内重要的中国农大、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重点学科进行比较,寻找差距,谋划未来发展方向,明确中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探索促进学院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

我们要继续加强学科及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平台建设,为学院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围绕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深入研究如何凸显食品学科在产学研紧密结合上的办学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协调推进学科、人才、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学院科技自主创新水平。

结合我们对过去工作的总结,特别是结合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差距,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有一流的人才能办一流的学院,才能出一流的的成果,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要坚定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抓住人才建设这一首要任务不放松,大胆工作,把引进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取得实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好机遇,争取在领军人才的引进上有所突破。二是继续做好学科骨干的引进,面向国际国内,从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博士毕业生,从国内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学校,选留博士生,特别是有工作经验的博士生。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支持政策,一方面通过在职读攻读学位、国内进修或去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现有年轻人的培养提高;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年轻科教人员积极申报新世纪优秀人才、拔尖人才、青年学术骨干等项目。四是努力创造创业创新的平台、营造宽松、宽容、宽厚、和谐的引才用才环境,使引进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