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2 06:3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农业改革对策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制度,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农业改革发展趋势对策农业产业化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theChineseagricultureandtheruraleconomyhashadtheearth-shakingchange.Haspracticedthefamilyjointproductioncontractmanagementsystem,abolishedthePeople’scommunesystem,broketheplannedeconomypattern,hasconstructedthecountrysideneweconomicsystemframeinitially.Thesefundamentalreform,emancipatedandhasdevelopedthecountrysideproductiveforcesenormously,hasfinishedthemainagriculturalproductlong-termshorthistory,basicallysolvedthewholenationtoeatmealthequestion.Thefarmerbuysagirlchildhasthegreatscopetoincrease,thefarmerlivesisrealizingfromthewarmandsufficientconditiontowell-offthehistoricalspanning.TheRuralenterpriseissuddenappearance,leadsthecountrysideindustrialstructure.Thestructureofemploymenttransformationandthesmallcitiesdevelopment,foundedonetohavethecharacteristiccountrysidemodernizationpath.Farmer’sideologicalconceptcompliedwiththetimerequesttohavetheprofoundchange.Ruralreform’ssuccess,forthereform,thedevelopment,hasmadethesignificantcontributionsstably.
keyword:Agriculturalreformtrendof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agricultureindustrialproduction
研究背景
农村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土地承包依然缺乏长期、完整。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村乱收费和农民不合理负担的问题仍然缺少治本之策;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势单力薄,谈判地位低,信息不灵,在交替出现的“买难”和“卖难”中,难以承受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乡镇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压力;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分割体制依然没有彻底冲破,等等。在本文中,我们着重对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
农业改革发展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制度,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农村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土地承包依然缺乏长期、完整。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村乱收费和农民不合理负担的问题仍然缺少治本之策;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势单力薄,谈判地位低,信息不灵,在交替出现的“买难”和“卖难”中,难以承受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乡镇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压力;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分割体制依然没有彻底冲破,等等。在本文中,我们着重对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食品政策:从自给自足到适度进口
中国农业资源紧缺、人口众多,努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粮食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的粮食进口量将逐步上升。
在实现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平衡的战略选择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思路主张必须把粮食自给作为目标。另一种思路主张,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逐步达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利用相对廉价的进口粮,弥补近期内中国因无法大量增加农业投入而可能出现的粮食供给不足,同时节省下宝贵的资源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不能片面地强调粮食的“自给自足”。
我们认为,从中长期看,保证粮食的供求平衡,既不能过份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只能选择“立足自给,适度进口调剂”的战略。
农业改革保险发展问题探讨
1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省情说明了湖南省是极其需要农业保险的。1.1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背景介绍。中国农业保险一路走来饱经波折:195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试办农业保险。1958年,由于政社合一,农险停办。1982年保险复业后,至1990年代中期,我国农险保持较快发展势头。1994年起,农险开始全面市场化经营,业务停滞不前,日渐萎缩。2004年以来,中国启动了新型农业保险试点。1.22007年情况介绍。2007年中央决定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中央试点政策号召下,湖南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拉开帷幕,共选择了56个县市区(含管理区)展开农业保险推广工作。在农业保险险种选择上,选择了5种产品,在粮棉的保障基础上,增加了对能繁母猪的保障。2007年前3季度湖南省农业险保费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39.5倍,增速为全国的11倍,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获得高速发展。1.32008—2009年情况介绍。2008年4月21日,《湖南省2008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湖南省农业保险种植业险种增加油菜种植保险,养殖业险种增加奶牛养殖保险。2009年湖南省农业保险继续面向全省推广,对于水稻、棉花、油菜的保费分摊增加5%,达到40%,进一步减轻农户缴费压力。1.42010—011年情况介绍2010、2011年湖南省巩固发展水稻、棉花、能繁母猪等广泛开展险种,继续扩大森林保险试点面积,力争覆盖全省,大力推动油茶、柑橘、烟草等特色农业保险的发展。1.52012—2013年情况介绍。2012年湖南省农业保险在产品设计上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将玉米、甘蔗纳入可保标的范围,开展种植险“省到县”风险区划研究,提升农业保险抗风险能力。1.62014年情况介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
2湖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拓宽保障范围,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当然仔细梳理,也不难发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2.1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存在保障不足的通病。由于我国农业保险是在摸索前进,缺乏数据支持,也缺乏专业人士参与到产品设计和费率厘定、核保核赔,导致产品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1)种植业保险要为农作物提供的保障水平应该包括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的成本。但是在相关部门选取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两个地区青林乡采菱村、莫南村进行的水稻保险样本调研可见保障水平不足,与实际物化成本相比,分别缺失27.2%、37%。那么对于农业生产条件不如这两个样本地区的大部分农村来说,保障水平更是远低于需求的。不仅种植业保障水平不足,养殖业有同样的情况,比如一头奶牛保障额度为4000元,但实际上奶牛价格如下所列:小奶牛3~8个月的价格为2600~4300元左右;10~16个月育成牛的价格为3600~5200元左右;第一胎怀孕奶牛,怀孕在3个月以上的价格为7500~8500元左右;第二胎至第四胎,怀孕在3个月以上,产奶30kg以上的奶牛价格为8000~9500元左右;特殊高产奶牛,以质论价。相比较而言,奶牛保险的保障与实际需求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反而促使农户在奶牛价低于4000元就出售,由保险公司来补足差价,农业保险被农民当作是一种“以小钱换大钱”的逐利方式,扰乱了奶牛养殖行业的正常规律,不利于奶牛养殖和保险行业的发展。2.2农民缺乏自主投保积极性,还是依托政府“主导”。就目前而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很大,引导也很积极,据不完全统计,从投保结果上看农民参保率也很高,除2007年平均约为87.31%外,很多年份投保率均达到100%,但是经过调查得知,农民自主参保比率大约只有30%,可能是村干部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代买保险,代缴保费,甚至可能存在个别村干部谋私利的情况。2.3政府支持不足。据调查,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虽初心不变,但是农业保险逐渐演变成灾后政府对农民的“福利性救济”。除了部分地方财政存在拖欠或拒付应配套财政补贴等现象外,有的把保险公司的赔款当作救灾款按照救灾模式发放;有的要求保险公司把农业保险赔款打入指定的政府户头,再根据政策目标和偏好,重新分配给农民;有的擅自制定费用办法,要求保险公司超标准支付防灾防损费用等等。如果政府支持力度逐渐变小,保险公司就开始担心“农险短命”,从而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愿对农村服务网点、查勘设备及查勘技能提升、管理人员队伍、业务人员培养等加大投入,造成管理和服务被动,专业优势无从体现。2.4经办公司不能盈利,渐失推进农险的动力。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试点时,由于有高达70%的财政补贴,多家财险公司都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当成“唐僧肉”,纷纷争抢经营权,努力将农业险发展成新的保费“增长点”,谁知道几年时间的经营,由于定价不准、核保困难、理赔不易等原因,难以盈利,“香馍馍”变成了“鸡肋”,经办保险公司逐渐失去了推广的信心和动力。
3湖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和政策推动力度,通过教育宣传和采取政策手段提高农民对农业风险的警觉,培养其保险意识,认可农业保险在受灾后起到的雪中送炭的作用,调动农民的参保自主性。比如在7月8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保险知识普及宣传活动。通过报刊、微博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农业保险热点问题的宣传力度,扩大保险的社会影响。在舆论环境方面,集中行业力量开展“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形象宣传,广泛宣讲农业保险惠及受灾农民的真实典型案例,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3.2政府积极引导。政府不能强制农民参保,但可以将农民是否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各种惠农资金的拨付、农业优惠贷款、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灾后救济等惠农政策相挂钩,通过利益激励的联动服务模式,在各个环节宣传农业保险,能够达到理想的推进效果。3.3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性。通过稳定保险公司的经办资格,鼓励保险公司加大机构设置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力度,创新保费收取和承保方式,提高防灾防损和理赔服务水平。如一旦确定某保险公司有经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资格,就给予三年或是五年的时间来发展,不要一年一换,让保险公司失去勇气,不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农业保险,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培养、聘用利益相关的农险协保员,培养专业化农业风险防灾防损和理赔队伍,对分散农户和种养大户采取不同保险方式,以险养险等。3.4增加服务网点。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尝试增加五、六级农业保险服务部、服务网点,给予大力财力支持,比如达到一定级别的服务部就可以配置一台新款标志轿车作为服务车,便于工作出行,另外在村上设置的服务点,由村干部作为服务人员,利用其便利身份,完成走街串户的承保工作,比如每一农户的签名,以及理赔中的提供损失清单等等,他们更加熟悉农户的实际情况,在本职工作之余进行农险的数据汇总工作,可以提高农险的承保质量,进而提高利润。3.5提高服务水平。保险公司要加快农业保险网点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销售、核保核赔、服务等岗位队伍培养;建好业务台账,实行分险种单独核算;原则上农业险根据先别不同,要做到签单到村(场)或者乡镇(场),最好是能够签单到组、户,由投保人签字确认并且约定好投保地块的详细坐落地点、保单号、投保面积、保险责任、保险金额、报案电话及各级财政、农户等承担的保费比例等信息;在理赔时,也要工作到位,确保理赔数据张榜公布,公开透明。3.6创新产品设计。迎合市场需求,开发新险种,并逐步扩大特色农业财政补贴范围,促进农业保险更快速发展。比如为蜜橘提供冻害指数保险,保险果树所在行政乡气象观测站经审核的日最低气温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起赔温度标准(分-3℃、-4℃、-6℃三档),视为保险事故发生,给与农户一定额度的赔偿。在产品设计中采用更科学的定损标准和方法,是农民损失得到充分保障。
我国农业改革发展30年征文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载变化万千。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载阔步向前。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从农村税费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乡镇企业的兴起到农业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弹指一挥间,30年光阴过去,我国农业和农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中国农村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始,中国的农业经济逐渐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推动了中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产权:从“大锅饭”到“包产到户”的根本变革
已经年过60的河南省滑县城关镇贾固村村民李计堂刚从玉米地里收获回来,就激动地和记者聊起了自己亲历的农业与农村改革。说起他经历的农业30年的变化,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在他的眼里,农业的改革切切实实地从粮食的收成和农民生活上反映出来。
1978年,从安徽小岗村发起“大包干”开始,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在中国波澜壮阔地推开。1980年,李计堂家承包到5亩土地,开始自己播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感觉土地一下成了自己的一样,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尤其是近两年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今年家里的玉米长势喜人,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
农业改革农田水利论文
一、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农田水利来讲,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改变使得水利工程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改革,适应环境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在分析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须清楚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针对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的主要现状就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灌溉系统不够完善。灌溉是农田水利的核心内容,灌溉系统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的整体效果,或者可以认为,只有实现了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农田水利解决的就是农业生产中水的问题,而水源是整个问题的源头,没有水源,设施再完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中,充分考虑水源问题;再次,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造价偏高,过多的投入会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
2、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纪,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说,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使得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开始降低,而随着人口增多而不断增加的人类的需求也在向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背景,农田水利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项目,自然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做出改革,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改革是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途径。科技进入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自然应该走进农业,为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进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术。农田水利改革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破坏性,如果不进行改革,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农田水利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二、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具体来说,农田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组建专业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对于农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更科学,改革才能更有价值。农田水利虽然不是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此,可以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人才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农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队伍中。
种植业机械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推行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是现阶段提高农业产量的重大举措,是利国利民的伟大改革。
1目前我国农业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农业发展任务发生变化,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对农业产量十分追求,而现代化农业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农业反馈力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产业运营机构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大农业市场资源配置机构的作用,促进农业运营向着一体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市场竞争力度增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仅给与中国农业产业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让中国农业发展引来了严峻的考研,只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改革,调整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分析乡镇农业产业结构问题
现阶段,中国乡镇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主要包括:农业产量不断增加,但是产品的质量逐步下降,农业生产对其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忽视了农业产品本身的质量,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使其失去市场;乡镇种植业结构不协调,绝大多数乡镇农村农业种植都是以粮食作物为主,而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很小,不能发挥经济作物的优势;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由于农村地块面积,田地集中性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农业经济投入量,使得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牛耕模式;乡镇农业市场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管理体系,导致农业机构功能缺失。
3推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分析论文
1.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我国农业就总体而言仍然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竞争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每个农场的耕地经营规模几百、上千公顷是极其微小的[1]。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关键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就必须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适当集中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鉴于我国国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过土地买卖向大户集中,发展私人农场;也不能通过租赁向大户集中,发展欧美流行的租赁经营农场,因农户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会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也不能发展产、加、销某一环节的合作性组织,因这种组织难以改制提升为现代农业企业,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国国情,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联合自主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建立农业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集体租赁经营,根据不同地形和资源情况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行农民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建立新型集体农庄,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由之路,抓紧由点到面全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
2.创新体制机制,再创农业辉煌
2.1实现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农民联合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长期集体租赁经营,发展规模经营,能彻底解放生产力,是土地流转方式创新。
农民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民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是农民自主经营管理创新。
农民入股后,农户劳动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务工,也可以在自办企业就业,既有务工工资收入,也有入股按资分配收入,能增加农民收入,是收入分配来源创新。
廉洁型领导班子活动实施意见
为切实加强我局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根据县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和谐型和廉洁型班子的决定》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开展创建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以下简称“五型”)领导班子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五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局领导班子是农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核心。能否把农业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的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提高水平、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局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领导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差距。有的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还不高;有的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水平不高;有的工作缺乏创新、缺乏活力,破解难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不强;个别领导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尽管是少数,但听之任之,不仅影响农业工作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班子和干部的威信与形象。深入开展“五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是加强我局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措施,是推动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好“五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创建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好,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整体功能,在农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明确开展创建“五型”领导班子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
创建“五型”领导班子活动包括创建“五型”局领导班子和创建“五型”中层领导班子两部分内容。
总体要求:创建“五型”领导班子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健全和落实制度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五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强化班子整体功能,努力把我局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善于学习、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勤政廉政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农业局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分析论文
1.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我国农业就总体而言仍然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竞争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每个农场的耕地经营规模几百、上千公顷是极其微小的[1]。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关键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就必须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适当集中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鉴于我国国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过土地买卖向大户集中,发展私人农场;也不能通过租赁向大户集中,发展欧美流行的租赁经营农场,因农户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会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也不能发展产、加、销某一环节的合作性组织,因这种组织难以改制提升为现代农业企业,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国国情,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联合自主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建立农业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集体租赁经营,根据不同地形和资源情况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行农民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建立新型集体农庄,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由之路,抓紧由点到面全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
2.创新体制机制,再创农业辉煌
2.1实现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农民联合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长期集体租赁经营,发展规模经营,能彻底解放生产力,是土地流转方式创新。
农民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民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是农民自主经营管理创新。
农民入股后,农户劳动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务工,也可以在自办企业就业,既有务工工资收入,也有入股按资分配收入,能增加农民收入,是收入分配来源创新。
土地流转新模式分析论文
1.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我国农业就总体而言仍然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竞争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每个农场的耕地经营规模几百、上千公顷是极其微小的[1]。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关键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就必须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适当集中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鉴于我国国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过土地买卖向大户集中,发展私人农场;也不能通过租赁向大户集中,发展欧美流行的租赁经营农场,因农户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会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也不能发展产、加、销某一环节的合作性组织,因这种组织难以改制提升为现代农业企业,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国国情,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联合自主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建立农业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集体租赁经营,根据不同地形和资源情况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行农民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建立新型集体农庄,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由之路,抓紧由点到面全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
2.创新体制机制,再创农业辉煌
2.1实现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农民联合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长期集体租赁经营,发展规模经营,能彻底解放生产力,是土地流转方式创新。
农民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民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是农民自主经营管理创新。
农民入股后,农户劳动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务工,也可以在自办企业就业,既有务工工资收入,也有入股按资分配收入,能增加农民收入,是收入分配来源创新。